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时钟     
正朋友的父亲病危,朋友从国外给我打来电话,让我帮他。我知道他的意思,即使以最快的速度,他也只能在四个小时后赶回来,而他的父亲,已经不可能再挺过四个小时。赶到医院时,见到朋友的父亲浑身插满管子,正急促地呼吸。床前,围满了悲伤的亲人。  相似文献   

2.
父亲一生为人忠厚、谦和、坦诚,结交朋友甚多,朋友多故事就多. 那一年,有一位朋友从东北来京办事,由于我家离火车站较近,因此一下火车,就先奔我家,一来顺便探望父亲,二来为了行路办事方便,把行李暂寄我家.那时我们兄弟姊妹六人,父母工资较低,生活十分艰难.父亲是要脸面的人,他总是想方设法热情地接待朋友,略备便餐再加薄酒一杯算是为朋友接风.父亲的朋友也时常带些东北土特产来,正好是我和弟弟妹妹打牙祭的好机会.父亲的朋友来访是我们儿时的一件乐事.那天父亲的朋友办完事已是下午五点多钟,父亲留他吃完饭,他说还要赶火车去南京,父亲说:"既然如此,我也不强留,你把包裹检查一下."只见父亲的朋友乐呵呵地说:"哎呀!大哥,我还信不着你么?"父亲坚持说:"亲是亲财是财,人财两清,免生误会."他不情愿地打开了包裹检查了一下,忽然咂了一下舌,父亲忙问:"少东西了吗?"朋友说:"没少什么……"说完匆匆把包裹重新整理好.父亲送走客人后把我和弟弟妹妹叫到屋内问我们动没动过客人的包裹,我们异口同声地说:"没动过."父亲神情严肃地说:"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咱人穷志可不穷,千万不可做出对不起朋友的事!"  相似文献   

3.
1952年,他出生在香港一个艺术之家,父亲是一名电影导演,母亲是一位歌剧演员。他两岁时,感情走到尽头的父母离了婚,他被留在母亲身边。在他7岁那年,母亲患癌症永远地离开了他,他再度回到父亲身边。读到小学二年级时,他被父亲送到了香港东方京剧学校。那是一所带有慈善性质的学校,免费给学生吃住。  相似文献   

4.
父亲的手机     
一路开花 《社区》2008,(35):27-27
每次空闲回家,母亲都会向我和妻子唠叨,父亲整日地出,和他那些旧时的朋友闲游,又不用手机,要叫他弄个什么事都不方便。加上琐琐碎碎的事一大堆,一见面就说个不停,可大多,还是关于父亲。  相似文献   

5.
我爱香港,是因为我父亲的经历;我根香港,是因为我自己的遭遇。与香港结下这爱恨交织的情意结,要从我的上一代讲起……我的家乡是与香港毗邻的大亚湾。早在抗日战争期间,仅一水之隔的香港就成为当年东江游击队的一个重要据点。抗日英雄刘黑仔与我父亲叶锋,经常出生人死於香港。父亲出生在大鹏城一个富裕的封建式家庭,5兄弟中排行第四。除了三哥勇敢地独自跑到广州岭南大学(即中山大学的前身)读书外,其它几个都安份地满足於继承祖父的小生意。唯独父亲背叛家庭,离家与刘黑仔一起,睡山头、吃野莱,明刀暗抢地参加了抗日战争。那一…  相似文献   

6.
朋友老K曾是大院里的孩子王。因为父亲,五六年的光景里,他必须经常跟邻人解释、抱歉,因为自己疯痴的父亲,他从一个不爱着家的人变成了整日待在家里的男人。  相似文献   

7.
上个世纪50年代,他出生在香港一个贫困家庭,因为家里拿不出钱供他读书,父亲只好把他送进戏班。那时,演戏是下九流的行当,只有走投无路的穷苦人家,才会把孩子送进戏班学艺。 按照旧时梨园的行业规矩,父亲和戏班签了生死状,在约定期限内,他的生杀大权都掌握在师傅手中。 戏班的管教异常严厉,同龄人都在父母膝下承欢,他却要在师傅的鞭笞下练功。终于有一天,他再也无法忍受那种折磨,偷偷溜回家去。可是父亲却坚决叫他回戏班,  相似文献   

8.
Dawn  Jordan美  冯国川译 《可乐》2010,(11):33-33
上周,朋友兴冲冲地告诉我,他在最不可能找到工作的地方撞了大运。当时,他正带着孩子参加游泳比赛。比赛空闲时间,他和另一个参赛孩子的父亲拉起家常,渐入佳境。对方详细询问他的工作内容、地点。没想到,这段闲聊让他得到一份新工作。  相似文献   

9.
任红星 《可乐》2010,(1):41-41
蒲松龄小时候,有一次跟父亲去参加朋友的寿宴。人们一边喝酒吃莱,一边天南海北地聊天,不知不觉谈起了功名富贵的事情。蒲松龄的父亲很有学问,但几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有人问他:“先生参加了好几次科举都没有考中,不知以后还会不会继续参加。”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09,(3):12-15
半个多世纪以来,吉米·斯图尔德一直是美国影迷们心中兄弟、父亲及朋友的化身。他在银屏上的形象远远胜于他的台词——他使得这些形象成了我们的朋友。他帮着教导我们怎样生活,以及怎样品味生活。  相似文献   

11.
带钱谈恋爱     
朋友的女儿考入北京一所大学,他这个做父亲的自然非常高兴。开学时父亲送女儿去北京,到学校后得知,和她同寝室的3位同学中,一位是贫困生,家里每月只给生活费200元,一位父亲是老板,每月生活费千元以上,还有一位叫纹纹的,父母也是工薪族,每月家里给600元。班里大多数同学家里也都给这些。于是,他就把女儿的生活费锁定在这个数字上。  相似文献   

12.
正把父亲从医院接出来之后,他经常在傍晚时,推着父亲的轮椅去附近的小公园看一泓湖水,不时停下来替父亲擦擦嘴边的流涎,温言细语:"冷不冷?要不要喝水?"来探病的朋友很吃惊:"你像一夜之间长大了。"他也没想  相似文献   

13.
纪岚 《北京纪事》2015,(4):84-86
50年代初,从河北老家来到京城挑砖
  父亲很爱聊天,但他的故事总是断断续续,不长就断了头,但跟我讲了几十年。上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刚刚建立,首都北京的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城市建设一下子摆到议事日程上,急需大批的建筑工人。1952年春天,父亲的故乡河北永定河畔一个古老的村庄,被一场洪水洗劫后,父亲跟着几个老乡来到京城,参加到北京的建筑大军中,在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当了一名挑砖工。第二年,只有父亲一个人扛着铺盖卷腰系一根麻绳又回来了。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建设新中国新北京之初的岁月里,每一个劳动者都以当家作主的自豪感,投入到每一天繁重的劳动中。那时候父亲吃在工地住在工地,工地既是家也是他的生活信念,工友们也是朋友,在工地他怀揣着梦想。后来我在电视台介绍老北京的故事里看到,那时建筑工地上虽然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却都是人背肩扛,一天的劳动强度可想而知。父亲说:“我们当时就是这样工作的。”他年轻时只有1.57米的身高,父亲就是以这样的身体条件参加到了北京的十大建筑工程建设的。已经有一些生活经历的我问父亲累吗?他说:“那会儿年轻,不觉得累。那时候有150斤一副的担子,也有200斤一副的担子。人家大个儿挑200斤,我不服输也挑200斤的。”两年后父亲加入了共青团,三年多以后他又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4.
他生在香港,是中国海南文昌人的後代。1983年秋天,41岁的他随香港海南商会连任40年的资保会长、父亲黄坚,第一次踏上海南的土地。然而,正是伴随着父辈叶落归根的追寻,使得这位毕业於香港理工大学,无心经商发财,却做着建筑设计业大师级美梦的第二代华侨华人黄守正,与海南故乡结下了世代相传的不解之缘。“生为海南人,死为海南魂”的父亲把在香港长大的已届不惑之年的儿子“领回了家”;当儿子捧着父亲的骨灰再一次回到叶落归根的故土,就再也忘不了海南这个“家”背负著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港事顾问、全国侨联委员、海南省政协常务…  相似文献   

15.
《老友》2003,(5)
清代名人梁启超自幼聪慧,远近闻名,八九岁时便能吟诗作对。一天,父亲带他去朋友家作客。一进院门,他便被院中的一株杏树迷住了,于是顺手折了一枝,藏在袖筒里。这一举动被父亲和朋友的家人看到,碍于面子,都没有当面责备他。进到厅堂坐下后,梁启超的父亲始终为儿子的举动而惴  相似文献   

16.
永远的父亲     
艾晓明 《社区》2005,(24):54-54
离家的时间定在4点,两点却来了朋友,待把朋友送走,已经到了出发时间。惊觉还没有和父亲道别,回到家里提行李,父亲却先下了楼。于是我和儿子拿起背包行囊便走。小阿姨说,爷爷两点钟就起来了,一直坐在那里。15年了,父亲就这样一次次送走我们。父亲身边已经没有了和他牵手的母亲,父亲已经步履不稳、白天也合眼睡眠;醒来时上个厕所,又蜷缩不动了。我好怕父亲想到我心里想到的,而我心里想到的父亲一定想得到。我们离家越来越远,我从未流泪离家,但是这次……父亲曾经是教师、身体很强健。20多年前,我从农村回城上大学,父亲送我到长途汽车站。父亲…  相似文献   

17.
造一片月光     
朋友是个不幸的人,3岁死了父亲,不久母亲改嫁,他只能跟着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生活。假若没有政府补助和亲戚接济,他真不知道自己能否顺利长大。高中毕业,他没有念大学,不是没考上,而是家里实在拿不出学费供他继续上学。这些年,他摆过地摊,卖过保险,推销过化妆品,抬过水泥板,后来开厂做了老板。无论得志还是失意,朋友脸上始终挂着微笑。  相似文献   

18.
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自己找一份谋生的差事。"数学精通吗?"父亲的朋友问他。青年羞涩地摇头。"历史、地理怎么样?" 青年还是不好意思地摇头。  相似文献   

19.
在香港中文大学逸夫书院文澜堂马博士的办公室里,一幅镶嵌在玻璃框中的邓小平与马临一起迈步走来的照片又引起了我们的兴趣:那是1982年,邓公与马临都显得那么年轻,那麽舂风满面”…·疾风劲草。力口中文合法化大卖马临原籍浙江宁波,1925年出生於北京,1936年随父亲马鉴到香港。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随父母远赴四J;1,并就读於成都华西协合大学化学系。1952年,马临赴英国里兹大学攻读蛋白质化学。1955年,他获得了博士学位。翌年,他就从伦敦回到香港,在香港大学任教。1964年他转往新成立的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创立了生物化学系…  相似文献   

20.
刘明1997年8月15日出生,10岁那年父母离婚,他随母亲在徐州生活。2011年8月,刘明乘火车去常州看父亲刘刚。临走时,刘明向父亲要钱花,但刘刚没给。刘明非常郁闷,看到父亲从澳门买了一台苹果笔记本电脑,心想这个值钱,便不辞而别,悄悄把苹果电脑带回了徐州。一下火车,刘明立即联系两个朋友,带着电脑去了一家手机修理店,问店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