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图腾文化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就世界范围来说,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图腾文化有中国保留得那么完好,中华民族的龙文化、凤文化之深入人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但从中国56个民族来考察,至今仍把图腾顶在头上作为族徽的,并不多见。而苗族正是把图腾顶在自己的头上,明显地表现了本民族的图腾文化特征。其代代相传的原因何在?这种文化现象给我们哪些启示?本篇试从苗族头上图腾的种类等方面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苗族文化的传承机制,从一定的意义上讲,就是苗族巫文化的传承机制,即指负载着苗族民间文化传承扬播与发挥其苗巫文化功能及社会效应的运作体。研究苗族民间文化传承运作体及其运作,有利于人们对苗族传统文化的研究以及由表层结构到深层结构的开掘,这对弘扬发展民族文化达到推陈出新的目的,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流传在苗族民间口述史中的蚩尤神活及其由此神话建构起来的传统文化通常从一些习俗仪式中就可找到相应的印证。本文通过蚩尤神话中流传在苗族民间的一些民俗仪式现象说明这些民俗文化在展演口述史中的社会记忆时,也透视出神话在民俗文化中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由于历史的原因,苗族没有完整的历史文献。解放后,苗族历史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苗族历史究竟是两千多年,还是五千多年,尚需进一步探讨。大家知道,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我们在学习研究苗语中,发现一些词语、诗歌和故事是研究苗族发展史的有用资料。本文试据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凯里县凯棠公社的苗语(以下简称苗语)谈谈古代苗族历史文化的痕迹。  相似文献   

5.
“万众一心、艰苦创业、开拓争先”的海安精神,是包括海安人价值观念、心理趋向等在内的生活灵魂、生存支柱的一种群体意识,是望江临海、身居江海平原、体涵江海文化的海安人的群体精神。它是内含于海安县域文化的一种文化实体和社会现象,是海安县域文化的本质和核心。青墩文化  相似文献   

6.
济上文化圈的地理中轴线是河济一线。济上文化圈内东西之间的交通往来,主要受黄河的直接影响。济上正是古之所谓穷桑区域,是东夷文化中心区域。古代寿张、阳谷、东阿,属济上文化圈之中心地带。蚩尤部落主要活动于济上文化圈内,基地在于济西区,阳谷之皇姑冢当为其中心地带。古寿张县为济上县邑。居于济上文化圈的中心地带张秋、皇姑冢当在其范围内。阳谷县十五里元镇皇姑冢村至少有着六千年连绵不断的人文历史。蚩尤之祭,古时列在国家祀典。迟至宋元之际,蚩尤冢是有墓园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苗族服饰和古歌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苗族文化保护被提上了日程。苗族服饰与古歌承载着民族历史和文化,二者的流传得益于苗族人民原始宗教思想支配下举行的各种仪式,因此,保护苗族文化最重要的是保护苗族社会中举行的各种仪式。  相似文献   

8.
颜文姜以德报怨,以孝道侍公婆而演化为神的故事在博山代代相传,妇孺皆知。每年博山区都会举行热闹的庙会来纪念颜文姜。从颜文姜身上所体现的孝与善催生出了博山特有的乐善好施,崇尚孝道的淳朴民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地域性优秀的民俗受到破坏。颜文姜民俗的代代传承给我们带来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9.
10.
11.
南宋名臣吴潜出身理学世家,以政名、文名继其家声。他的文学思想既得到了家学家风的浸染,受到家族成员的影响,又能有所发展,成为振兴南宋宣城吴氏文学家族的杰出代表,也使宣城吴氏成为宋代一个较有特色的文学家族。  相似文献   

12.
汉制形成及其与六国文化的传承、演变关系是秦汉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日益丰富的考古资料业已表明,在社会文化、风俗领域,汉制其实多沿袭传统楚文化的内容。具体到丧葬礼俗而言,汉人便吸取了楚国礼制中独有的偶鼎制度作为丧葬明器的制作范式之一,同时多采用战国楚地盛行的绞衾仪式敛葬死者,与玉衣制度形成等级差别。在棺椁的层数与营造方式上,汉人亦借鉴楚地的多重棺椁制度及椁箱分室系统来标示身份的高低。由此表明,汉王朝实则已将传统楚制纳入到国家礼制的建设层面,由此尝试构建新的社会等级物化标识。另一方面,近来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西汉初年葬律简上亦有关于上述丧葬礼俗的约束条款,可见汉人又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来确保传统礼制的遵守和推行,这无疑是考察中国上古社会从礼制走向法治的一个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3.
彝族农耕文明是从早期的畜牧文明发展而来的,农耕文化反映在语言方面就是农耕语汇丰富细腻。彝族谚语是彝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口头传统文学,其中的农耕谚语对彝族农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服饰,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服饰的丰富和美化,既是社会经济水准的一个标志。又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服饰文化是人类大文化海洋的一支流,而民族服饰则是构成民族传统文化特质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的民族服饰更是以其精湛的工艺、绚丽的色彩、独特的风姿著称于世,因而引起了世界上不少学者、美术家、文化史家、服装设计师的青睐。作者就是被吸引者之一。当我阅读沈从文先生的作品时,特别注目于人物的服饰。我知道,沈从文先生不仅是中国二、三十年代的著名作家,在他晚年更毕其精力埋头于中国服饰研究。他的名著昨国古代服饰研究》,以…  相似文献   

16.
从民间美术现状论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 ,全球经济越来越趋向于世界一体化 ,全球化 ,处于第三世界发展中的国家经济和文化正日益面临西方强势文化的吞噬和同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 0 0 0年《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产生以及系列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 ,为中国启动的抢救物资文化遗产和非物资文化遗产工程无疑给予了有力的支持。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古老国家 ,作为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民间美术十分丰富。在国际国内社会发展的紧迫形势下 ,如何有效的保护这一古老文化遗产 ,让它在新的形势下可持续发展 ,作者对此进行探讨和设想。  相似文献   

17.
大禹是中华民族的古圣先贤,是华夏人文先祖和立国始祖,受到了历代人们的尊崇和顶礼膜拜。大禹文化在民间的传承主要有神话传说的口口相传、祭祀大禹的礼仪制度、族群迁徙的文化播迁以及地名文化、民间社火等几种传承路径。千百年来经久不衰的文化传承,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并成了当代学术研究的显学和热词。  相似文献   

18.
由贵州省民间文学组整理编选,并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苗族古歌》(以下简称《古歌》),是一部规模宏大的苗族民间史诗。《古歌》选自全国最大的苗族聚居区——我省黔东南清水江流域的苗族民间古歌,内容分四个大组,即“开天辟地”(开天辟地、运金运银、打柱撑天、铸造日月);“枫木歌”(枫香树种、犁东耙西、栽枫香树、破枫香树、妹榜妹留、十二个蛋);“洪水滔天”(洪水滔天、兄妹结婚):“跋山涉水”,共十三首总约八千余行。它是在将解释自然现象和历史现象的零散线索,以“创世”过程贯穿,在原始神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映了苗族先民对天地形成、万物产生、人类起源、民族迁徒  相似文献   

19.
20.
现代大学文化精神与历史传承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文章在明晰大学文化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大学文化的发展和内涵,从文化发展和继承的角度分析了大学教育和大学管理,揭示了大学文化创新对推动大学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