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辛亥人物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郭世佑当辛亥革命史研究领域已经硕果累累,研究起点已经很高时,研究工作本身如何深入下去的问题便自然而然地摆在研究者面前。由于科学研究工作的历时性与连续性所在,探讨辛亥革命史研究如何深入的问题当离不开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认真总结与...  相似文献   

2.
为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由四川有关单位举办的学术讨论会,于八月八日至十二日在成都举行。来自北京、上海等五省市和四川的研究辛亥革命史的学者、爱好者及档案工作者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共收到论文、资料六十五篇。与会者遵循党的三中全会和六中全会精神,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孙中山的伟大历史贡献、四川立宪派在保路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会党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四川保路运动的经济原因和若干历史人物的评价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这次会议表明,四川辛亥革命史的研究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和长足的进步,并初步形成了一支研究队伍。现将这次会议讨论中争鸣的一些问题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史学。辛亥革命史研究与社会变迁共振。20世纪后半期,中国社会因政治主题演变、社会思潮交替和时代话语环境转换,大体可分为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结束、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和整个90年代三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人们对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和评价各有不同,从而勾画出一幅生态各异的辛亥革命史研究学术变迁的画卷。  相似文献   

4.
为了隆重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在省筹委会统一领导下,江苏省历史学会曾于二月二十六日召开过一次在宁常务理事会,商定今年九月在南京举行学术讨论会,同时组织展览,编印资料。五月五日,又召开工作小组会议,交流了各单位撰写学术论文及有关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在论文撰写方面,就南京地区几个主要单位的情况来看,已撰写了十五篇,正在撰写中的有十多篇。文章大多数是论述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南京临时政府和人物评价等方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对袁世凯的认识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辛亥革命的国内外学者,往往不注意孙中山对袁世凯认识过程的探究。其实,弄清楚孙中山对袁世凯的认识过程,不仅对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有重要意义,且可减少我们对辛亥革命中孙中山让权问题认识的片面性。我认为,孙中山对袁世凯的认识过程经历了一个认识摸糊——过份轻信——看清本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国民性批判与近代思想史的逻辑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国民劣根性的批判,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们习惯上认为五四一代脱离前辈思想窠臼,过于重视思想文化问题。实际上,这种认识只顾及了问题的一面,而没有顾及另一面。本文指出,五四时贤讨论文化问题、精神问题、国民性问题等等,其最后的目的和指向都在于社会改造和政治制度变革。所以,五四运动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几代精英人物的探求具有严密的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7.
<正> 关于五四时期历史人物研究的研究概况,以及重要人物的个案研究,我已在《十年来五四时期历史人物研究述评》(载《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6期)和《五四时期历史人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文史哲》1991年第2期)两文中作了评述。现再就五四时期历史人物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评述。这里所说的理论问题,并非一般人物评价中的理论问题,而是五四时期历史人物研究中带有理论色彩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由于多年来我从事近代史研究和史学理论的研究.使我接触到许多历史人物的史料,并对许多历史人物,至少有几十个历史人物作过评价.微观评价和宏观评价的都有。我对洪承畴这个人物也曾从宏观上发表过一些议论.’‘’尽管后来王宏志《洪承畴传》的出版,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史料和问题.可以深入地引为思考,但这个起初的宏观的看法却至今没有改变。由于我还缺乏对洪承畴某一历史阶段或事件进行微观分析的条件,在许多专家面前我不能班门弄斧,只能从宏观角度就洪承畴评价问题再谈几点看法:其一,洪承畴评价问题是个学术问题.应该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9.
人物评价是历史研究中十分重要而又难解决好的一个问题。往往对于同样一个历史人物,有着几种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看法。分寸如何掌握,功过怎么评说,这里涉及到许多问题。这方面不少同志曾经进行过卓有成效的探讨,这里仅就我在研究过程中碰到的近代史人物评价问题,谈一些粗浅之见: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研究辛亥革命评析刘德军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光辉的篇章。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同志非常重视研究辛亥革命,其著作中多次论及。如《中国现时之危机》、《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关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问题》、《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接见...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上半年,报纸杂志上连续刊登了几篇讨论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的文章。这些文章的作者,不仅每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且对于别人的不同看法也展开了初步讨论。固然,这些讨论还仅仅是个初步;但已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对于日后关于这个问题的进一步讨论或争辩,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开端。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有许多值得研究和讨论的问题,而这个历史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问题,就是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学术界对于这个问题有几种不同  相似文献   

12.
历史人物评价问题,历来为史学界所关注.而有关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则意见颇多歧异,呈现出泛化的趋势,这不利于推进对历史人物的研究.其实,在如何看待评价历史人物标准问题上,一是要重视民族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积淀,二是要把握基本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从理论认识和具体研究中推进对历史人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 晚清以前,学者治杜,主要是对杜诗的搜集、校勘、杜集的整理、编订、注释与评点,尚无所谓研究论文,而真正以论文形式研究杜甫蔚为风气者,则是辛亥革命以后的事。自1911到1949年建国前夕,据不完全统计,这期间发表于各种报刊的论文共一百二十二篇。下面就这一时期论文所涉及到的内容归纳几个问题作一简括综述。  相似文献   

14.
以往关于辛亥革命影响、性质、成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研究,建立在了一个与今天比相对窄小的史料基础上,而且解读、分析问题的方法比较单一,受官方意识形态影响较大。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问题就毫无价值,可以弃之如敝屣;相反,我们要尝试扩大史料的范围,重新进入历史的情境,进而更深入地通过这些问题去认识辛亥革命实际的与作为符号的历史演化进程。近十年辛亥革命研究史料的拓展与利用,以辛亥革命有没有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与辛亥革命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及为何种性质的革命这两个重大问题,展示了辛亥革命研究去熟悉化与通贯前后史事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着重反思如何在中国现代转型进程中重识辛亥革命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中的地方主义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迄今为止,研究辛亥革命的文献无以计数,涉及到极为广泛的方面与问题。但相比之下,辛亥革命过程中的地方主义因素则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而这个问题实际上对辛亥革命的性质、特点和影响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本文拟对这个问题做一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变革。梁启超既是立宪派的领袖,又是辛亥革命的亲历者,他在民国初年和辛亥十周年两个不同时段对辛亥革命曾有过不同的评价和反思。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际,我们回忆并解读梁启超的评价和反思,以揭示他从文化启蒙的角度,回答中国将向何处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全国史学界对曹操问题的讨论,本刊1959年第四期曾作了一次综述。最近两三个月来各地报刊又发表了几十篇讨论曹操问题的文章,绝大多数肯定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的正面人物。争论主要是集中在黄巾农民起义的目的问题、曹操的屯田政策问题、曹操是否是民族英雄问题以及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等问题,为了便于读者对曹操问题讨论的参考,将争论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撮要予以综述: 黄巾农民起义的目的问题在曹操与黄巾农民起义的问题上有两种意见,一是反对郭老论点,一是基本上同意郭老论点。比较多的人不同意他的“曹操虽然打了黄巾但没有违背黄巾起义的目的”以及“把黄巾进行组织化”的论点。如罗耀九指出:农民起义的目的是希望有属于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辛亥革命史的研究,一直受到重视,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一个开掘较深的领域。以1981年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为契机,在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下,辛亥革命史的研究更呈现蓬勃发展状态。延至80年代中期,有关辛亥革命史的许多重要问题,诸如辛亥革命的性质、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外关系、思想文化战线的斗争、革命团体、立宪运动、民族资产阶级问题、“反满”问题、会党、华侨参加革命、南京临时政府等等,都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探讨。1986年4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述评》一书,将建国以来至80年代中期30余年间辛亥革命史的研究状况,作了详尽客观的总结。近年的研究状况,无疑是学术界关心的问题。为此,本文拟对1986年至1990年五年间辛亥革命研究的现状作一综述。本文所指的辛亥革命,下限止于二次革命失败。本文所介绍的研究状况,也仅限于中国大陆学术界。文中所述不妥之处,期望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王志蔚 《晋阳学刊》2009,(1):108-111
从史学和文学两个研究领域看,辛亥革命中的王金发和鲁迅语境中的王金发存在着很大的反差。历史上王金发的光辉一直被主流意识形态下鲁迅的批判所遮蔽。如果以鲁迅视野中的章太炎为参照,就会发现鲁迅对于王金发的批判背离了他一贯倡导的“顾及全人”的人物评价观。  相似文献   

20.
王金发(1883—1915)是辛亥革命时期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也是中国返代史上褒贬不一,争议最多的人物之一。 一九一五年六月二日,王金发被袁世凯反动政府下令杀害于杭州。为了纪念他殉难七十周年,评价他的历史功过是非,发扬辛亥革命志士的爱国精神,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与嵊县政协发起,于五月三十日至六月一日,在王金发的家乡浙江嵊县举行了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