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劳动法》实施以来,劳动争议案件呈急剧上升趋势。以璧山县为例,1995年,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的案件比1994年增加了546.67%,群众来访的人数和次数也在1994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在所受理的案件中,企业申诉的仅占1.03%,而职工个人(集体)申诉的案件却占了98.97%。形成这一局势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宣传《劳动法》的力度不够。有的企业只知有《劳动法》,而不知《劳动法》的具体内容。以致有的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对《劳动法》不屑一顾,认为自己的土政  相似文献   

2.
劳动保障监察与劳动仲裁选择或互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劳资矛盾日见突出,劳动争议案件已经成为数量最多的民事案件之一,劳动保障监察案件数量也一直居高不下。在这样的背景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于 2004年12月1日生效。这一条例的出台对进一步维护我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必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劳动保障监察与劳动仲裁相互关系也随之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在进入诉讼以前,《劳动法》规定了两套执法体系:一是以劳动争议的调解、仲裁为内容的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二是以劳动保障监察为核心的劳动法监督检查制度    劳动仲裁与劳动保障监察两套制度的区别:机构  劳动仲…  相似文献   

3.
政策规定     
为了强化劳动监察管理工作,加大监察执法力度;保障《劳动法》的实施,决定从1997年开始,在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实行劳动监察工作目标管理制度。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实行劳动监察工作目标管理制度是劳动部门在新形势下,加强劳动监察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实行这项制度,进一步强化劳动监察职责,调动监察人员积极性,促进劳动监察工作的全面开展,切实保障《劳动法》的实施及各项劳动管理政策的落实。二、劳动监察目标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监察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公布实施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多数用人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劳动的合法权益基本得到保障。但在一些地区和部分企业仍然存在着违反《劳动法》规定,侵害劳动合法权益的现象。为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和工会劳动保障法律监督的力度,切实维护劳动的合法权益,根据《劳动法》、  相似文献   

5.
从1995年开始,德阳市的劳动争议案件迅速增加。这个问题引起了该市劳动局领导和仲裁委员会的高度重视。经过认真分析研究,我们认为1995年以来的劳动争议大幅度上升,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劳动者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增强了。《劳动法》于1994年7月颁布,经过全国上下对《劳动法》广泛的多形式的宣传活动,《劳动法》逐步深入人心,广大职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明显增强,一旦遇到劳动争议,及时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二、一部分企业的经营者,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及个人承包企业的厂长经理,法制观念淡薄,侵害职工权益的问题时有发生。如有的企业厂规厂纪不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只注重本企业及经营者自身的利益;有的收取高额的保证金、入厂押金等;有的在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写上"在本企业工作期间一切伤病自理"的条款;有的拖欠、克  相似文献   

6.
认真贯彻好《劳动法》是今年劳动工作的重大任务。贯彻实施《劳动法》第一年的工作已过去几个月了。各地在《劳动法》的宣传教育、思想舆论、培训干部、组建机构(劳动监察和仲裁队伍),制定配套法规、清理废止法规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形势平稳,各级反映良好。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贯彻《劳动法》的形势并不宽松。因此,劳动部强调必须抓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要严格执行《劳动法》规定的各项劳动标准和规范。不能打丝毫折扣。但对一些具体问题,要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分步到位。例如集体合同问题,在具体执行中必须慎重稳妥,坚持先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试行,待取得经验后再逐步在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推行。切不可一哄而上,大面积铺开。其  相似文献   

7.
黎建飞 《中国劳动》2004,(11):24-26
高法《征求意见稿》着眼于《劳动法》实施中存在且突出的问题,对于准确适用法律、解决司法审判中歧见与纷争的重要意义自不待言。值此征求意见之机自陈己见,谈谈《征求意见稿》中对审理工伤案件解释的二点意见。一、工伤案件的性质和诉讼主体劳动争议案件的性质是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因建立和实现劳动关系的纠纷。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由特定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构成,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必须一方是企业、事业、机关、社会团体或私营业雇主,另一方是劳动者本人。当我们将工伤案件作为劳动争议案件后,工伤案件的诉讼主体也同样受此规制。对于…  相似文献   

8.
《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广大劳动者通过学习《劳动法》增强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不少国有企业依据《劳动法》的规定完善了企业劳动管理,各级劳动部门的劳动监察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由于目前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时期,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不佳,落实《劳动法》各项规定的客观经济环境并不宽松,多种经济成分的企业劳动关系也处在变化发展过程之中,劳资双方权益磨擦还屡有发生。所以当前,我们在劳动监察工作仍遇到了许多困难。开展劳动监察既受到客观经济大环境的制约,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一、认识上的"误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以来,劳动监察作为规范和促进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重要措施开始起步。但从全省的情况看,发展也不平衡,不少地区劳动监察工作还没有实质性进展,这种状况不适应即将全面贯彻和实施《劳动法》的要求,亟待加强。当前,配台《劳动法》的即将全面实施,劳动监察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强化劳动监察,逐步实现劳动监察的法制化、程序化,切实转变劳动行政部门的工作职能,确保行政管理和劳动监察并重运行,从而促进劳动领域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有序的劳动环境。为此,建立劳动监察工作体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个体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补充经济形式。建立和完善个体私营经济组织的劳动管理,对维护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对省内部分地区私营企业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总的看,通过贯彻落实《劳动法》,私营企业在签订劳动合同、执行劳动工时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资分配、劳动安全制度等方面,正在按照国家的有关法规政策逐步迈入正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亟需研究解决。一、存在的问题1.《劳动法》的宣传在私营  相似文献   

11.
浅论如何界定劳动争议处理的受案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法在《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简称《解释》,实施近4年后,起草了《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续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其中在第1~4条对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范围作了规定,本文就其中若干问题试作评析。一、《征求意见稿》与《解释》的关系1.《征求意见稿》第1、2条是对《解释》第1条的补充《解释》第1条所界定的劳动争议,是《劳动法》第2条所规定的劳动法适用范围内的劳动争议,具体为:(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2)劳动者与用…  相似文献   

12.
《劳动法》颁布实施已1年多了,它统领我省劳动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当看到,由于种种主观的、客观的原因,这部维系企业和广大劳动者双才合法权益的法律贯彻落实得并不理想。所以,客观分析当前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是确保《劳动法》进一步贯彻落实的关健。一、存在的问题(一)认识上的偏差。由于当前客观经济环境不太宽松,宣传不够深入等原因,人们还存在着一些模糊观念:一是把企业自主经营权和《劳动法》对立起来。《转机条例》、《企业法》、《公司法》都规定了企业有自主用工、自主分配的权力。《劳动法》的"双维护"宗旨又确保了企业的这种权利。于是一些人,特别是企业认为用工  相似文献   

13.
在运用国家权力促进劳动保障法律准确有效实施中,劳动保障监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劳动法发展的历程中,就是因为其他社会监督力度欠缺,才由政府构建了专门的劳动保障监察制度。没有监察,劳动立法只是一种道德运用,而不是有约束力的社会纪律。劳动保障监察在劳动关系中为劳动者建立了一道国家力量的保障机制,充当着保护劳动者的“社会警察”。在我国,劳动保障监察的范围涉及了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其主动监察和具有国家强制性的处罚功能也是其他方式,尤其是劳动者自身所没有且不可或缺的,但《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实施有…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劳动法制建设得到了加强,企业用人自主权和劳动者择业自主权进一步得到了落实,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在一些企业,尤其是"三资"和私营企业出现了违反劳动法规、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为此,一些地方开展了劳动监察工作,并实行劳动监察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及时、有效地查处违法行为,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实践证明,做好受理群众举报劳动违法案件工作,有利于充分发挥群众对实施劳动法规的监督作用,有利于保持劳动部门与群众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主题一  劳动力市场的法规政策:灵活性与规制 事件回放: 劳动保障政策法规 —2004 年7 月5 日, 纪念《劳动法》颁布10 周年。 —2 0 0 4 年, 一系列保护性就业法规政策出台。 —2004 年11 月1 日, 国务院颁布《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简称《条例》),《条例》的出台标志着劳动保障监察领域的立法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在全国范围内有了统一的法律依据。 点评: 中国政府对劳动力市场规范化和法律化程度的提升。 在企业应对外部竞争的挑战, 管理越来越多地走向灵活的同时, 政府提醒企业对员工基本权利的关注和投入。 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面对政…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第423号令颁布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问:为什么要制定《条例》?答:为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劳动保障制度,我国于1993年开始建立劳动监察制度。1994年劳动法的颁布实施,进一步推进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开展。多年的实践证明,劳动保障监察对贯彻实施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维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严重供过于求,一些用人单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一些地区甚至相当严重。为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进一步系统规范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保证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贯彻实施,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国务院颁布了《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制定《条例》的主要目的:一是更好地贯彻实施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以立法的形式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手段,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和制止违反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行为,保证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更好地贯彻实施。二是进一步规范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行为,通过法规形式,加强对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行为的规范,以...  相似文献   

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已于2006年7月1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9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二00六年八月十四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6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93次会议通过)法释[2006]6号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对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补充解释如下:第一条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对下列情形,视为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相似文献   

18.
《劳动法》自1995年1月实施以来,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构相继成立,通过日常巡视检查、群众举报专查、专项检查及劳动保障年检等形式,加强了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但是,在监察执法过程中,调查取证难、说情多、行政干预等现象时有发生,已经成为贯彻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严重障碍。——监察机构运转难。巴中市巴州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是劳动保障局的内设机构,现仅有专职监察人员3名,兼职人员2名,这些人流动性大,被借用的时间也非常多。加之办案经费因未列入财政预算,目前连应付群众的举报投诉都较困难,更不用说完成对用人单位贯彻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监管和对职工权益的维护了。——调查取证难。一是用人单位管理混乱,原始证据不齐全,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更为严重。如给职工发放工资,根本就不造工资发放表,有的企业是职工写借条借支,有的企业随便记录一下领钱人姓名、金额等;二是个别单位实行无纸化管理,随时可以通过电脑修改原始数据;三是用人单位拒不提供有效证据或者提供伪证,一些使用童工的企业提供的童工住址以及其父母的姓名均是假的,劳动保障执法人员无法核对其户籍、年龄;四是职工不敢作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企业内部各种劳资纠纷日益增多,劳动争议案件数量逐年递增。有资料显示,2005年全国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共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1.4万件,是1995年《劳动法》实施当年的9.5倍,涉及劳动者74.4万人,10年间增加了近6倍。为探索预防和解决劳动争议的新方式,去年4月,劳动保障部与美国劳工部合作进行的"中美劳动法合作改善劳动关系项目"在青岛正式启动。试点的主要内容就是引荐美国企业内部成立的用于劳资双方交流沟通的劳动关系委员会,指导部分企业成立类似组织,通过定期召开专门的会议,协调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项目实施1年多来取得了显著成效,15家试点企业均不同程度地建立起了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双方自我平等协商的机制,真正起到了改善劳动关系,预防劳动争议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是实施《劳动法》的重头戏。最近,李部长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明年劳动工作的重点是以贯彻《劳动法》为中心,抓好五项工作。这五项工作的"龙头"是劳动合同制。劳动合同制是贯彻《劳动法》的先决条件和依据,一定要搞好。"龙尾"是加强劳动监察体制建设。"龙头"与"龙尾"中问加上三个方面,一是抓就业,先解决吃饭问题;二是抓分配,重点解决分配不公问题;三是抓社会保险。伯勇部长把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比作贯彻实施《劳动法》的"龙头"是有道理的。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法》对劳动关系双方特别是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以及对劳动关系的调整,是以法律认定的劳动关系为基础的,而劳动关系要有法律效力,唯一的途径就是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因此只有具备了这个前提条件,才能派生出许多与劳动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