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薛道晗 《职业时空》2008,4(9):134-134
一、两种主要的检警模式 在检警关系上,世界各国主要存在“检警结合”和“检警分开”两种模式。其中前者主要为大陆法系国家所采用,后者主要为英美法系国家所采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部相对落后的国家,与先发现代化国家相比.在民族、法治、个性等文化传统方面是缺乏的,与其他后发现代化国家不同,中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我们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由后发行的现代化的特点决定的。本文从介绍社会秩序的概念入手,分析我国在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挑战和矛盾。由社会失序引出社会秩序的定义,进一步讨论社会转型期社会秩序重建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社会秩序自古被国人深入探索研究,留下许多治国安邦经典理论。但在当前社会转型期,社会阶层的冲突、贫富差距拉大、腐败等诸多社会问题在客观上呼唤着社会秩序的重构。社会秩序的构建不但依赖于刚性的法制和体制建设,还需软性的文化和道德的配合。对各方面进行制度化、合理化调整,共同规范社会秩序的动态进程。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新时期互联网络的广泛应用和飞速发展.人们的行为表现及其言论可以通过网络迅速的传播至全社会.实现了拥有网络就可以参与社会讨论的话语方式,与此同时,也催生了一些不利于社会稳定的新闻舆论,公安机关在此背景下如何正确和有效的行使其执法机关的作用,如何应对这些负面新闻舆论,成为公安机关在现行机制下需要应对的新课题。本文从网络涉警舆情的现状出发,初步阐述和提出了网络涉警舆情存在的问题及公安机关因循的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改革前政治挂帅、阶级斗争高歌猛进的年月里,社会空间往往被打上政治与阶级的烙印,所谓“社会空间的政治化”,如街头巷尾的字报标语、革命老区的“神圣化”等。这种“政治化”既表现为国家对社会的治理以建构政治合法性与社会秩序,又表现为国家在城乡之间设置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空间壁垒以发展城市工业、稳定社会秩序、调配稀缺资源等等。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利益结构发生了变化,社会矛盾复杂尖锐,警民关系出现了不和谐。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对于民生问题倍加关注。在此大环境下公安部部署了“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此项活动不仅改善了公安工作,拉近了警民关系,还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相关利益。与此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是,仍有一些诸如警力不足、警察能力限制、监督体制不完善、避免形式化等问题需要关注。总体来说,“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对于维护警民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有着长远意义,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7.
曹超  金丽娜 《职业时空》2014,(8):107-108
人才培养方案是警察院校办学的主要依据。以警察院校培训在职民警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入警培训新警的警务技能为主要研究目标,阐述了警察院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培养原则、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主要问题,从而为新警掌握娴熟的警务技能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从此条分析,我国的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应当主要有四个:首先是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9.
王翔 《现代妇女》2014,(12):11-11
更好的让以“情”为重的工作理念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展开中得以体现,首先需工作人员从情感角度出发,透过以情激情的模式来给予员工更有效的引孚。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者意识到用行动来激发员工内心的情感的力量,并且更好的让以行激情的教育方式收获成效。此外,在进行道理的阐述时更好的让“情”和“理”有充分的交融,只有将道理融入情感中道理才能够更好的体现出其教育价值。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吉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1987年成立以来,始终围绕着服务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这个中心目标,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念为指针,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以一降二保为总体目标,以队伍三大建设和三基工程建设为契机,以创建平安畅通县区为载体,以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1.
季诚 《现代交际》2014,(12):6-7
人民警察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力量,其使命就是为了保护人民、惩罚犯罪、打击邪恶势力、维护社会安稳,因此,加强当代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质培育也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加强当代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质培育的原则入手,并进一步提出加强当代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质培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后,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涌现,对社会的和谐和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城镇,社区层面的基层矛盾日渐突出,社区居民与政府、社区居民与物业公司、社区居民之间的各种繁复的矛盾层出不穷。面对这些新出现的矛盾,传统的调处方法已不能适应,亟需进行新的探索。与此同时,同样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俄罗斯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并利用“社区听证会”等方式处理进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他们解决问题的经验,能够给我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13.
我围已进入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有些矛盾往往以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形式爆发。  相似文献   

14.
《公关世界》2010,(1):10-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各种文化思潮相互碰撞,社会治安形势变得日趋复杂,公安部门维护社会治安的任务也日益繁重。公安民警置身于这样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下,少数民警的精神追求也出现偏差。苏州市公安局在调研中发现,部分民警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加之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滋生攀比心理,拜金主义、  相似文献   

15.
侯骏 《现代交际》2011,(3):17-18
我国传统的警检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关系已经制约着积极有效的追诉活动。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监督不力,使得警察权力失控,有案不立、不破不立、立而不侦等等放纵犯罪以及超期羁押、变相刑讯、非法取证等侵犯公民人身、财产权利的违法侦查行为已成为了突出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合理修正警检关系、提高侦查质量、保障公民权利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在分析我国警检制度关系之利弊与国外制度的引荐是否合理可行的基础上,提出应当实行检察引导侦查机制,并给出具体构建设想。  相似文献   

16.
赵晓雷 《现代交际》2010,(12):147-148
当前我国正处在急剧的社会转型期,转型社会中的各种问题相互交织,对我国的行政决策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本文试图从西方的行政决策理论——理性决策模式、有限理性模式到渐进决策模式出发,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探析我国行政决策的趋向,从而为我国能够在转型期进行更好的行政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社会各种矛盾冲突不断加剧,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在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对群体性事件的防处必须立足于爆发的根源。文中以石首事件为例,确定了对此类事件防处的根本方法——安全阀制度。  相似文献   

18.
面对中国社会转型期刑事犯罪的持续上升和刑罚的不断加码,我国一些学者开始转换控制犯罪的思路。事实上,现实也在滋生孕育和推动社会力量的成长,并侵蚀着传统上由国家垄断的刑事政策领域。例一,保安队伍的发展壮大,由于转型期社会治安形势复杂化,刑事犯罪的严重化,使国家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空前加大,在正规警力难以承担全部治安的情况下,国家允许提倡甚至鼓励保安公司的成立。从1984年到现在已发展到正式注册登记达1500家,从业人员达30万。他们在为客户提供安全服务,预防违法犯罪,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保安公司仍然存在一系列制约其发展的问题。作者建议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启动保安专项立法,通过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保安法》,明确规定我国保安业的性质地位,保安公司  相似文献   

19.
何枫 《社会学》2008,(2):9-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境域正面临结构转型与体制转轨的“双模式”变迁,即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结构转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这种社会转型与体制转轨一方面铸就了中国经济神话,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国进入了一个高社会风险的发展阶段。本文尝试引入“泰坦尼克定律”,以此为向导深入剖析中国转型期的社会风险相关表征及其成因,并沿此解释框架探究转型期的社会风险规避路径。  相似文献   

20.
刘宁 《现代交际》2011,(5):213-213
社会转型期各种文化思想和不同人生价值观冲击和影响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诚信之风。学校可以说是社会的知识工厂和思想库,科学进步的“孵化器”和社会进步的“加速器”。加强高校的诚信建设可以说是势在必行,不论是对其自身发展还是社会长足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加强学校诚信建设的有效措施和途径是:转变办学观念,建设诚信学校;强化管理机制,建设诚信的制度保障体系;优化教育环境,建设诚信的立体的工作网络;营造文化氛围,建设诚信的校风学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