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进入中国的西方逻辑学,对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影响.20世纪初期输入的西方逻辑就内容而言主要包括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西方逻辑输入后,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变革,并使这种变革进入哲学、史学、教育、科学等诸多领域,从而对中国文化乃至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起了一定作用.本文的有关研究,对我们正确认识逻辑学的价值、发挥该门科学的作用,以推进中国当前的新文化建设,无疑会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近现代的中国,由于社会矛盾的错综复杂,历史传统的深沉厚重,西方列强的侵略干涉,致使文化批判与价值重构的工程显得异常复杂艰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种种思想论争,无不归结到“中国向何处去”这样一个时代主题上.而文化批判与价值重构的工作,正是围绕这个主题逻辑地展开,展现了中华民族新的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促进了人们对中华文明复兴热情的高涨.  相似文献   

3.
一个多世纪以来,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西方竞技运动,通过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过程,成为了当今世界体育文化的主体。无可讳言,其"全球化"取向必然会对包括其他非西方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核加以引导和规范。在当代,虽然西方文明与西方文化从未在中国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但西方兗技体育从进入那天起,就逐渐占领了中国体育的主流市场,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体育的发展。甚至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近现代的发展历程中,  相似文献   

4.
陈良武 《中州学刊》2012,(3):162-165
中国文化传统中固有的“文学”观念系指文章学术而言,它与学界习用的来自西方的文学观念有所不同.明确了中国文学之“实”,大批文献就会进入文学研究的视野.出土简帛文献,尤其以郭店楚简、上博竹简、清华简为代表的一大批材料就会凸显其文学研究的价值,诸子散文研究的史料也由此得到拓展.利用出土文献不仅可以接续先秦儒家散文发展中间缺失的一环,厘清先秦儒家散文的发展轨迹,而且可以使我们看到,先秦儒家散文至少在战国早期就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  相似文献   

5.
江畅  张景 《山东社会科学》2015,(2):28-32,37
从思想源流看,当代中国价值观构建涉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传统及传统文化、西方近现代价值文化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价值观的真正源头。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当代中国价值观构建任何时候都不可动摇的基础。当代中国价值观构建要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资源,也要将当代中国价值观融入中国文化传统之中,但这种融入是一种开新,而不是一种复兴。对于西方近现代价值文化,我们的态度应从侧重学习吸收转向侧重借鉴比照,并在此基础上致力于超越,努力使社会主义价值观成为当代人类最先进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从传统到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统中寻求富有建设意义的思想资源,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是中西文化保守主义者的基本主张.西方的文化保守主义是其在自身的现代化进程中由于人的异化问题而引发的保守传统道德的回应,与西方不同,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还要面临一个儒家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冲撞问题,"中体西用"成为了这一思想的核心理念.西方文化保守主义者所依托的市民社会、人文主义价值等前期思想资源,正是中国近代社会所缺失的,这使得创新传统成为了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想摆脱困境、实现发展的必需.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在历史还是我们今天的经验中,儒家传统都是一个有诸多关涉的既定存在,如果不能厘清"儒家传统"这一能指与我们的整个意识背景之间的关系,就意味着现代中国思想尚未完全具备对"儒家传统"之现代意义的意识,因而不仅对它的谈论将会出现混乱,而且对现代价值及文化走向的判断也会混沌不清.  相似文献   

8.
儒家伦理与中国现代企业家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的经济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中国企业家在这种情况下应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对造就中国现代企业家是否有意义,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现代企业并不只有一种模式,它可以根据不同的文化传统而有不同的模式.如果中国现代企业与中国儒家伦理相结合,将会产生与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精神不同的中国的现代企业家精神.照儒家看,如果能用最合理的办法取得利润(赚钱)作为"手段",而以"公利" (也就是"公义")为"目的",我认为,这是符合儒家伦理的中国企业家精神的.  相似文献   

9.
近代先秦名学研究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从冲突到融合过程的全息写照,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文化观念与哲学方法的重建,也是实现中西文化交流会通的一个重要媒介。先秦名学对内承接先秦哲学与文化,进而延伸至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对外与西方逻辑对接,进而触及到西方近代哲学与文化,成为连结中西文化的桥梁,也使西方近代文化向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成为可能,并影响到中国近现代哲学与文化的重建。  相似文献   

10.
五四新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学有批判与摒弃,也有发掘与继承.胡适所代表的历史进化的文学观并非单向度的西方影响的产物,而是中国传统脉络与西方进化论交汇、融合的结晶.五四斯文学以科学的态度与方法重新估定传统文学的价值、整理国故、梳理白话文学史与发掘民间文学,是新文学阵营向传统寻求支持的重要举措.鲁迅与郭沫若等作家的创作乃至人格中都表现出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新文学作家不可能切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联系,只会借鉴外国文化重新认识传统,进而以融会中外的个性创造来充实与发展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散文理论存在的问题及其跨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梳理、评价和总结20世纪以来中国散文理论的基础上,对散文的范畴、真实与虚构、真情实感等概念进行了重新界说。由此寻求散文理论的变奏,在现代视野建构新的散文理论话语。一是由“诗性”这一核心话语分衍出精神诗性、生命向度、人格智慧和文化本体性,二是重视文体风格层面的文调、氛围、心体感应和智情合体,三是引入复调叙述、意象创设和多维结构的理论批评思路和方法。文章指出,在新的世纪中国散文研究必须强化学科的特点和规范,建立以现代意识为先导的理论批评视野,同时要敢于破除各种既定的散文观念和模式,将传统文论的优长和西方现代批评的观念和方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哲学的近现代转型是中国哲学近现代发展的根本内容,它具有两个基本的特征:第一,西方哲学的中国化和中国古代哲学的现代化相结合,这既使得西方哲学思想成为中国哲学近现代转型的理论资源,使中国现代哲学家突破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框架,又使得中国传统哲学显示出其现代价值;第二,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问题,这使得中国近现代哲学转型深受时代文化大变革的影响,赋予了中国近现代哲学思想以现实性的特征。因此,中国哲学的近现代转型既深受西方哲学的影响,但其过程、动力和表现形式又与西方哲学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改造与文化革命,是毛泽东一生中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思想主题,是他早年及晚年文化哲学的主要内容。它的精神实质是试图通过持久性的社会价值革命,重建近代以来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中所崩溃了的中国价值秩序与意义世界,为现代中国的各项社会变革造就崭新的价值框架与价值主体。本文试图围绕毛泽东对近现代中国价值危机的反应,对毛泽东文化哲学的基本精神及其社会影响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小说有两类:一类是二十五史《艺文志》著录的小说,通称史志子部小说;一类是不为史志著录而流行于民间的通俗小说,也称白话小说.20世纪中国古代小说文献整理与研究主要采用西方现代小说观念,离白话通俗小说较近,而离史志子部小说较远,故人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前者而相对忽视后者,许多有价值的文化资源未能合理开发利用.在中国文化本位意识和学术本土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我们需要认真反思西方现代小说观念对中国史志子部小说的歧视、误读和曲解,发掘史志子部小说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以推进中国现代文化的本土化进程.因此,当前中国古代小说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应该回归中华文化本位,将重点放在史志子部小说方面,以弥补一个世纪以来所形成的两类小说文献整理与研究失衡的缺憾.  相似文献   

15.
梁漱溟是20世纪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是现代新儒家开山人物.在"五四"之后的西化背景下,独树一帜地开民族比较研究之先河,以"意欲"这一范畴为理论的契入点而提出的"文化三路向"说,把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列成人类文化顺次发展的三条路向.他的文化哲学第一次把中国文化纳入世界文化架构中加以平等地讨论,在新旧思想交锋的年代也引起过很大反响,重新阐释与发扬了新儒学,重新鉴定了传统文化的蕴涵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两种文化精神的冲撞与近代审美观的诞生自鸦片战争起,中国历史就存在着一个深刻的悖论:一方面,西方与中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是侵略与被侵略的关系;另一方面在文化思想领域则是先生与学生的关系.肇始于鸦片战争的西学东渐的潮流,激起并加剧了中西文化的冲突、对抗与交汇,由此引发了中国传统文化前所未有的蜕变与中国近现代文化艰难曲折的生成.一位外国学者说得好:“从根本上说,这是一场最广义的文化冲突”,“是扩张的、进行国际贸易和战争的西方同坚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最起码的文化立场应该是对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追求。传统对于理解现代性是不可或缺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现代中国文化的主要命题。传统会得到不同的解释,反传统反的是文化传统而不是传统文化,反传统主要指反周秦以来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传统结构,反传统断绝不了传统与民族文化,也不可能导致西化。为建构新的现代文化就必须反传统,反传统是创造性转换传统和重构传统以及建构现代文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诉讼法制现代化的历史,就是西方诉讼法律文化向中国传统诉讼法制不断冲击、渗透乃至最终融合的历史。表现在审判制度上,1840年以后,伴随武力征服而来的西方审判制度的输入和冲击,触发了中国传统审判制度的转型与嬗变,从而影响了近现代中国审判制度乃至诉讼法制的价值取向和历史命运。一、冲击的实质中国传统的审判制度是经数千年积淀而形成和完备的。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审判制度构造出了诸多独特的特征。在审判组织及运行方式上,中国传统审判制度实行司法审判与行政合一,从皇帝到县太爷都是行政长官兼任审判官,且都…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的败落及中国学人对西方文化认识的深入,使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在20世纪20~30年代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近代以来的文化自卑转向文化自觉——即文化的自知、自省和自我超越的意识。主要表现在对民族文化的价值重估与主体地位的坚持,在文化“会通观”指导下构建现代中国文化的实践探索等方面。其结果是奠定了现代中国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将近代以来西方殖民主义给中国人带来的"保国保种"之民族危机视为文化危机,"中国文化向何处去"以及如何建构古今中西智慧资源交融的人生哲学,成为诸多时贤的重大难题.与西化派对垒的现代新儒家援引西方哲学理论方法,反思传统并以接续中华民族文化慧命为己任,建构了儒家传统人生哲学的新型理论形态--现代新儒家人生境界说.由于所关涉问题的悬疑性与延伸性,及其学说自身的内在价值,使这种理论至今仍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