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浒传》这部书素称近世白话文的宝库,这里拟对《水浒传》的用语进行考察,而所考察的主要是属于简本系统的《水浒志传评林》本的用语,看看有关用语改写等方面的问题。最初,为了把宋代以后的零散故事汇总成为《水浒传》这部书,就连元代平话等一类书中的常见的文言用语也收到《水浒传》中来了。到了明代中期以后各种改订本出版了,就出现了用接近当时口语的词语来代替文言词语的倾向,如果把《水浒传》百十五回本和《水浒志传评林》本加以比较,就可  相似文献   

2.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在山东泰安召开,与会中外专家学者就《三国演义》《水浒传》的版本与成书过程;罗贯中的籍贯问题;《三国演义》《水浒传》人物形象、思想文化内涵;小说艺术的运用以及《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小说评点、传播、接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又和谐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观点,为《三国演义》《水浒传》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道路。  相似文献   

3.
论《水浒传》的成书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一般认为是世代累积型,然而从史料、话本和戏曲考察,水浒故事内容并非呈持续累积状。史书记载简单,并无话本作品流传,水浒剧内容独立,由此可以看出其成书不同于《三国演义》等世代累积型小说,而属文人独创。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成书时间“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传》成书时间多有争议。文章从书中作者在史地知识方面出现的谬误入手,分别分析以山东为主体的北方水浒故事系统与以杭州为主体的南方水浒故事系统中出现这种谬误的原因,认为北方水浒故事系统出现早于南方水浒故事系统。通过梳理水浒故事系统的流变,认为《水浒传》当迟于元末明初所产生的杂剧《征方腊》;通过朱有燉水浒戏创作情况验证了这一观点的可能性,并进而证明宣德八年说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六十余年来我国的《水浒》研究者大都认为这部长篇白话小说,是由简本扩充为繁本的。例如胡适在《水浒传考证》中就设想明初人做的《水浒》,“是很浅陋幼稚的”,只有到“明朝中叶的文人”把它“重新改做一番”,方“造成一部永不会磨灭的奇书”。这就是最早的“由简到繁”论。1923年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进一步认为“一百一十五回本《忠义水浒传》……文词蹇拙,体制纷纭,中间诗歌亦多鄙俗,甚似草创初就,未加润色者,虽非原本,盖近之矣。”他还认为这种简本,“其成就殆先于繁本”。由于1929年郑振铎先生在《水浒传的演化》中,肯定了“鲁迅这句话不错”,这就影响了不少的《水浒》研究者。聂绀弩先生在五十年代初发表的《水浒》论文,就发展了这种“由简到繁论”。如说:  相似文献   

6.
“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卷头语) 《水浒争鸣》编委会《水浒》的真人真事 王利器修绠山房梓《宣和遗事》跋 周绍良《水浒传》与《宣和遗事》 高明阁鲁迅的“施耐庵”为繁本《水浒》作者之托乞说无可置疑——兼忻关于施耐庵的墓志、家谱、诗文、传说之俱准征信 张国光宋江形象的分裂性、统一性及其他 唐富龄从《水浒》成书的过程谈对《水许》的评价 黄瑞云《水浒》四论 常林炎 常河《水浒传》是描写农民起义的作品吗? 王齐洲谈《水浒》的“忠义” 葛楚英从“水浒戏”到《水浒传》看李逵形象的发展 熊文钦 石麟宋江性格结构试探 陈周昌《水浒传》词语汇释选例 李法白 刘镜芙谈谈《水浒》的语言艺术 何士龙《水浒》的情节安排 林文山  相似文献   

7.
《西游记》和《三国演义》、《水浒传》不同、它是一部神魔小说,《西游记》和《三国演义》、《水浒传》又相同,它是经过民间口头流传和民间演唱才逐渐编写成书的。《西浒记》的艺术造诣之深、影响之大、是和《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量齐观的、它是我国文学史上又一座高峰、神工鬼斧,誉满全球。根据可靠的材料,《西浒记》故事的来源、演变、和形成、分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长篇小说《水浒传》与纪传体通史巨著《史记》在艺术表现方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一点早在明代就已经被人发现。李开先、袁宏道等人认为:两书在“文字奇变”;“委曲详尽,血脉贯通”等技法上,有相当的一致性。天都外臣在《水浒传叙》中通过具体地比较分析,认为《水浒传》的“警策”之处可以同《史记》中的“最犀利者”相提并论,也是有识之言。明清之际的著名小说评论家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时,更是经常拿《水浒》同《史记》作对比,他不仅指出了《水浒传》  相似文献   

9.
"三纲"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三种最主要的道德观念。《水浒传》与《三国演义》对其是恭奉,《红楼梦》对其是讥讽。《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不只恭奉"朋友而兄弟,兄弟而又主臣"的君臣观,而且还恭奉"执一而忠,有死不贰"的君臣观;不只恭奉"天下土地,唯有德者居之"的君道观,而且还恭奉"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的臣道观。《水浒传》与《三国演义》对"父为子纲"是恪守的,意在"移孝为忠"。《红楼梦》则反对仕途经济道路,"父与子"的矛盾成了小说的主轴。《水浒传》与《三国演义》皆宣扬"男尊女卑",《红楼梦》则反之,认为"男尊女卑"的观念是不合理的,认为"夫为妻纲"的观念是不合理的,认为以男性居于社会中心统治地位的封建等级思想和制度,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最近报刊盛传发现和重版了几百年前施耐庵的原著百廿回《古本水浒传》,此论张国光先生已在《北京晚报》提出批评,蒋祖钢同志又在该报发文辩解。但我认为这是徒劳的。 首先,在今天能见到的明清《水浒》版本史上,根本就不曾有过只署施耐庵一人之名的百二十回繁本《水浒》。从最早的明嘉靖年的著录开始,《水浒》的作者均是“施、  相似文献   

11.
金圣叹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文学评点大家。他所评批的《水浒传》,由于分析透彻,立论高奇,见解独到,300多年来流传最广,向被《水浒传》研究者所重视。他还批过《西厢记》,写过《杜诗解》,但成就远不如《金批水浒》,以致许多人径直称他为“小说评点家”。在《金批水浒》书前,金圣叹写有几篇总论《水浒传》主题思想和艺术特点的文字,其中以《读第五才子书法》最为读者所称道。这篇名为读书指导的文章,实际上是一篇《水浒》艺术论。他分别从创作和欣赏的角度对《水浒传》的创作动  相似文献   

12.
《新刻水浒忠义传鼓词》作为新发现的大部头的水浒鼓词,内容涉及到《水浒传》小说的第四十四至五十二回,以及第六十回的一部分。概述《新刻水浒忠义传鼓词》的版本、故事梗概,本文重点论述《水浒传》鼓词与小说的关系,鼓词对小说的改写,简单阐述鼓词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明人贺复徵编《文章辨体汇选》录有一篇《水浒传自序》,文字与金圣叹评本《水浒》施耐庵“原序”相同,但多出“元施伯雨”的署名。按《文章辨体汇选》体例,这意味着施耐庵就是“元施伯雨”。笔者考证,这篇《水浒传自序》很可能源于金圣叹评本《水浒》,但相反的可能性也无法排除;施耐庵是否“元施伯雨”,则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而《水浒传》“施耐庵的本”则有可能不是小说而是剧本。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三国演义》学会、中国《水浒》学会筹委会、湖北大学、襄樊大学主办的《三国演义》和《水浒》第四次学术讨论会在三国时期古荆州的治所——襄樊(当时的治所在襄阳)举行。来自25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名代表,提交90多篇论文,大家本着交流研究成果、畅论研究心理、传递学术信息、结识学术朋友的愿望,以开拓进取、百家争鸣的精神,共同推进《三国演义》和《水浒》的深入研究。这次大会历时9天,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规格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而将两个学术会议套在一起开,更是一种创举。  相似文献   

15.
1985年8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蒋祖钢校勘的《古本水浒传》。校勘者在《前言》中写道:“在对它仔细研究后,我认为,它与前70回的作者为同一人。(按:指同为施耐庵)”“这是我们目前唯一一部署名施耐庵著的长达120回的《水浒传》。”在该书出版以后,一些报刊也纷纷报导,说它是“古本水浒”,但在我认真研读了该书后,发现《古本水浒传》并非古本,而只是梅寄鹤伪作的现代本水浒。兹辩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封神演义》抄袭《水浒传》例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神演义》是一部在民间有较大影响的神魔小说。作者写此书是想与《西游记》、《水浒传》相抗衡,跻身于名著之列。清代梁章钜在《浪迹续谈》中说,《封神演义》“意与《西游记》、《水浒传》鼎立而三”。但作者的主观愿望与社会效果并未达到统一,《封神》远逊于《西游》和《水浒》,其原因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似志在演史,而侈谈神怪,什九虚造,实不过假商、周之争,自写幻想,较《水浒》固失之架空,  相似文献   

17.
《水浒传》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文学名著,它是我国第一部成熟的长篇白话小说,是我国古代农民起义与农民战争的历史画卷,也可以说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一部百科全书.鉴于《水浒传》诸本及有关资料的出版工作,是繁荣《水浒》研究的前提,特就建国以来《水浒》的整理、出版工作作一简要的评述,并就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问题提出浅见.在国庆三十五周年即将来临的时候,让这些文字作为一束小花献给伟大的祖国.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文学史和小说史上,《水浒传》的出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水浒传》是在民间长期流传的水浒故事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再创造的作品,还处在长篇小说史的早期阶段,但是,它不仅在表现生活的真实,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有了新的突破,触及了重大的尖锐的社会问题,而  相似文献   

19.
《水浒》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原作是一百回本,由施耐庵于元末明初写成。在其流传过程中,还出现了一百二十回、一百一十五回等版本。到了明末,封建反动文人金圣叹将《水浒》腰斩,成为七十回本。这个金批本流传最广,一直受到反动派的吹捧。清代封建文人称赞金圣叹腰斩《水浒》“深得剪裁之妙”。买办文人胡适,更把金批《水浒》说成是“一部永不会灭的奇书”。直到解放以后,有些人也仍然把金批本赞为《水浒》的“最佳版本”,对金圣叹腰斩《水浒》继续吹捧。因此,深入剖析金圣叹腰斩《水浒》的反动实质,是《水浒》评论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水浒》好就好在写了投降的全过程。它的前七十一回,主要内容是梁山起义军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宋江篡夺梁山泊领导权,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推行只  相似文献   

20.
一、要研究《水浒》的流变史,了解两种《水浒》的产生和互为消长的过程《水浒》这部书,不同于一般作品.它既不是一个人所创作,也不是同时代的作者的集体撰述;而是在许多无名的民间艺人创作和元代水浒戏的基础上,由封建文人加以综合整理成书的.到嘉靖中百回繁本的《忠义水浒传》出现,繁本才初步定型.而万历末出现的插增打王庆、田虎故事的《忠义水浒全书》,则是它的恶性膨胀.由于它是李卓吾的门人杨定见传出的,以“卓老之《春秋》”为标榜,而又经过吴中的文士冯犹龙、许自昌共同参订的本子,所以颇能吸引读者.出版商袁无涯复不惜工本插入了版画六十页,所谓“精书妙刻,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