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北京作家群中,李国文的创作时间跨度大、作品丰富,且文体兼备、各有所长。该文主要论述李国文的创作道路及其作品的艺术风貌,探讨这个作家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当代文坛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活跃于当今文坛上的中青年作家中,李国文可谓是善于深入思考,勇于探索和发现,有才华,有个性,成绩斐然的一个.他以处女作《改选》步入文坛,同时也因此致祸——作品成了“毒草”,作者成了“右派”——不得不告别文坛.此后二十多年,李国文再没能唱出自己的心声.一九七六年,金风吹散了笼罩在中国上空的乌云,遭遇坎坷、备尝酸辛的文艺战士李国文,经历了创作生涯的长期沉默之后,勃然奋起,带着二十多年来丰富的生活积累,怀着一颗崇高、热诚、敏锐的心,重返文坛,写出了短篇小说《月食》、《车到分水岭》、《波折》、《空谷幽兰》、《雪,默默地落》、《缝隙》、《妹妹的生日》、《秋后热》和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等一批新作,为新时期的文苑增添了绚丽的光彩.其中《月食》  相似文献   

3.
作家李国文写的《改选》、《花园街五号》、《冬天里的春天》等小说脍炙人口,李国文的善良、厚道、宽容、淡泊、与人无争更是文学界公认。他今年将近70岁,他说:“人的健康有两个方面,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我算得上心理健康吧!” 在召开第五次作家代表会前夕,各种小道消息纷至沓来,占据了他家的电话线。风云十八变,电话铃声响了,有人来报:“副主席有你了!”他听了“哈哈哈”;一会儿铃声又响了,人家告诉他又没了,但会当主席团成员,他听了仍“哈哈哈”;当电话再度响起时,他被告之“主席团成员也没了”,他听了还是“哈哈哈”。这种事对爱钻牛角尖的人或喜爱功名的人可能是悲剧,会越想越气,  相似文献   

4.
六月中旬,著名作家、小说选刊主编李国文同志和著名文艺理论家、中国作协创作理论研究室副主任顾骧同志应盐城市文联的邀请,回到故乡讲学、访问。李国文同志原籍我市郊区义丰乡,顾骧同志原籍我市滨海县,用顾骧同志的话说“我们是喝蟒蛇河和串场河的河水长大的。”他们对故乡的土地、风物和父老乡亲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们这次回故乡,分别为我市文学工作者作了多次讲学,并应邀来师专为中文科师生作了报告。李国文同志亲切地回顾了自己的创作历程,漫谈了自己的创作经验,勉励大家写出好作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卞之琳是个独特的存在,他的诗歌风格,其基本特征是冷静、距离、理趣。由于经“冷”处理,他的诗很难感动人,却能通过启迪人来实现其美学价值。同他注意感情克制关联,卞之琳总是小心地拉开诗和读者的距离,因此,读他的诗,常常没有沉浸其诗情中的感觉,而是超脱其外,隔着一段距离在审视、在体味其诗中传达出来的情绪。他的诗还追求一种理趣美,他往往把从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以一种单纯、简练的意象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6.
诗和画是两个不同的艺术品种,但王维的诗和他自己的画在美学风貌上却显示出异常鲜明的一致性。就情感内容而言,他的诗同他的画一样,经常表现出一种清幽静穆、飘缈空灵的境界和恬淡闲适,与世无争的隐逸情趣。  相似文献   

7.
谢灵运是一位杰出的旅游家 ,他怀着对自然山水的极大兴趣 ,在寻幽探秘之中赏悟山川之美 ;同时他又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能将自己在旅游中对自然美的细腻而独到的赏悟诗意地表达出来。正是这种旅游体验和山水描写的结合 ,使得他在山水旅游诗的创作中超越了传统的写景诗、行旅诗和游览诗 ,呈现出引人注目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8.
黄遵宪的诗人地位是人所周知的 ,但他为诗之本意以及他的诗歌的实际影响超出了“诗界” ,却往往是人们所忽略了的。黄遵宪“诗界革命”的实质是思想革命 ,从本质上说黄遵宪是一位启蒙思想家、革命政治家和教育家。兴教育、开民智才是他的“诗界革命”的本真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是一位小说名家,但更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文学生涯,既始于诗的创作,也终于诗的创作,可以说是诗陪伴了他飘零的一生。郁达夫作诗,虽缘于他的性情与兴趣,但更多地却是缘于他对诗的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在诗学方面有着扎实的基础与深入的研究,对历来的诗坛风气与诗人创作往往有精辟独到的见解,而这些见解除表现于他的一些诗学专论以及散文、书信之外,还通过七言绝句的形式来加以阐明,《论诗绝句寄浪华》(五首)、《盛夏闲居,读唐宋以来各家诗仿渔洋例成诗八首录七》两组诗,是他以绝句论诗的代表。以绝句的形式来论诗,风…  相似文献   

10.
觉罗廷奭是一位少年天才诗人,在他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存诗八卷,积诗千首,绝大多数可观可诵。他论诗崇尚肝胆和性灵,既有不为成法所囿、拔戟自张一军的胆量和胸怀,也强调诗歌创作的灵机和真趣。他痴于诗,钟于诗,诗乃是他生命最重要的精神寄托,也是他思想情感的最忠实载体,生活中的悲喜哀乐、忧怨憎恶无不发之于诗。前期诗风华艳,随着年龄增长渐趋清新流利。题材以咏物诗较多,山水之作很少;体裁以近体为主,古体较少;风格多样,个性鲜明;华章丽句,时贤多有称赞,有突出的诗歌成就。  相似文献   

11.
普希金的爱情诗一直深受我国读者的喜爱,诗情美、诗意更美,而美妙的诗韵仿佛音乐的旋律尤为令人陶醉。本文将以《我的名字……》一诗为例,展示诗韵对诗情、诗意、诗境的贡献。在诗人海一样宽广的心中充满了美妙的旋律,诗韵、诗格、每一个诗步似乎都变成了跳动的音符,激发着他的灵感,牵动着他的诗情。尤其是他的爱情诗,诗中有乐,诗乐水乳交融,浑然天成。  相似文献   

12.
陆游是诗歌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全年候"诗人。一年四季,不论气候冷暖寒暑,他都能保持旺盛的诗歌创造力。他时刻感应着四季的物候变化,他从大自然中去寻找诗材诗料,创作了大量季节特点鲜明的抒情诗。他用诗来思考,用诗来言说,是一位踏着"四季"节拍舞蹈的抒情大诗人。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离开人间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认真、全面地评述他的《饮酒》诗的论者并不多见,而从他二十首《饮酒》诗中,仅摘录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几句,或至多援引一首诗作为论据,便认为陶渊明“静穆”、“悠然”者,历代有之。笔者在本文中欲对陶渊明的二十首《饮酒》诗,做一次综合探讨,以便对这一组诗和陶渊明的为人作出较全面的评价。陶渊明的《饮酒》诗主要反映了他哪些思想情绪,从诗前的小序便可以看出其大概。其小序有云:  相似文献   

14.
情真诗方真     
贺敬之的诗在“文化大革命”前蜚声文坛,他的《雷锋之歌》可以说尽人皆知。近几年,很少有人谈论他的诗了,偶有谈及者,甚至提出他的诗是不是同“假、大、空”有关的疑问。推而广之,象贺敬之的诗还能不能给予一定的地位?我想,既然“朦胧诗”都“可以允许其存在”;那么,贺敬之的诗及这一类的诗,也应当“允许其存在”吧! 一 我们读贺敬之的诗,首先感到诗中的“我”,即是诗人自己,又不是诗人自己,这个“我”反衬着我们党战斗的步伐的脚印,回响着战士激昂的心声。  相似文献   

15.
俄国著名诗人莱蒙托夫(1814——1841)一生短暂,逝世时不满二十七周岁,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四百余首抒情诗、完成的与未完成的叙事长诗三十余首、六部剧本、六部小说。就他的大部分作品而论,他主要是一位诗人,而且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诗人。他的诗语言尖锐犀利,同时又带有浓厚的阴郁色彩。他在诗中发出的抗议极为激烈,但诗中也有失望的悲叹和惊心动魄的呼  相似文献   

16.
当一个人试图了解和评价一位中国古代诗人时,他必须随时提醒自己注意这样一点:他所说的诗人,应该是那样一种人,即他的诗中或多或少包含着一些属于他个人的需要倾吐的心灵的事物和感受。否则,纯粹从技巧性的角度而言,他将会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广阔无边的诗的海洋之中而手足无措。事实上,几乎每一个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都会写诗,而且他们必须学会写诗——请注意,我这里所说的诗,是中国所特有的一种格律诗,它具有字数方面的严格要求,并且必须排列工整,以及在语法、句式上对偶和保持诗音律协调。在公元七世纪时期建立起来的官僚选拔制度,亦即科举制度中,从一开始,诗就被确定为儒生们  相似文献   

17.
《云南少数民族精神文化与文化精神——纳西、彝诸民族文化遗产研究》(上、下册)是云南民族大学李国文教授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工作34年来的文萃精华。文集包含了五个类别:一是民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这个名字在人们的记忆中,更多的是和他在永州时期的那些思想深刻的政论文、短小辛辣的寓言散文、优美清幽的山水游记、平淡自然的五七言小诗联系在一起的,可要说到他在柳州时期的诗,人们可能就不那么熟悉了。柳宗元在柳州时期的诗不多,只有二十几首,但如果说一个作家是用他的全部作品(当然是指那些发自肺腑的作品)组成了他的生命的交响乐的话,那么柳宗元的柳州诗就是他这一交响乐的最后乐章,也是重要的乐章,这一乐章不仅会帮助我们了解这位杰出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19.
仁钦道尔吉 (已故 )是蒙古族当代诗人、作家 ,他的抒情诗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仁钦道尔吉的抒情主要由抒情美、意象美和语言美构成 :一、他的诗的抒情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即真挚、强烈、深厚 ;二、在他的诗中 ,意象已成为意与象的融合 ,即诗人的内在情思与生活的外在景象的统一 ;三、他的诗的语言典型而精美 ,主要表现在高度凝炼上 ,同时又节奏分明、韵律谐调。  相似文献   

20.
爱情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最美好的体验,而描述爱情的诗又往往联系着诗人的亲身经历。诗,都是诗人心趣的表露。当爱的真挚热烈、自由时,徐志摩歌唱和赞美爱情;当封建传统摧残爱情时,他向封建势力开火,当爱情走向低谷时,他的诗低沉、衰怨;当爱情走向破灭时,他的诗懊丧、叹息,但并不彻底失望。徐志摩有他自己的世界和属于他自己的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