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榜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发挥榜样的作用,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榜样教育的功能是通过榜样审美而实现的,但在当前的榜样教育中,榜样日益概念化、模式化,失去了真实性和美感。要增强榜样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使榜样的塑造回归审美,榜样的宣传符合审美规律。  相似文献   

2.
利用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来进行道德教育是常用的教育方式,榜样教育的学习机制在于使受教育者产生有意无意的模仿行为,并在模仿行为出现后给予一定的正强化。道德教育过程中应该努力加强榜样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相似文献   

3.
当下中国法科教育模式是以“教”也即教育者为中心型构的,从教育目的到教学内容、教育的评价体系,其理念与制度层面体现的均是教育者的意志与主导,这是一种教育者主体的教育模式。由于中国社会的快速变革,支撑这一模式的诸种社会条件逐渐变迁,法学教育必然向以“学”也即受教育者中心的受教育者主体的新的教育模式转换。实现这一趋势的理性认知,将推动转换临界点的早日到来,获益的也一定不只是法科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相似文献   

4.
“接受理论”从心理学的视角剖析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接受规律。探讨“接受理论”在学生英语学习动力的产生与驱动中的运用策略,从“接受”视角对学生英语习得相关问题加以探研,有助于进一步掌握语言习得规律,提高英语学习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道德挫折是利他行为者遭到受助者消极或恶意回应而产生的心理挫折形式,其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好心没好报”,并由此而产生“助人不乐”的情绪后果。从道德挫折的视角探讨“好心没好报”现象,提出了对树立道德榜样、重建评价机制、提倡道德优先、坚持助人为乐的社会倡导,以期为诸多受教育者提供重要的行为抉择。  相似文献   

6.
榜样教育是毛泽东思想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毛泽东遴选榜样注重“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结合”、“党性与群众性的完美融合”以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毛泽东通过“言教与身教并行”、“组织领导与群众参与并举”、“舆论宣传与活动推介并用”等方式,将榜样教育发挥到了极致。毛泽东榜样教育的经验启迪我们: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榜样教育,应在榜样遴选中突出时代导向、在榜样培育中强化德性伦理、在榜样宣传中注重方式创新、在榜样学习中践行党的宗旨,从而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对教育公平的关注集中体现在受教育者接受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如何接受高等教育等教育过程之中,学分制教育管理制度能够保证受教育者学业及行为得到公正的评价,是实现教育过程公平的较好途径.其成功关键在于对学生自主选择的引导和教学资源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受教育者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当前在我国基本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相当一部份地区和学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这种“应试教育”的特点主要是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教育内容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只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和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课程负提过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的总对策。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凭借教材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地落实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彻底克服“唯智主义”、“重智轻非”的错误倾向,在重视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训练,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心理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现就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榜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在受教育者个人品德的塑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往对榜样教育的研究多半是在"单主体论"和"双主体论"等教育理论基础上加以分析与研究。"主体间性"理论的出现,为榜样教育理论及其教育方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空间和方法论原则,从而在更广的层面上丰富了榜样教育研究理论。  相似文献   

10.
讲课是一门艺术,尤其是在“两课”(即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21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时,这一教学艺术更显得重要。课堂上,教师教学行为的调控正是这一教育艺术的体现,教师教学行为调控的艺术性如何,直接影响“两课”的教学效果。教师教学行为调控的内容和方法十分丰富,具体到“两课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教师行为的道德调控教师的道德面貌是学生学习的直观榜样,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巨大影响,这种影响的力量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