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感情与认知(下)黄海澄三、认知在感情反应和评价心理结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认知在人们对于价值事物的感情反应与评价过程中的桥梁和中介作用,并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式的一次性作用。价值事物作用于人们的主观引起感情反应和价值评价,不是直线性的“投入-产...  相似文献   

2.
图式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的积极作用已经越来越得到公认,国内不少学者对图式的应用价值问题予以了探讨。文章先将对图式及图式理论做较为系统的介绍,再对图式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做心理认知纬度的说明,并且对如何在听力教学中发挥图式作用提出自己的建议。期望在日常英语听力教学中运用图式的可操作性得以增强,从而使听力理解的实际效果得以改进。  相似文献   

3.
情绪,是伴随着有机体发生变化的一种不同于认知或意志的精神上的情感或感情,人所具有的心理形式之一。情绪心理包括许多机制和相互作用过程,至少由情绪体验、情绪表现和情绪生理这三种因素构成,同时还存在着情绪与环境,情绪与认知、情绪与行为这三方面的联系与关系。情绪既是一种主观体验,又是一种客观表现。作家既是自我情绪的表现者,又是人类情绪的负载体,情绪联系着其感受和反应、冲动和行为、知觉和体验、意识和精神、内化内扬于艺术生命中。  相似文献   

4.
审美心理结构与人的自身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心理结构是在人类的遗传过程和经验的基础上生成的.人的自身生产为审美心理结构准备了遗传基因和遗传基础,人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为审美心理结构准备了经验基础.正是在这些社会实践的具体形式之中,人的自我生成了,并且由本能性自我演化为经验性自我,最后演化为创造性自我,它们从总体上分别构成了审美无意识、审美潜意识和审美显意识.  相似文献   

5.
信息时代与系统科学思维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其潜能的丰富性和全面性是无限的 ,另一方面 ,人的发展又总是被限定在一定的历史水平上。信息革命必然会引发思维和认知方法论的变革和革命 ,实践是人类思维科学和认知方法论的形成根源和发展基础 ,是人的生命活动的体现。在信息革命中 ,出现了以信息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为基础 ,以系统科学为方法论的新的研究领域 ,文中分析了研究的四个层面。系统科学反映了人类思维科学和认知方法论的无限性、多层次性、综合性特征及在信息研究中的成就。同时 ,也提出了系统方法论在理论证伪中的科学续进  相似文献   

6.
随着非形式逻辑研究的兴起和发展,合情推理和论证因其更符合论证实践的需求,从而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类比推理对语境具有很强的依托,是一种典型的合情推理,具有特殊的推理结构和认知特征。作为非形式逻辑中论证分析的重要工具,图尔敏论证图式被广泛地运用于法律、科学、政治等领域的论证研究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在对图尔敏论证图式做出完善与发展的基础上,一方面,清晰地刻画了类比推理的基本逻辑结构,从而将其与演绎、归纳以及溯因等主要推理形式进行了有效甄别;另一方面,从同域类比和异域类比出发,深入探讨了隐藏在类比推理的认知过程中的相似性问题,揭示了构成类比关系的隐含条件及其复杂性,为类比推理的构建与评价提供了意义基础。  相似文献   

7.
一审美心理结构并不是外在于人类整个心理结构的东西,而是人类整个心理结构的定向发展。从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人的心理结构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无意识,它主要包括人类的本能,与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相关而形成低级的情绪和促成本能的行为,而且仅仅在特殊情况下受意志的作用。第二层次是隐意识,或称潜意识;第三层次是意识,或称显意识。意识(显意识)包括通常所说的认识、感情和意志,它是人们可以意识到的心理过程,知、情、意三者之间形成相互作用的双向逆反联系,并与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认知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相关,形成高级的情感(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并促成自由自觉的行为。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过程。隐意识(潜意识)是传统心理学忽视然而又非常重要的心理结构层次。它分别与显意识和无意识有着双向逆反联系。正是在这里显意  相似文献   

8.
文学隐喻的认知心理基础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庆梅 《齐鲁学刊》2006,(4):112-113
隐喻是随着人的认知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文学隐喻与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和意象图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借助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可以解释隐喻产生和发展的认知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现代西方美学的发展,已经把它的视点从客体转向主体,从一般哲学转向结构主义和实验心理学,皮亚杰第一次用“刺激→图式→反应”(S→A→R)的公式揭示了人类认识活动的本质,阿恩海姆又把这种反映解释为“心理场”与“物理场”之间的“同形”或“同构”,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已经引起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人们不再把审美单纯看成是对客体的反映,而看成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看成一定审美心理结构与外部现实的微妙契合。我们已经意识到,一定的审美心理结构在审美和创美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制约和影响了人们对审美客体的物质、境界、理想的把握和评价,对审美客体的观  相似文献   

10.
行为理性是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念建构的理性形式,它以观念形态显现人的行为目的、行为过程和行为方式,是理性把握人与客观世界关系的最高形态.它在更高层次上整合认知理性和价值理性,使理性成为一个整体.认知理性追求的是"真"、价值理性追求的是"善"、行为理性追求的是"美".真、善、美的统一是合理性的最高境界.公共政策是行为理性创造出来,对人与客观世界未来关系观念建构的主要形式.从行为理性的视角审视公共政策的合理性,它是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合规范性的统一.三者统一的承载体就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是一致的,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目的,同人类社会发展沉淀的社会规范具有高度的重合性.要实现公共政策的合理性,必须无差别地赋予人民群众中不同阶层和群体公共政策的初始话语权,使他们在公共政策议程建立、公共政策方案设计与选择和公共政策合法化过程中,真正发挥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代图式理论与外语教学常涉及对语言的认知、心理、情景三层面的探讨.外语学习构思图式有关的要素包括:语言能力、反思、元认知和中介语等语言认知构思图式要素;资质与悟性、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观念等情感构思图式要素;语言环境、文化意识、生活经历和社会责任等社会构思图式要素.这些要素不仅直接影响外语学习者学习的成效,而且能随着学习者知识的积累不断推动其改进自我.  相似文献   

12.
在含有"V成"结构的把字句中,"V成"有客观意义和主观意义,这两种意义分别蕴含着认知理论的变化图式和等值图式。变化图式和等值图式是空间位置表达式"把A放置在B的位置上"的隐喻,经历了物质空间定位投射到心理空间定位的过程。空间关系是隐喻其他关系的认知基础,经济原则是形成隐喻这种认知方式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道德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它既不能脱离人的内在生理活动,也不能脱离人的外在社会性活动,其生成过程是个体生理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从理论上讲,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的生成是其心理机制的综合反映,整个过程将受其道德认知、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以及道德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反言之,道德情感在留守儿童品德结构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其理论价值在于不仅推动着自身道德认知、意志、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而且还将进一步完善他们的道德品质与人格。  相似文献   

14.
污名是社会对某些个体或群体的贬低性、侮辱性的标签,它使个体或群体拥有或被相信拥有某些被贬抑的属性和特质,这些属性或特质不仅使被污名者产生自我贬损心理,亦导致了社会对其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在对污名的研究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阐释包括认知说、动机说、进化功能说和系统制度说.从形成机制上看,污名化过程涵盖了以知觉对象维、个人群体维和情绪认知行为维的多维立体层次模型.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该研究应紧密结合社会学和心理学两种取向,将多重方法不断融合,事实与理论并驾齐驱,进一步加强本土性研究和价值探索.  相似文献   

15.
自由时间: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价值祈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阐述时间分化的基础上 ,着重探讨了自由时间缘何成为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价值祈向问题 ,认为这是由自由时间的本质和作用、人的自我发展的本质需要、时代特征和人类社会发展趋势所决定的。文章进一步指出 ,自由时间本身是个经济因素 ;人的发展问题也是发展时间———即自由时间的问题 ;自由时间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因此 ,顺应时间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自由时间必然成为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价值祈向。  相似文献   

16.
语境是认知心理的产物,也是认知推理的基础。它按照一定规律不断变化,具有移位性。本文认为,言语交际中的认知理解是语境移位与认知推理相结合的过程。语境移位是交际者根据自己的心理图式寻找最佳关联点进行有效认知推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认知理解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唯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家解释人类认知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图式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此以图式理论为理论框架,探讨了图式在听力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并指出,帮助学生构建相关图式或者借助其它手段激活学生头脑中的与听力有关的图式是大学英语听力教师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合宜性"及其伦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宜性”是亚当·斯密一个具有独特话语意义的词汇,是对人的行为(包括经济行为)进行道德评价和价值判断的伦理尺度。人类社会以“合宜性”为标准,通过“公正的旁观者”对他人和自我行为的道德评价来维系整个社会在伦理观念中的“一致的估价”,从而调和利己主义与同情心的矛盾,实现“自我赞同”向具有合宜性的“社会赞同”的过渡。“合宜性”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它有着深刻的个体自我伦理、社会经济伦理以及生态环境伦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行政决策过程中,理性因素的局限性和行政决策发展模式的变迁使得非理性因素介入行政决策成为现实可能。情感、意志、信仰等认知结构和直觉、灵感、顿悟等心理结构的非理性因素影响着地方政府行政决策主体的价值取向、决断能力、工作效能和行为选择,进而影响着行政决策的质量和政府效能的高低。为此,要科学发挥非理性因素在行政决策中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调适作用、创新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与创新的价值评价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信礼 《文史哲》2001,(6):63-65
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是人类能动创造的主体能力不断生成、提高、展现并由片面的人向完整的人跃迁的过程,是人类的实践观念、实践中介、实践方式不断创新的过程。发展与创新的价值评价尺度则是人们在认知和把握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多重关系的基础上,根据个体、群体乃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而设定的引导、规约发展和创新主体的行为,昭示社会发展未来走向的价值坐标与规范系统。人们的发展与创新活动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诸领域进行的总体性活动,因而对于发展与创新作价值评价,就有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多个维度。而作为价值主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