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媒体素养与高校突发事件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媒体素养与高校突发事件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活于新媒体时代的90后大学生,其独特的群体特质在各类媒体的作用下极易引发极端事件.面对突发事件,高校应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媒体素养,应从媒体素养的长期教育、建立临时应急机制等方面着手,以应对高校突发事件,促进平安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2.
危机事件和突发事件有着内在关联。在高校危机事件的媒体应对中,应严格区分突发事件与危机事件,利用媒体及时传播突发事件真实信息,有效化解突发事件可能引发的信任危机;关注网络舆情,避免突发事件处理失当而引发校园网络群体事件危机;充分发挥高校新闻发言人的沟通引导作用,正面回应突发事件,及时化解由此可能引发的舆论危机。  相似文献   

3.
借助演化经济学研究工具,考虑媒体参与对群体行为的影响,构建包括媒体敏感因子、声誉损失和冲突处置成本等参数在内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演化博弈模型,并对群体策略选择进行演化动态稳定性分析,通过数值仿真方法分析决策参数的不同取值和初始条件的改变对演化结果的影响及其演化路径。结果表明:媒体敏感因子和声誉损失是影响群体性突发事件动态演化的关键因素,媒体敏感因子和声誉损失较高时,无论是强势群体还是弱势群体,都会选择合作策略,协商解决利益分配问题。政府应充分利用和发挥媒体监督职能对群体策略选择的引导作用,促使群体性突发事件跳出“不良锁定”状态,朝着理想状态演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和演变的重要因素。它往往成为直接引发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间接推动高校群体性事件恶性化发展的“催化剂”和阻碍高校群体性事件得到有效解决的“绊脚石”。为了应对这些影响,应当构建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建立高校群体性事件的网上、网下联动应急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群体行为的演化态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发生的40起群体性突发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出群体行为的演化规律,发现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群体行为演化态势在活动、相互影响和情绪三个要素方面体现出明显的层次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群体利益受到威胁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直接诱因;外部环境条件是群体性行为的导火索;群体突发事件中群体通过各种渠道方式进行互动;群体结构特点是决定群体行为强度的主要因素。因此,防范并化解群体性突发事件,应特别重视公共性较强的群众矛盾;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公共项目建设方面,采用正态型的信息释放模式与公众进行沟通;实时监测事件关联者的情绪反应,并控制主动激发他人产生暴力行为的个体;降低群体性事件中核心参与者的利益期望,弱化当前事件的"利益补偿"对未来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转型时期,我国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呈明显上升趋势,乡镇政府在农村群体性事件多元调处机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和地位。但乡镇政府主导参与的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多元调处机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探寻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根本原因,深入研究其体制、机制的不足,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调处机制,对提高乡镇政府应急能力、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实现村民自治及建设小城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突发性事件具有突然性、紧迫性和广泛性等特点.为了预防突发性事件的发生以及事件发生以后能够迅速得到控制,民族高校应当构建突发性事件的预警体系.高校突发性事件的预警体系构建不仅要建立统一的应急机构,进行有效的宣传教育,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监控档案,同时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尤其是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的高校则应该将这种机制当成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当前民族高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与普通高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建设做了相互比较,并分析了当前民族高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现状与缺陷,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是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影响校园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如何有效预防和处置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是高校保卫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分析了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要特点,提出了建立情报信息网络、制定突发事件预案、消除各类诱发因素、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坚持疏导说服教育、坚持团结绝大多数、正确区分事件性质八个方面的预防和处置对策,旨在维护高校稳定,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9.
对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进行柔性化控制,是深入贯彻十七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高校群体性突事件的柔性化控制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五个方面加以落实,即:指导思想上的“柔性”;感情取向上的“柔情”;处置路径上的‘‘柔顺”;处置方式与手段的‘‘柔和”;处置机制的“柔韧”。  相似文献   

10.
辅导员在预防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作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历来被认为是高校稳定的杀手,如何有效的预防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也是全世界高校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本文从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开展入手,探讨辅导员在预防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作为,认为辅导员在高校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预防控制机制中处于最重要的一环,其工作开展得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校开放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高校突发事件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舆论引导在维稳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全面剖析高校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内涵的基础上,探索舆论导向作用发挥规律,讨论了高校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不足并进行失利原因分析,同时从四方面提出构建高校舆论引导作用发挥机制:一是科学把握信息发布原则,确保舆论引导途径通畅;二是快速掌控突发事件的消息传播,杜绝谣言滋生;三是突出主流意识,牢固掌握舆论引导的制高点;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彰显舆论引导的教育作用。对提升高校危机应对与处理能力,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舆论传播对新、旧媒体时期的群体性事件都有作用和影响,而这在新媒体时期尤为突出。组织程度越来越高,舆论共鸣张力加大,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是群体性事件在新媒体时期的突出表现。做好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工作,需要政府的"三结合"、媒介的"三统一"和公众的"三兼顾"。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已成为当今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群体性事件的频频发生折射出改革阵痛与体制弊端,是多种复杂因素长期耦合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其直接诱因离不开信息的广泛传播.群体性事件的网络传播是形成网络舆情的导火索,随着越来越多的有关群体性事件正面和负面的网络信息传播形成网络舆情气候,群体性事件升级演化导致网络舆情危机,形成网络舆论.公共话题上的聚合、公共舆论场的形成、意见领袖的引领、媒介间的议程互动等分别提供了网络舆情向舆论转化的前提条件、重要平台、引领者及催化剂.面对汹涌澎湃的网络民意,执政者必须更新执政理念,适应网络化生存,尊重网民自由表达权;适时引导网络舆论,塑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并对网络舆论进行适度干预,确保国家舆论安全.  相似文献   

14.
突发公共事件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新闻媒介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可以发挥重要功效;新闻媒介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应当处理好媒介主动性与政府喉舌、舆论引导与新闻价值的关系;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新闻报道还将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媒体社交工具的不断推广,传统舆论的传播机制与话语权都受到了挑战。网络意见领袖正成为高校校园舆论传播的新兴力量。文章界定了新媒体情境下高校网络意见领袖的内涵,分析了其特征、现状,并对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意见领袖培育路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论“议程设置”在国家形象塑造中的舆论导向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议程设置"是由美国传播学者提出的理论假设,它提示人们,在有媒介居间的大众传播活动中,媒介议题直接影响受众议题。文本认为,既然受众对客观事物和问题的看法带有媒介引导的色彩,那么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的认知与评价也就脱离不了这个框架。文章进而指出,中国的国家形象(即外部公众对中国的印象)是由西方发达国家的媒介所设置的,其中充满了"固定的成见"。中国要想突破西方国家既有的认知、评价藩篱,就必须参与到国际舆论的议程设置中去。  相似文献   

17.
从议程设置理论看当前舆论引导的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 ,媒介引导舆论的职能日益重要。议程设置作为一种已为实践所证明的理论假说 ,对媒介搞好舆论引导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当前 ,从议程设置理论来看 ,我国舆论引导工作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分析这些不足 ,并找出相应的对策 ,将有助于媒介提高宣传效果 ,从而更加有效的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当今社会逐步进入“麦克风时代”,网络逐渐成为群体性突发事件发酵和传播的重要平台。由于网络平台信息传播扩散的无约束性与匿名性,加上群体性突发事件结构的复杂性和事态发展的不确定性,对于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机理还缺乏深入的科学认识。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明确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概念,梳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过程的系统要素、要素因果关系和反馈结构进行系统分析,建立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网络舆情孕育期、传播期、扩散期和衰退期4个演化阶段提出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和舆情主体自身特征有密切关联。从高校网络舆情诱因的分析视角来看,青年大学生作为高校网络舆情的主体,其理性认知能力不足、自我及社会认同受挫、从众心理明显、被边缘化的现实及猎奇心理和娱乐态度等特征经过某些相关敏感事件的催化及自媒体的传播,就有可能引发高校网络舆情危机。这些特征的形成是社会体制、多元文化背景、公众话语权缺失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背景下,高校要做好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主体的引导工作,就必须在深入分析和把握舆情主体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的理论基础上,建立起“以疏代堵”的互动对话机制、“因势利导”的舆情引导机制、“以情人理”的多重教育机制以及“理性、自省”的自我调试机制,以期多层面教育和引导高校网络舆情主体及舆论走向,营造开放、包容、平等的高校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20.
从引发、颠覆、重塑、变革的逻辑关联视角出发,通过文献梳理、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纵览和梳理2018年中国新闻传播舆论场域纷繁复杂的舆论生态、传媒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发展态势、传媒产业高歌猛进的发展趋向以及新闻传播学科发展在百年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节点所面临的历史机遇和挑战。研究认为,2018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呈现出问题广域与智能培育并行的发展面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研究不断深入且价值意义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导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优秀成果的精髓,也是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在学科建设、业界发展、学界研究、传媒教育等方面的前进方向和行动指南,必须深入体会、牢牢坚守、主动贯彻;媒体融合在经历了“中央厨房”为代表的媒体融合初级阶段尝试后,媒体融合的版图格局逐渐从中央下放至县区,助推县级融媒体建设,巩固基层主流舆论引导力和影响力;新闻伦理培育和规范在智媒技术勃兴和逆全球化思潮的影响下乱象丛生,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理解和贯彻日趋深入,中国传媒规制日趋成熟和传媒生态管理手段日益多样化,同时,媒介自律和他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也在助推中国传媒伦理格局和生态朝着积极良性方向发展;媒介赋权下舆论引导呈现双重景观:舆情引爆成本不断降低,舆情监测技术渐趋成熟,技术发展之盛并不代表舆论引导效力之强,舆论引导的竞争力归根到底是对舆情分析和处理专业化人才的资源优势占有能力;知识付费消费业态的兴起,使得传媒版权保护日益成为焦点话题,新媒体时代下的版权保护既有植根于传统版权保护顶层设计中的理论精髓,也有新媒体时代下的特性和差异,既要看到顶层设计对版权产业规范发展的政策倾斜和版权产业健康发展的市场效益和文化价值,同又要看到版权产业发展中的规则机制细化不到位、版权监管执法难落地、版权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有差距等问题,形成一套新媒体时代下的传媒版权保护新机制;传统媒体转型的步伐从未停止,在变化中求生存,在转型中求市场,把握“变”与“不变”的平衡,也是传统媒体在面对激烈的传媒市场竞争的外部环境和培育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求中需要把握的一个经营理念的动态平衡;“育新人”是中国新闻传播学科教育时代命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于新闻传播教育的指导地位,培养具有跨学科视野和复合型能力的专业化新闻传播人才是完成“育新人”时代使命的基本遵循;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也呈现出全方位、多领域、微选题、厚积累的发展态势;镜鉴历史,积累经验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当下恪守初心,面向未来,反省自身才能提升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质量和研究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