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伟志 《理论界》2012,(10):107-111
郑愁予以诗人的敏锐,在海洋文化方面,用其独特的笔触书写海洋,并尝试将陆地与海洋对立的"二元文化",融合成陆地及海洋互补的"一元文化"。文章着重分析郑愁予新诗的海洋书写,目的是指出诗人作品中呈现的海洋意识,其海洋书写表达了"赋归"海洋,进而于海洋"重生"的主题。论文围绕郑愁予诗作的"海湾意象"展开讨论,我们认为,"海湾"是诗人的"超级介壳",是生命存在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郑愁予和林泠同为台湾诗坛的大手笔,他们经历相似,感情接近,有台湾诗坛金童玉女的美誉。郑愁予是台湾诗坛最负盛名的现代派诗人之一,1933年生人,原名邹文韬,祖籍河北,童年时代随父亲在军中度过,在抗战生活中长大。当他把动荡不安的流浪生活写进诗里时,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均是浪迹天涯的浪子,因此被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称为“浪子诗人”。林泠1938年出生在四川江津。她的童年经历也和她的本名胡云裳一样,云一般随着在军中任职的父亲四处飘转,西安、南京都曾留下她童年的踪迹。虽然两人经历相似,感情又较接近,但在创作上却此疆彼界,泾渭分明:1.…  相似文献   

3.
"愁"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常见题材,在唐代诗歌中咏愁诗占有很大比例.唐代三诗人李白、杜甫、孟郊诗中的"愁"因产生时代和诗人性格原因所致,其所表现的情感内涵,也大不相同:李白多是"豪愁",杜甫多是"国愁",孟郊则多是"己愁".而且他们写愁的艺术表现方式以及排闷解愁方式也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金门诸岛位于福建南部出海口的咽喉位置,由福建南部到澎湖、台湾以及海外各国,必然要经过金门诸岛。明清时期,大量福建居民及一部分广东移民正是经由金门前往澎湖、台湾从事垦殖,经营工商各业。与此同时,由于金门诸岛较靠近大陆,其移民与土地开发比台、澎地区要来得早。自明后期以来,迁居金门的福建移民及其后裔又陆续向澎湖、台湾本岛迁徙,金门成为福建移民台、澎的中转站。  相似文献   

5.
在莫愁故事演变的历程中有三个重要时期:南朝宋至梁、唐代、明朝.南朝宋至梁诞生了所谓的"乐府两莫愁",分别居住在竟陵石城(今湖北省钟祥县)和洛阳."洛阳说"其实不足为凭,因为<河中之水歌>乃是<洛阳道>的衍生物,诗中的"莫愁"只是美女的代名词而已.虽然初唐沈佺期<独不见>对莫愁故事的演变并无影响,但唐代所出现的莫愁作为下层女子入朱门的故事情节以及莫愁卢姓说,自明朝起,却成为滋生诸多莫愁入宫(包括王府)传说的土壤.  相似文献   

6.
满族诗人赛音布是康雍诗坛北方诗派的代表人物,他遭际坎坷,郁郁不得志。从内容上看,他的诗作充满了愁情、悲慨,无论是登高的愁情、悲秋的愁情、岁月蹉跎的愁情,还是天各一方的离愁,都可归因于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更为可贵的是,愁情中的奋发和执着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强大的精神力量。从风格来看,其诗作沉郁中有昂扬,悲壮中寓豪放。这使他取得了与崔颢、岑参比肩的资格。  相似文献   

7.
在写于其晚年的<大人先生传>一文中,阮籍描绘了"士君子"、"隐士"、"薪者"和"大人先生"等四种人格意象.对于这四种意象所代表的意义,历来有颇多的解释,比如,冯友兰先生在其<中国哲学史新编>中认为这四种意象,很有可能是当时社会上存在的四种观点.但笔者以为,作为其晚年的作品,阮籍在这里所做的,极有可能是对其一生的回顾、总结."士君子"、"隐士"、"薪者"三者则是代表了阮籍一生不同阶段的精神状态,"大人先生"则是阮籍的精神归宿所在.而矛盾和苦闷之情,则充满着阮籍的一生,成为他一生的基调.  相似文献   

8.
殷商地域文化与《诗经》恋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中以郑、卫、陈三地的民歌在表现男女恋情方面最为大胆泼辣,热情奔放.三地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发达的工商业经济是其别具一格的情诗之所以产生的外部原因,三国所代表的殷商部族文化传统和风俗则是这一独特文学现象所以产生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著名诗评家李元洛的诗评集《写给缪斯的情书──台港与海外新诗欣赏》(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收集了40余篇诗评,李著所选评的对象,包括台湾杨唤、覃子豪、余光中、洛夫、向明、痖弦、张默、楚戈、李勤岸,香港黄河浪、犁青、陶然、王良知,美国同策组、纪弦、彭邦侦、郑愁予、非马、许达然,新加坡淡莹、周染、南子、蔡欣、长洪、喀秋莎、古琴,菲律宾云鹤、和权、月曲了等近30位著名诗人的佳作。专门选择台港与海外华人的诗作集中进行评析,且选材范围横跨多个国家和地区,李菩是第一部,可以说李著在这方面作了单路蓝缕的开创性…  相似文献   

10.
传统经验主义的信条是:一切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并且经验能够作为知识确证的"法庭"。但在当代分析哲学那里,这种信条经历着双重的挑战。"反‘所予’论"否定感觉所予能够作为经验知识的基础,一致主义则否认知觉能够确证信念。麦克道威尔提出了"理由空间"的概念,用以"在一致主义与所予的神话之间做出选择",以解决经验论哲学所陷入的困境。他把"理由空间"界定为"概念空间",视之为一种规范性的东西。然而,"理由空间"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它包含哪些内容等,似乎并没有得到深入的规定。"理由空间"在结构上应当包括"能力"、知识(概念)系统、"理由"与规范性等要素。儒家的"知"论中蕴含着这方面的某些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1.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晚年写的一阕《丑奴儿》词。它告诉人们两个意思:一是填词也与写诗一样,是为了抒发感情,而“愁”是诗词所抒发的感情的重要部分。这似乎是一种传统,“为赋新词强说愁”;二是愁恨之类的感情不是先天所固有的,而是后天所产生的。少年时代,入世未深,心境平静,无所谓愁  相似文献   

12.
中唐诗人张祜《题金陵渡》诗:"金陵津渡小山头,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关于诗中的"金陵渡"及"瓜洲"这两处地名,一向有两说:一说在今江苏南京及六合,以中国社科院文研所《唐诗选》为代表;另说则在今江苏镇江及扬州,以沈祖《唐人七绝诗浅释》为代表。笔者同意后说,理由如下:首先,镇江在唐时亦称金陵。编于元代的《至顺镇江志》卷二十"地理"有"唐号金陵"条。下先引本诗(但作杜牧之诗),接着注曰:"盖唐人指京口曰金陵。......杜审权自润州刺史除尚书左仆射,制日:'顷罢机务,镇于金陵。'骆宾王《送阎…  相似文献   

13.
崇"雅"黜"郑"是孔子在"删诗正乐"过程中所遵循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编辑准则。它展现出孔子强烈的融文化抉择、社会关怀及政治诉求于编辑事务的自觉意识和积极态度,所以,崇"雅"黜"郑"不应被单纯视为孔子个人艺术喜好的反映。对于现代编辑学而言,孔子崇"雅"黜"郑"的编辑理念或许不无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没有收成的"试验田"与安龙村一样,安德镇也有一条河经过——那就是作为成都市饮用水源之一的徐堰河.高清蓉在安德镇的"试验田"之一就在徐堰河边.她在河边租了5亩土地,加上她在不远处的"香草园",一共有1 1亩.和安龙村30多亩的规模相比,这里显然不能"批量生产",但作为一块"试验田",它的意义不言而喻. 负责种植这块"试验田"的是旁边住的郑伯伯一家.和以前的安龙村农户一样,郑伯伯一家对不打农药就可以种出菜这件事情非常怀疑,而事实也的确如此. 其实在最开始的一年,这片土地几乎没有收成,种的小白菜全部被虫吃掉了,这让郑伯伯狠狠把高清蓉数落了一番.今年2月,高清蓉租下这块地,不让郑伯伯一家承担风险,但没有收成确实让他们很失望.高清蓉显然对此早有准备,她安慰了失望的郑伯伯一家,让他们继续坚持不喷洒农药的生产方式."以前在安龙村也是一样,他们开始都不相信可以种出好菜来."高清蓉说,为了在这里推广原生态的种植方式,她已经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大陆向金门的移民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从唐宋开始,就有大陆移民到岛上开荒垦殖,放牧马匹。明清时期,移民人数达到最高峰,明末清初以后则日趋下降。本文利用历史文献以及民国档案,具体分析了大陆向金门移民的演变过程、历史特征,同时考察了明清以这民国金门的人口数字,以及后来人口日趋减少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6.
《郑笺》成绩斐然,代表了汉代《诗经》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代注释之作起到了典范的作用,垂范百代。《郑笺》的释词之例、训解方法及其表现出的文学质素对《毛诗传笺通释》都产生了影响,《郑笺》与《毛诗传笺通释》在传统训诂、文学、义理上均有相通之处。《毛诗传笺通释》对《郑笺》全面地继承发展。从汉至清,诗经的注释之学紧密传承,可见中国学术之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7.
《左传》不仅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优秀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一部杰出的文学巨著,它人物描写精彩绝伦,深得人们赞扬。郑庄公与楚庄王是《左传》浓墨重彩着意刻画的代表人物,作者在刻画他们时,既写出了其极其相似的成功之道,又突出了他们各自不同的特质——郑庄公极具开创性,楚庄王富有继承性。这种描述既符合历史真实,又带有作者鲜明的思想立场;既给读者以历史的沉思,又给读者以文学的愉悦。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三个"从来不代表"是一个崭新的论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从来不代表"三个群体的利益,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本质所决定的,是以永葆初心和使命为其内在动力、以自我革命为其自警自省重要法宝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离骚"考辨     
关于"离骚"一词的含意前人主要有五种解释:遭忧;别愁;民心散离之愁;牢骚;歌曲名,然而严格说来这些说法都值得商榷。"离"的确切含意乃是背叛,它包括君父的食言、奸侫的排挤、徒友的变节、国人的误解等多个方面。韦昭《国语》"骚离"注:"骚,愁也。离,畔(叛)也",虽然不是针对"离骚"而发,但毫无疑问对我们理解"离骚"的含意是非常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0.
5月23日,北京大学方正集团新天地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与中易电子公司签订了合作推广《郑码》的协议。 5月25日,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北京联想集团公司也与中易电子公司在京正式签约,决定联合推广“郑码”汉字编码系统。“郑码”将成为“长城”与“联想”产品中的首选汉字输入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