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夏(1038~1227年)与辽、宋和金、宋三足鼎立达一百九十年。西夏疆域除与宋、辽或金接壤外,还与吐蕃、高昌(西州回鹘,后为西辽属地)及蒙古高原诸部相邻。西夏立国的一百九十年间,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各部形成统一的蒙古部族前,西夏北邻主要是克烈部和塔塔儿部。而《辽史》笼统地把蒙古高原诸部称为阻卜,《金史》则称为阻?,南方宋人则称为塔  相似文献   

2.
党项王朝的佛教及其元代遗存——帝师制度起源于西夏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夏仁宗漫长的统治时期(公元1139~1193年)跨越了大半个12世纪。在仁宗后期,党项人开始公开与吐蕃人和不屈服于蒙古人的草原部民站到了一边。仁宗与他的佛教僧侣,尤其是吐蕃高僧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关系,这种关系导致了西夏帝师制度的产生。以居住在西夏王国佛教重地凉州的党项人、吐蕃人和蒙古人为媒介,帝师制度后来又重现于元朝。我对于这一媒介阶段的兴趣产生于探求党项人对西夏政教关系的理解。美国有些学者已经见仁见智地研究了这个题目。艾略特·斯伯林(印第安纳大学)收集了有关12至13世纪西夏史的藏文资料,而罗纳德·万·德·奎普(华盛顿大学)则已开始刊布其长篇巨著,研究元代首  相似文献   

3.
杨文  高小强 《宁夏社会科学》2010,(1):98-101,112
北宋王朝自建立起,国家一直处于不安全状态。与周边政权的关系中,和西夏的关系是最为复杂的,困扰北宋民族政策制定的当首推西夏。概要来说,西夏对北宋经略河湟民族政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只能与河湟吐蕃政权结盟共抗西夏;北宋将招、买马的地点愈来愈倾向于河湟蕃族区域;为消除边患、经制西夏,对河湟吐蕃实施经略是大势所趋;西夏政权对北宋的威胁和河湟蕃族政权对北宋的严重依赖,使北宋“联蕃制夏”政策制定有一定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4.
河西、陇右唐时没入吐蕃。居住在河西、陇右的吐蕃人,自晚唐吐蕃王朝衰落后,仍留原地,同当地的汉、党项、回鹘、吐谷浑人杂居。是所谓“河湟之地”原来就是“夷夏杂居”的地方,但已处在分散混乱状态,种族分散,各有首领,“无复统一”。这种分裂局面,持续了几百年,直到蒙古大汗入主中原,才告结束。 宋夏对峙下河湟地区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北宋、西夏与吐蕃唃厮啰(合并了回鹘、西凉)政权的三角关系:宋保守、夏扩张、唃厮啰依违其间,形成宋夏争取吐蕃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兀剌海城地望和成吉思汗征西夏军事地理析鲍桐蒙古族于13世纪初从漠北兴起后,曾先后5次征伐西夏,《元史》、《史集》、《蒙古秘史》、《亲征录》、《西夏书事》等书均有记载,但都较简略,月互有龃龉之处,屠寄《蒙兀儿史记》参考诸书,融汇贯通,考之较详,但可商榷...  相似文献   

6.
向吐蕃征取质子,是北宋王朝治理西北边疆的重要策略。宋在与吐蕃接壤的沿边各州建“纳质院”,办“蕃学”,羁押大量吐蕃将校子弟,以此来牵制松散难制的吐蕃部落。宋向吐蕃大量征质的原因:一是为适应吐蕃民族本身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驾驭控制手段;二是与宋和西夏对吐蕃的拉拢、争夺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西夏是以党项羌为主体建立的国家。作为一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党项羌以刻苦耐劳而著称于世。西夏如以景宗元昊正式称帝建国(公元1038年)起到末主李力屈投降蒙古成吉思汗(公元1227年)止,历时190年。如果按《宋史·夏国传》所载“虽未称国,而王其土”的...  相似文献   

8.
北宋与西夏 自从八世纪六十年代唐代宗广德年间兰州没入吐蕃,经历了唐末、五代、到北宋建立。当时和北宋并峙的,除北方的辽,西方还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十一世纪六十年代,兰州归附西夏。八十年代,又为北宋所收复。前后达三百二十年之久。在吐蕃、党项等少数族的统治下,在各族统治者的争夺中,兰州的蕃汉各族饱受了战争的苦难。  相似文献   

9.
9世纪后,吐蕃(西藏)因王室争位内江,连年混战,出现长达四百余年的分裂局面。随着奴隶制解体,形成数十个新兴教派势力与地方势力集团的封建割据的状态。13世纪初,蒙古进军吐蕃,迫使吐蕃各派势力共同推选萨迦派教首来蒙古谈判归顺事宜。其后萨迦派首领八思巴被忽必烈尊为国师、帝师,他为实现吐蕃社会大统一并纳入中国版图、创制蒙古新字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0.
1930年《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发表了陈寅恪先生的《吐蕃彝泰赞普名号年代考》(蒙古源流研究之一),后此文又收入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金明馆丛稿二编》.此篇文章,虽寥寥数千字,但字字有据,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其文以彝泰赞普的名号为线索,实抓住了吐蕃王系历史演变的主脉,继而便明晰了整个吐蕃王朝世袭罔替的图谱.以往,吐蕃名号相关资料散见于各种典籍,故断不可比肩于司马迁《史记》中所列之商王系等.其所涉及的文字有吐蕃文、蒙文、梵文、汉文、英文、德文以及突厥文、吐火罗文等;涉及的文献有汉文的史籍、蒙文的诏书、梵文的寺庙文书以及西方学者的书信、札记、见闻,更重要的还有诸多敦煌文献;涉及学科有史学、宗教学、政治学、语言学、人类学、考古学、社会学、艺术学、文学等;所跨研究地域既有中国境内的新疆、吐蕃、西域,也有境外的尼泊尔、印度、西亚与中亚诸国,甚至还有欧洲、日本.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查阅西夏字书韵书《文海》《音同》《义同》《番汉合时掌中珠》《五音切韵》和《中国藏西夏文献》《俄藏黑水城文献》《日本藏西夏文文献》《英藏黑水城文献》中的部分文献以及聂历山的《西夏语词典》,发现了95个西夏文字没有被名家的字典收录。这批西夏文字的发现,增加了西夏语言文字的品种和内容,对研究解读西夏文献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介绍由明人撰写的和明人著录的汉文西夏史籍。明人撰写的包括 :胡汝砺编写、管律重修的《嘉靖宁夏新志·拓跋夏考证》 ,祁承辑的《宋西事案》。这两部留存至今。另外明人李维桢编写的《韩范经略西夏纪》已亡佚。文中还介绍了 3部见录于明朝目录书中的西夏史籍 ,即《西夏析支录》、《西夏民隐志》和《西夏图略》。通过这些介绍 ,为学者全面了解明朝的汉文西夏史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北宋御边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政府的御边政策有一定的阶段性 ,北宋初期重北边轻西鄙 ,到中期防御重心从北边移到西北 ,自熙宁变法后 ,又以攻为守兼制西夏。这种政策的不断变化与调整 ,主要受北宋国内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影响 ,也与周边邻国辽、西夏、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兴衰有密切关系。它是北宋、辽、西夏、吐蕃等势力相互消长和制衡的产物 ,也是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另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4.
西夏地区古盐产资源考辨——兼论若干宁甘古盐池的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是10至13世纪崛起于贺兰山、祁连山麓及河西走廊地区的西羌党项民族国家。其极盛时期的疆域,西抵敦煌之西,与西州回鹘接壤;北逾居延海;东至河套及窟野河,与辽、宋为邻;西南曾据有青海东部,密迩吐蕃。羌夏地区之盐,自古就闻名远近。从《周礼》中专供王膳的“饴盐”,到《吕氏春秋》和《七励》中的“大夏之香盐”;从《广志》和《凉记》,到《名医别录》等书关于“戎盐”的记述。史籍中著录羌夏盐品之多,历代累不绝书。不论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馈赠南朝  相似文献   

15.
宋夏战争中的秦州吐蕃刘建丽秦州天水郡,“本秦初封之地,在渭之间,诸羌杂处”①。自秦汉以来,历属各政权管辖。唐武德初置都督府,天宝后陷于吐蕃,至宣宗时为内地。北宋立国后,为雄武军节度。西夏党项的崛起,使地处边睡的秦州地位日益重要,秦川便成为抗击西夏的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夏汉字典》、《俄藏黑水城文献》所公布的《同音》甲乙丙丁四个版本、《番汉合时掌中珠》、《三才杂字》等西夏时期的字书,以及《西夏语形态学》、《西夏文字解读》等西夏语言文字学专著进行了研究考证,针对一些普遍容易出现西夏文字书写错误和笔误的问题,着重从文字形体结构对比分析入手,阐述了西夏文字规范写法的有关问题,对准确认识、书写西夏文字和研究考证西夏文献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7.
蒙古族与藏族都是在我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作用与影响的民族。这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特别是蒙古族帝王与吐蕃即藏族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彼此之间的接触往来亦十分频繁。这在民族关系史上是很值得一提的。 一、蒙古皇室与藏族宗教首领的接触往来 蒙古帝王与藏族宗教领袖的直接接触,《蒙古源流》言称是在成吉思汗45岁时的丙寅年(1206年)。而我们认为这是不足为信的。因为当时成吉思汗刚刚统一蒙古草原,他本人不可能顾及“地广而险远”的藏族地区。 第一个和藏族首领发生直接接触的蒙古王室成员,史学界比较一致的说法是成吉思汗之孙(窝阔台之子)西凉王阔端(藏史作郭丹大王),他曾派大将多达那波进军西藏,而遭到吐蕃地方的强烈反抗,这使蒙古统治者感到用武力压服吐蕃地方不如任命有影响和威信的宗  相似文献   

18.
我们曾在《试论嘉戎语与道孚语的关系》一文里认为:嘉戎语不是藏语。道孚土著居民的语言,既非嘉戎语,也非藏语。它们都是一种独立的语言。道孚语与西夏语比较接近,他们很可能是党项未北徒而留居下来的一个部落,吐蕃称他们为“弭药”。嘉戎人是藏族还是其他民族?我们认为嘉戎语不是藏语,嘉戎人现在虽然是藏族,但在历史上则是被吐蕃统治的其他民族,他们很可能是牦牛羌之后裔.  相似文献   

19.
唐军  吴舒娟 《江淮论坛》2014,(5):175-180
武侠小说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形式,《天龙八部》是华人武侠小说泰斗金庸的力作之一,小说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丐帮、少林派等王国、民族及武林帮派之间的恩怨和矛盾,展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冲突与融合。文章旨在运用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理论来阐释小说《天龙八部》中的冲突、融合及冲突与融合的结合,期望深化对跨文化理论的认识与运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元明时期的新疆蒙古藏传佛教状况进行了的阐述。认为元朝时期,藏传佛教在新疆蒙古地区进一步传播发展,到了明代,藏传佛教在新疆蒙古地区开始进入兴盛阶段。文章还简要地阐述了新疆早期吐蕃和回鹘之藏传佛教,认为元朝时期新疆回鹘人信奉的藏传佛教与吐蕃佛教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