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奥康纳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旨:重构生态学意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清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建立生态社会主义的理想社会,等等。概言之,他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反思的维度,强化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社会文化色彩,更新了对"自然"观念的再认识。当然,他对"自然"内在价值的认识存有偏颇,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认识不彻底。  相似文献   

3.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蕴含着独具特色的现代性批判思想。以詹姆斯·奥康纳为例,从他对现代性的“生态学诊断”、对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学批判”以及对社会主义的“生态学重建”三个方面展开讨论,通过其揭示现代性的生态学旨趣。  相似文献   

4.
奥康纳认为“自然”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地位缺失,马克思主义存在“理论空场”。他通过重新解读自然的观念,力图赋予自然以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并以这样理解的自然和文化概念来改造传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重新理解自然、文化、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以此重构历史唯物主义。他还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制度理想———生态社会主义的可能性进行探讨,提出了自己的创见。  相似文献   

5.
詹姆斯·奥康纳从揭示劳动过程中文化与自然的内在统一性的角度出发,纠正人们在技术决定论和经济决定论视域下对唯物史观的片面理解,塑造一种将文化、自然和劳动三者联系起来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但他并没有全面的深层次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仍存在一定的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6.
詹姆斯·奥康纳的<自然的理由>比较系统地反映了奥康纳的"重构"历史唯物主义,建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路和理论旨趣,奥康纳通过对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在内的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种种责难进行了建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索;奥康纳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是一种内涵制度批判和价值批判的生态批判,他试图建构在实践层面上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7.
奥康纳继承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劳动范畴,将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时代主题,把自然生态因素与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相联系研究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其现实解决途径,确立了自身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域。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奥康纳在肯定人与自然之间互动协作关系的同时,强调生产劳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主导作用。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将自然等作为生产条件,论述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第二重矛盾,即资本生产与生产条件之间的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根源、新社会运动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制约作用、国家对资本生产与自然矛盾的协调,以及资本主义向生态社会主义转型。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其理论视域,还是其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以及他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自然关系的思想,都与生态文化建设有着内在的关联。我们应该重视观念转变对于生态文化建设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奥康纳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是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他以总体性目光对生态危机进行了全景式的检省,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理论特质和本质特征.他以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话语体系为逻辑起点,实现了对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话语体系的重构;以资本主义生态批判为逻辑主线,开启了对资本主义与生态相抵牾的探究;以生态学社会主义为逻辑旨归,探寻了实现生态社会主义路径的构建.他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生态感受性缺失的指认中、理论和实践的耦合中、资本主义的反思和审视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构筑了其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厘清奥康纳的资本主义批判逻辑,探析奥康纳生态学社会主义理论对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回应西方绿色思潮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诘难的基础上,开启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生态视阈,并对资本主义社会展开了生态批判、技术批判和价值批判,提出了他们的生态治理理论,形成了系统的生态学理论和现代性批判理论,对丰富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是我们生态文明理论研究与建设实践的可贵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0.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坚持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反思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寻找导致当代西方生态危机产生的社会制度根源的同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原理做出了许多新的生态阐释:将自然置于一种批判的视角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理念展开批判反思;以"社会劳动"重新阐释"劳动"范畴,将"文化"和"自然"补充进物质生产概念中;赋予危机理论以生态意蕴,对科技在危机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剖析。可以说,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不仅在理论上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有益探索,而且在实践上对理解今天迫切的全球生态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缺陷在于不恰当地夸大了生态危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针对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及其与西方生态思潮之间的区别问题,在生态哲学世界观、有机论、现代性价值观、生态共同体思想等角度,将有机马克思主义与“深绿”“浅绿”思潮、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有机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将过程哲学、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智慧结合起来,旨在创造出一种超越现代性、有利于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有机哲学;他们坚持批判现代性价值体系和资本主义制度,要求通过以共同体价值观为核心的有机教育,建立市场社会主义,是一种探索中的“非西方中心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相较于西方“深绿”“浅绿”思潮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超越马克思主义和生态文明理论,对生态文明本质的理解上仍然存在着空想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2.
唯物史观视野下的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在了显要位置,它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依托的。人是自然的产物,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只有尊重自然规律进行人化自然的合理改造才能够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权利。从唯物史观的视野对生态城市建设问题提出理论设想,分析现代城市发展问题,并结合中国传统的“天时”“地利”和“人和”的思想,提出“三个统一”的生态城市建设构想,即城市建设与自然系统相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人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福斯特通过历史性地分析,揭示了马克思唯物主义与自然概念的历史渊源以及生态学特征,重新发现并指出马克思对待自然的唯物主义方法对于解决当代环境问题、对于当前的生态社会主义实践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术界对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和理论边界的讨论,不能不涉及到马克思哲学中的人学理论,从讨论的情况看,许多人仍然对马克思哲学的人本主义理念存有误解.其实,以人为本是马克思哲学的本质规定,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本质上就是以人为本的历史观和发展观.以人为本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价值观和科学性之所在,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人本主义.但在马克思哲学视域中,以人为本具有自己的特殊意义和性质.  相似文献   

15.
针对西方绿色思潮对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反生态性的诘难,通过揭示生态中心主义自然观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的理论缺失,深入挖掘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生态意蕴。研究认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批判了生态中心主义的反理性主义、反技术主义倾向,揭示了生态中心主义自然观在自然价值论和自然权利论的理论困境,认为生态中心主义将生态问题的根源归咎于个人对环境的价值观和态度,这种观点是非历史主义的和唯心主义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批判了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仅从价值观层面探导生态问题而忽略了价值观依存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历史条件,认为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坚持自然对人类而言只具有工具价值,是脱离了一定社会结构和历史条件的抽象的近代机械自然观,其追求的人类整体利益和人类长远利益只是一种幻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护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认为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指认自然异化的根源在于社会生产方式,主张通过变革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来消除自然的异化、解决生态问题,提出历史唯物主义兼具自然维度和文化维度,坚持了自然的先在性和社会历史性,坚持了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始终坚持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辩证统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绿色思潮自然观和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性质作了准确定位,主张把文化和自然因素引入到历史唯物主义中,构建了文化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理论,是强调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6.
格伦德曼从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定义生态问题,回应生态主义者对马克思的指责,指出马克思的"控制自然"不应对生态问题负责,事实上恰恰相反,生态问题的出现证明了这种控制的缺失。格伦德曼挖掘了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的潜能,从马克思的伦理理论重构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人道主义模式的历史唯物主义。这种重构展现了马克思对人类幸福和解放的终极关怀,说明马克思主义面对当今生态问题时所具有的生命力,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动力依然在场;但这种重构也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从本质上看,格伦德曼偏离了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7.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生态学把生态问题与政治问题联系在一起加以研究,这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并有助于驳倒生态主义把生态危机看作是工业生产和人口过剩的直接后果的观点。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代化进程还很漫长。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分别从哲学世界观、资本主义制度及生产方式、消费主义文化及生存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当代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这种理论基本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8.
“社会有机体”一词提出两百年来始终缺乏明确的概念界定,严重制约社会有机体理论体系的构建。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社会有机体在性质上是实指概念,有着可考的历史起源,是具有机能和有机性等生命特征的,涵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自然等多个维度的动态统一体,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社会有机体理论作为唯物史观的观察视角、价值尺度和方法论原则对系统全面把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意义重大,在社会有机性日益凸显的新时代彰显出不可替代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