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的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课题,而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最重要思想。实现人类解放,谋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境界和最高目标的美好构想。在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文化的因素。文章以和谐文化为视角,旨在揭示和谐文化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礼乐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和谐是以礼乐文明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传统的礼乐文明是构建现代礼乐文明的重要来源及基础.礼乐文明有助于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文化翻译"这一术语使用混乱之现状所引发的困惑可以通过厘清文化翻译实践背后的文化逻辑加以解决。欲厘清文化翻译实践背后之文化逻辑,就须首先厘清对于文化翻译这一概念不同人类群体共享的假设。这些假设可通过把"文化"这一概念之逻辑意义与"翻译"这一概念之逻辑意义组合成对形成的概念矩阵而获得,具体表现为文化翻译之三种模式,即:文化翻译乃是对异域诠释视域之诠释;文化翻译乃是对另一社会成员诠释某一对象或事件的方式之诠释;文化翻译乃是对把社会凝聚在一起的文化惯约之诠释。基于文化翻译的这三种模式,以《孙子兵法》文化专有项英译的经验分析为例,阐明了文化翻译之本质、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拓宽了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两代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与理解,凸显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本质构想的真正意蕴。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不仅确立了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的目标模式,而且明确了当代中国解决社会矛盾、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新致思理路,在根本上创新和丰富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和”,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和”是一种品格,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坚持和实践“和而不同”的“和为贵”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和文化的主轴,是一代代人应努力践行的历史使命。“和文化”在宏观上讲涉及天和地和、国和人和四个层次,“和”,不是“知和而和”,斗争、变革、革命,也是致“和”的有效途径,要“以力致中”,要以实力促“和”、求“和”、维“和”。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增强政治力、经济力、军事力、科技力、文化力,以实力为依凭,弘扬“和”,践行“和”。  相似文献   

6.
历史是由注释组成的。每一个注释都是历史片断的回放和缩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历史注释中得到体现和说明。人们在注释历史,历史也在注释人们。人们注释历史是对历史的雕刻和理解,历史注释人们是对人们的铭记和评价。每一部个体人生史在历史中表现为大小不同的历史注释。  相似文献   

7.
中华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于其总是能与时代的发展相合拍而不断演进。从北京奥运会传递圣火的“凤鸣和谐”起跑仪式,到上海“世博第一金”上翩然起舞的“凤凰来仪”,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凤凰呈现出令人惊艳的和谐之美。凤文化蕴含着道德和谐、两性和谐、风尚和谐、人才和谐等多种和谐因子,弘扬凤文化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科技文化是物的文化,人文文化是精神文化,人是物质实体与精神主体的统一体。所以人类既有科技文化,也有人文文化。人的物质实体是动物体,所以人始终具有动物性,其局限性日益凸显。人文文化的最根本的价值是超越人的动物性。在自然生存中,系统的科技文化尚未形成,人文文化占主导地位。在技术生存中,科技文化成为极其强势的主导文化,人文文化受到“挤压”。物本主义盛行,要对两种文化进行协调。未来将是艺术生存,人类彻底超越了动物性,成为无与伦比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9.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独具特色的精神标识,是无数革命先烈用血肉之躯镌刻的红色记忆。革命文化贯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蕴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红色基因、承载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革命文化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治党兴党的精神钙质、兴军强军的精神基石、铸魂育民的精神资源。新时代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和深刻自我革命,必须加强党的政治文化建设,做到铭记光辉史迹、传承红色基因、铸牢文化自信和赓续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0.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同时科学发展观又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从计划经济体制的单纯同一走向分化互动。科学发展观首先肯定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分化互动的历史进步性,然后又重点解决两者互动之后出现的社会结构不平衡问题,在先进生产力的基础之上达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山寨文化产生的根源、实质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伴随着一股来自民间和草根阶层的"山寨"风,山寨这个历史名词闯进了大众的视野,出尽了风头,占尽了风光,成了中国无所不在的流行文化的代码.作为一种新异的文化现象,山寨文化的出现与经济、社会和心理因素有着直接的渊蔽.同时,山寨文化本身是一种"借壳上市",各类山寨文化背后实际上是文化权力的再争夺,是文化资源的再分配.因此,作为主流文化的补充,山寨文化的前途被"招安"必将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2.
大学文化及其基本价值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大学文化的内涵进行了分析。从学校、教师、学生等三个主体层面的角度讨论了大学价值观的构成及内容。对大学文化建设从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找准契合点、建立学习型组织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在腐败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廉政文化的作用就越发显著。廉政文化是反腐倡廉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廉政文化具有引导舆论的作用,具有警示世人思想的作用,具有鼓舞人心、整合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建设大学和谐文化的任务,阐述了大学和谐文化的特质,唤醒大学文化自觉;还探讨了建设大学和谐文化的六大要素:大学精神文化、学术文化、包容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15.
考察和谐文化,离不开对和谐文化的内涵和状态的分析。和谐文化的内涵包括两个层面:物质的、政治的、精神的、社会的、生态的等不同文化形态的内在和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和谐。和谐文化的状态包含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以及社会群体和区域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17.
20世纪以来,在欧美地区大众文化及其在人的行为层面上体现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在城市经济基础上高度发展起来之后,已广泛推向社会,成为对大众的一种整合和左右的手段,因此遭到西马和后来不少理论家应有的批判。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在中国也愈演愈烈。由于大众文化是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带来的不可避免的一种广泛的文化形态,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对于大众文化的生产方式应加以利用,对其内容应加以制导,对其先天性的非审美的低俗之风应加以消解,以社会主义的文化产业来创生多元性的属于人民的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仅体现着一个政治的时代,也体现着一个文化的时代.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状态.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开放的社会,一个在集体的共同奋斗中,充分容纳个人的创造力的社会,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结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用社会主义文化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力量、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19.
开拓创新:浙东文化的本质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东学术注重人的主体意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强调思维的求异性和创发性,基于创新理念而使用的创新话语内涵丰富而深刻。浙东文化的创新特点,一言以概之,就是强烈地体现了新时代精神,突出地表现为浙东学人富有关怀意识,勇于担当革新和启蒙的时代重任。文章通过考察浙东文化演变过程中的创新态型,首次提出浙东文化的最优秀之处正在于它的原创性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