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重庆市万州区太安小学始终秉承"为学生发展而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成人成才"并举,确立了"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夯实了育人基础.通过开展一系列符合农村学校实际和儿童身心特点的教育活动,加强德育过程管理,强化实施环节,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在新形势下,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理念,已成为学校办学的共识,但在学校重智轻德的现象仍比较突出,德育工作形式化倾向仍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如何创新德育工作,增强育人的实效性?本文探讨突显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方法,旨在真正体现学校以德育为先的办学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学校定位及职能的认识,我校把办学理念定位为"习惯经营人生,特长成就未来".为了让办学理念入心入脑,使之成为学校办学,治校、育人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我们把办学理念作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于是我们的校园文化总是紧紧围绕着"习惯"和"特长"做文章,确立了五种类型的文化载体:一是让每面墙都说话的环境文化;二是体现依法治校策略的制度文化;三是支撑学校和个体发展的精神文化;四是强化育人过程的行为文化;五是彰显学校特色的品牌文化.  相似文献   

4.
我校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先"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德立校,特色强校"的德育工作思路,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线,扎实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以养成教育为重心,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的德育活动,致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学生,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我校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先"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德立校,特色强校"的德育工作思路,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线,扎实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以养成教育为重心,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的德育活动,致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  相似文献   

6.
具有70年辉煌历史的重庆清华中学,秉承"厚德载物,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实行"五化"的办学方略,打造"五充满"的学校育人环境,深入构建"四注重"的育人模式,努力提供适应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努力把学校办成"质量优良、特色突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中华名校",取得了丰硕成果。本刊推荐的这篇文章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7.
桂平 《科学咨询》2005,(6):10-11
"朝阳树人"是重庆市朝阳中学的办学理念.这一理念的基本内涵是继承和发扬朝阳精神,依据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伟大思想,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项基本素质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和谐发展,为其终身学习和成人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朝阳树人"的意义显示了朝阳精神的时代性、教育性和科学性,凸现了以人为本的观点和科学发展的观点,集中表达了朝阳中学全体同仁的办学理想和办学信念.朝阳中学在21世纪的发展历程定将证明:办学理念一旦全面渗透到学校管理实践领域和教育教学实践领域,溶入到管理者和执教者的教育行为中,"朝阳树人"的理想和信念定然成为学校沿着高水平、高质量育人方向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成为学校继往开来,为国育人的教育财富.本文拟图就朝阳精神的形成历程、品质构成和能动意蕴作一探讨,从而揭示朝阳精神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8.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根植于厦门沿海经济特区和学校发展实际,秉持"育人为本,跨界融合,服务需求,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发挥学校特色专业,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方面具有国际视域、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我校"以人为本、成功育人、和谐发展"这一充满人文思想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不懈努力、不断探索在教育教学实践和反思中提炼出"以生为本、构建和谐互动课堂"的  相似文献   

10.
张勇 《科学咨询》2009,(2):15-15,20
2008年的金秋,重庆八中走过了七十年的光辉历程. 70载春秋的沉淀与积累,重庆市八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秉持"育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铭承"诚、勤、立、达"的校园精神,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上.  相似文献   

11.
2008年的金秋,重庆八中走过了七十年的光辉历程。70载春秋的沉淀与积累,重庆市八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秉持"育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铭承"诚、勤、立、达"的校园精神,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上。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学校定位及职能的认识,我校把办学理念定位为“习惯经营人生,特长成就未来”。为了让办学理念人心入脑,使之成为学校办学、治校、育人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我们把办学理念作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于是我们的校园文化总是紧紧围绕着“习惯”和“特长”做文章,确立了五种类型的文化载体:一是让每面墙都说话的环境文化;二是体现依法治校策略的制度文化;三是支撑学校和个体发展的精神文化;四是强化育人过程的行为文化;五是彰显学校特色的品牌文化。  相似文献   

13.
《科学咨询》2013,(2):98
始建于1894年,座落于长江之滨中央商务区CBD南区的重庆市南岸区弹子石小学(一校三点),以山的胸怀,水的智慧,本着对百年学校文化的博观与约取,结合学校发展的历史以及育人的目标,提炼出了"养石成玉"的办学理念,围绕"建设优质教育资源,打造重庆市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按照"三个一流、五个特色"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习惯是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倾向;它既是素质教育的起点,又是素质教育的最终成果.建设习惯养成教育特色学校是义务教育城乡统筹发展多样化、素质教育发展特色化的有效途径.在观念上,要树立习惯奠基人生、习惯成就未来的"一个理念";在内容上,要确立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社会行为习惯"三大体系";在实践上,要坚持认知与活动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育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文化陶冶与行为训练结合、自我教育与评价激励结合、过程引导与社会实践结合"六条原则";在流程上,要落实认知晓理、示标导向、习范体察、导行内化、考评激励、反馈提升"六个环节";在策略上,要采取全员育人、理念育人、管理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六项举措".按照"13666"行动模式推进习惯养成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必将探索出一条优质、独特、内涵式发展道路,在城乡众多义务教育学校中彰显出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办学风格.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把握时代脉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以师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创建知耻明荣、积极向上、生动活泼、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和尝试.我们在学校教学楼的顶上方,悬挂的"尚礼、乐学、合作、超越"八个镏金大字,成为学校最醒目的口号,凸显了我们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期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引导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技能,避免让德育成为生硬的灌输和无意义的行动约束。我在德育实践中深深认识到:提高德育实效性,关键在于教师要着力处理好四种关系:一、树立全面育人意识,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教书与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和任务,教书与育人必须有机结合。唐代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授知识与培养品德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教传道、以道致德、以德立人,才能完成教师应  相似文献   

17.
江津实验中学校创办于1938年,距今已有近七十年的历史,是一所集初中、普高、职高于一体的市直属高完中,现有78个教学班,师生4500余人,是江津区办学规模最大的学校之一。以"培养现代意识、科学素质、创造才能,促进人人发展、个个成才"为办学宗旨,以"规范育人、多元育人、立体育人,造就‘完全’的人"为  相似文献   

18.
<正>一、相关概念界定1.知行大课堂概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创建"知行大讲堂",整合校内外育人资源,积极探索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志愿服务、党团建设、就业创业等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强化实践育人效果,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知行大课堂"中的"知"指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指大学生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知行大课堂"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相结合,坚持育人为本,集专业学科资源、社会实践资源和家庭教育资源于一体,构建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合力育人机制,构筑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  相似文献   

19.
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是学生健康生长的条件和保证,是实现我国德育目标的基础和保障。同时,也是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的人的条件和保证。诚善中学德育课程改革,以"诚善"为学校文化核心,生成办学理念"诚善修身,自主立人"及校训"至诚至善,至真至美"。通过学生自主管理,自发组织诚善文化活动、开发诚善校本课程,在打造诚善学校文化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幸福,为未来发展奠基,进而达到"立人"的目的,也是成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资助育人工作精准化要求育人理念更为科学,育人过程更为精准,育人内容更为全面,育人方式上注重“五育”融通。高职院校要立足办学定位,不断完善育人机制,以“立德树人”为本,通过“三扶五育四分类”工作法,创新资助育人实践路径,构建科学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