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源 《殷都学刊》2013,34(1):13-16
安阳民间新见一版出组田猎卜辞记录了犬官向商王报告“有虎”之事,此类内容在殷墟卜辞中尚属首次发现,是研究商代后期犬官及田猎制度的难得史料;该版卜辞中的“戍得”又见于无名组,对无名组的分类断代工作有一定启示作用.该卜骨(骨臼在左)虽仅存对边的骨条,仍有助于出组卜辞文例及卜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何会 《殷都学刊》2013,34(1):17-20
本文新缀出组祭祀卜辞六则,并分别作了说明与考释.  相似文献   

3.
殷墟甲骨历组、出组、无名组、何组卜辞中存在一种现象:同版部分或全部卜辞内容相关、服务于同一占卜主题,可称为"成组卜辞";其语辞格式大体固定,可据以对文辞残缺的卜辞进行校勘、验证甲骨缀合、考察卜辞字词的意思等。  相似文献   

4.
子组卜辞缀合两例常耀华《甲骨文合集》(以下简称《合集》)“总计拼合不下两千余版,单《殷虚文字》甲、乙两编,就拼合了一千版以上”。在甲骨缀合复原方面,做出重大的贡献。然而,甲骨拼合工作并没有做尽,近段研究子组卜辞,发现至少有两例还可拼合。第一例:《合集...  相似文献   

5.
这里对甲骨资料的缀合共十组,其中前九组为作者缀合,最后一组已见于前人缀合成果,但未能引起注意,故作者在此特为指出。摹本之后是对相关卜辞含义的阐释。  相似文献   

6.
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所见之动词同义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鸽 《河北学刊》2007,27(5):178-181
通过对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穷尽测查,共得动词同义词10组,本文对其中七组作了辨析。从中可以发现,卜辞中词所处的环境对于词义的确定有重要作用,卜辞同义词之间的差别更多的表现为语法功能和用法的不同,"进献"义同义词最为丰富,显示出当时的贡纳制度之盛。  相似文献   

7.
杨迎 《殷都学刊》2023,(3):21-26
“王囟言”和“囟言王”是出组卜辞常见习语,但关于辞义的理解,学界一直未形成一致的意见。对相关卜辞材料进行分析后发现,“今夕囟言王”是一种占卜灾咎的习语,与“今夕王宁”相对,表示商王受到责难的不安之状,意为今晚先祖或上帝等会责难、降灾商王,“言”字含有责让、灾咎义,所表示的灾咎程度较轻,“囟”字是语气副词,表示占卜者对命题所作的一种情理上的推断。  相似文献   

8.
刘风华 《殷都学刊》2009,30(3):12-21
屯南系列甲骨卜辞中历组和无名组同文卜辞各具特点.历组的数量大,占村南系列的多半;每套卜骨数量较多,兆序最大数目通常为"三";有兆序相同的同文卜辞;选用左右肩胛骨没有一定之规,见有整套同文卜辞皆用左或右肩胛骨者.无名组同文卜辞总量不多;每套数量亦少,通常为两版一套,三版为一套的仅二见:兆序最大数日为"三",然仅一见.历组和无名组皆有同文但用字不同的做法,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字形构造不同.二是书风不同,其所包含的卜辞往往属于不同的组别,这是探讨各相关组别卜辞时代归属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9.
历组卜辞的时代问题一直是甲骨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一部分学者认为历组卜辞的时代属于武丁至祖庚时期,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其属于武乙、文丁时期。此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学者已经研究过的一些事项内容进行补充,并从一些前人未曾提及且只见于宾组、历组和出组的占卜内容来看历组卜辞的时代问题,为历组卜辞时代提前的观点补充一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王晖 《殷都学刊》2003,2(1):6-9
殷墟卜辞中帝辛卜辞确实是存在的.黄组卜辞王廿祀的资料可分为两组按文字分,"王廿祀"之祀,一作"祀",一作"司";按事类分,一为周祭祀典组,一为"在上(比吾)"组."王廿祀"用在周祭祀典组,"王廿司"用在"在上(比吾)"组.卜旬加周祭祀典的"王廿祀"卜辞应为帝乙时期,"(辶必)于上(比吾)"、"在上(比吾)"的 "王廿司"应为帝辛时期.  相似文献   

11.
殷墟甲骨卜辞是我国殷商后期保留下来的文字资料,完整的殷墟卜辞一般包括前辞、命辞等九个部分.其中"前辞"位于一条卜辞的最前面,它通常记载占卜之日、占卜之人以及占卜之地.在与其他组类卜辞中的前辞形式对比后可知,花东卜辞前辞具有多样化特征,其前辞形式共计有二十五种.认真分析这些多样化的前辞形式,可以发现其中的某些规律,如贞人绝大多数都出现在"某贞"式中等.研究花东卜辞前辞形式,有助干判定该批甲骨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卜辞中所见商代诸神的权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甲骨刻辞资料的断代爬梳、整理,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分别探讨了王卜辞与非王卜辞中所见商人诸神的权能,分析了诸神施行权能的方式,并勾勒出商代诸神权能变迁大势.  相似文献   

13.
殷墟卜辞所记月食的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甲骨卜辞所记的5例月食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推勘出了每例月食的3组年代数据  相似文献   

14.
历组卜辞时代之争是甲骨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争论的核心是该组卜辞中的"父丁"所指:一说"康丁",一说"武丁"。此文在梳理和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学者已经研究过的一些事项内容进行补充,并通过系联"小乙-三且(祖)-父丁"这一祭祀次序敲定了历组卜辞是武乙、文丁时代卜辞。由此,也论证了为历组卜辞时代提前服务的"两系说"的使命终结。  相似文献   

15.
历组卜辞中的"日月有食"卜骨根据历组卜辞的分类分群,从其字体特征看,应属历组二B类丙群,时代上应属祖庚后半期."日、月有戠"卜骨分"日有戠"和"月有戠",前者次序由历组卜辞二B类乙群到二B类丙群;后者属历组卜辞二B类乙群.两者时代为祖庚中晚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组、宾组王卜辞中、、燎等祭的性质进行了分析,指出早期卜辞中的祭祀多为具祈请禳祓动机的事祭,有别于以后各组卜辞中的祭祀。历组卜辞中的祭祀也具有祈请禳祓的目的,其时代宜定在卜辞时代的早期。即武丁、祖庚时期。  相似文献   

17.
二人共贞是商代晚期的一种特殊贞卜现象,过往学界对于该现象的认识并不清晰。通过梳理相关卜辞的内容及时代可知,所谓的二人共贞类卜辞仅短暂存在于武丁中期,均与贞人■有关,可视为一种"实习卜辞"。卜辞中实际存在的二人共贞与《洛诰》中成王所言的"二人共贞"不可等同,"三人共贞"和"出组二人共贞"卜辞也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8.
由于旧有非王卜辞中田猎材料有限,故以往的田猎研究多据王卜辞,而新出的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属非王卜辞,其中刻有田猎卜辞者在43版,为我们研究殷商时期王室贵族的狩猎活动提供了难得的资料。在对花东田猎卜辞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将其与以往的王卜辞和非王卜辞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对其中涉及到的田猎日、田猎地、田猎用词、猎获物、狩猎参加者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使得我们对商朝贵族的狩猎活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探讨花东卜辞主人“予”的身份地位,也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19.
■(師)组卜辞"壬午卜扶,奏丘日南",与《左传》"日南至"为冬至、《周礼》"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相印证,提供了一个冬至干支壬午;小屯南地出土的■组"奏岳"卜辞提供了另一冬至干支丙戌,两者相差365天,是前后两年的冬至。以《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武丁年表为标准,以小乙在位10年、武丁在位59年为范围,把与"奏岳"卜辞共存的小屯南地■组卜辞记载的月份干支作为边界条件,搜索科学历表中的冬至干支,得到"奏丘"卜辞的天象年代为武丁28年(前1223年),"奏岳"卜辞的年代为武丁29年(前1222年),证明■组卜辞的年代为武丁中期。冬至干支断代法开辟了卜辞天象断代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韦心滢 《殷都学刊》2009,30(1):34-41
殷墟卜辞中"商"有数种含义,具备商王畿及王都的二重概念;商末王畿内部结构发生改变,反映在卜辞中即为"大邑商"与"天邑商"的出现.卜辞"王入商"说明商后期王畿内部除了王都之外,还同时存在着数个王常住处理军政事务的都邑.利用卜辞中与"大邑商"同版出现的地名,系联其他与王畿相近的地点,可勾勒出王畿之大致地理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