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语言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称呼显示了说话人和受话人的社会关系及距离远近,与一个民族的社会关系法则及文化系统息息相关.沿用"权势"和"同等"原则,对英汉人称代词、姓名、头衔及亲属称谓等称呼形式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英语中称呼受"同等"关系影响较大,"权势"原则是中国人选择称呼的主导原则.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依赖于对情境...  相似文献   

2.
官名不仅是职务的指代,也是称谓的一种。古代官名用于称谓的现象很多、特别是唐宋以来。不过利用官名称呼的不一定就是担任官职的,这就是常说的僭称。古代官名与称谓语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古代官名有的演变为一般的称谓;另一方面,有的一般称谓语在一定的场合则又反过来成为宫廷和官员之间的特定称呼。  相似文献   

3.
日语经常被指出是带有性别差异的语言.语言是社会的镜子,因此,在语言中必然能够反映出性别的差异.本文围绕日本人夫妻间的称呼,结合社会语言学的有关理论,将称呼与性别相结合,证明了日本人夫妻间使用的称呼语中亦存在性别歧视现象.并从此现象中揭示出了日本人传统的家庭观念以及妇女在家庭中的身份、地位以及所处的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4.
在许多语言交际中,先称呼对方,然后说话是有礼貌的表现.得体的称呼能表达亲昵之情,能体现某种关系和寄予某种期盼,且能促进双方沟通,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说话人如何理解交谈双方的关系,得体的称呼能表现某种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5.
《武帝纪》史文对曹操的称谓《武帝纪》史文对曹操的称谓,有“太祖”、“公”、“王”三变。建安元年(公元196)冬十月之前,曹操的官职均在三公之下,而且变动较多,如果以实际的官职来作称谓,纷繁的名目将使读者为难。此外,这些中低级官职,也与曹操作为曹魏王朝奠基者的显赫身份不甚相称。因此,陈寿便以《武帝纪》起头的“太祖”二字,即曹操后来的庙号称呼之。建安元年冬十月曹操升任司空,自此开始史文改称“公”。在当时,  相似文献   

6.
"支那"一词源于梵文"cina",是外国人对中国的称呼.关于这个词的原意,学术界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对"支那"一词的词义进行探讨,认为"支那"是一个超越了时空概念的词汇,借指所有中原王朝.对于"支那"一词的使用范围,笔者认为在东西文化发生大规模碰撞之前,在一些佛教界人士中使用相对较多.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也很少使用"支那"一词称呼中国,明治维新以后特别是甲午战争以后,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抬头,在日本教育中,把中国说成"支那",意在把中国人说成是野蛮、落伍和无能的一群人,"支那"一词也逐渐由褒义转向贬义,抗日战争胜利后"支那"一词在日本从国家层面上才开始停止使用.  相似文献   

7.
张培胜 《中华魂》2017,(11):36-37
小时候,看过许多革命电影,那一声声"同志"喊出了亲切,说出了心底的呼唤。"同志"在我心底扎了根:那是志同道合的人称呼,那是党内党员间相互称呼,是传统,体现的是党的作风。党内同事称"同志"来源于苏联,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这个称呼便来到中国,在党内和革命队伍中通用起来。  相似文献   

8.
言语交际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具有一定身份,并且和对方结成一定的关系,姓名称呼、身份称呼、关系称呼是人际称呼的主要类型,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任意使用这三种称呼中的任何一种。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能使用某种称呼语,不能使用某种称呼语,受到一定社会因素的制约,也和使用者本人有关。本文主要分析曹禺《雷雨》称呼语的特点并简述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阅读英文书籍和报刊杂志时,常常被英国人前头衔与称呼所困惑,即使是查阅辞典和百科全书也无济于事.这种名目繁多的头衔与称呼是资本主义英国等级森严的贵族世袭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要对这个问题追根求源,弄清其来龙去脉是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10.
一、从"诗国"和"诗派"说起 中国在世界上有"诗国"之称,这是中国人的骄傲;常州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诗国"之称,这是常州人的骄傲.当然,后一个"诗国"不是指国家,而是指城市或地区.另外,这个称呼也不是自封的,它有历史根据.大约是在清代初年,浙江著名诗人查慎行(初白)就有过这样的诗句:"毗陵诗国千年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