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执行“难”问题严重困扰着人民法院,并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引进了“难执行”的概念,分析了“执行难”与“难执行”的区别,并阐述了“执行难”向“难执行”转型的必要性,以求分析法院执行工作的真正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2.
本文拟就“执行难”的表现、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提出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对策,以期使执行得以顺利进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相似文献   

3.
执行难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要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这一问题处理不好,会影响社会的安定与和谐,也会影响到法律的尊严和司法部门的威信。本文以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执行实例提示了民事纠纷案件执行难存在的症结,并提出几个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民事执行的现状不容乐观,执行难问题在民事司法实践中日益凸显,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造成民事执行难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本文拟从观念、理论研究、体制、运行机制四个层面加以分析,并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在四位一体的模式下应对执行难问题的模式,以期缓解当前执行难。  相似文献   

5.
张艺杰 《决策与信息》2010,(12):145-146
被执行人财产难以查明是造成“执行难”的主要原因,设立完善的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成为破解我国执行难问题的关键。我国已经建立了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但仍不够具体和完善,应当通过具体的制度构建,明确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的程序和相关内容,并相应地构建一套责任体系,来保障这一制度的切实运行。  相似文献   

6.
"执行难",是指人民法院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法制的多方面限制而导致执行无法进行的情况."执行难"的问题已长期存在于我国司法实践当中,严重影响我国执行程序的进行和当事人权益的维护.本文着重分析我国执行程序立法的滞后、当事人法律知识的浅薄和政府限制等多种导致执行难以进行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7.
宋周敏 《经营管理者》2011,(13):167+161
民事执行是执行机关行使民事执行权,于债务人不履行执行名义确定的义务时,采取民事执行措施,实现债权人私权的法律程序和法律制度。"执行难"执行乱"是执行中突出的问题。导致"执行难"执行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被执行人财产难找是其中的一大难题之一。本文将仅从被执行人财产调查谈如何更好的帮助执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总结造成执行难的种种原因的基础上,结分笔者自己近几年来的执行实践,提出了解决执行难的一些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根据目前民事执行难的现象,本文认为民事执行难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被执行人“客观履行不能”和“主观不愿履行”。针对这两种情况,均可以引入自然人破产制度进行规制。通过宣告自然人破产,限制其某些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敦促其偿还债务。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的司法制度之中,强制执行是执行机关强制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履行义务的行为。如何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执行难"问题,防止消极执行和执行权的滥用,一直是各级人民法院不断努力解决的课题。尤其是在外部执行环境难以根本改观的情况下,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执行权运行机制,实现人民法院内部资源的整合,最终实现执行权的规范高效、公正廉洁运行,更是司法体制改革的着力点。多年来,不少地方人民法院对执行权的配置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各行其是、步调不一、缺乏统一规范等问题,迫切需要从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和明确。  相似文献   

11.
郭超 《经营管理者》2013,(28):248-249
"执行会诊工作法"是指执行中遇到的案件进行分类分级,通过汇集集体智慧,共同为执行当中的重点、难点案件"把脉",对症下药,有效处理好疑难复杂案件、重大影响案件、陈年积案、老上访等执行案件,切实提高案件有效执结率的工作机制。其一方面解决了庭室之间的工作职责问题,将整一执行过程分段为"审查、方案、执行、归档、回访"四个阶段,相应阶段由对应执行庭、执行实施科、执行裁决科、执行监督科负责;另一方面,作为执行会诊工作法的核心——工作机制,包括案件分类制、会诊工作制以及执行回访制,是突破与化解执行难的关键性探索一步。执行会诊工作法不仅是提升执行质效、推动司法执行创新的重要举措,而且在优化执行环境、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等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但执行会诊工作法也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如会诊主体仍需进一步扩展、工作方法模式尚待进一步完善与细化等等。为进一步完善执行会诊工作法,需在调动本土资源、搭建执行网,理顺关系、完善会诊制度体系,明确原则、规范会诊制度建设,推进监督、构建考评机制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人民法院民事执行案件的数量的大幅增加,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执行过程中执行人员滥用执行权,损害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司法权威。“执行难”、“执行乱”成了执行领域中突出问题的最形象化表述。  相似文献   

13.
执行和解是化解“执行难”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司法实践中受到执行法官和当事人的广泛青睐,并能有效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民事执行和解制度体现了执行过程中的私权自治原则,对正处于转型期的我国民事诉讼执行程序的完善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执行难是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是法院工作的难点。对个案来讲,损害的是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从整体层面上讲,损害的却是法律的尊严。如何破解执行难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建立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机制。克服以往法院单打独斗的局面,把执行工作推向全社会高度关注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王跃平 《决策探索》2008,(22):45-45
"执行难"是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是法院工作的难点.对个案来讲,损害的是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从整体层面上讲,损害的却是法律的尊严.如何破解"执行难"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6.
有人概括当今生活“五大难”:买房签约容易维权难,上保险交费容易理赔难,劳资纠纷调解(仲裁)容易兑现难,司法诉讼判决容易执行难.读大学拿文凭容易求职难。“难”字前边有“易”.在表达语境上.“易”是衬托、铺垫,“难”才是实质、诉求主体。环顾左右,放眼人群.除了极少数有钱有势者多占有社会资源处于万事不难之境外.普通百姓芸芸众生。哪个不是生活在众“难”包围中?而众“难”之中.又以房子维权为最——这从每年的“3·15”晚会上群情激愤。房屋、农资、家电三大投诉热点居高不下不难看出。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领导者》2006,(4):56-56
近年来,齐河县法院在袁世明院长的带领下,始终坚持为全县工作大局服务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这一人民法院工作主题,坚持“一手抓审判工作,一手抓队伍建设”的工作思路,以司法为民和人民满意为标准,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全面推进审判和执行工作,大力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不断推进物质装备建设,在全市法院率先实现了“三区分开”和办公自动化;积极探索审判方式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大力推行“判前评断”和“判后答疑”,着力加强便民诉讼网络建设,采取措施力克“执行难”问题;坚持“司法公正树形象”和“从严治院”、“以制治院”的原则,努力健全和完善内部自律机制和管理机制,不断拓宽外部监督渠道,法院各项工作均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法院在民事执行工作中全面贯彻 “执法为民”思想,在“解决执行难,规范执行行为”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执行乱”的现象仍普遍存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监督不到位是一个重要因素。虽然我国法律规定了诸多民事执行监督主体和方式,但在实践中却显得极为疲软,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能。笔者认为民事执行检查监督制度的构建,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当前,案件当事人对法院执行工作不满意,“执行难”、“乱执行”现象普遍存在。民事诉讼法只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原则,并未就民事执行中的检察监督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检察机关依法对民事执行活动进行监督具有坚实的理论、实践基础,应当积极构建和完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20.
李进宏  肖静 《领导科学》2012,(15):16-18
从古今中外对制度的定义可以看出,制度非常强调"遵守"、"制约",即执行。只有执行制度才是建设制度的根本,执行才是制度的生命。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制度的执行却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导致腐败的治理无法达到人民的期望。心理学认为,任何社会现象的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