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人阶层明显感到了经济上的压力,被认为是改革中获益最小的阶层 工人阶层和其他阶层公众一样,认为1994年最主要的问题是“物价上涨过快”。调查结果表明,他们对此感受甚于其他阶层公众,有83.71%的工人持上述看法,足以反映出工人在1994年高物价压力下的生活重负。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工人阶层内对1994年社会形势“说不清楚”者占的比例,在各阶层公众中是最高的,占16.63%。同时,他们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末重现中国社会的富裕阶层,较之中国传统缙绅阶层和当代西方富裕阶层存在着许多明显差异.当代中国的富裕阶层面临着提升伦理水准的重要任务,而道德失范已对富裕阶层自身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普遍提升富裕阶层的道德水准,对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的一切有意识的心理和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恩格斯指出“就个别人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   

4.
亏损、破产和效益较差的企业职工已成为当今城市贫困的主体,这一群体与社会富裕阶层形成强烈对比,社会心理冲突在所难免。过大的贫富差距极易引起公众心态的失衡,潜伏着不安定因素,对社会稳定局势带来威胁。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中美文化外交并不仅仅局限于“乒乓外交”。完整的文化外交概念应包括如下三个层面即中关之间展开了积极的战略对话;美国公众与精英之间的政治文化互动为中美和解提供了有力的舆论导向和心理基础;美国精英阶层所奉行的政治哲学和意识形态通过文化方式得到有力地输出。  相似文献   

6.
阶层认同、环境价值观对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与“行”存在巨大鸿沟,探究社会心理学因素是如何影响垃圾分类行为成为重要问题。基于“2015年特大城市居民生活状况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分析阶层认同和环境价值观对垃圾分类行为影响,检验感知行为控制和感知行为动力的中介效应模型,探索促进公众垃圾分类行为的内在机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发现,阶层认同对垃圾分类行为有直接效应,同时通过感知行为控制和感知行为动力体现出中介效应;环境价值观不仅对垃圾分类行为有直接效应,并通过环境行为控制表现出显著的中介效应。因此,提升公众的绿色消费理念、培育节约环保习惯,可以增强环境责任意识,促进公众垃圾分类行为。通过树立典型模范人物,增强阶层认同感,提升对环境满意度,为培育公众垃圾分类的自觉、自愿行为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阶层固化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威胁,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它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在近期被公众频繁质疑的干部“破格提拔”中也逐渐呈现出阶层固化的倾向。笔者针对现阶段“破格提拔”中的阶层固化现象,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破格提拔”制度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美国和欧洲的价值观之间确实存在碰撞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并不这样认为。他认为,美国和欧洲在人权问题上的共同观念可以追溯到国家刚建立之初。但他也争担心说,民主中一条基本原则,即“公共理性”可能正被一种越来越局限的公众舆论所破坏。民主最无价的一个结果应该是公众对有冲突的观念展开辩论。他担心这种传统目前在美国正遭受侵蚀。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这样一个自称“富裕社会”的国家里,仍然存在着严重的贫穷问题。许多下层人士境遇困窘、生计艰难。但美国大多数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认为美国社会中的贫穷主要是“相对剥夺”。对我们来说,认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贫穷问题,应注重对实际情况的具体考察,在理论认识上要有所深化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公众史学学科体系的形成,有着自己的史学资源与实践活动,有自身的探索过程.当然,受到了美国公共史学学科建设思维的影响.这个探索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中国通俗史学、应用史学与美国公共史学的并立,以“大众史学”替代“通俗史学”,按“公共史学”模式建设中国的“大众史学”或“公众史学”,建设名实相符的中国公众史学.中国公众史学学科的形成,是典型的立足中土、借鉴西洋.中国公众史学是中国物种,不是外来的,我们要建设的是有中国特色的公众史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1.
杰弗雷·乔叟(1340?-1400)是中世纪英国杰出的诗人,英国民族文学的奠基者.乔叟出身于伦敦的市民阶层,祖父和父亲都是酒类进口和批发商,并且为朝廷供应食品,家庭比较富裕.他学过拉丁文法、神学、音乐,博览群书,知识丰富.乔叟生活的年代正处于英国由中世纪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而他的家庭出身又是处在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市民阶层,因此,他一生得以经常和各个阶层的人交往,了解他们的思想,具有开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金融消费观念的更新,个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出现了多元化和个性化特征,中产阶层和富裕阶层作为社会阶层已经开始显现。为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适应新的市场形势,对个人业务重新进行市场细分。鉴于我国个人银行业务消费市场的变化,建议我国商业银行将个人银行业务的服务链向上、下延伸,并将VIP客户深度细分为富裕阶层和上层中产阶层,特别提出要高度关注极具消费潜力的80、90后独生子女群体。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空前发扬,首推“五四”时期。首先,从广度看:全国各地,东南西北,每个省的大城市,中等城市,乃至一些小城市和乡镇,皆不同程度地掀起了爱国运动。即使在国外,如日本、法国、美国、南洋,等等,凡是有炎黄血统的地方,都以不同形式,声援祖国的爱国风潮。这次爱国运动,卷入的阶层,亦非常广泛,可谓地无分东西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幼,均行动起来了。工人、学生、市民、各行各业、三教九流,都凭着一  相似文献   

14.
论缩小贫富差距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民越来越富裕的同时出现了贫富差距过大和两极分化,在阶层、行业、职业之间,城乡之间,地域之间都存在这种情况。贫富差距过大容易激发社会矛盾,不利社会稳定,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长期贫富差距过大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原则。缩小贫富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从解决分配不公着手,要从解决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问题着手,需要执政党、政府与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林肯的雅量     
在美国众多总统中,亚伯拉罕·林肯是唯一出身于贫民阶层的总统,他为反对奴隶制度奋斗了一生。深受美国人民敬仰。由于他在美国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被人们誉为“新时代国家统治者的楷模”。作为一个出身卑微的人,林肯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固然与他深远的政治眼光、超强的组织能力有关,而他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无疑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来没有一本书像《美国民主的自相矛盾》那样留给我如此模棱两可的感觉。读到最后,我发现自己既对朱迪斯尖锐地揭露华盛顿精英阶层在影响公共政策方面所起的作用感到高兴,也对他的分析中的盲点感到恼怒。最后他认为,“美国政治现状远比上一个世纪之交时更糟糕。”我的观点可能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17.
莱米什题为《如果不把美国史看得过分乐观》的论文,由于非常批判性地认识政治新思维对研究美国经验的影响而引人入胜。苏联学者对美国史的新观点中的“见风使舵”和现代主义倾向以及“乌托邦社会主义”范式为“乌托邦资本主义”范式所代替,引起了莱米什的忧虑。他感到许多苏联研究人员更不用说公众过分拜倒在美国资本主义面前,忘记了以前对美国历史的批判性评价。是这样吗?这位美国历史学家的尖锐意见是否有根据?他是否绝对正确还是部分正确?或许根本不正确?这一切需要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8.
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贵族青年知识分子 ,贾宝玉的性格是矛盾的。他既不能摆脱阶级和出身所给予他的束缚 ,却又对此感到厌恶和不满 ;他既不能与他所属的那个阶层同流合污 ,却又不能在另一个阶层———下层人民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因此 ,他仅仅是走向衰落的封建社会里一个“多余人”。当然 ,他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相似文献   

19.
美国作为一个“消费者社会”,虽然对举办盛大的工业展览有些厌恶,但仍会有很多专家、学者、记者、史学家等人前来祝贺。一位著名的史学家曾经把美国描述为一个“消费者共和国”,他的意思就是美国的每一位消费者都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早在18世纪初,消费者作为一个“阶层”已经出现在美国政治舞台上了。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至少从20世纪初开始,消费者权益成了美国“政治自由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20.
本德(T.Bender)的《整体与局部:美国史需要综合》一文引起了人们剧烈的争论。我不是要批评他的文章,而是提出一些建议来进一步阐述他的分析。我想直接对作者本人讲几句话,作为正在进行的对话的一部分。我认为需要更清楚地阐明公众文化这个概念。你正确地把它称之为“各种形式(包括意义和美学形式)的权力得到阐述和认可的论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