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寻找浪漫     
弹指一挥间,我与妻结婚已经三年多了。情人节那天,我傻坐在办公室里,突然心血来潮:啧,我们怎么这么俗呢?当年那种浪漫哪儿去啦?我们刚进入而立之年,难道就这样成天围着柴米油盐酱醋茶转下去吗?不行!我们还年轻,我们还需要“燃烧”,我们还需要“遭遇激情”,我们还需要“浓情化不开” 一下班,我立即起身,兴冲冲地跑了三家花店,买了一束红玫瑰,准备回家献给我那位亲爱的。 站在家门口,我用激动得直颤  相似文献   

2.
一位老婆婆在屋后种了一大片玉米。一个颗粒饱满的玉米想:“收获那天,老婆婆肯定会先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可收获那天。老婆婆并没把它摘走。  相似文献   

3.
蒙蒙细雨中,油菜花开得漫山遍野。黄灿灿的梯田如一幅幅被游人抖开的巨大横幅,一级级由山脚传递到山顶白云繚绕处。我惊奇地发现,从高处望下去,条条山路上蜿蜒地涌动着头戴花环的人流。阿嫂阿婆们臂弯套着一串一串的花环,热情地探身拦着过往游人兜售:“花环,鲜花环,嫩花环,十元一个。”  相似文献   

4.
那天店里进来一个穿皮夹克的小伙子。进门后,小伙子把手里提着的挎包放到柜台上,从衣兜里摸出一张百元大钞叫我给他拿瓶矿泉水。我往钱箱里看,发现找不开,便到对门烟摊换零钱。 摆烟摊的大爷接过那张钱捏捏,又对着阳光看了看,疑惑地说:这张钞票软塌塌的,会不会是假的?听他这么一说,我接过来使劲甩了甩,果然觉得有些不对劲,于是赶紧回到店里,用商量的语气对小伙子说:“你这钱恐怕有问题,能不能重新换一张?”小伙子惊讶地接过钞票,用手捻了捻:“不会吧,刚从银行取出来的工资,难道还会有假?”我坚持己见:“这钱我不敢收,对不  相似文献   

5.
这次回老家,遇到一个姓包的农民,他说他的大女儿考上了成都的一所外国语大学,小儿子考上了北京的一所理工大学。我问他;“你在教育孩子上有什么好办法呢?”他笑一笑说:“我的办法跟别人不一样,不是我教孩子,而是让孩子教我。” 他说:“我小时候家里穷,读不起书,要指望我教孩子,那只能是笑话,但如果不管他们,由着他们瞎混,我又不甘心。想来想去,想出一个办法:等他们上学读书的时候,我就开始跟着一起学。他们每天从学校回来,我都让他们把老师讲的跟我讲一遍,然后他们做作业,我也在旁边做,弄不懂的就问他们,他们弄不懂的  相似文献   

6.
很高兴飞机出事的那天,姐姐也出了车祸.我不知道这样说是不是很残忍,但我觉得某种意义上是老天在冥冥中给姐姐的一种恩惠,因为她失忆了.我和妈妈都很伤心,但是又淡淡地为姐姐高兴,失忆了也好,什么都不知道了.  相似文献   

7.
“包换”是实行商品“三包”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为维护消费者利益而制定的。真没想到,被少数奸商稍加利用后。竟也能从中捞到好处。以下是我的几次购物经历。 一次,我上街买皮鞋,在一皮鞋店门前见竖有“专营真皮皮鞋,如假包换”的牌子。我想,我对识别皮制品不是十分在行,这家店专营真皮皮鞋还如假包换,也许保险系数要大些。于是我就上前选购。 谁知所竖“专营真皮皮鞋,如假包换”牌子前的摊上,摆放的却是清一色的人造革皮鞋、人造革凉鞋。 我问女摊主:“这鞋多少钱一双?”女摊主一开口说出的价格却是真皮皮鞋的开价。我说:“你这皮鞋全是人造革的。你却要真皮的价,还竖着‘专营真皮皮鞋’的牌子?”说着,扭头便走。 女摊主见状忙喊:“别走,别走,到店里面来挑。”  相似文献   

8.
几年前,我应邀到美国搞研究。我的美国朋友大卫深知我玩电脑有邪瘾,送我到了住处,马上借给我一台手提电脑,然后神秘兮兮地对我说:“我这台电脑不一样,你肯定喜欢。”看上去,它和我在国内常见的手提电脑没有什么不一样嘛。没等我提问,他说了句BYE就走了。现在想起来,他那天没有说“晚安”,可能早已算到我那天晚上肯定是“安”不下来了。 打开电脑,发现细心的大卫在里面专门放了一份详细的说明文  相似文献   

9.
妻子是什么?妻子是丈夫的脸。这话,我是从一个中年男子那里听来的。那天,在商场里,见一男人给妻子买大衣,妻子嫌贵,不穿,男人就说:“穿吧!妻子是丈夫的脸,衣服穿在你身上,亮的是我的脸。”男人这么一说,妻子就穿上了,一脸的幸福。 两性问题专家认为:一个妻子是不是幸福,看她的  相似文献   

10.
去年,得知我的孩子被西北师大录取后,有好多朋友这样问我:“你孩子真的愿去西北读书?”一些同龄朋友还指责我“冷酷”:“干吗把孩子送到那样苍凉的地方去吃苦?难道我们这代人吃苦还不够?”我不知怎样回答,因为朋友未能理解我的心。孩子去西北,是她的选择,也是我的心愿。我并非冷酷,作为父亲,我也知道父母恩深,儿女情长,只是我爱孩子的方式不同罢了。那天,送孩子到校后,我曾独自在异乡的月色  相似文献   

11.
那天早上,我走到楼下拦住一辆的士,突然发现有一份重要资料落在床头。因为时间急,回家去取已来不及,于是,便打了一个电话给母亲,让她赶快给我送下来。母亲老了,反应迟钝,做事的动作大不如前,走起路来也越来越慢,原本几分钟就可以将东西送下来,她却用了十几分钟。就在那天,因为母亲的迟缓,我迟到了,不仅被公司通报批评,而且还得上交100元罚款。  相似文献   

12.
让,“言字旁”加一个“上”字,很简单的一个字,但不只是普遍意义上的“用言行告知别人先”。让,有它自己的真诗。让,是素养礼貌的体现。那天,我乘坐公交车去书店。走到半道,上来一位老奶奶,她颤颤巍巍地向里走。车上那么多人,可都像没看见一样--坐着的,要么低着头朝向窗外,要么装睡觉;站着的大部分都在看手机。我缓慢起身,突然车子一个加速,我又坐下了。老奶奶的脸上显得有些憔悴,吃力地抓着扶手。我还真有点儿于心不忍。  相似文献   

13.
崇高的谎言     
毕业以后,我被分配到一个偏远的小镇。上班那天,父亲为我整修好家里的破自行车,对我说:“去吧,只要努力,一切都会改变。”我重重地点点头,忍住眼中的泪水,毅然上路。 小镇的条件十分艰  相似文献   

14.
说出我的爱     
那天正安坐在沙发上看报,6岁的女儿悄无声息地溜过来,长满乌发的头钻到报纸前面,问道:“爸爸,你爱妈妈吗?”我一愣,抖抖报纸,咳了一声说:“当然,乖乖。”以为她会满意地走开。但她却睁着乌溜溜的眼睛看着我。我摸摸她的小脑袋问:“还有什么问题吗?”她眨眨眼睛说:“可是你从来没有像电视里那样对妈妈说。”我顺着她的小手所指看去,电视里正在放MTV,海滩上一个帅男将一靓女拦腰抱起,没完没了地旋转着,用的是慢镜头,少女的黑发缓缓摆成一个弧形,两人都笑得无比灿烂。  相似文献   

15.
"幽默"裂用     
“幽默”一词,众所周知,是由英文 humor翻译过来的,表示诙谐风趣而又意味深长。它是一个音译单纯词,由一个语素组成,是不可以拆分的。可是,近年来裂开运用该词的现象越来越多。如:(1)一人追问:“这是唯一的原因吗?”李宁又幽一默:“是因为怕老婆。而且亲热戏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边邓伟《我是王———李宁:从体操王子到商界英雄》)(2)“解释什么?”我幽他一默,“你外头另有女人?”(梁凤仪《花魁劫》)有时加上引号,明示裂开用法,例如:(3)整个会场气氛非常友好,双方都不时“幽”一“默”,会议室里笑声不断,不像在谈判,倒像几个朋友在聊…  相似文献   

16.
老婆是个小尾巴,我走到哪里她都要问到哪里。我厌烦,她却乐此不疲。可是,这个小尾巴却在那个下着大雨的深夜,永远消失了。结婚那天,老婆用买戒指的钱给我买了一部手机。夜里,我们两人在被窝里一遍遍地调试着手机的响铃。我们觉得,生活就像这铃声一样响亮、悦耳,充满着憧憬和希望。从那天开始,我常常接到她的电话:“老公,  相似文献   

17.
一 黄宗英的文章<我亲聆罗稷南和毛泽东的对话>在<南方周末>(2002年12月6日)等报刊发表以后,许多人奔走相告.一篇短文的发表成了一件震动社会的大事,按说是奇怪的.近50年前的旧事了,我的伯父罗稷南在1957年7月7日问了一个假设的问题:"如果鲁迅现在活着会怎么样?"毛主席做了一个假设的回答:"如果鲁迅还活着,他不是不说话就是关在牢里了."一个假设引起这样大的震动是值得思考的.  相似文献   

18.
那天,爸爸拎出家里的录音机——那个在上世纪80年代算是高档电器,而今放在家里无人睬的古董。爸爸说:“放点磁带给你们听。”我以为会听到那些一二十年前的流行歌曲,可是当磁带放出来的时候,我马上意识到那里面录的是什么,然后我和爸爸都笑了,很大声地笑了。表面上我笑得很开心,很轻松,可是那一刻心里感动得要命,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装作若无其事地侧身对着爸爸,忍着不让泪滴下。 当我听到录音机里一位父亲哄着一个稚气的孩子唱歌时,我无法不被感动。我不知道那时我多大,吐词都不清,根本就不成调,反正唱了好多首,我惟一听出来一首比较成调的歌是《丢手绢》。我还听到自己说“不唱这个,《卖报歌》不好听的”。原来我小时候觉得《卖报歌》不好听,直到现在我才知道。喝完歌以后,爸爸还教我念唐诗,爸爸念一句,我跟一句。妈妈说那是在我小时候她在厨房做饭,爸爸带着我时录  相似文献   

19.
儿子还未出生,我就开始了我的育儿计划:搞音乐胎教,每日对着肚子放音乐;每天坚持啃一个大苹果,牛奶喝得都要吐了还不肯放弃。儿子出生后,我严格按照书上的喂奶计划,只要到了规定时间,不惜在儿子最想吃的时候狠心把奶头拔出来。可结果呢?因为实在没有音乐细胞,儿子至今唱歌五音不全;因为摆脱不了遗传基因,儿子并没有因为我吃苹果喝牛奶而变白一点;由于我太刻板地遵守喂奶时间,儿子变得没有安全感,直到最后不吃我的奶。  相似文献   

20.
流泪的站台     
刚毕业就在省城找到一份文员的工作,我很珍惜.从我住的县城坐火车到省城需要半个小时,中途只有一个小站,每天经过这里时我多半在打盹,但那天不知为什么却格外清醒.那天上来一个人,是个眉清目秀、和我年龄相仿的男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