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司马氏集团的改革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氏集团的改革政策郑欣曹魏明帝以后,有两个相互斗争的政治集团:一个是以曹爽为首的集团,另一个是以司马懿父子为首的集团。学术界多肯定曹爽集团,认为它是革新派,而对司马氏集团则持否定态度。我以为此说值得商榷。遍翻史书,关于曹爽集团的改革事迹多依稀仿佛、...  相似文献   

2.
曹爽、司马懿之争真相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始年间,曹爽与司马懿两位辅政大臣的权力争夺,不仅关乎曹氏、司马氏两姓的兴废,而且关系到儒学世族与寒门势力的升降。故此,两大政治集团都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和要求。从表面上看,曹爽为首辅,在斗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但实际上司马懿赢得了世族阶层的广泛支持,根深蒂固。正始五年前,他们都在积蓄力量,斗争处于潜在状态;正始五年后,曹爽在军事上兴师伐蜀,在政治上“变易旧典”,排挤世族,斗争日趋激化。正始末,司马懿发动政变,诛灭曹爽集团,世族阶层由此逐渐全面得势  相似文献   

3.
阮籍的政治态度及其作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阮籍早年在曹魏政权日益腐朽局势微妙的情况下,一再回避出仕,他的《咏怀诗》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篇什对于以曹爽为首的当朝权贵进行抨击、讽刺和规劝,诗人此时内心相当苦闷,头脑异常清醒。高平陵之变(249)以后,司马氏掌握了实权,魏晋禅代的机运已在酝酿之中,从此阮籍与司马氏合作,长期担任要职,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他的四言《咏怀诗》是写来歌颂司马氏的。司马昭对阮籍非常之照顾宽容,允许他保持嗜酒荒放的名士作风。长期以来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阮籍是反司马氏至少也是不满司马氏的,他在司马氏手下当官只不过是不得已的敷衍,其实这完全不符合阮籍的生平史实与诗文创作  相似文献   

4.
王弼 《老子注》一向被视为是对 《老子》思想最具哲学意味的阐发,其贡献在于将《老子》的思想以更为概念化、理论化的方式呈现。从 《老子》关于教化与自化的论述出发,展示王弼注如何将此论述收摄到他所提出的 “无”的概念及 “以无为本”的命题之下,以及王弼如何通过“有形”“无形”之辨的论述来撑起他要建构的新的理论言说系统。  相似文献   

5.
黄老思想研究的又一力作──评余明光先生的新作《黄帝四经今注今译》江正杰1989年,余明光先生出版过一本集其十年研究成果的专著《黄帝四经与黄老思想》。此书详细论述了《老子》和《黄帝四经》两书主要思想的异同,以及《黄帝四经》对战国秦汉之际的学术、政治的影...  相似文献   

6.
严复对中国的道家思想比较关注。他认为《老子》《庄子》与近代西方的科学知识有相通之处;而且其中亦含有西方的民主与自由观念。文章以为,严复对道家思想的误解不是他的学术能力之不足所致,而是他的社会政治理想与他所处的社会背景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体论思维方法是在王弼哲学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学术方法。在《老子注》、《周易注》、《论语释疑》中,王弼有意地运用这一学术方法,来重新思考人类内在自然本性与外在情感的关系,提出了“性其情”学说;进而,他以此为前提,倡言“圣人有情”说;使圣人从神的枷锁中摆脱出来,以活生生的人的姿态展示于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8.
从王弼注释了儒家与道家最重要的经典《周易》与《老子》后 ,王弼易学与老学的关系就始终是学术史上有争议的一个问题。但王弼以老解易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主流的看法。作者通过检讨王弼以老解易、以《易》解易两种观点 ,认为王弼的老学与易学共同构成王弼的玄学。只有把二者联系起来 ,才能揭示王弼玄学的实质。王弼通过《老子注》、《周易注》阐发了“以无为本”的贵无论的玄学思想。王弼的老学与易学虽各有特色 ,但其思想基础是一致的 ,共同构成了王弼的玄学。王弼的玄学思想 ,也只有通过易、老二注才完整地体现出来。把王弼的玄学思想归于老庄思想是表面化、以偏概全的认识 ,没有揭示出王弼玄学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9.
成书于魏晋之际的《老子节解》是以道教养生修炼思想注解《老子》的一部代表性作品,其特色在于突出神仙信仰,强调身国一体,而且将老子思想解释成了一套具体的修炼养生之术。《老子节解》不仅与《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想尔注》、《老子内解》等书关系密切,而且与另一部早期道教经典《老子中经》也有关联。  相似文献   

10.
《老子》哲学对当代社会和人生的引导功能涉及加强学术世界对其理论阐释的精巧性和扩大其思想在当下社会的大众传播两条路径,陈鼓应先生的《老子今注今译》普及版便是这样一部新作.简洁、明晰的思辨性语言将形而上的"不可道之道"转化为"可道"的人生修养境界和社会问题批判.陈先生关于道家哲学的种种理解,化整为零,融入《老子》81章的注译、导读和点评中;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建构,使全书思想的系统性得以强化;论题提点和文献抛引,又为读者留下拓殖空间.普及版纠正学界对《老子》的误解以及加强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彰显出陈先生的学术使命和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1.
曹操有“好杀”的一面 ,更有得人心的一面 ,他大度豪放 ,明大理 ,识大局 ,用人“唯才是举”,实行屯田 ,严于执法 ,打击豪强 ,体恤民情 ,实现了北方的统一。因此 ,对曹操应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12.
范鄗鼎是明末清初的著名理学家,一生以振兴儒学为职责,撰有《明儒理学备考》《广明儒理学备考》和《国朝理学备考》三部有关理学的著作。梳理三种《理学备考》纂辑过程和编纂体例,可见作者治学宗旨与治学精神。研究清初理学,范鄗鼎所著不失独具之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三国演义》中,三位最杰出的战略家分别是曹操、鲁肃、诸葛亮:曹操具有最远大的战略眼光,富于最卓越的战略才能,创造最突出的历史功业,成为第一位的战略家;鲁肃深刻认识汉朝命运,正确应对曹操集团,着力促成和维护孙权刘备联盟,成为第二位的战略家;诸葛亮完整规划三分天下的战略格局,毕生坚持复兴汉朝的战略目标,成为第三位的战略家。罗贯中在主观上力图使曹操妖魔化、鲁肃边缘化、诸葛亮神圣化,但是终究无法改变他们战略家身份的实际层次。  相似文献   

14.
目前 ,学术界有人认为公元 2 0 8年曹操南征荆州是一个错误的决策 ,这导致了其兵败赤壁。曹操正确的决策应该是重兵西向 ,攻取汉中 ;也有人认为 ,曹操在占领江陵后 ,磨磨蹭蹭 ,耽误了几个月的时间 ,以至贻误战机 ,终致赤壁之败。本文认为 ,曹操南征荆州非常及时 ,也非常成功 ,赤壁之败不是南征荆州决策的失误 ,而是曹操在占据荆州后 ,立足未稳便急躁东进造成的恶果。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的曹丕往往被批判为奸险凶狠、阴谋篡位、加害兄弟的小人,但这对曹丕而言是不公平、不公正的。我们应一分为二的来看待曹丕的为人,用他生平的所为来评定其人,而不应存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在谈及曹丕逼汉献帝禅位时,后人应该抛弃陈腐的正统观念,抛弃腐朽的教条,站在国家、百姓、社会发展的立场角度看到曹丕称帝后为历史做出的积极贡献;曹丕在位期间所颁布的法令政策在安抚百姓、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是值得肯定的。对于曹丕因为太子之位而害兄弟曹彰之说,这是无依据的;而与兄弟曹植之间,曹丕所为确实过分,但是在权势、国家利益面前,权势与手足情两者难全。  相似文献   

16.
老子的尊严观是其“道”统驭下的尊严观,是同乎其“德”的尊严观。不论是对生命的珍惜和敬重,或是统治者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和敬畏,还是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体现和认可,都是如此。且得一份“道”,同一份“德”,则增一分尊严。得大道成善德,则如同大道大德,无为而有为,不治而大治,无有而富足,不争而无争,无尊而至尊。  相似文献   

17.
成玄英是唐代治“重玄”道学的杰出代表,其综众家之长注疏《老》《庄》,深发“重玄”之妙论,“不舍仙家之术,更参释氏之文”,既言修身治国,亦云非有非无。在修炼观上,则主张去躁归静,性命双修。在道教思想理论和道教修炼理论两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曹乃谦曾被汉学家马悦然视为真正的"乡巴佬"和"天才",这种评价或称呼背后其实隐藏或遮蔽了某种深刻的意识形态因素.曹乃谦说他自己是"穿着警服的农民",但他又从时代及历史的巨变中剥离出食色人生的主题,彰显地终究不过是一种基于合理人性诉求的启蒙主张.他那种既内在认同于乡土,又外在保持一定距离的姿态;以及表现出对现代城市文明(或现代化)排斥的同时,又对乡土农村极度落后的一面有所批判,而正是这些看似矛盾的地方,恰好满足了那些意在观看"奇观"中国的西方学者及作家的需求,所谓的意识形态内涵就在这些层面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9.
曹操《孙子略解》的兵学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操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在中国的兵学领域也影响深远。他的兵学著述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对其他兵书的集抄,二是基于个人军事思想的创作,三是对诸兵家经典的注解。除《孙子略解》外,其他各书皆已亡佚。曹操单独将"十三篇"注解流传,恢复了孙武"兵经"原貌,纠正了人们对《孙子》认知的混乱。曹操《孙子略解》的特点,一是主旨鲜明,行文简练而切要;二是立足人事,贯彻理性精神。可以说,在对一些关键篇章和字句涵义的把握上,曹操最能得《孙子》之真谛。  相似文献   

20.
王志尧 《南都学坛》2009,29(6):49-54
曹雪芹著高鹗续《红楼梦》是新红学派的一大功绩,近年多遭异议。贾雨村初仕时续娶娇杏事件叙述的前后不一为书中自证。他首次被革职前经历的两种说法均不合曹雪芹原意。其实情是:贾雨村中进士后先当一任知县而后擢升知府,赴任途中巧遇娇杏续娶为妾,不到一年被革职于知府任上,前后任官凡5年。高鹗续写雨村作知县时便娶娇杏是错断。历代步其后尘者甚众,以讹传讹,积重难返。此宗牵涉到贾府及诸多人物、事件的发展空间无法链接,甚至被误解为曹雪芹未及审改的舛错或败笔,由此可知高鹗暨后学辈与曹雪芹之间的巨大思想与艺术差距。这种前后不榫合恰恰铸成了曹雪芹著高鹗续《红楼梦》难以销匿的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