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对中国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统治、文化教育、 生产劳动、民族心理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作用。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儒学的社会作 用和价值,使其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简论儒学传统与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企业的经营哲学、价值观念、道德风尚、企业精神四个方面具体论析了儒学传统与企业文化的关系,认为充分吸纳儒学优良传统的资源,不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大有裨益,而且能通过与现实社会生产活动的有机结合,促成儒学的现代转化,开出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会生活条件下,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核心的儒学能否实现现代性的转化?究竟怎样才能使其现代化?现代化的儒学在当代中国文化建构以及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又能发挥何种作用?或如何发挥其作用?是每一位关心儒学命运、关心中国文化建设大业的学者都认真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儒学形成于中国封建化进程的始点。生存、活动在权力下移、礼崩乐坏之看秋时代的孔子,在继承、  相似文献   

4.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关系的几点想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个前提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有两个前提:第一,既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定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如果抛弃马克思主义,那就谈不到社会主义,这是毋须多说的;第二,既然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必定要与中国的文化传统相连接,继承与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果全盘否定和抛弃传统文化,那就不会有中国特色,这也是十分清楚,不须多说的。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且结构复杂的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建立在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克服中国元素少、只注重文献诠释而忽视对"活着"的传统的考察等倾向。儒学价值的当代转换及其应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应注重从文本到现实,从具象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象的互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清历史发展和文化传统的脉络,使理论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继承和弘扬儒学的道德自觉等精华,要以确立现代法权人格为前提,凝练核心价值观应着力于人格的修养与社会正义的互动,儒学传统中的仁爱、和谐、责任、自强等理念可以与公正、民主、信用等价值进行综合创新。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将我国国情实际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儒学思想结合起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既可体现儒学的现代价值,又能使马克思主义植根于民族文化,从而达到弘扬优秀传统思想、推进社会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的。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讨现代化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儒学融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儒学与现代民主陈寒鸣儒学是中国思想文化传统的核心,民主是中国社会和中国思想文化现代化的主题。因此,如果说传统与现代化关系问题是20世纪中国人关注的一大热点,那末,在这热点中最具实质性意义的则是如何看待和处理儒学与现代民主的关系①。这至少内蕴着三方面的...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伟大民族,在古代文明史上长期处于世界前列。炎黄子孙在数千年劳动、生息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山于儒学中具有合理因素与封建主义因素并存的两重性,所以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也具有两重性。研究和探讨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处,以及儒学在当代新文化中应占的位置,是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使之为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中国大陆的现代新儒学研究在改变了对儒学之偏颇认识的同时,亦奠定了现代新儒学作为中国三大现代思潮之一的历史地位;推进了对传统与现代化关系的进一步思考,在对文化建设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精神之主体性的问题有了更清楚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合理方针的思考。抱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的大陆学者与港台新儒家代表了两种不同形态的“生命的学问”。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以及现代新儒学与西方后现代主义之间的比较研究,是大陆的现代新儒学研究面向未来必须进一步深入探讨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讨论正日益深入,围绕儒学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学术界提出了不尽相同的看法,主张彻底抛弃、全盘西化者有之;主张重建儒学者亦有之。我们认为,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对于我们的民族心态、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历史进程曾经发生过十分巨大的影响,正处于现代化建设中的中国,正视儒学的传统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积淀,全盘西化在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但是,儒学  相似文献   

11.
新儒学是中国文化转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脉络、它是传统文化在新形势下的自我更新。新儒学在本质上是传统的,与儒学一脉相承,但又吸收了新的时代精神,具有新的形式和内涵。在中国,新儒学经过两个发展阶段:传统新儒学与现代新儒学。传统新儒学即宋明理学,它在融合儒学、道学、佛学的基础上,形成德性、道心、佛性一体的三维结构,精神形态是自给自足、使得中国人在任何境遇下都不会丧失安身立命的基地。现代新儒学产生于20世纪,其实现文化转型的基本思路就是“由内圣开出新外王”,形成伦理、科学、民主一体的三维结构。这两种新儒学既相通又殊异,作为实现文化转型的努力,它们给我们以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赵杰 《文史哲》2007,(1):79-86
孟子与保罗代表着两个性质迥异的文化传统,一个是以人为本的儒家哲学传统(纯粹的思想史传统),一个是以神为中心的基督教信仰传统(“先知-使徒”传统);在这两种异质的文化传统中,存在着儒学与基督教两种不同性质的真理言说;如果我们能给予这两种传统以同等程度的重视,想必就会开启探索真理问题的更加广泛的视域,从而为儒学与基督教的会通开辟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王权主义"是对传统中国的社会、政治及其思想文化的整体概括,这一论断具有明显的理论价值.鉴于这一观点对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深刻批判性,本文认为应该从合理性与现代性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传统政治思想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某些政治哲学认识和政策性论断方面.不过,思想的合理性并不等于现代性.从政治价值的视角来看,传统政治思想的主体价值结构与现代化理念是相悖的,先秦儒学与汉代儒学在价值准则上也是一脉相承的,因而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政治思想并不具有现代性.  相似文献   

14.
孔孟儒学与现代家族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家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许多不足,其中一个突出表现是以西方管理理念为基础还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来架构自己的文化体系。本文认为家族企业文化建设应立足于孔孟儒学合理的思想成分基础之上并用现代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予以提升,其中的契合点即孔孟儒学“仁”和“礼”这两个思想体系。其中“仁”对应的是理念体系方面,“礼”对应的是制度体系方面。孔孟儒学对现代家族企业文化建设有较为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儒学研究在台湾大体上可以分为传统儒学与新儒家哲学两大分支。传统儒学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中,虽然也出现过十分明显的起伏变化,但总体而言,基本上处于一个稳定而普遍的发展时期,其间两岸的政治对抗并没有影响传统儒学作为中国文化在台湾的存在以及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甚至在一个阶段里,由于蒋介石个人的喜好和国民党当局从重塑意识形态的角度出发,对传统儒学思想大加推崇,而将儒学思想与三民主义相比较而研究。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在现代社会里传统儒学只是作为一种学术思想体系而存在。在变化了的学术与社会环境里,其自身的存在形态与学术理路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而它与士林哲学的比较与融合过程,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思想相互交汇在台湾学术界的一个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与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两种文化精神存在着某些内在的文化精神价值的关联。这种文化精神就体现在对一种更高的公平和更合理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一种对平等世界的价值诉求和渴望,其在以儒家为主导的传统文化中被表述为"大同",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体现为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正是这种文化精神关联的存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篇章,推动和建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的中国封建社会,以儒家为代表的伦理文化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儒家为代表的伦理文化不断自我更新,一旦儒学自我陶醉,走向教条、僵化,将对社会发展起消极作用;当儒学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作为意识形态的儒学也就终结了。中国新文化的建构,应立足于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指导,从现实的社会运动出发,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动中寻找新道德、新文化的生长点,同时吸取一切人类文明成果,包括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来构造社会主义中国新文化。  相似文献   

18.
李景林 《河北学刊》2004,24(6):35-39
儒家思想的核心 ,是一种具有教化意义的文化理念。它因任社会生活和民众生活的样态、形式而始终与之保持着一种相切互成的关系。现代以来 ,儒学与现实政治制度的解构 ,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但现代儒学和传统研究完全被纳入西方式知识化、专业化的教育体系 ,退居学院化知识性一极 ;而以经典诵习为内容 ,以立志成德、敦民化俗为目的的儒学教育 ,已丧失其寄身之所 ;作为中国社会民众生活样态的传统礼仪礼俗 ,遭到严重破坏 ,不再具有它在自然历史因革连续性中承载完整文化信息的作用。儒学失去了它与社会民众生活之关联的载体。当代中国社会处于一种民众生活“无靠”而理论“游谈无根”的状态。重建文化理念与社会生活的关联性 ,是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在这一点上 ,传统儒学之关联于民众生活的方式 ,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儒学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的历史演变紧密勾连在一起,因此注定儒学不可能是单纯的心性儒学或政治儒学.不论就传统儒学还是现代儒学的结构来讲,儒学都一直是众声喧哗、兼综政治与教化的复调儒学.这就使儒学显现出完备性学说的特质.在复调儒学的复杂演进中,传统儒学与现代性儒学构成儒学两个总体结构.在传统儒学的纵向延伸中,从周易、孔子到王弼、宋明理学到晚清经学构成其主要结构面;在现代儒学的横向展开中,应对人心秩序与社会政治秩序挑战的民族精神、民主建构和普世主义等论题,成为儒学的核心论题.两者相互扣合,构成系统解析儒学的总体进路.  相似文献   

20.
论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孔子学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创立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是一个包括哲学、政治和教育等多方面内容的思想体系,对中国历史产生过巨大作用。它浸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上留下了深厚的积淀。就是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然可以随处看到它的影响。在人类面临许多带普遍性问题的当代,儒学也弓!起了世界各国人土日益浓厚的兴趣。因此,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研究孔子创立的儒学的基本内容、发展源流和影响作用,从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对于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是大有神益的。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之际,这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