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唐后期法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来言唐代法制史者,多详于安史乱前,而略于安史乱后。实际上,唐自安史之乱,政治和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同样反映到法制上来。唐后期的法制,既是唐前期法制的继续,又非唐前期法制之旧,而呈现出一种过渡的状态,成为后世——例如五季和赵宋——法制的先导。下面仅择唐后期法制变化之尤著者,略加论析,以为引玉之砖,并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际私法国内法制的发展白映福本文用历史考察与比较的方法,研究中国国际私法国内法制的过去,揭示其长期落后的历史根源;评议中国国际私法国内法制的现状,在肯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私法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指出了其现行立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最后探讨了中国...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在社会主义法制理论中的创新卢万选,王平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论述,内容丰富,见解深刻,涉及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各个方面,构成了比较完整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思想理论体系,在分析、研究和解决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上,取得...  相似文献   

4.
“令”是现存隋法的基本形式,也是林业法制的基本形式。“弛山泽之禁”、“均田”、厚偿运河植树等规定,皆以“令”的形式表达。唐法律、令、格、式、格后敕并行,不少条文涉及林业,但与田制配套的植树规定则因田制变化在唐前期与唐后期显著不同。五代十国基本沿袭中晚唐的林业法制,但有其值得重视的特点,如后周、南唐、北汉视林业为生存发展之所需,一些规定较前代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5.
法治作为一种与人治相对的治国方略,是指在治理国家中,法律居于统治地位,任何人都要服从公正的法律.法制强调的是法律制度本身,任何阶级社会都会有"法制",但不一定有"法治".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其法律思想经历了从"法制"向"法治"的演变.他前期主张"法制",强调用法律来巩固和维护执政党的地位与利益;后期主张"法治",强调法律主治.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与法制机制王威在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迅速得到培育和发展。在此过程中,全国上下已取得两点共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体系。但是,仅停留在上...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光辉指引下,我国在经济改革中成功地启动和运转了体制、机制和法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体制创新引发机制转换,同时促使配套的法制应运而生。合理的机制则进一步促进体制的完善,而健全的法制则为前二者的顺利运行提供了规范而有力的保障。这三者联生互动,共同达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加速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前进的步伐。经济改革是世界性的潮流,我国顺应这种国际大趋势,在全面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历史经验和积极吸取古今中外先进经济思想的基础上,并依据自身现实的发展需要,义无反顾…  相似文献   

8.
严复在1903至1909年间,翻译出版了孟德斯鸠所著《法意》一书,并附有多条按语,集中体现了严复的法制思想。在批判传统法制弊端的同时,严复为近代中囱构建了一幅法制蓝图,启迪了国人的法律意识,推动了清末法制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是一个社会安定和井然有序的法制国家,它的法制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今,新加坡更被看做是一个法制国家的样板。文章从新加坡建立法制社会的指导思想入手,阐述了新加坡建立法制社会的方法和内容,并对其法制建设成功的原因进行了概括和分析;通过回顾新加坡法制社会建立的历程,总结新加坡法制社会建设的经验,以期有益于其他国家法制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将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法律化,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民族法律法规,使我国的民族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在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民族法制的关系、民族政策与民族法制的关系、法制共性与民族特点的关系、国家法制统一与尊重地方自治权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等方面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辽朝部族军战时出征,平时则负责镇戍地方和防御外敌,是辽朝重要的军队系统。学界目前对于部族军的研究取得的成果较为可观,着重突显出了部族军的职能与大体管理架构。然从已有研究看,前贤集中关注部族的镇戍军队,而忽视了部族行军系统,且鲜少提及部族军军权结构问题。进而,部族军事体制与辽朝整个军事体制、国家体制之间的密切联系也就容易被忽视。故在当前文献与学术条件下,有必要通过深入挖掘史料和跨学科知识等途径,对辽朝部族军进行全面研究,以便更深入地理解部族的军事运作,乃至辽朝国家运作等诸体制。  相似文献   

12.
辽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王朝,在其统治中国北方的过程中,注重选拔人才,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而又完备的官吏管理法律制度。就管吏的选任方式而言,主要以世选制、科举制为基本方式。此外,还有察举制、征召制、入粟补官法、恩荫、任子制、赏赐与赠与。既有成效,也有教训。  相似文献   

13.
辽代法律制度一直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学术史的梳理发现,学界对辽朝法律制度的研究集中在契丹习惯法、辽代犯罪与刑罚制度、辽代法律制度的特征及辽代法律的意义与影响等几个方面,研究范围不断拓宽,研究内容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4.
阜新历史上曾是契丹族重要的活动地区之一,也是辽朝主要统治中心之一。契丹族文化、辽代文物资源十分丰富,为史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阜新的辽史、契丹族史的学术活动频繁,学术研究成果显著。就近20年来阜新市对辽史、契丹族史研究进行回顾,分析研究现状,并展望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5.
辽朝疆域辽阔,声威远被,在科技文化方面也有建树。宣化辽墓中绘制的星图构图完美,以中国二十八宿为主,又明确采用了西方的黄道十二宫概念,表现出中西合璧的性质,很有特色,反映了辽代天文学的成就。辽人精于天文术数之学,辽代的历算在继承中原传统的基础上,吸纳西方的天文历算知识,在当时比较先进,甚至优于宋历。辽朝与中亚、西亚建立了顺畅的联系,相互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辽代的天文历法自然也受到了西方的影响,同时契丹中原文化也远播于中亚和西亚,甚至欧洲。  相似文献   

16.
12世纪初至13世纪初,在中亚楚河流域建立的西辽政权,与金朝及西域民族均有密切的联系。随着形势的变化及西辽政权的发展与军事实力的增强,西辽与金朝的关系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并且西辽与东、西喀喇汗王朝相互依存,与花剌子模、乃蛮也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17.
碑刻资料透漏出一些有关辽代法律方面的信息,为我们研究辽代法律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实物资料。碑刻所现辽代法律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刑名,罪名,科举考试,六条问事,土地法令,户籍管理,买卖与借贷关系,家庭,婚姻,继承等方面。碑刻所记辽代司法机构与司法官员,可以补《辽史.百官志》之遗阙。碑刻所载辽代诉讼与审判情况,为研究辽代法律实施与执行提供了重要佐证。通过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结合研究,得出辽代法律具有沿用唐宋,传承习惯;一国两制,南北二元;刑罚残酷,一罪数刑;民族歧视,同罪异论;注重执行,整饬吏治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关于辽朝皇帝实行庙号制度的时间有多种记载,结合宋人和辽代碑刻中的记载,可以确定辽朝的庙号制度当是在耶律隆绪即位后才得到完善;《驸马赠卫国王沙姑墓志》“赞”中的“太祖”是撰者焦习为了骈体文写作的需要,根据中原儒家文化传统而使用的词语,并不表示此时耶律阿保机已经有了庙号“太祖”;辽朝所谓的“太庙”不是严格意义上中原王朝的太庙,只是已故皇帝的“先庙”或“祖庙”,追尊皇帝并不供奉其中,皇后死后也不配享在相应皇帝的庙中,身穿红色锦衣的皇后神主木人是与契丹人传说女始祖赤娘子一同被供奉在木叶山庙中。辽朝所谓的“太庙”不是固定建筑物,而是由毡帐和毡车组成的,前面置纛,处于草莽中,跟随皇帝四时捺钵。  相似文献   

19.
辽代金银器种类丰富,制作工艺也非常成熟。通过对辽代金银器制作工艺做分类介绍的同时,将辽代与唐代的金银器制作工艺进行对比,探析辽代与唐代在金银器制作工艺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辽金政治制度一直是辽金史研究的重点领域,21世纪以来学界对辽代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对金代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则明显缺乏活力,较20世纪的研究差距较大。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辽金政治制度史研究应更充分地利用现有史料,注重制度运行的动态过程,并从内亚史、区域史等多视角对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