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着城市和农村两个不平等的社会等级,这主要是由于人为地限制城乡人口流动所造成的。继续控制城市规模,积极发展小城镇,无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无益于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和两个社会等级问题的解决。应该采用大中小城市(镇)同时协调发展,注重发展城市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2.
3.
黎仕明 《社科纵横》2009,24(11):99-101
随着清代政府向边疆地区的不断拓展与经济贸易的发展,甘肃城市获得了一定发展:城市数量增长,密度上升;城市空间分布更趋均衡。同时,由于自然地理、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偏集予黄河一线以东的局面仍然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4.
女人的等级     
佚名 《东西南北》2010,(11):9-9
贾宝玉的宏论,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话很有名,人们据此判断这公子哥儿思想进步,尊重女性,具有男女平等意识。  相似文献   

5.
关于贫困问题,有一点已被学者们达成共识,即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的贫困人口虽然增加速度缓慢,但却在持续增加.学者们所争论的是:谁成为贫困的受害者?要忍受多久的贫困?  相似文献   

6.
以京津冀城市群人口的空间分布优化为研究目标,计算了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的最优人口规模,并与实际人口规模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首位城市北京市的最优人口低于实际人口规模,但属于轻微集聚过度,可疏解的人口有限;第二核心城市的天津市最优人口高于实际人口规模,但属于轻度集聚不足,可进一步吸引人口;石家庄、唐山、保定与秦皇岛市的人口属于重度集聚不足,需加强人口的空间集聚;其余城市邯郸、张家口、邢台、沧州、廊坊、衡水和承德市的人口为极度集聚不足,需大力吸引人口。总体看来,京津冀城市群目前人口规模分布整体处于集聚不足状态,今后应以加强各中小城市的人口集聚为政策主要着力方向。  相似文献   

7.
城市的定义和本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的定义和本质宋俊岭一、城市的定义城市的定义已经成了著名的难题,连城市研究的泰斗芒福德也认为城市很难界定。这是问题的一方面。问题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城市又是个历史范畴,它包罗万象,历时数千载,城市科学中的任何一种学科,都可以按照自己学科的理论体系,去...  相似文献   

8.
一、城市发展的规律城市是怎样发展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从城市理应履行的经济机能说起。 (一)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城市里有两个类型的产业,一个是以城市外部的需要为对象(有时也包括全国乃至国际市场的需要)而生产移出品的产业;另一个是适应城市内部自身的需要,即从移出产业的生产活动中派生出来的需要,或城市居民的经常活动派生出来的需要(生活资料和服务)而进行的地方产业。前者称为移出产业,后者称为地方产业。从探讨引起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的角度来看,这种两分法就是分析城市发展规律的方法。移出产业可理解为促进城市发展并使它持续发展的因素,可称为基础性经济活动(城市的经济基础,或是基础性产业),与此对比,地方产业称为非基础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评析诸多法的效力等级概念的基础上,指出应以下位法效力直接渊源于上位法的原则来定位法的效力等级概念,指出这是中外学者普遍认同的。文章提出法的效力等级划分的根据在于制定机关所代表人民利益的层次和范围,而衡量法的效力等级的具体标准则是制定机关的地位和立法权的性质。文章从分权理论的视角具体论证了国务院根据立法授权决定制定的法文件,应与行政法规效力等级相同。  相似文献   

10.
一、可持续发展在日本 (一)对"可持续发展"的不同理解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一词在日语中有不同的译法,如"可持续开发"、"持续的开发"、"可持续发展"、"永续可能的开发"等,它反映了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不同理解.有时,作者之间因为意见不一只好采取用片假名的书写方式,而研究者之间往往干脆把其简称为SD.较为常用的提法是"可持续开发"和"持续的开发".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 ,人们开始逐渐亲近动物 ,与各种动物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比如 ,前不久 ,在上海举行的亚洲宠物展中 ,不仅有传统的鱼、鸟、猫、狗等 ,甚至还有蛇、蜥蜴等一些平常不大见到的宠物 ,宠物热可谓越来越红火。这样的转变与其说是动物保护主义的功劳 ,不如说是现代的人们情感的需要。宠物热多在城市中 ,乡村里基本上很少见到 ,因为在乡村里乡情浓浓、人意融融 ,而庄稼人又比较容易满足 ,一碗饭、一张热炕头几乎是他们全部的追求。但在城市中就不同 ,人情的淡漠、人性的疏离 ,生性敏感的都市人需要寻找精神的寄托。俗话说动物是不会伪装感情的…  相似文献   

12.
社区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工具。我认为,它指的是一定社会区域内的生活共同体。一般而言,社区包括三大要素:(1)一定的地域范围;(2)一定的居住人口;(3)一定的生活活动。其中,生活活动是一个关键要素。这就是说,在这个特定的社会区域内,人们之间发生的关系,主要是与日常生活活动有关。在这样的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该地区所特有的民情和风俗,形成了属于该地区居民所特有的一套生活方式。如果说,地理范围是社区的自然边界的话,则生活方式的差别是社区的社会边界。  相似文献   

13.
一、城市计划 (一)城市计划的对象一般地说,城市计划是指以一定的目标对城市建设进行综合性计划,将现有城市建成为某种理想城市的一种手段。日本现行的城市计划比这种含义还狭一些,即通过对土地和设施等为主要对象的物酸性计划,以建设某种理想的城市。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经济活动的扩大和结构变化以及从“富裕社会”产生的对消费需求的扩大和多样化这种密切相关的整个社会的急剧变革过程中,大城市的过密和混杂、城市生活环境的恶化等现代城市问题愈益严重,已往的经济、社会、政治体制和市民生活的方式、思考同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主要城市的城市病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通过城市病的主要表现来对我国的九座主要城市的城市病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首次将城市病的情况以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选定了城市病综合评价体系的构成指标将城市病分为五个等级,并确定其相应的标志值;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采用这九座城市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测算出各城市相应的城市病情况。结论是:在这九座城市中,北京市的城市病综合情况最为严重,其后依次是南京、上海、武汉、天津、石家庄、广州、重庆及杭州;通过综合评价的结果,可以发现各个城市的城市病特征不尽相同,所以在治理城市病时切忌"一刀切"。  相似文献   

15.
杜芳琴 《浙江学刊》2002,(4):205-210
从大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率领周部族灭商定都镐京建立了周王朝,到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这一段历史时期史称“西周”(又称“宗周”)。西周是中国文明史和华夏制度文明建设的滥觞时期。“周礼”,被视为华夏制度文明之圭臬,而社会性别制度是其中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本文将考察周礼和社会性别制度的内容及其关系,追溯形成周代社会性别制度的历史文化与思想渊源,并适当兼顾考证性别制度运行中的性别关系,以期得到一幅对西周时期华夏族社会性别制度起源、构成和运作施行的比较完整的图画。由于受文章篇幅限制,不得不舍弃大量的例证引文,希望能在有关的著作弥补。在研究方法和材料方面,注重文献和考古成果的结合,特别注意引入社会性别视角和性别分析。  相似文献   

16.
顾星 《社会》1988,(11)
城市是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也象征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和发达的水平。然而近年来,人们已日益注意到,城市的发展,也存在一个“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这就是说,城市发展也有一个临界点,现代化并不等于大城市的无限制的发展。当前整个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日益城市化,正在引起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住宅、交通、环境污染、疾病等等,从而被人称为是一种“城市病”。然而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大城市往往都同时伴生着极为严重的高犯罪率,如美国纽约,在1982年时人口为707万,犯罪案件达到167.5万件,犯罪率高达每万人3218件;又如英国伦敦,1980年时人口为700万,犯罪案件达到66.3万件,犯罪率也达到每万人947件。尤其是当一国的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时候,犯罪率更是明显呈现出相应激增的现象。据日本法务省对东京、大阪、名古屋和全国在1973年、1975年、和1978年三年犯罪情况的对比统计(附图),可以不难从中看出以下几点带有某种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徐建新 《日本学刊》2001,(4):124-136
一、身份等级与阶级在分析日本早期社会的社会结构时 ,等级和等级制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视角。日本学界将社会结构中的等级制称为“身分制” (中文译作身份制 )。在日本 ,社会等级是由一群具有同样身份的人构成的 ,因此 ,身份即是等级 ,或者称之为身份等级。所谓身份等级 ,主要是指人们在一个社会中的法律地位、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上的权利等差。阶级与身份等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属于经济的范畴 ,后者属于社会的、政治的范畴。具体说 ,在阶级社会中 ,身份等级是指每个阶级的特殊的法律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身份等级和阶级的本质都…  相似文献   

18.
一、多功能中心城市一般都以第三产业为主导 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是:作为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创造有形产品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制约着第三产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水平;而第三产业又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各种服务,为发展商品经济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化生产迅速提高,客观要求第三产业提供更多、更好、更全面的服务。这必然导致资金、资源、设备和劳动力迅速向第三产业转移。因此,世界各国国民经济三次产…  相似文献   

19.
阿里不仅是苯教的发源地,也是吐蕃上路弘法的发源地。从大量文献资料和相关地域情况可知,阿里的建筑文化遗产在空间分布方面呈现出聚集性的特征。阿里大部分建筑文化遗产分布集中在阿里西南部和阿里西北部部分地区的平原地带,以四大河流为主的河谷地带、以神山神湖为主的山谷地带、以及以历史主要行政区域或教派根基为中心的平原地带。而这些建筑文化遗产的分布有阿里地域环境的影响之外,还有人口发展的制约、本土历史文化的影响、周围外来文化的渗入、阿里地区交通通讯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城市、个人和家庭的消失[德]H.贝尔特拉姆欧洲城市的生活方式一直强烈地吸引着文化和科学领域里的知识分子、企业主和商人、训练有素的年青手艺人以及想摆脱农村狭小天地的年轻妇女,等等。因为,通常城市比农村能在更大的程度上实现自我,所以,西方城市成为当时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