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刊物出了 10 0期 ,可喜可贺 !在这 10 0期中 ,我大概看过 90期。细看的至少 50期以上。向友人推荐的约有十来期 ,几十人次。推荐的多是有争议的。争议是好事。我一贯认为 :实践是理论之源 ,讨论是理论之流。流就是江水滔滔 ,奔腾向前 ,一泻千里。流 ,还有流域。流域之域因有流水而五谷丰登 ,粮棉油 ,麻丝茶 ,糖菜菸 ,果药杂 ,郁郁葱葱。在《学术界》的百期里 ,有茂盛的粮棉油 ,麻丝茶 ,糖菜菸 ,果药杂 ,也就是说有百家在争鸣 ,有百花在齐放。党的“双百”方针在《学术界》的百期中得到充分体现。百期的《学术界》闪烁着“双百”方针的灿烂光…  相似文献   

2.
余三定 《学术界》2001,(6):269-271
《学术界》自 2 0 0 0年第 1期改版以来 ,在全国如林的学术刊物中可谓独标一格 ,不同凡俗 ,其成就是丰富的、多方面的 ,然就笔者的阅读感受来说 ,我觉得其最突出的特色是率先全方位、深入地展开关于学术研究的“学术研究”。学术研究本是去“研究”哲学及各门具体学科对象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的 ,但在《学术界》 ,学术研究自身也成为了学术研究的对象。《学术界》对学术和学者自身进行回瞻、反思、研究和总结 ,从深层次显示了学术的自觉和学术的发展。《学术界》对学术研究的“学术研究”主要是从下列一些方面着手的。一、开展学术批评。学术…  相似文献   

3.
张心明 《学术界》2001,(5):283-284
20 0 0年 1月 1 5日 ,在安徽———这块既非东部亦非西部 ,一直够不上经济开发热点因而相对落后的土地上 ,诞生了一份令世人瞩目的学术性期刊———《学术界》。说“诞生” ,应当说并不确切。因为我们注意到 ,到 1 999年底 ,《学术界》已经刊出了79期 ,时间也过去了 1 3年。然而 ,从第 80期开始的《学术界》 ,是以凤凰涅 般木 的鲜亮的形象展现于人们的视界的。如果说庄重、朴实是它的外在形式 ,那末 ,厚重 ,则是它强烈地冲击人们心灵的内在力量。从这个角度说 ,说从 2 0 0 0年开始改版的《学术界》是一种“诞生” ,是原《学术界》生命的复…  相似文献   

4.
华民 《学术界》2003,(3):20-21
值此《学术界》公开出版 10 0期之际 ,编辑部约我写篇庆贺的文章 ,我感到十分为难 ,因为《学术界》是以发表文史哲学术研究成果为主的学术刊物 ,作为一个经济学者很难对发表在《学术界》上的文史哲类文章妄加评论。恰好去年暑假抽空去了一次皖南的徽州地区 ,对那里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 ,从而引起了我的一些经济学思考。徽州给人的主要印象是 :山清水秀 ,但不适合发展农业 ,因为缺少平地 ,多为丘陵 ;然而 ,从徽州古朴而又文雅的民居 ,以及在历史上形成的相当发达的文化来看 ,那里的百姓应当说是比较富裕的。这种看似矛盾…  相似文献   

5.
胡作友 《学术界》2003,(6):143-146
本文以《学术界》所倡导的学术批评精神探讨了《学术界》现存的三种译名的得失情况。作者认为 ,《学术界》的翻译应体现“学术界”与《学术界》的区别性与联系性。本着这种精神 ,作者从任意性和理据性原则出发 ,认为《学术界》可以翻译成JournaloftheAcademicCircles或JournaloftheAcademicWorld。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2000,(4)
本刊讯 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主办的《自然辩证法通讯》自 2 0 0 0年第 2期起开辟“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笔谭”专栏。该刊编者按写道 :“纵观当今中国学术界 ,在学术社团的组建、学术站点的设置、学术职务的评聘、学术资源的分配、学术成果的评估、学术奖励的颁发、学术刊物的运作、学术论著的出版、学术规章的制定等方面或缺乏规范 ,或有规不依 ,或规范本身不尽合理 ,从而贻害于中国的学术事业。尤其令人触目惊心的是自九十年代以来 ,在政治腐败和经济腐败等社会丑恶现象的熏染下 ,学术界的各色丑闻也接连不断…  相似文献   

7.
刘大生 《学术界》2002,(2):167-169
陈明先生在《学术界》2 0 0 1年第 6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学术研究的豆腐渣工程》的批评文章 ,对李申先生的大著《中国儒教史 (上 )》提出了批评。为此 ,李申先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什么是“豆腐渣” ?什么是“学风败坏” ?》的反批评文章 (见《学术界》2 0 0 2年第 1期 )。该文除了对陈明先生的批评一一进行反批评外 ,还向发表批评文章的《学术界》提出了批评。笔者对有没有儒教之类的问题没有研究 ,不敢就此问题发表看法。但是 ,笔者以为 ,李申先生对《学术界》的批评却是值得商榷的。一、“豆腐渣”之类的断语能否见诸于报刊  李申先…  相似文献   

8.
胡作友 《学术界》2002,(3):145-151
《学术界》2 0 0 2年第一期发表了任东来教授的文章 ,文中指出《学术界》的办刊宗旨“弘扬人文精神 ,推动学术进步”一语的英译和很多的目录英译与文章英文摘要一样 ,不仅译得太直 ,而且不够准确。本文对《学术界》办刊宗旨一语的原译和任教授的译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指出了两种译文的得失 ,并提出了自己的译文。  相似文献   

9.
祝宏 《学术界》2001,(5):285-286
学术刊物自当成为学者的家园 ,成为学人之间、学者读者之间联系的桥梁 ,成为学人推进社会进步的喉舌 ,因此 ,见到改版后的第一期《学术界》 ,见到社长兼总编辑的袁玉立先生的大手笔 ,颇有“如隔三秋”的感觉。然欣喜之余 ,心中不无担忧 ,好自好矣 ,能长久否 ?学界“居大不易”啊 !此种担忧 ,即便皖中我想当时也非一两人。而正也期望这颗幼苗茁壮成长 ,我每期都认真地读它。差不多两年了 ,新版《学术界》一期期的如期面世了 ,于光远、王元化、张岱年、程千帆、钟敬文、季羡林、任继愈、蔡尚思……一个一个大家 ,从书斋中走上了《学术界》。对…  相似文献   

10.
庞中英 《学术界》2003,(3):135-136
《学术界》这个刊物名字起得好 ,因为它具有远见 ,蕴涵中国文化的功底。但是 ,刊物的英文翻译 (“ACADEMICSINCHINA”)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直接就字面看来 ,这个翻译不能说错 ,但却存在两个“致命”问题 :第一 ,既然为英文翻译 ,就应按照约定的翻译基本要求把“学术界”理解为比较地道的英文 (接近这个单词在英语世界的真正意思 )。显然 ,ACADEMICSINCHINA并没有达到这个目标。该翻译无法还原回“学术界” ,因为“中国学者”与“学术界”的差别很大。“中国学者”并不一定意味着中国“学术界”。第二 ,这个翻译词条的后半部分…  相似文献   

11.
张昆仑在1993年第3期《群言》上撰文指出,学术界也要引入市场机制,以促进学术繁荣。张文认为,按照市场运行机制要求,我国学术界要实现自身的三个转变:第一,要少些计划控制,多些自由学术研究。我国学术界,尤其是社会科学界的研究课题多由上级主管部门拟定,否则很难争取到科研项目,获取研究经费,而这些课题又大多狭隘地围绕着当时政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的挚友娄永清(广西大学社会管理学系教授、广西新闻出版局前报刊审读员)近年来,《社会科学家》连续获得两项荣誉,一是成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二是评上广西优秀刊物,这既是杂志社全体校编审人员卓越工作的成绩,也说明《社会科学家》不愧为学术界的挚友。我...  相似文献   

13.
王玮  陈海宏 《学术界》2004,(3):150-152
《学术界》2 0 0 3年第 3期刊登的《美国史论文写作的两个问题———兼评〈美国对外事务与联邦宪法〉》一文署名为王维、陈亥宏 ,但这不是其真正作者 ,这个署名是对王玮、陈海宏姓名的盗用。该文本是网站论坛上流行一时的一篇帖子 ,作者是南京大学的几名研究生 ,内容是揭发刘××的一篇刊登在《世界历史》上的论文有“拼凑抄袭”的嫌疑 ,但却被有意篡改了署名。这种假借打假之名 ,不择手段的造假应引起学术界的警惕。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2004,(3)
何星亮在《社会科学研究》2 0 0 4年第2期撰文《炎帝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指出,学术界一般把文字的产生、冶金术的发明、城邦或都市的出现看作是文明的特征,而这些现象又往往与国家的形成密切相关。因此,许多学者都认为文明的起源就是国家的起源。作者认为,人类文明发生的关键是生产性的生产———植物的种植和动物的饲养的形成,这两种技能是一般动物所不具有的。人类从攫取性的渔猎生产过渡到生产性的农牧生产,是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革命,学术界通常称之为“农业革命”或新石器革命。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学术界多认为起源于黄帝时代。作者认为…  相似文献   

15.
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批准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自 2 0 0 2年起扩版为双月刊。随着我院办学层次与办学规模的不断提高和扩大 ;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 ,校内作者队伍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阴山学刊》在学术界的声誉日益增长 ,吸引了大批校外优秀稿件 ,作者来自全国 2 9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国外。《阴山学刊》原有的文科一年四期 ,理科一年两期的容量已远远不能满足科研成果承载的需求。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阴山学刊》于去年 9月分别向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和科技厅提交了《阴山学刊》扩版为双月刊和创办《包头师范学院自…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2004,(3)
仲伟民在《河北学刊》2 0 0 4年第2期撰文《学术界对前近代中国研究的分歧———以彭慕兰、黄宗智的观点为中心》指出,对1 8世纪的中国进行重新评价,是近年来欧美汉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西方学者对1 8世纪中国评价的分歧有两种观点影响最大:一种观点以黄宗智为代表,他提出了著名“内卷化”(“过密化”)概念,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以江南最为典型)由于人口压力而导致资源紧张,只能依靠不断地增加生产要素来提高产量,这导致劳动密集化、劳动边际报酬递减、劳动生产率下降;但内卷并不意味着单位土地绝对产出的减少,拥有一定土地的农户可以采用内…  相似文献   

17.
《醒世姻缘传》的作者是不是蒲松龄,学术界历来有争论。我在《<醒世姻缘传>作者新探》(见《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5期)、《<醒世姻缘传>为蒲松龄所作说质疑》(见《殷都学刊》1985年第4期)、《也谈<醒世姻缘传>的成书年代》(见《殷都学刊》1986年第2期)等文章中都谈到应该是清初文学家丁耀亢,而不是蒲松龄。为了进一步说明《醒世姻缘传》不是蒲松龄的作品,有必要把《醒世姻缘传》与蒲松龄的作品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8.
李申 《学术界》2002,(1):139-146
《学术界》第六期作为重点文章 ,刊发陈明《学术研究的豆腐渣工程》(陈文 ,初发于互联网www .confucius2 0 0 0 .com) ,指责拙著《中国儒教史》是“豆腐渣工程” ,“学风败坏”的表现 ,“糜费国家大量资金”云云。拜读之后 ,笔者于当年1 1月 2 7日致书 (E -mail)《学术界》编辑部 ,希望通过《学术界》请陈对“学术研究的豆腐渣工程”给以界定 ,并附上笔者在互联网所发文章摘录。 1 2月 1 3日 ,《学术界》信 (E -mail)言 ,希望笔者能将材料缩为一文。由于儒教问题争论的激烈性质 ,陈文虽短 ,所提问题却一文难尽 ,…  相似文献   

19.
刘士林 《学术界》2001,(6):277-278
转眼之间 ,《学术界》改版已经整整两年了 ,她在这短短的两年中所取得的实绩是有目共睹的。其中又尤以其学术批评专栏对学界各种腐败丑恶现象的大胆揭露与曝光而引人注目。但在谈到中国学术的粗放现状时 ,我总是想起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讲的德国制度 ,尽管同样也应该向这种“低于历史水平 ,低于任何批判”的中国学术腐败“开火” ,但另一方面 ,我认为还应该把一部分精力转移到真正学理高度的学术批评上 ,也即不能把学术批评的内涵狭隘地等同于工商部门的打假功能上。因为那些属于学术道德范畴的问题只能是一种学术批评的初级…  相似文献   

20.
《稷下人物考辨》(见《齐鲁学刊》1983年第2期)一文(以下简称《考辨》),在稷下人物研究方面作了一些新的探索,其精神是可贵的。但我认为也有值得商榷之处。现将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意见提出来,以就教于《考辨》的作者和学术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