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东亚货币合作问题的研究一直引人注目,对文献的回顾得出的基本结论认为,东亚货币合作目前仍缺乏现实可行性。通过利用系统论和耗散结构理论构造东亚货币合作的动力学模型,用这一模型分析区域一体化度和区域趋同度两个重要变量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影响,并结合东亚实际情况可以发现阻碍东亚货币合作的张力因素。  相似文献   

2.
邺与中世纪东亚都城城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润珍 《河北学刊》2006,26(5):105-114
邺是公元3—6世纪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都城之一,其城由南、北二城构成,坐北朝南,布局规整,形制呈横或纵长方形。宫城位于都城北部中央,以宫城主建筑为基点设一南北中轴线,宫城、郭城相套呈“回”字形,主要建筑围绕基本点沿中线左右对称布置。城内街路纵横交叉,形成棋盘状街区,每一街区即一里坊,坊市位于宫城南之中线两侧,城门名按方位、四时命设,其设计规划反映出建造者的“天象”意识,力求“天、地、人”完美和谐。这一城制初具于东汉后期,经曹魏、后赵、东魏、北齐不断改进,最终在邺南城的制度中得到总结。邺城城制开启了隋唐都城制度,影响及于明清之北京;并于公元六七世纪传播至朝鲜半岛和日本,对平壤城、开城、汉城、藤原京、平城京等起了重要影响。东亚各国古都城制沿承因革,形成各自的城制系统,又因其共性,构成中世纪东亚都城城制系统,而这一系统的源头均在邺。  相似文献   

3.
麻国庆 《社会科学》2005,(9):111-121
以英国为主的社会人类学对非洲亲属制度研究的诸多理论,在进入东亚社会后,需要结合其自身的社会结构特点进行修正和讨论。东亚的人类学者应该首先立足自身,发现自己,而不应该完全沉溺于西方的话语体系之中。当然,这不是固步自封,而是一个东方和西方之间有选择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在亲属制度的研究领域就是一个普遍与特殊的内在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4.
社会互构的理路与东亚的共同繁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杭生 《河北学刊》2005,25(2):97-104
东亚通过独具特色的进程形成了与欧美现代化极为不同的发展模式。东亚特色的一个重要基点也许在于一些学者所 说的"文化东亚",即儒教文化影响所产生的文化内聚力和整合力。中、日、韩三国作为东亚地区的核心,在经济发展模式、政治 威权机制、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等都有着某种共性。如果用"社会互构论"的眼界和理路,可以将中、日、韩三国 为核心的东亚视为"区域性互构共生体系"或称"东亚互构共生域"。这里的"互构"是从主体行动、权力、权益的自主性和平等性 来检视"东亚互构共生域"前景的。主体的差异性是"社会互构"的基本预设前提,因为差异才可以言互构,越是差异也就越要求 互补,通过求同存异的过程来求得互构共生的最佳值。东亚的兴起本身可以看作是对西方旧式现代性的一个有力挑战。中、日、 韩三国对地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等问题的共同关注,将重建社会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新型现代性的实践。通 过对三国的共性问题,如生态环境问题、经济与政治制度的创新能力、政党和政府精英的腐败、三国自由贸易的推进,以及经济、 政治、文化领域如何更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将对东亚和亚太地区、对国际关系秩序以及全球化进程形成深远的影响。中、日、韩三 国应当尽可能地达到三赢互利,避免  相似文献   

5.
中亚地区的贫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区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中亚诸国家近年来面临贫困化加剧,并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贫困导致中亚地区移民人数增多,犯罪率上升,腐败加剧,环保问题突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中亚地区产生贫困的原因有很多,解决贫困问题已成为中亚各国面临的首要问题,否则,将可能造成地区不稳定等灾难性后果。  相似文献   

6.
7.
8.
孟长勇 《学术探索》2009,(6):123-127
中亚东干族是中国陕甘回民的后裔,是因战争迁徙而聚居于哈、吉、乌三国的华人群体。本文考察中亚东干族的形成,分析其突出的文化表征,阐述东干文化对中国汉文化的继承,介绍国内对东干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与中亚地区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魏良弢 《西域研究》2005,39(3):8-28
本文全面论述了突厥汗国的历史和文化及其对中亚历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公元11至13世纪上半叶是中亚伊斯兰化时期。7~8世纪,伊斯兰教传入中亚西部呼罗珊和中亚腹地河中地区;10~11世纪,在喀喇汗和伽色尼两个王朝的推动下伊斯兰教向东、向南传播,今中国新疆西部、阿富汗中部和印度河流域的居民陆续皈依了伊斯兰教;11~13世纪,伊斯兰教深入到中亚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中亚居民的一种生活方式。本文从物质文化、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三个层面剖析了伊斯兰教对中亚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南亚:地缘政治文化的考察--从阿富汗战争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后 ,特别是美军打击塔利班的“反恐”战争后 ,阿富汗的地缘政治位置的问题 ,为世人所瞩目。本文从亚洲腹地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当代国际政治走向的分析 ,提出“中南亚”的概念 ,将之定义为 :在我国新疆境外附近的中亚五国 ,包括车臣在内的高加索地区、伊朗、阿富汗、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和拥有大量穆斯林的印度西北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中亚地区现存的区域性安全合作机制进行了较全面的评述,对这些机制的形成与作用作了概括。文章认为,中亚地区跨国安全机制的形成,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因此,使这些机制真正发挥维护地区长期稳定的作用,还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中亚地区安全的症结归根到底是各国经济的落后和大量居民生活困苦,只有在经济上同样起作用的区域安全合作机制才是有前途的。  相似文献   

13.
吴前进 《社会科学》2005,59(12):32-40
本文透过东南亚五国移民流向、特征与问题,阐明全球化进程中移民流动对于输出国和接受国的影响,以及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东南亚地区的移民流动,一方面符合各国经济发展需求,有助于促进地区经济整合和社会互动;另一方面也触发了有关移民与公民、民族国家关系的新思考和对于移民政策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与海上丝绸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咽喉孔道,它的社会历史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东南亚国家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对东南亚地区的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日本国内能源资源匮乏,高度依赖进口能源来满足国内需求.为了确保能源供应安全,日本实施多元化油气进口源和促进核能发展的能源战略.于是,油气资源和铀资源都相对比较丰富的中亚地区就成为了日本能源外交的一个重要对象.当然,除了能源利益外,日本在中亚地区还有着重要的地缘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6.
蓝琪 《西域研究》2012,(3):1-8,138
突厥人于6世纪中叶来到中亚。7世纪中叶,阿拉伯人入侵中亚,在突厥人与中亚居民共同抵抗阿拉伯人的入侵和统治的过程中,中亚居民开始了突厥化的过程。中亚居民与突厥人的融合在10~12世纪突厥王朝统治期间加速和扩大,15世纪,蒙古人突厥化后,中亚地区的突厥化过程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语境下,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正日益获得人们的重视;文化与外交的联姻可以说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作为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悠久历史、并与东南亚临近的文化大国,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文化外交拥有其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8.
伊拉克战争改变了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稳定的格局 ,必然地影响到中亚地区。本文着重从阿富汗重建、中亚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中亚的军事改革、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伊斯兰运动等五方面因素 ,分析中亚当前的安全形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亚洲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的现况,深入研究了中国、日本、印度在亚洲的影响、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中国作为亚洲头号大国的重要历史使命,以及相应的建立亚洲统一战线的外交策略。  相似文献   

20.
李本义 《江汉论坛》2005,1(11):83-87
文章分析了孙中山大亚洲主义思想产生的外因、内因及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从五个方面总结和论述了大亚洲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揭示了大亚洲主义思想的局限性及其发展演变的历程,文章指出,孙中山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苏俄和中共的帮助下,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把联合亚洲国家抵御欧美列强侵略的大亚洲主义思想发展为联合全世界被压迫人民反对压迫者的战争理论,具有重要的外交意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