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义位和义素分析在语义理解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义位与义素分析法是语义理解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提取词义中的某个特定义位,再把义位分解成多个义素加以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义位和义素在语义中的动态变化。通过义位义素分析法概括了义位组合的要求以及义位变异现象的发生,介绍了如何用义素分析的方法理解语义在语境中由静态到动态的变化,通过遗传义素的概念对词义进行历时的分析进而阐述了语义的深层结构。最后简要介绍了义位与义素的分析理论对计算机进行语义处理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多义词的义位及其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义词必须是词 ,多义语素不是多义词 ;多义词的各个义位共处在同一个语言系统 ,未进入这个系统的词义不是多义词的义位 ;多义词的义位可以从两个维度观察 ,本义和派生义是历时维度 ,基本义和非基本义是共时维度 ,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3.
"梳子"的语义场成员,先秦时期只有"栉",两汉增加"梳""篦".经过魏晋南北朝的竞争,"梳"在隋唐替换"栉"成为主导词,这种格局在中古和近代汉语中保持不变."篦"自隋唐数量增加,明清词义逐渐扩大,但一直受"梳"强势地位的抑制,始终没有成为主导词."梳拢""梳掠""掠儿(头)"明清时成为语义场的新成员.现代汉语方言中,"梳"系词主导、"拢"系词居北、"掠"系词居南的格局与语义场的历时发展密切相关."梳子"语义场的替换变化是词汇系统自身发展规律和外部使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得"在彭泽方言中有多种用法和丰富语义."得"做动词时基础义为"获得",后接名词性、动词性短语和兼语短语,"得"做"感激"之义时只限于固定结构"得于";"得"做助词时结构为"动+得",表结果和祈使;"得"做助动词时,表可能.  相似文献   

5.
网络流行词语"凤凰男"采用的是"附属义素"+"核心义素"的造词法.从历时的角度看,凤凰由神化到人格化的演变过程中,其性别经历了男性-男女共性-女性的嬗变过程,社会地位也逐渐由贵族化向平民化转变."凤凰"语义嬗变的重要原因是龙作为王权象征的大量使用.  相似文献   

6.
闽南方言"不通"的出现早于"卜通".前者在嘉靖刊戏文里已经出现,后者始见于万历年间,随即消失,直至20世纪以后再度出现.其中的肯定词"卜"和否定词"不"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分别对"通"所进行的肯定和否定.从历史和现实语料可以看出,"卜"和"通"最初的组合是出于语用的需要,而"不"与"通"最初的组合则是出于表义的需要.这时,它们都是松散的结构.之后,"卜通"和"不通"结构沿着各自的轨道不断地进行着语义上的演化,并随着情态义的交替而凝固成词."卜通"的语义演变是单轨道进行的,多数是现代发展起来的."不通"的语义演变是多轨道进行的,除了其道义情态由强趋弱的演变是直到现代才实现的以外,其另外两条演变路径早在明清戏文里已经实现了,且其中的两个情态义因与"无通"存在竞争最终为"无通"所取代."卜通""不通"结构的语义演变除了具有人类语言情态义演变的共性外,也有自己的发展个性."不通"有着人类许多语言反向的语义演变路径,体现了汉语的类型学特征;"卜通"实现了目的标记向情态义的演化,使闽南方言发生了"情态义?目的标记"双向语义演变,为世界语言树立一个新的类型,展示了其独特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哈尼语中植物名词的义素、义位、语义有着特定的组合,植物名词义位同其他词类义位的组合以及植物名词语义特点都与哈尼族社会文化有着潜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词汇语义研究中的范畴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畴,原本是一个表示类别、种类的哲学术语,但也常用于语言学领域,如词类范畴、语义范畴、语法范畴等。词汇语义研究中的范畴观的核心是词义范畴,词义范畴跟义类、语义格本质不同但有一定关联;词义范畴包括层级不同的各种类型;词义范畴一般表现在义位搭配中,通常可以从词典释义中观察到;搭配的选择性表明词义范畴存在类型对立,"人"和"动物"范畴的对立在语言中是典型而普遍的范畴对立。  相似文献   

9.
概念义素与功能义素的不均衡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素是义位的组成要素,也是最小的、有区别意义的语义单位.义素可根据语义表达中的不同作用分为概念义素和功能义素.所有的义位都含有功能义素,大部分义位既含有功能义素又含有概念义素,而少部分义位只含有功能义素而不含概念义素.概念义素和功能义素对义位组合都很重要,离开概念义素则无法表达语义内涵,离开功能义素则无法组合为更大的语...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逛"经常出现在互联网语境中,并为人们广泛使用.我们通过对相关语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观察到"逛"出现了大量超常组配现象,认为其已衍生出新的语义.为揭示"逛"词义演变现象背后的规律,本文试图从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解释"逛"衍生义与本义的语义特征,探讨"逛"新义的衍生机制与动因,帮助人们了解汉语语义衍生背后深层的逻辑.  相似文献   

11.
"因"从"凭借"义产生出表时间和原因的意义.表时间义是其词义发展的桥梁,但它有时与引进条件有联系,有时又与引进原因有歧义.这种不稳定性正是观察其词义演变的一个窗口."因"表时间既与动词结构的语义有关,又与动词的时间性有关.时间有先时、同时之分,它们分别与动词结构语义的"持续"和"有界化"结合成为制约"因"词义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老小"一词的指称范围由指代全体家庭成员缩小到特指妻子,"妻子"、"妻小"、"家眷"等称谓语表现出与之相同的演变轨迹,从认知的角度来看,这一意义演变主要是突显原则下转喻思维的结果,其内在的文化心理基础是"女主内"的家庭格局和民俗传统."老小"表示"妻子"义的用法始见于宋代《鸡肋编》,属于南方方言用法,语频低,语用范围狭窄,在语义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水浒传》等沿用了这一义项.  相似文献   

13.
方言句末助词"着"有两个意义语气义和事态义."着"在祈使句末尾和疑问句末尾表示祈使语气和疑问语气."着"在陈述句末尾是个事态助词,表示未然的事态,包括即然、先然和将然.方言和近代汉语的事实显示,"着"的事态义是在祈使句这个语境中形成的,其前提是含"着"的祈使句祈使语气要弱化.事态助词"着"是从表祈使语气的语气助词"着"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义征分析法对《唐律疏议》中法律词语的法律义位进行语义特征分析,探索研究古代专科词义微观语义结构的思路。将一个法律义位分析为主体义征和附加义征,前者包括类义征和表义征,后者主要包括评价义征。  相似文献   

15.
认为"前""后"既表示过去又表示将来,是混淆了"前""后"的时空概念."前""后"的空间或时间义与人们的关注焦点有关,也与其出现的句法环境、与之组合成分的语义特征有关.就时间指向而言,"前"均表示时间较早或顺序在先,"后"表示时间较晚或顺序在后."前""后"所体现的时间认知方式古今并无不同.但是,在汉语史上,"前""后"所体现的"人动时静"认知方式的表达形式有一个由潜隐到显露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语义超常组合主要是通过运用修辞手段来实现的,语义超常组合也可以通过改变词义的感情色彩来实现,某种特定的语义组合环境也可以使原本显得荒谬或不合情理的两个义位的组合显得合情合理。这几种义位超常组合往往会使这些组合的语义具有模糊性。  相似文献   

17.
"大教授""重大嫌疑人"等结构中,有义素从中心语的词义、语素义中析出并参与定中关系的建构,本文将这种现象称为"义素析出".义素的析出是以语法组合为前提的,语法与语义关系不一致是激发义素析出的根本原因,析出义素是定语与中心语组合的语义基础.实际上,"大"修饰的是"教授"的析出义素[+学术成就],"大教授"指学术成就很大的...  相似文献   

18.
面部语义场根据指称范围的不同可分为6个子场,部分子场还可以进一步划分出次子场。本文通过汉日面部母场、子场、次子场及其义位的对比,发现汉日面部语义场中存在着一些共性特征,但更多地表现为差异:两者为部分对应语义场,存在着文化局限子场和子场空缺;在子场中存在着部分对应义位、文化局限义位和义位空缺;义位数目上,汉语要多于日语,但具体到不同的子场情况又有不同。  相似文献   

19.
"讨厌"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词.论述了"讨厌"的成词过程、语义演变.明清时期,它由短语融合成复合词,演变途径为:动宾短语/兼语短语>复合词."讨厌"最初表达"令人厌恶",清末发展出"厌恶"义、民国时期发展出"嗔怪"义.认知凸显和高频使用是其词汇化和语义演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世说新语>存在三个判断词是、为、乃;两个副词非、不."非"为判断性否定副词,一方面与"是"为"乃"形成对立互补,构成判断义位;另一方面与"不"形成对立互补,构成否定义位."是"和"不"分别替代"非"的判断义和否定义,是"是"不"组合的条件,也是"是"判断词成熟的条件.<世说新语>中的"是"尚处在刚开始具有"非"的判断功能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