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代西方思潮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 ,作为理论形态和心理形态相统一的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精神折射 ,反映了特定社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主要特征表现为着眼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 ,浓厚的非理性主义色彩 ,对全球问题、人类未来的关注。研究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应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认清其理论上根本性错误的同时 ,还必须看到它提出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新问题、新观念 ,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 ,反映了现代科学和人类文明的进展 ,包含着某些合理因素。研究当代西方思潮 ,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也是了解当代资本主义、利用其文明成果的需要。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对待当代西方思潮 ,也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对待马克思主义本身  相似文献   

2.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可称为一种时代的批判意识.这种社会批判理论的着眼点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从生产方式出发展开的社会批判的理论逻辑,转向了对人及其主观生存状态的强调,着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与文化、政治与经济、科技与消费等诸生存样态的全景式批判.然而,其理论旨趣仍然坚持着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维度,并在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批判指向中,为人们展示了一个新的理论视域.  相似文献   

3.
何小勇 《天府新论》2010,(4):5-9,36
社会风险理论是20世纪后期以来西方学界从宏观层面研究当代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社会思潮,作为一种从风险视角反思现代性的本质及其趋势的学说,它与马克思主义有共同的理论主题.马克思主义以具有历史性维度的实践思维、对资本逻辑内在矛盾运动的辩证分析和对社会主义现代性的实践诉求,把现代性危机置于对现代社会发展规律的总体性分析之中,对于分析当今全球化时代的发展风险问题仍然具有极强的解释力和穿透力.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以普特南提出的“社会资本下降”命题及其论述为基础,对其在《独自打保龄球》一书中主要论点和结论进行了回应和批评,重点讨论市民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资本建构的策略这一具体问题,并在相关理论概念的基础上,联系中国当前的社会背景,进一步阐述在社会转型时期非营利组织和社区的社会资本积聚和公民参与对培育市民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广告是以广告为载体,以推销为动力来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宗旨的一种文化传播形式。它既有商业性,又有娱乐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对广告文化的批判在于它的“虚假性”,即广告消费的虚假性、大众需求的虚假性以及文化幸福感认同的虚假性。广告文化的真正负面性在于:广告传播助长了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的盛行,媚俗的广告传播异化了社会价值,导致受众价值判断迷惘。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既要解决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迈进的问题(这主要是西部不发达地区 ) ,同时又要解决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的问题 (这主要是东南沿海地区 )。因此 ,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着两重批判 :一是对小农经济和封建主义传统的批判 ,以解决思想启蒙、确立现代民主观念的任务 ;二是对工业化和理性主义的批判 ,以解决中国进入当代世界前列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社会稳定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和荣 《学术探索》2003,21(3):94-96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 ,社会稳定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特点。表现为社会稳定整体性、相对性、动态性以及时代性特征 ,从而使得中国的社会主要是一种变革型而不是停滞型亦或发展型的社会稳定。因此 ,准确把握当今社会稳定的内涵 ,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正在向知识社会转变。知识的爆炸式增长和高速增殖是知识社会的明显特征。人的智慧和创造将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知识社会将是开放性、全球性社会。  相似文献   

10.
要全面建设小康,必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而知识的普及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证。德鲁克关于知识社会和知识分子地位及作用的论述对我们颇多启发:对知识分子、知识的作用要科学定位;创立有利于知识发展的政治经济环境;反对文化专制,建立多元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1.
人情社会与契约社会——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情社会与契约社会是社会交换的两种基本类型,人情社会的交换属于延时回报的交换、模糊回报的交换、熟人社会的交换、依靠道德约束的交换、特殊主义的交换;契约社会的交换则具有陌生人社会的交换、协商一致的交换、精确的交换、依靠法规约束的交换、普遍主义的交换等特点。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多方面的区别。根据人情社会形成的原因,可以将其分作情感需求型、风险防范型、不当求利型三种类型。只有消除不当求利型人情社会,使人情社会仅在情感领域、契约社会在利益领域发挥其功能,我国才能从以人情社会为主导的社会转变为以契约社会为主导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处于现代化纵深发展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方向相反的两种变化趋势,一种是向下的变化即社会的衰败,另一种是向上的变化即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只有中国公民社会充分发展了,社会才能获得足以克服衰败的巨大力量。中国公民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是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文主义的启蒙和人性的解放是公民社会生长的精神支柱;志愿者行动对公民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公益慈善是公民社会人际关系的基本纽带。中国公民社会的建设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下,还要走很长的路,还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曲折,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共同努力,才能把它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3.
崔海滨 《齐鲁学刊》2007,1(2):157-16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整体协调推进。法治是实现和谐社会根本目的的基本保障,是实现和谐社会特征的重要保证,是协调和谐社会多元利益关系的主要机制,因此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法治的重要作用,需要从立法、执法、司法、法制宣传和法律监督等方面对法治进一步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市民社会观念的当代演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近代的市民社会观念,主要是指因商品交换关系而将人们联结起来的私人自律的经渗交往领域。20世纪,市民社会的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主要是指自主的社会文化领域,即自治的民间社团及其活动所构成的公共领域。这两种市民社会观念都将克服市场社会中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作为其理论的核心问题。不同的是,近代市民社会观念力求通过对市民社会的超越克服市场社会的内在矛盾,而当代市民社会观念则致力于在市民社会中寻求克服市场社会内在矛盾的根据和力量。市民社会观念的这一变化是对市民社会发展历史的反映,必须考察这整个演变过程,综括其丰富的内涵,才能达到对现实市民社会及其发展的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15.
家庭: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功能变迁和政策支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社会转型期的家庭经济保障和情感支持功能增强,养育功能的结构得到优化,但在儿童社会化和性规范方面的作用趋于弱化。由于竞争激烈、流动频繁和社会分化,物质至上、消费主义以及高科技、信息化等所引发的各种困扰和压力业已延伸到家庭中来,致使家庭面临关系调适难度加大、经济压力增加、赡养负担加重以及单亲家庭递增等新挑战。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家庭的建设。改善家庭的社会生态环境,给予家庭以必要和有效的社会政策、人文关怀和服务支持,将有助于家庭系统的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6.
刘建平 《阴山学刊》2007,20(5):86-92
90年代以来,从市民社会论、社会转型论到社会断裂论,一个立于比较充分的实证研究并能完整阐释中国社会基本结构特征的中国认识还没有形成。如果从政治史、社会史来分析,无论是"不断革命"的传统社会主义时代的阶级斗争,还是"改革开放"以后新时期发生的假冒伪劣活动的社会化,中国社会一直存在着一种冷战性的社会关系。社会冷战论可以作为分析中国社会的新范式,并为新的改革提供方向性的知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比较社会政策视角探讨中西社会和谐理论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从社会政策理论发展中提炼出的社会和谐概念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具有关系和制度两方面的重要性;社会和谐实践发展成为了三个互相关联的层面:经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在这个基础上建构出了三种意识形态理论下的社会和谐理论:自由主义的、保守主义的和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和谐观。中国政府发展出了具有本土意义的和谐社会观。如果把它与三种建构了的社会和谐观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它既有与西方和谐观相似的内容,又具有不同的发展。从社会政策的视角出发,改变国家角色的作用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由社会和市场经济的现代计划一定出了差错:经济进步不再扩大公民真正的自由,也不再改善社会境况,而是展现出似乎是与社会弱势群体敌对的内在必然性.尤其在欧洲国家,福利国家落后了,正在同私有经济社会成本"爆增"作斗争.今日的挑战是:重新思考适合于自由平等的公民的井然有序的社会原则,并将市场经济重新纳入这些原则中,即使市场经济"文明化".从伦理观点看,真正的公民自由比"自由市场"更值得优先考虑.这种共和自由主义同市场自由主义有本质区别.随着公民经济权这一核心理念的提出,一种全新的关于社会进步的解放观点正在走进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周玲  唐靖 《学术探索》2012,(7):136-140
为了在中国社会开展有成效的传教工作,基督教传教士经过长期的摸索认定,必须在各地建立医院和开设学校。因此,公益慈善事业成为传教士在中国传教的助推器。从晚清以来,柏格理及其所属的循道会会在昭通及附近地区做了大量的公益事业,涉及教育、卫生和社会改良等多个方面,客观上促进了滇东北地区社会的发展。但这些事业毕竟属于外国教会管辖,其动机常不可避免地招致中国官民的共同质疑。因而在南京政府建立后,开始逐步采取措施对包括昭通在内的中国西南部外国教会事业进行抵制。不过从事后的成果来看,由于战乱频仍,这些政府事业的有效性并不太高,其最初的目的实际上也并未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政治生态理论诉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京希 《文史哲》2005,4(2):150-155
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国家与社会是一对矛盾体。考察政治体系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必须充分虑及国家与社会这对矛盾体彼此间的结构变动、功能转换与力量消长,以及国家与社会间的历时性关系转换和共时性关系变奏,从中探寻社会体系与政治体系之间生态化关系建构的契合点,以期实现政治体系与社会体系的生态化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