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霞 《学术探索》2013,(10):76-80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看,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对自然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圣地亚哥尊重自然,将自然界中的鸟、鱼等作为自己的朋友和兄弟;另一方面,由于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为了证明自己作为人的能耐和尊严,他又要与自然斗争、征服自然.在《白鲸》中,埃哈伯对自然的态度是完全负面的,他对白鲸充满了仇恨,并且捕杀白鲸.从圣地亚哥和埃哈伯的结局来看,他们都是失败者,都体现出自然对人的惩罚.然而,他们所付出的代价是不一样的.两人悲剧结局的差异源于对自然态度的差异,埃哈伯执迷不悟,而圣地亚哥后悔并反思自己的错误.  相似文献   

2.
《白鲸》与希腊神话的原型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白鲸》从不乏多角度的解读。通过古希腊神话中的神谕神话、那喀索斯情结以及酒神精神来探析《白鲸》文本与古希腊神话精神的内在联系。同时肯定主人公亚哈求毁灭式的生命和意志,探讨人生存在的另类意义。  相似文献   

3.
梭罗是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生态伦理思想家之一,其多部文学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文章以《瓦尔登湖》为例,深入探讨了作品中生态伦理思想的形成及内容,阐释了生态伦理思想的生存智慧,最后对梭罗《瓦尔登湖》生态伦理思想的现实启示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麦尔维尔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白鲸》被公认为19世纪美国小说的杰作。在这部作品中,他的思想自始至终是矛盾的。他既忠诚于基督教,又反叛基督教。这一矛盾贯穿小说的始终。  相似文献   

5.
论《白鲸》中的圣经文化原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探讨并阐述的是麦尔维尔的代表作《白鲸》中的圣经文化原型。在《白鲸》中有着大量的圣经人名、暗示及典故。根据诺斯洛普·弗莱对原型的定义 ,我们可以认为这些材料在麦尔维尔笔下是作为原型出现的。这些原型可以说是某些意象、人物形象、叙述模式和主题的象征 ,相互之间具有普遍的结构关联。这决定了《白鲸》主题思想上的内在一致性 ,塑造了其总体艺术风貌 ,左右着其美学功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正> 本文不是从现象上罗列排比出《红楼梦》与《呼啸山庄》在叙述爱情故事时的几点异同,而是在充分注意到两部小说由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而必然产生的巨大差异的前提下,主要借助对一部作品的理解来诠释另一部作品,以期在另一部作品的参照下,使作品的某些潜在方面得到充分展示.希望这一尝试对两部伟大的小说有更深入的阐发.  相似文献   

7.
斯坦贝克的代表作《愤怒的葡萄》描绘了工业化生产给自然生态带来的恶果,强调了自然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一部生态力作。本文借助生态批评的理论,从生态批评的三个主要维度,即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出发,通过分析作品中所展现的生态危机,揭示作品中深刻的生态思想和斯坦贝克的生态观,并指出回归自然、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对构建和谐生态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城市生态经济学》,是马传栋同志继他的《生态经济学》出版以后,推出的又一部学术著作.是作者运用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一个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专门领域一一城市生态经济系统,进行的新的理论探索.正如刘国光同志在本书序言中所说的:“《城市生态经济学》一书的出版,是我国生态经济学研究方面的一项新成果.它反映了我国生态经济学的研究正向着深处和广处发展.”(序言全文见1989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因此,《城市生态经济学》作为我国第一部城市生态经济方面的专著,理应受到理论界和实际经济工作者的欢迎和重视.《城市生态经济学》全书分四编十八章,它以丰富的内容和严密的逻辑结构反映出作者对城市生态经济问题的  相似文献   

9.
作为环境保护主义者、自然文学家和小说家,美国国家图书奖二度获得者彼得·马修森的写作视野极其开阔.在自然文学写作中,他致力于描写人类足迹罕至的大自然;在小说创作中,他致力于揭示造成环境破坏背后的各种深层社会根源.无论是自然文学写作还是小说创作,从第一部作品《美洲野生生物》到最后一部作品《在天堂》,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各种环境问题始终都处于其写作视野的中心,充分凸显了一个作家的生态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白鲸》中白鲸的自然属性、消费属性与工具属性的三大属性的归纳与分析,认为麦尔维尔通过对白鲸的自然属性、消费属性与工具属性的铺垫使白鲸完成了由自然性到神性的嬗变。正是通过这种潜在的嬗变,使白鲸在与"邪恶"的亚哈的搏斗中实现上帝的意志,也体现了麦尔维尔的加尔文主义的宗教信念。  相似文献   

11.
《星火的气息》《北方的神灵》《缤纷的原野》是周玉玲近期出版的三部散文集.在三部作品里,作者对人与自然的认知中,体现出感恩情怀、敬畏情怀、反思情怀、焦虑情怀.作者的尊重自然、追求自然与人生的和谐的思考与作为,便构成了三部作品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汪翠萍 《理论界》2009,(11):177-179
《所罗门之歌》是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183;莫瑞森的一部作品。主人公奶娃在全盘接受白人主流文化中失根,与主动返回黑人文化中寻根是解读这部作品的一个关键所在。作品的结局不是失望的凄怆,而是希望的愉悦,预示着作者的远见卓识,即构建和而不同、同而不和的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生态文化。这种生态文化的角度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这部作品的深层含义,而且对开拓莫瑞森作品研究的新领域,促进生态批评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和《源氏物语》分别是中日两国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两部作品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独特的个性.在此试图通过对两部作品男主人公的比较研究,分析二者性格和行为上的本质不同.  相似文献   

14.
《白鲸》是一部蕴涵深邃的宗教哲理的小说。麦尔维尔在小说中表现了他的"神的至高无上"、"上帝决定一切"和"天佑"等为核心的加尔文主义宗教观念的同时,也表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宗教性思考,即对基督教的质疑。而这种质疑与他的加尔文主义宗教思想共同反映了麦尔维尔的宗教困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小说《白鲸》中麦尔维尔对白色意义的探讨、对土著人形象的刻画以及对土著文化的包容态度,揭示作家对19世纪美国社会中广泛存在的白人优越论思想的抨击。《白鲸》表现了麦尔维尔提倡平等地对待有色种族及其文化的包容态度,体现了平等的种族意识。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萧红作品中,我们发现萧红的 《生死场》与美国作家辛克莱的《屠场》这两部作品无论就思想倾向和艺术表现方面都有许多异同之处,把两部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对认识萧红作品及其社会价值,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7.
《中短篇小说卷》系《大庆文艺精品丛书》18卷中的两卷(上、下卷)。本卷征集大庆中、短篇小说作品48篇,并对其中的重要作品作了简评。可以说,本卷是一部检阅大庆二十多年来中、短篇小说创作情况的一部选集。其中石油题材的作品是这部选集的主色调。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论述的三部悲剧作品是《长生殿》(以下简称《长》)、《桃花扇》(以下简称《桃》)、《梼杌闲评》(以下简称《梼》)。它们的作者分别是洪升、孔尚任和李清。前两部是中国戏曲史上并峙的高峰.诞生后曾轰动全国、震惊剧坛.后一部作为长篇章回小说,尽管清末王(?)生曾经把它和《红楼梦》、《金瓶梅》、《儒林外史》相提并论.以为皆“深极哀痛.血  相似文献   

19.
大庆油田文联编辑出版的石油作家丛书中,有3部是诗歌作品,分别是《旅途》《回归》《地火芬芳》.3部作品的作者都是本土作家,他们根据各自的生活阅历从不同角度在石油中提炼诗歌,挖掘石油的内涵,用饱含深情的歌吟,抒发心底对石油事业和石油人的无限热爱.读了他们的诗,催人奋进,能在享受诗歌艺术美的同时,感受到正能量力透纸背和《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厚德情怀.  相似文献   

20.
《玉台新咏》是我国古代继《诗经》、《楚辞》后的第三部诗歌总集。它是一部典型的女性文学作品集,全部以女性为描写对象,收集有一定数量的女性作者的作品,男性作者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女性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