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想,最本职也最重要的工作大概要数备课、上课及研究课了.诚然,备好课是为上好课作准备的,而充分了解学生与研究好教材是备好课的基础.不过,即使课前经过如何慎重考虑、充分准备与精心设计,课堂中仍然不可避免地经常出现某些出乎我们意料的或令人措手不及的突发情况(也包括使人惊喜的发现或意外收获),我们暂把它称为“课堂中的细节“.对于一位有经验的教师来说,能敏锐而及时地发现并思考分析这些课堂中的细节(即使是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件“小事“),对于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水平,探索、总结有益的教学经验、教育规律都是十分重要的.以下记的便是两个课堂中引起我思考的“小细节“.……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想,最本职也最重要的工作大概要数备课、上课及研究课了。诚然,备好课是为上好课作准备的,而充分了解学生与研究好教材是备好课的基础。不过,即使课前经过如何慎重考虑、充分准备与精心设计,课堂中仍然不可避免地经常出现  相似文献   

3.
为使课堂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精细化,就应对课前、课内、课后的教学和管理细节提出具体的要求,让每一堂课,每堂课的每一个步骤以及各个教学环节都科学、规范、高效。要想做到精细课堂教学管理,使课堂更精彩,我认为主要从细节抓起,做好以下几点。备课环节"精细化"备课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认真备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备课时教师要熟悉大纲和教材,把握教学内容,分析教学任务,明确教学目标,研究教学特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编写教学计划,从而为上课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4.
数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让学生经历一个“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自己的思考,概括或发现有关数学结论,并运用自己得到的数学结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笔者发现不少课例因过分地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或陷入生活常识水平的泥潭难以自拔,或把数学的概念教得生涩艰难。如何妥善地处理“生活的感性”与“数学的理性”的关系,帮助学生从生活思考水平提升到数学的思考水平,有效地结合“生活经验”学好“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为无锡市教师教研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教学重难点而设计的问题,经过近两年的深入研究,发现不同课型问题设计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对于图形类课型而言,实验数学则是比较好的策略;对于统计类课型,设计不良结构问题是比较好的策略;对于策略类课型而言,数学建模则为比较理想的策略.实际的教学中不囿于上述典型策略,有时也是几种策略的交叉运用.研究中笔者作为“第三方”还观察发现:不论哪种课型,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思考时空的多少及课堂反馈的策略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不可或缺的因素,笔者会在后续研究中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新学期开学,我作为国际结算专业课的教师备好了课,满怀信心地来到课堂。虽然国际结算专业课内容抽象、繁琐,较难理解,但是我在大学学过这门课程,自以为教好这一课没太大问题。然而,在"相安无事"的几堂课后,学生们开始不耐烦了。学生对什么是国际结算,什么是汇票、出票  相似文献   

7.
对于唯物史观的研究,我国理论界终于走出“注经”时代,开始了审思和重建的独立思考,这是令人欣慰的现象.因为这标志着我们民族在社会科学最高课题上的理性觉醒.本文略抒笔者对唯物史观意义的认识.说三点:一、马克思主义中的唯物史观;二、唯物史观的社会功能;三、唯物史观在知识系统中的地位.一、马克思主义中的唯物史观马克思提出唯物史观的目的,与我们后人对唯物史观的要求,是不尽一致的.了解这一点,才能不苛求前人,要求他创建的理论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也才能明白我们自己的责任:我们并没有现成饭可吃,要解决我们的问题,就得借鉴和完善他的理论.简捷地说,马克思提出唯物史观的目的,不在于解释历史,而在于改变历史.或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变世界”.这一点,不仅可以用他写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最后一条来证实,也可以用他发现唯物史观的研究过程和提出唯物史观以后的实践取向来证明.我曾写过一篇《马克思唯物史观生成三部曲》,从研究思路上追溯了马克思发现和阐述唯物史观的研究过程.马克思最初的研究兴趣,不在时间维度上的历史现象,而在空间维度上的社会现象.为了在实践上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必须探究那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社会根源.这就是他要解决的“使我苦  相似文献   

8.
富瑶 《新天地》2011,(12):150-150
今天我出了小组内的公开课《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课堂上的一些细节的东西真的很值得让我去思考,也让我明白了怎样才是真正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出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学生的探究课。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高校教师如何在学生已基本熟悉历史知识的基础上使这门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备课环节至关重要。因此,探究学生内心,转变学习态度,这是备好课前提;展现教师魅力,转变教学态度,这是备好课的基础;预设教学情境,调控课堂氛围,这是备好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曹阳 《新天地》2011,(10):146-147
教学中发现课堂讨论有的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需要我们教师合理安排课堂讨论。我认为:课堂讨论的前提是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关键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调控:原则应因材施“论”.  相似文献   

11.
逻辑课是一门研究思维的科学,逻辑课是高等院校中文系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一门抽象、枯燥、难教难学的课程.总结、交流逻辑课教学经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现就根据我多年教学实践摸索出的“四点式”逻辑教学经验总结如下,就教于同仁方家.一、把握立足点.强化教师自身的业务兴趣和专业技能.逻辑课是一门非常枯燥的课程,有人形象地将它比喻为社会科学中的“自然科学”和“哲学”.从教师而言多数不想教,认为吃力不讨好;从学生而言,普遍认为难学难记,学了用处不大;从领导的重视程度而言,说坦白一点完全是为厂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出发的,言之“青松”,实为“小草”,嘴上有位置,心里没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我不是“超人”,也不是“傻瓜”,就当  相似文献   

12.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重在实用,也就是能成功地使语言成为沟通交流过程中的媒介.文化是达到语言"实用"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生课前搜索、课堂思考与发言、课后训练等方法,可以把文化教学贯穿综合到英语课的教学过程去.  相似文献   

13.
提倡启发式教学在我国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但是在大学的课堂上,怎样进行启发式教学,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是否运用启发式教学是关系到能否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也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创造型人才的重大问题.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有关启发式教学的一点体会.首先,启发式教学不能“满堂灌”所说的“启发式”,就是启发学生紧跟着教师的讲解过程积极思维,也就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主动学习.如果教师从上课讲到下课,一节课50分钟都占满了,学生哪有时间去思考呢?“满堂灌”即使再生动,甚至象讲小说那样引人入胜,也不能算是启发式教学.所以,国家教委多次提出,要废除“满堂灌”、“添鸭式”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近日,听了一节校内研究课。执教的X老师选上的是三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文《掌声》(苏教版)。从上课的流程来看,老师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堂教学时间安排也较为合理,课上得扎实、朴实,并体现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单纯从课的教学研究目的来看,这节课是成功的;但听完课之后,我对课堂中学生的几次鼓掌产生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正教师到底该如何促进有效英语课堂的构建?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堂观察作为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基本方式,在保证英语课堂有效教学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的一线教师绝大多数以备好课、上好课、批完作业为主要教学任务,很少有教师能认识到课堂观察对有效课堂教学的意义,自然不会也不懂如何利用课堂观察促进自己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6.
华北油田是我国最早发现古潜山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地方,也是产量骤起骤降幅度最大的一个油田,它的勘探过程中蕴含着太多丰富的经验值得总结.从任4井发现的细节入手进行回顾,对华北油田勘探经验中的古潜山、碳酸盐岩、震旦系灰岩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指出按有机成油论的学说很难将华北油田的历史经验深入总结下去,应按无机成油论的观点,对华北油田的历史经验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7.
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我看到了不少“焕发着生命活力”的好课,但更多的课“形似神离”、“活而欠实”,往往是这样一种课堂现状:一部分学生争先恐后地应答,表现得很出众,但更多的孩子,或缺乏勇气,或不善言辞,或没有机会而沦为听众或观众。好学生把问题解决了,造成“表面积极”、“一切顺利”、“全班  相似文献   

18.
曾有幸聆听北京市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执教的《角的度量》一课,深为华老师那充满思考与活力的课堂所吸引,深为华老师那精湛的教学艺术所折服。尤其是课中的三次笑声。使课堂更和谐,使听课者如沐春风,并引发我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让我们先来品味华老师课堂中先后出现的三次笑声:  相似文献   

19.
课余时常会听到很多老师说这样一句话:“你教案写好了吗(关心地)?我的还没写好呢?(着急地)“……   当然,对这种课前认真准备、编写教案的“仁兄“我是打心眼里尊敬的,毕竟连伟大领袖毛主席他老人家也说过“不打无准备之战“嘛,套用到教育界自然是“不上无准备之课“了.只是我的心里又会隐隐的在担忧,担忧这些老师会否因为过于关注教案,而使教案成为一只无形的手,在课堂上支配和牵动着教师与学生,使课堂成了“教案剧“大肆上演的舞台.……  相似文献   

20.
课前复习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常见的教学环节,它就象一部交响乐中的前奏曲,是否处理妥当,对新课内容的传授,学生的学习情绪影响很大。 我从多年的政治课教学经验中发现,课前复习提问的技巧值得注意。 一、事前有准备。这种准备既是指老师本身有准备,也指被提问的对象(学生)有准备。前者是前提,前提条件具备了,后者就易实现。即事先把要问的内容,在前节课布置给学生;或在本节课开始,将所要提问的内容提出,让学生有适当时间去思考,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