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山东大学徐传武教授在其主编的《中国文学新论》丛书总序中说 :“有自己独到的理论、独创的观点 ,有较高的质量、较高的学术品位……这是我们这套丛书名之为‘新论’的初衷 ,这也是我们这套丛书编纂的主旨。”作为该丛书的一种 ,李平的《文心雕龙综论》(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9年版 )正充分体现了“新论”的这一主旨。该书汇集了作者 1989- 1999年十年间的主要“龙学”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从不同角度对《文心雕龙》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主要内容分为三类 :一类是关于《文心雕龙》文化思想方面的研究 ,一类是关于《文心雕龙》创作论方面的研究 …  相似文献   

2.
三论庄子     
在《论庄子》(见1961年2月26日《人民日报》)这篇论文里,我说:“关锋同志的《庄子哲学批判》(见《哲学研究》1960年7—8期),已经对于庄子哲学作了深刻的批判,挖透了庄子的‘底’了”。近来又作了一些进一步的研究,我觉得关锋同志对于庄子的批判在基本方向上还是正确的,但是,庄子哲学的“底”似乎还需要再挖一下。关锋同志说:“庄子哲学体系的骨架是这样一个三段式:‘有待’——‘无己’——‘无待’。‘有待’、‘无己’、‘无待’是庄子哲学体系的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3.
钱钟书先生的力作之一《宋诗选注》,1989年9月出第二版,就重印而言为第六次。钱先生在《第六次重印附记》中写道:“—九八五年重印后,我又有些增改,主要在注释里。这书又将重印,而纸版损旧,得全部重排;出版社容许我有机会,把修订各处都收入书里,我很欣幸。”对于钱先生的修订工作,王水照先生有一段话说得很好:“钱先生的所有著作,从《谈艺录》、《旧文四篇》、《也是集》(两书又合编为《七缀集》)到《管锥编》,都有反反复复的‘增补’、‘补订’、‘补遗’,而且都是‘明码标价’,而不是暗中‘改头换面’‘自我整容’。……这些修改,除少数属于订正外,绝大多数是增补例证,发展和完善论  相似文献   

4.
看了许凌云同志的《论先秦诸子的伦理观》(《见广西师范学院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二期)一文,觉得许同志对先秦诸子在伦理方面的继承关系的分析是中肯的,但对其中的个别提法有不同的意见,本着百家争鸣的原则,我们想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看法。其一:关于“所谓‘仁者,爱人’,不是宗族的爱,而是社会的爱,即阶级的爱,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爱。”许同志是如何得出这些判断的呢?他的文章中写道:“孔子对仁下过许多界说,所谓‘克己复礼为仁’,‘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尤可看出其仁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释谿阬     
《尔雅·释诂》:“壑阬阬徵隍漮,虚也”.郭《注》:“壑,谿壑也.阬阬,谓阬錾也.隍,城池无水者.《方言》云:‘漮之言空也’:皆谓丘墟耳.膝徵未详”,邵晋涵《正义》:“壑者,《大雅·韩奕》云:‘实塘实壑’.《左氏襄三十年传》:‘吾公在壑谷’,《郊特牲》云:‘水归其壑’.郑《注》:‘壑犹坑也’”,郝懿行《义疏》:“《释言》云:‘隍,壑也’.郭《注》:‘城池空者为壑’.《诗》‘实塘实壑’,《释文》‘壑,城池也’.《郊特牲》云:‘水归其壑’,郑《注》:‘壑犹犺也’.是壑有二训:《郊特牲》之  相似文献   

6.
(一)维惟有及义,维即逮。《经传释词》卷三云:“惟犹‘与’也。‘及也’。《诗、无羊》曰:‘牧人乃梦:众维鱼矣,旐维旟矣。’《笺》曰:‘牧人乃梦见人众相与捕鱼,又梦见旐与旟。’是下‘维’字训为‘与‘,与上‘维’字异义也。《灵台》曰:‘虞业维枞,贲鼓维镛。’下‘维’字亦当训为‘与’,谓贲鼓与镛也。又《书·禹贡》曰:‘齿革羽旄惟木。’《多方》曰:‘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鲁语》曰:‘与百官之政事师尹,维旅牧相,宣序民事。’‘惟’字并与‘与同义。”  相似文献   

7.
《春蚕》是“五四”以来的杰出短篇小说之一。《春蚕》中的主要人物老通宝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旧中国老一代农民形象。茅盾说过:“老通宝这个典型(即使不是十分明显的)是取自邻村的一个农民‘丫姑老爷’”。这对于我们理解典型塑造是很有启发的。  相似文献   

8.
1983年第8期《文史知识》上,有人对《诗经·魏风·伐檀》第一章中“不素餐兮”提出了新的解释。云:“《毛传》说:‘素,空也’。空可以解作空乏,《论语·先进》孔子讲到颜回说‘其庶乎屡空’的那个‘空’字就作‘空乏’解,‘不素餐兮’就是‘不愁没有饭吃’。”显然,这是以误匡正,有必要辨说几句。  相似文献   

9.
词有概括义和具体义。训诂释义与辞书的释义有两个明显的差别。一是训诂解释的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词所显示的具体意义,而“词典”所解释的却是从词的具体义中抽象出来的概括义。如《说文·支部》“彻,通也。”段注:“按,《诗》‘彻彼桑土’,《传》曰:‘裂也’。‘彻我墙屋’,曰:‘毁也。’‘天命不彻’,曰‘道也’。‘彻我疆土’,曰:‘治  相似文献   

10.
<正>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在论述“有、其、言、于”等字时,措辞十分肯定:“‘有’字作为词头,用于专名的前面。常见的有上古时代的朝代名、国名、部族名等。……‘有’字又用于某些名词的前面。”“‘其’字用作词头,一般用于形容词或不及物动词的前面。”“‘言’字用作词头,放在动词的前面。”“‘于’字用作词头,也放在动词前面。”所举的例子有:  相似文献   

11.
壹、总论 古音学在韵的研究方面是有成绩的。顾炎武、江永、段玉裁、戴震等都是研究古韵的,他们有所发明,有所改进。象顾氏说:“古诗中间有一二与正音不合者,如‘兴’,蒸之属也,而《小戎》末章与‘音’为韵,《大明》七章与‘林’、‘心’为韵;‘戌’,东之属也,而《常棣》四章与‘务’为韵,《常武》首章与‘祖’、‘父’为韵;……此或出于方音之不同;今之读者,不得不改其本音而合之 虽谓之协亦可。然特百中之一二耳。”他囿于《诗经》  相似文献   

12.
《离骚》研究,历经千年,前辈先贤,功绩煌煌。近在执鞭之余,研读《离骚》,似有所得,亦有所疑。因此泛览各家著述,参酌诸说异同,随手写成札记,积得数条。刘勰曾说:“有同乎旧谈者,非雷同也,势自不可异也,有异乎前论者,非苟异也,理自不可同也。”(《文心雕龙·序志》)因名之为《<离骚>斟酌书》。今不揣譾陋,列条录出,疏谬之处,以俟来哲。一《离骚》关于《离骚》篇名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各执一是。游国恩先生在《楚辞概论》中独创新说:“按《大招》云:‘楚《劳商》只’。王逸曰:‘曲名也。’按:‘劳商’与‘离骚’为双声字。……故‘劳’即‘离’,‘商’即‘骚’;然则‘劳商’与‘离骚’原来是一物而异其名罢了。力依游国恩先生的说法,《离骚》可能本来是楚国一种歌曲的名称,其意义则与“牢骚”二字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标题引自1991年第2期.《中国翻译》裘克安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国代表作品丛书简介》的译者注.该注接着提出:“如果要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还要做多少艰巨的工作!”我们打算就此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一)“坐断”应该拆开来讲中华函授学校编辑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语文学习讲座丛书》第七辑中,有王力先生的《宋词三首》一文。其中讲到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的“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时,王力先生说:“‘坐断’不能拆开来讲,就是据有、占有的意  相似文献   

15.
赵纪彬先生在《论语新探·释人民》中,对“人”、“民”两字用了不少篇幅,进行了考证和论述,得出的结论是:“‘人’是统治阶级,‘民’是被统治阶级,所以孔丘对‘人’言‘爱’,对‘民’言‘使’”(《论语新探》第三页)。又说:“‘民’是奴隶阶级,‘人’是奴隶主阶级。”(《论语新探》第二十六页)等等。这样的结论显然是不正确的。对此结论,有的学者采取了不理会的态度,有的也作了一些与此不同的阐述(见《郑州大学学报》七八年三期三十八页)。但是有的同志,至今还作为不可动摇的定论来引用。我在《关于孔子“仁”的思想》一文中曾说:“孔子的‘爱人’是泛指,有普遍意义,不是指特  相似文献   

16.
也许有人觉得,把曹禺和契诃夫两个名字联在一起,并不十分相宜。然而,第一个这样做的,正是曹禺自己。在《怎样写<日出>》一文中,他说:写完《雷雨》,渐渐生出一种对于《雷雨》的厌倦。我很讨厌它的结构,我觉得有些‘太象戏’了。技巧上,我用的过分仿佛我只顾贪婪地使用着那简陋的‘招数’,不想胃里有点装不下,过后我每读一遍《雷雨》便有点要作呕的感觉。我很  相似文献   

17.
郑骏写了一则简讯,题目为《江西出版〈国学大师丛书〉》,全文如下:“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推出《国学大师丛书》,这套丛书现已列入国家‘八五’重点出版规划。全书1600余万字,第一批7种《熊十力评传》、《马一浮评传》、《柳治微评传》、《蔡元培评传》、《黄侃评传》、《冯友兰评传》、《康有为评传》等已陆续付梓。”以上消息载1992年7月4日《文艺报》第4版。这是十多年前的旧报纸,不知消息见报后有无更正,这里,“柳治微”错了,应为“柳诒徵”。柳诒徵先生(1880-1956)字翼谋,号能稼楼主,晚号劬堂,江苏镇江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三坟”一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相传为西汉经学家孔安国所作的《尚书序》云:“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白虎通》亦云:“三坟,分也.论三才之分天、地、人之始也.”明人所刻《汉魏丛书》中载有《古三坟·爻卦八宫分宫取象歌》,其中包括山坟(连山)、气坟(归藏)、形坟(乾坤),这就是所谓“古三坟”.  相似文献   

19.
析: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老山界》中,有一句“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因为确是锇了。”从整句看,当然是因果复句,如果单就“粥吃起来十分香甜”,那应如何分析呢? 已出版的语法著作中,对此几乎没有涉及,仅在《中学教学语法系统阐要》(张拱贵先生主编)中有所提及:“前一个动词表示后一个动词(或形容词)是‘因何事’‘在哪方面’而有的,述说的重点在后面的动词(或形容词),这前一个动词就有插说的意味了。”《阐要》把它归属于连动谓语句,也还留有一点余地:“这前一个动词就有插说的意味。”  相似文献   

20.
一、如何理解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 目前主要有四种意见。 1、有象征意义。①、把江南的雪,象征着“春天”:“《雪》于情景之外,还‘有所象征’。文章第一自然段把江南的雪写的极其美丽,‘春意盎然’洋溢纸上,表现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现实的黑暗丑恶相对照,作者虽然处在‘冬天’,心中却存在着‘春天’的理想。”(李何林《鲁迅<野草>注解》)②、象征着革命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