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已经发掘和发现的重点景区、景点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以及该县的黄丝桥古城和南方长城(苗疆边墙),国家级森林公园———南华山,民国内阁总理熊希龄故居,著名文豪沈从文故居,知名画家黄永玉故居,以及天下第一大石桥。永顺县境内有素称“天下第一漂”的猛洞河,湘西第一古镇———王村,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最大的古老“王都”———老司城,以及古木参天、珍稀动、植物物种繁多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小溪原始次森林,和鬼斧神工、温泉涌流的国家森林公园———不二门,国家级保护文物———溪州…  相似文献   

2.
都有一颗中国心———记香港艺术合唱团在京演出文/双木“翠绿的草地上,哎!跑着白羊,羊群像珍珠撒在绿绒上,无边的草原是我们的故乡……”文/双木———记香港艺术合唱团在京演出都有一颗中国心都有一颗中国心——记香港艺术合唱团在京演出@双木...  相似文献   

3.
“春风又绿江南岸”,“绿遍山原白满川”……古人对“绿”的意境,早有独到的描绘。这些诗中的“绿”字,就是森林、庄稼和草原。可以说,绿色就是生命、幸福和财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这个多民族的泱泱大国,蕴有的绿色不是多而是少了;特别是最有资格代表绿色的森林,更是少得可怜!请看下面几组数字: ——我国森林资源消耗量长期大于生长量,平均每年减少2000万亩,森林覆盖率只有12%,并正在继续下降。人均占有森林面积,竞排在世界第120位以后;  相似文献   

4.
在湖南省西南边陲,有一个不起眼的地方———通道侗族自治县。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一隅之地,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中却是不可或缺的一页。这是一个扭转历史车轮的地方。中国革命的历史车轮,从这里开始,由曲折转向胜利,由逆境迈向辉煌!1934年11月底,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第四道封锁线,准备经通道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蒋介石急电各路“追剿”军和湘、桂、黔军阀进行围堵,妄图在通道以北将红军消灭。12月2日,“追剿”军总司令何健命令湘军和国民党中央军队一面移兵武(冈)、新(宁)、城(步)、绥(宁)线堵截,一面分兵尾追。12月10日,当工农…  相似文献   

5.
波兰《民族研究》丛书第一卷———《民族冲突》简介王丽芝1996年,由波兰科学院考古与民族研究所编辑的《民族研究》丛书第一卷———《民族冲突》问世。全书收入的30篇文章均为1994年12月于该所召开的关于“民族冲突”讨论会上的论文。就波兰以及世界民族冲...  相似文献   

6.
乡官伍泽来     
伍泽来是通道侗族自治县牙屯堡镇党委书记,今年33岁,一个很腼腆的侗族青年。然而,就是这个见人都有点局促的年轻乡官,在侗乡做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业绩。镇守雄关牙屯堡镇位于湖南最西部,地接湘桂,势扼黔南,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一向就有“雄关”美誉。1934年,中央红军在危急关头接受毛泽东的建议,由通道转兵进入黎平,走的就是这道“雄关”。不仅如此,牙屯镇还是通道仅有的大镇,人口几乎占了全县人口的十分之一。所以,2001年,伍泽来从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委办调到牙屯堡镇任乡官———党委书记时,就有朋友们开玩笑说他是被派去镇守雄关了。牙屯堡…  相似文献   

7.
杨汉荣 《民族论坛》2003,(8):54-54,56,57
大自然的造化,赐予通道侗乡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山川秀丽,林海莽莽,河晏水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有168平方公里的全国最大丹霞地貌群之一——万佛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有国家级阔叶林采种基地——木脚溪上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有堪称“南方内蒙古”的南山北麓黄沙岗草场风光,有“南国第一漂”之称的龙底河漂流,  相似文献   

8.
在1991年梅里遇难的17名中日登山运动员,有个“香格里拉”土生土长的藏族小伙子———斯那次里。那年,28岁的斯那次里第一次参加登山活动,当他到达雪线之上时禁不住脱口惊呼:“雪山原来是这么美丽啊!我都不想回去了。”斯那次里果然一去不返。这是他留给活着...  相似文献   

9.
恐龙之乡显异彩文/原兴伟离高原春城昆明100余公里,有一个令人称奇的地方———云南省禄丰县。这里出土过100余具比较完整的恐龙化石,出土了距今800余万年的世界上第一具最完整的腊玛古猿头骨化石,还发现了处于爬行动物进化为哺乳动物“中间型”的“卞氏兽”...  相似文献   

10.
目前 ,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若能掌握开启西部资源宝库和广阔的潜在市场的“金钥匙” ,实施“科教西进”、“技术跨越”的发展战略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倍增器、催化剂和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的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就能快速迎头赶上。科技部在云南实施国家863计划、306主题———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工程 ,开展电脑农业专家系统研制和推广和成效 ,让我们惊喜地看到了一把金灿灿的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钥匙———高新技术。云南省有关部门积极引进国家863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在全省35个民…  相似文献   

11.
在而不属于———温饱已解决,小康之路上“城里人”的精神迷惘,作哲思状喟叹:生活在别处;属于而不在———温饱难以解决,生活之路上“乡下人”的生存寻觅,“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还是局外人的观感,他们不知“在乎”。这其中的差距让人触目惊心!时代在发展,“乡下人”与“城里人”走在了同一片天空下。于是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农民工,“农民”与“工”书面上的组合让人接受有点困难;现实中,二者的融合———中央电视台的“新闻周刊”曾将这个过程比做交通路口的红绿灯———它的过程让“车上的人”感觉太长太长!70年代末,叶圣陶的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12.
富民兴黔大有希望———访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文/小林黎曦“我到贵州后,脑子里绷紧的第一根弦就是抓好民族工作。这是富民兴黔、做好全省其它一切工作的关键”。●“我们希望尽快将《民族区域自治法》修订完善,以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青海出土的外国文物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作为历史上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 ,曾盛极一时 ,学术界称之为“青海道”或“丝绸南道”。经考古发现证明 ,青海遗存有为数不少、时代先后的外国文物 ,从而从实物角度印证了青海在古代曾经是东西方文明相互并流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4.
看“九五”开局民族地区走势———1996年八省区经济发展报告文/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内蒙古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位居8省区榜首·新开工国家重点项目投资总额中中西部占43%以上·民族地区500万人脱贫“九五”开局第一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解析日本武士道"死的觉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死的觉悟”是日本古典武士的道德原则,是武士道形成的第一阶段。武士对于死的独特认识不仅影响了后期武士道精神的思想内涵,而且至今还影响着日本作为加害者对于发动侵略战争的反省意识———有“耻”的感受、无“罪”的觉悟。本文试就日本武士剖腹(切腹)自杀的动机、武士道“死的觉悟”与日本宗教和文化的影响、武士道生命观与罪恶认识展开解析。一、日本武士剖腹自杀的动机日本武士和武士道给人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武士“视死如归”的自杀冲动及其选择剖腹的死法。“大约在十五世纪之末,允许一个武士切腹自尽,免得他受着正法的羞辱,这样…  相似文献   

16.
走进通道侗乡,最令人流连忘返的,是那淳朴、浓厚神奇的民俗风情。———1、饮食侗乡饮食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酸、甜、酒、糯”“酸鱼糯饭常留客,米酒油茶宴佳宾”,这句流传在侗乡的民谣浓缩了侗族饮食的主要形式。在侗乡,家家户户都有酸水坛子,酸菜是每餐必不可少的佳肴。尤为美味的是腌酸鱼。制作酸鱼时先将鱼肚剖开,洗清内脏,拌上食盐、辣粉、糯米粉和香料,放进瓷坛或木桶密封盖严即可。侗乡酸鱼风味独特,十分爽口。糯米饭是侗家主食中的上品。古老乡风“大碗酒,抓团饭,传杯换盏”保留至今。入席前,人人净手,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热情…  相似文献   

17.
梭嘎“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贵州六枝特区的三岔河是乌江上游的一条主要支流。河边便是“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所在地———梭嘎苗族彝族回族乡。整个梭嘎乡就在一座连绵的大山上,要是步行,一个上午也难走到乡政府所在地半山腰。三岔河逶迤于深山间,滚滚涛涛而去。山...  相似文献   

18.
我的家乡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地处广西西北部,是个美丽的山区县。县境从北到南横贯着两条姊妹江:大环江和小环江。有一首民歌唱道:“姊妹江,日夜不停在流淌,流绿了田野,流绿了山岗,流绿了甜蜜的梦想……”  相似文献   

19.
张承志是新时期文学中的一位重要的回族作家。他的一些作品曾赢得文学界的一致好评 ,一些作品引起不同意见的激烈争论。马丽蓉博士的新著《踩在几片文化上 :张承志新论》(宁夏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 1 2月 ) ,以全新的视觉 ,原创性的理论分析 ,概括出了一些新的认识 ,为张承志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 ,从而消除了有关张承志思想和作品的误读误解 ,也消除了新时期文学评论中的一个盲点 ,使张承志其人其文在新的学术视野获得了重新定位与评价。全书首为导论 :一次意味深远的文化皈依 ,末为结语 :迎遇“大师”的挑战。正文分上中下 3篇。上篇人格论 ,共 4章 ,一、精神浪子的追寻苦旅———张承志“寻父情结”探 ;二、母性 :温暖和力量的生命启示———张承志笔下女性形象剖析 ;三、生命的特有诠释———“在路上”的张承志 ;四、关于“清洁”的四种话语系统———张承志“清洁精神”之透视。中篇文体论 ,共 3章 ,五、意象 ,为我们掀起文本的面纱———张承志和他的小说创作 ;六、一段无法绕行的“过渡带”———张承志和他的散文创作 ;七、一次尽情尽意的艺术驰骋———张承志和他的长诗创作。下篇作品论 ,共 5章 ,八、终于拥有了一块心灵草地———张承志与他的“草原小说” ;九、文学操作背后的文化皈依——  相似文献   

20.
·“在那遥远的地方”———草原上为何很少见到帐房了?“驮着帐房走四方”已成过去。·“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原上的羊群怎么变小了?从以羊聚财到以羊生财。·“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草原和牧民不再只是旅游者的风景,他们也走向地平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