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改革开放起,邓小平就强调中国的现代化是建设一个小康的社会。21世纪开始,中国继续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从中等收入的角度看中国中产阶级的发展,这种小康发展的模式实际上就是以中等经济收入为主要特点的一种社会形态,并为在中国形成一个现代形态的“中产阶级”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中国中产阶级的产生从历史上看,最早的中国中产阶级属于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于20世纪前后。新中国成立前, 中产阶级生存于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夹缝之中, 它的成长一直充满着艰辛。解放后,经过经济改造和各种政治运动,中产阶级一度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可能。中国中产阶级的重新产生和发展是在1978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且其内涵与原来意义上的“中产阶级”不尽相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变, 从中央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转变。社会的转型促进了社会生活各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同志在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上指出:“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和竞争力,那个省市重视民营经济,那个省市发展就快,那个省市不重视民营经济,那个省市发展就上不去,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社会主义民营经济与资本主义民营经济有何区别呢﹖社会主义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涌现出来的一种新事物,与资本主义民营经济有着根本的区别,主要表现如下:一、性质不同。资本主义民营经济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受资本主义国家法律、法令的保护,是资产阶级剥削压迫工人阶级的工具,是实现“按资分配”为资本家服务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小康社会最初是由古代儒家提出的一种理想社会模式,它以礼治为基本特征;近代维新派康有为也曾提出过“升平世”的理想社会模式,以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平等为价值取向;现代,中国共产党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将“小康”作为近期目标,“小康”成为实现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阶梯。  相似文献   

5.
一、“中产阶级”的概念特征 什么是中产阶级?所谓中产阶级,是指一定社会条件下按一定分层模式划分的、处于中间等级状态的社会群体。然而,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这一概念的界定不仅因为学者自身所建立的理论框架和所使用的操作标准的差异而存在分歧和争议,就其本身的构成来说,“……职业结构的动态性质和上下运动的社会流动的可能性使得精确地界定中产阶级变得十分困难”。吉登斯指出,“中产阶级这种松散的、非同质性的结合并不是一个新现象,是自19世纪初以来中产阶级的一贯特征”。中产阶级这一概念,具有相对性、复合性、变迁性和区域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2030年,中产阶级的人口将增加到12亿,占全球人口的15%。”世界银行不久前发布的一个报告指出,未来20多年,全球化将把8亿多人“推入”中产阶级。按照世行的标准,中产阶级是指年收入在4000美元到1.7万美元之间的人群。“中产阶级”是近10多年来社会学文献中最流行的概念之一,目前新增的中产阶级人口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7.
红伶 《女性大世界》2005,(9):146-146
这几年来,“中产阶级”,一直是文化媒体出现频率极高的词。从初期的“中国存不存在‘中产阶级’”到“在中国年薪达到多少万,才能归入‘中产’”,显然,人们已经无法漠视这样一个占据相当数量族群的“兴起”,对其的注意力也从“中产”的划分标准更多地转移到“中产”特有的阶层文化与文化心理上来,也就是说,社会的关注点已经从物质的中产逐渐转向了精神的中产。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将“自由职业人员”等归入中国当今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对过去公务用语和新闻报道中经常使用的“无业人员”、“闲散人员”、“社会闲杂”之类的鄙薄说法,既是一种批驳,也是一种纠正。开放的社会必然带  相似文献   

9.
对于当代中国中产阶级研究来说,2007年可能成为一个不寻常的转折点。2007年4月,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周晓虹教授主编的“中国中间阶层研究”系列丛书出版,对中间阶层的消费行为、文化品位、教育传承、身份认同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剖析;7月,在湖南长沙召开的中国社会学第17届年会上,“中产阶级的比较研究”论坛成为此次会议级别最高、最吸引人的论坛之一;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资深记者魏城与其团队编辑、采写的《中国中产阶级调查》系列报道和讨论,获得2007年亚洲出版人协会卓越解释类报道奖之后,最近又由中国南方日报出版社结集成书,名为《所谓中产》。这又为当代中国中产阶级研究注入了新的力量,也已经并可能会引发更多的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10.
何广 《老年世界》2011,(14):6-7
“辛亥革命”,如今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词,一般理解为“1911年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围绕辛亥革命,中国现当代还出现了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辛亥革命纪念。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曾说过,“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  相似文献   

12.
论“山水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1993,(Z1)
“山水城市”这个崭新的概念,最早是钱学森同志在1990年7月31日给北京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的信中首先提出来的。他说:“我近年来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能不能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的山水画融合在一起,创造‘山水城市’的概念。”以后在1992年8月14日他给美术界王仲同志的一封信中又说:“所谓‘山水城市’即将我国山水画移植到中国现在已经开始、将来更应发展的、把中国园林构筑艺术应用到城市大区域建设,我称之为‘山水城市’。这种图画在中国从前的‘金碧山水’已见端倪,我们现在更应注入社会主义中国的时代精神,开创一种新风格为‘山水城市’。艺术家的‘城市山水’也能促进现代中国的‘山水城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建设——颐和  相似文献   

13.
刘俊 《公关世界》2010,(3):28-29
2007年4月,到伦敦的第一周,傅莹便出席了“中英媒体论坛”,主动与媒体接触,不畏惧、不退缩。此后,只要一有时间,她就会登门造访英国各大媒体老总,和他们喝茶聊天,希望他们能报道真实的中国。当然,她也不是什么媒体都会造访,从《泰晤士报》、《独立报》,到《每日电讯报》、《经济学家》,都是英国中产阶级才看的媒体。“中产阶级是英国社会的核心,说服这部分人至关重要。”旅居英国多年的中国留学生曾飚说。  相似文献   

14.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20世纪初以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已形成了三大创新理论成果。第一大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创立,科学回答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探索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问题;第二大成果是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第三大成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回答了在新形势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以及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一个重要的理论成果就是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战略思想科学地整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本文就此做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6.
经典作家     
伏尔泰(1694- 1778年),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著名哲学家、作家和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他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父亲是法律公证人,希望他将来做个法官,但他却对文学发生了兴趣,后来成了一名文人。  相似文献   

17.
中产小区:阶级构成与道德秩序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出现了重大转变,一个新兴的中产阶级逐渐形成。在北京,我们采用民族志的方法对一个中产阶级的住宅小区进行了访谈,并分析小区之内道德秩序的构建:关键要素之一是对公共和私人的界定与协调。我们试图了解居民们常态下的日常生活,并考察他们内部的微观政治学。从如何恰当饲养宠物到区内居民的着装问题,由业主之间讨论的话题,了解到中产阶级如何在社区内打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女性参政被局限在封建政治的框架内,只能通过不合法的"宫廷政治""农民政治"等手段,表达自己对现存社会的不满。而辛亥革命时期,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女性,在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潮流的影响下,开始打破传统封建政治的框架,通过反复请愿、创办报刊、武力回击、建立革命团体等手段,争取参政权。虽然革命最终失败,但是却推动了妇女解放的进程,表达了妇女要求参政的夙愿。  相似文献   

19.
统筹兼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思想。毛泽东同志统筹兼顾思想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针对处理社会主义事业中不同的关系问题,运用和阐发了统筹兼顾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同志统筹兼顾的思想基础上,提出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从而把统筹兼顾思想推向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既要加强法制建设,做到“以法治国”,又要加强道德建设,做到“以德治国”。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我国进入新世纪的发展时期所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一治国方略的深刻内涵,不仅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深刻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于加强家庭道德建设,提高家庭成员的道德素质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