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南民族学院女书文化研究中心将“女书”从江永乡间农妇手中迎上学术殿堂,既而推向世界之后,“女书”一时成为了海内外专家学者十分关注的热门话题。作为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女书不仅在文字学、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民族文化史、妇女学、民俗学、民间文学等多种学科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且,女书本身的功能、文学性和艺术性也  相似文献   

2.
<正> 目前,江永县红艳“女书”馆正式开业,“女书”工艺产品首次走向市场。馆内集“女书”特色的字画、图案、刺绣、编织、雕刻、安装设计、书法等三千余件作品展览和销售于一体,产品内容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女书馆所有的产品均把妇女文字——“女书”绣在手绢或编织上,描  相似文献   

3.
《民族论坛》2013,(11):56-57
女书习俗,俗称“女书…江永女书”,是人类迄今发现的唯一性别文字,是瑶族女性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用以表述其思想情感、道德取向、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独特形式,主要在江永县上江圩镇及其近邻一带流传。  相似文献   

4.
一种流传于上江圩乡一带的古文字,自1985年公诸于世后,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这种文字当地人称为“蚊形字”、“蚁字”、“女字”,专家们称之为“女书”。“女书”与其他文字相比,奇异之处有:一、字形、结构不同于现在的方块汉字,也有别于甲骨文、西夏文、金文等,字体右上左下呈菱形,笔划纤细娟秀,结构匀称巧妙。二、它是一种表音文字,且一音多义。三、它记录的是当地土语,吟唱时也用土语。四、其传授、创作、欣赏只局限于这一带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女书”作为妇女的一种专用文  相似文献   

5.
由我国世界民族研究学界知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学科带头人葛公尚同志主编的《当代国际政治与跨界民族研究》一书,已于2006年9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聚合了国内十多位学者数年辛勤耕耘的精髓,反映了我国学者在国际政治视角下研究跨界民族问题的最新成果。该书包括“理论篇”、“世界篇”和“中国篇”三大部分。“理论篇”对有关跨界民族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诸如“跨界民族”的界定和分类、跨界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跨界民族与地缘政治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世界篇”对当代世界近20个跨界民族热…  相似文献   

6.
邂逅女书1982年,中国湖南都庞岭山区的一位老妇人对我说,她上一辈的妇女会写一种“蚂蚁字”,因为形体像蚂蚁而得名。这种文字只传女人,不传男人,当地又称为女书。在中国古代,只有男人才有资格去读书识字,而妇女只能呆在家中,所以妇女把汉字称为男书。她们将女书写在扇面上、巾帕上、纸上和书上,也有人把女书织在花带上、花被上。据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这一带每个村庄都有能够读写女书的妇女,许多家庭也收藏着女书的纸扇和巾帕。但是在“文革”中,女书被作为“四旧”统统烧掉,任何人不准保留收藏,所以就找不到女书原件了。人们都说,女…  相似文献   

7.
从“女书”研究看民族高校图书馆的民族文献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传在湖南省江永县及其近邻一带妇女中的女书,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独特而神奇的文化现象,也是一个植根甚古、牵涉面颇广、信息含量十分丰富的文化现象。据考证,它不仅是人类唯一的女性文字、举世罕见的记号音节文字,与甲金文有过密切关系的世界性古老文字,还是一种流传至今的古越文字体系。它标志着长江流域古代民族文化的繁荣,表现出中国妇女追求平等、自由的坚韧不拔的伟大精神。对它的研究,在文字学、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民族文化史、民族关系史、妇女学、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等诸学科方面,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及价值。1983年中南民族大学女…  相似文献   

8.
阮西湖先生所著《2 0世纪后半叶世界民族关系探析———社会人类学研究的一项新课题》(民族出版社 2 0 0 4年 5月出版 ,以下简称《探析》)对世界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多民族国家的民族理论和政策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展示了作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探析》一书关于“‘苏维埃民族’理论的出现与前苏联民族问题”的研究有 9篇 ,关于“‘美利坚人’和美国民族问题”的研究有 4篇 ,关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民族情况与民族问题”的研究有 9篇 ,关于“前南非的种族隔离制政策”的研究有 3篇 ,关于“瑞士、英国北爱尔兰问题”的…  相似文献   

9.
加强双语教学 切实提高民族教育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少数民族和西部地区教师队伍建设要把培养、培训“双语”教师作为重点,建设一支合格的“双语型”教师队伍。在民族中小学逐步形成少数民族语和汉语教学的课程体系,有条件的地区应开设一门外语课。国家对“双语”教学的研究、教材开发和出版给予重点扶持。要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文接受教育的权利,加强民族文字教材建设;编译具有当地特色的民族文字教材,不断提高教材的编译质量。要把民族文字教材建设所需经费列入教育经费预算,资助民族文字教材的编译、审定和出版,确保民族文字教材的足额供应。——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  相似文献   

10.
女书钱币 老外奇缘江永县有位名气不大不小的姜老板,摆古玩摊柜的,聪明能干点子多,有人叫他留意,看能否收到与女书有关的古玩或钱币。聪明的姜老板想这还不容易,自己少年时“一模子、一风箱,破铜烂铁牙膏皮”就能倒腾出不少的玩艺来,铜钱样的女书钱币,不是小菜一碟吗?不几天,一枚“古式铜币”就摆上了货柜,外圆内方,背面有云雷花草和面额,正面为八个女书文字:“妇女翻身,天下太平”。2002年夏天,一位名叫史密斯的老外小姐来考察女书,她在街上转悠时,不经意看到了这枚似乎很有收藏价值的铜币,便向姜老板请教。姜老板说,这枚铜币是太平天国石…  相似文献   

11.
<正> 一般认为,瑶族历来并无文字。近年在湖南江永县上江圩乡发现了一种奇特文字,人称“女书”,有人认为是瑶族文字,也有人认为是经过改造了的汉字。偶读旧籍,见到二则资料,似乎与瑶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鼎波 《中国民族》2008,(3):24-24
为表达对即将召开的北京奥运会的热情支持,以“新北京,新奥运”、“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为主题的中央民族大学离退休教职工少数民族文字书画展2008年1月14日在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展览厅举办。展览共展出各民族离退休教职工精心创作的书法绘画作品150余幅,民族文字涵盖蒙古、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傣、壮、瑶、白等30多种。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周庆生研究员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少数民族语言政策比较研究”中的第二子课题的成果《国家、民族与语言———语言政策国别研究》一书,于2 0 0 3年4月由语文出版社出版,这是继该项目第一子课题成果《国外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进程》(译文集)一书之后推出的又一部从国家与民族的视角研究世界五大洲共2 2个多民族国家的语言政策的力作。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少数民族语言政策比较研究”课题组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政策法规室联合编写完成,全书共分…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使用着80多种语言、30多种文字。中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各民族可以根据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使用实际和“自愿自择”的原则,决定使用本民族文字或者选用别的民族文字;可以使用本民族的统一的民族文字,也可以使用只适合于本地区本民族的方言  相似文献   

15.
“昼理耕耘事,夜品书墨香”是读书人的一大乐趣。读罢马平先生所著的《回族心理素质和行为方式》(以下简称《方式》)一书,觉得有一种“此种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感觉。回回民族的灵魂就在于她丰富的精神世界,而《方式》则是对回回民族心灵世界进行探索的学术力作。我读《方式》,以下四个方面的印象是最深刻的:一、选题恰当,准确理解和把握了民族特点我们知道,“回族的民族心理素质不仅是回族形成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回族生存与凝聚的前提条件,是支持与推动回族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因此,在回族研究中,对回族心理素质的研究,就显得比较突…  相似文献   

16.
韩江华 《民族学刊》2021,12(8):36-45, 124
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奉行的“民族平等团结,民族区域自治与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始终践行“各民族都平等、自由地拥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新时期,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指导下,党将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实时地调整为:加快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强化“中华民族身份意识、身份认同,推进中华民族一体化和国家认同”,同时保障“各民族都平等、自由地拥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构建起“一体多元”的国家语言格局,坚持“四个自信”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民族经济法的研究基本上从改革开放的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其研究的切入点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立法”问题。二十多年来,民族经济法的研究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民族经济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经济法研究》(李占荣著,民族出版社,2003年10月版)一书,是作者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完善的一部理论专著。该书分5章,即“民族经济法的基本范畴和方法”、“民族经济法的历史形态”、“民族经济法的立法”、“民族经济法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8.
现在,世界上存在着一批被学者们称为“哑语”或“死语”的语言。这些语言写成的文章可以阅读,也可以翻译,但是由于时代久远,其最初的发音却没有保留下来。一些没有文字的民族,其情况更为复杂。虽有某些经过别种文字转写的片断原文偶然得以保存至今,但转写文字大多失真,即使能够复原出来几个单词的发音,也仅仅是大体相近  相似文献   

19.
人类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从铁矿的熔炼开始,并因文字的发明与它的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转入文明时代”。(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界标之一也是创造文字和使用文字。任何时代、任何民族创造其文字本身就表明该民族人民的觉醒和追求文明的进取精神。在历史上,有文字的民族和无文字的民族虽处在同一个时代、同一个社会里,但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相差甚远,明显地表现出“事实上的不平等”。就语言文化方面而言,无文字民族一直处在该民族聚居区域的极有限的交际范围内,过着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自作者来稿——《西游记中“西梁女国”故事的形成与素材来历探索》中的第八、九两部份。作者在原稿的《写在文前的话》中说,《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将一个当时已流传几百年、渊源于民间说唱的“唐僧取经”的故事作胚胎,大加改造写成的长篇章回体市俗小说。其主旨基本上是对佛道等宗教持批判态度的。由于受历史时代局限,书中提到西陲地域、国、族乃至地方风物传说等,至今尚未多见有专文探讨过的就是“西梁女国”故事。作者认为,探明这一中古年代位于祖国西陲的“女国”与中原的交往、关系和影响,不仅可以对吴承恩创作选材、构思有进一步了解,而且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汉藏两族人民留于民间的友好情谊。因而,无论从古典文学、通俗文学、民俗学研究角度,还是从民族史学研究角度来看,本文所进行的探讨,“未必就全无裨益”。基此,作者分别就:从《西游记》里的“西梁女国”溯谈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的“女人国”;“西梁女国”素材来例探源;“西梁女国”、“女人国”故事文字中反映出的汉藏人民间悠久交往情谊等内容分作九个题目进行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探讨,并“附带点滴建议”,全文三万余言。作者希望藏汉等各族学人、海内外专家和广大读者“多予绳教”。鉴于刊物篇幅所限,我们仅选登全文的第八、九两个部份,并冠以新的题目,供读者一飨。并向作者表示歉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