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势群体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弱势群体提供法律保护,既是人道主义和法律正义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在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建立和完善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性法律制度、发展性法律制度以及行使权利法律制度,是改善我国弱势群体保护现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分层的日益明显以及不同利益集团的加剧,弱势群体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如何进一步完善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使得社会各阶层或群体的利益能够和谐而平衡地发展,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业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弱势群体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弱势群体提供法律保护,既是人道主义和法律正义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在弱势群体的保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健全弱势群体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弱势群体保护的各项制度建设,加强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职能,是改善我国弱势群体保护现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试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势群体”是对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理健康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的总称,其缺乏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能力。弱势群体的成因既有先天因素,亦有后天社会因素。现有法律不足以保护其利益,故需探求新的保护机制和方式。在法律理念更新的基础上,采取多方位、多层次的保护措施,完善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体系,方能实现社会的实质公平。  相似文献   

5.
弱势群体权益法律保护意义论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 ,社会分层和分化速度加快 ,弱势群体数量迅猛增长 ,对其权益的保护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文章从依法治国、人权、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和法律传统五个方面论证了对弱势群体权益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和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注弱势群体、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是实现社会公平、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笔者从法律的角度对弱势群体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探讨了我国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指出该制度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弱势群体法律保护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弱势群体权益保护法律制度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势群体问题是任何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都必然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自中国政府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以来,关注弱势群体已成为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西方发达国家在对待这一问题上十分注重“法律”的作用,他们通过大量的立法为弱势群体的各项权益提供了制度性保障。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比较有助于中国弱势群体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社会转型加速时期,加强弱势群体利益保护有利于政治的稳定、公平正义的实现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由于弱势群体受先天或后天因素的制约,其生存权与发展权难以有效实现.为此,应在审视目前弱势群体利益保护不足的基础上,从宪法的高度,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弱势群体利益保护的法律体系及司法救济体系.  相似文献   

9.
经济法是一门边缘性学科,其位于经济和社会的边缘,游弋于市场与政府之间,以实现社会正义为己任,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解决问题时总是围绕着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协调社会和个人等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文章通过经济法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将经济法的这一视角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视野下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阶段,我国社会弱势群体收入低,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下降,权利难以维护;心态矛盾复杂,抱有不满情绪等问题,形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就笔者对解决新时期中国弱势群体问题,在就业、收入分配,法律、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弱势群体,尊重和保障农民发展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法律是农民发展权的根本保障。促进和谐农村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发展权的保障。应当通过完善农民发展权保护的立法,加强农民发展权的行政保障与司法保障,建立农民维权组织来强化农民发展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论企业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业秘密作为现代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新形势下企业在保护商业秘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着重提出企业在实践中应采取事前防范与事后救济并重的法律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来,和谐社会的建构成为学术界一个讨论比较热烈的话题,不同学科分别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释,试图从美育的角度阐释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并粗略勾画了美育在这一建构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实施的可能性及现实性。  相似文献   

14.
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说已成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表达,理论界有责任也有义务向人民群众解释推介这一学说。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理论上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在政治学语境下,分别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属性、政治价值、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合法性四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5.
我国流浪儿童的受义务教育权问题,无论是法律规定,还是社会实践都存在缺位。保障流浪儿童的受义务教育权是解决流浪儿童这一社会问题的关键。国家是保障流浪儿童受义务教育权的最终责任者。履行这一国家义务的最主要的形式就是立法、监督和资助。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本身应该是法治社会,法治正义精神是和谐社会的基石。要奠定、稳固和谐社会的正义基石,非实现正义规则的司法权莫属。稳固的和谐社会需要树立司法权在纠纷处理机制中的至上权威。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劳动法及劳动部有关规章的分析,提出劳动法并无歧视农民工的内容,造成农民工权益受侵犯的主要原因在于司法过程中出现扭曲、行政规章中有不合理的规定。因此政府应转变观念,废除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农民工劳动权益维护的畅通机制。  相似文献   

18.
《物权法》制定和实施平等保护原则是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也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需要。《物权法》平等保护原则使"人权入宪"的宪政理念得到落实,体现了现代法治的基本精神,在司法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间阶层不断扩大所带来的直接启示是贫困阶层和富裕阶层都相对缩小,整个社会在利益分配上的冲突相对减弱,呈现出和谐社会的繁荣局面。同样,只有当社会经济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国基本进入比较发达的现代化阶段,有利于社会政治稳定的,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中间阶层才会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