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上市公司再发行后业绩恶化与其投资行为不当有关,文章分析了股权结构、大股东圈钱、融资受限等因素对投资不当行为的影响.以1998—2001年配股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再发行前的资金储备程度越高,大股东参与再发行程度越低,募集资金滥用的可能性也越大,而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因素则对资金滥用可能性的影响不显著.这表明由于融资受限引起的资金储备动机和大股东圈钱动机是影响中国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滥用的主要原因.文中的政策意义在于,再发行审批时应把再发行前的资金储备比例作为一个审批指标,并要求大股东积极参与再发行,以减少上市公司的再发行圈钱行为.  相似文献   

2.
融资受限、大股东"圈钱"与再发行募集资金滥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上市公司再发行后业绩恶化与其投资行为不当有关,文章分析了股权结构、大股东圈钱、融资受限等因素对投资不当行为的影响.以1998-2001年配股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再发行前的资金储备程度越高,大股东参与再发行程度越低,募集资金滥用的可能性也越大,而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因素则对资金滥用可能性的影响不显著.这表明由于融资受限引起的资金储备动机和大股东圈钱动机是影响中国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滥用的主要原因.文中的政策意义在于,再发行审批时应把再发行前的资金储备比例作为一个审批指标,并要求大股东积极参与再发行,以减少上市公司的再发行圈钱行为.  相似文献   

3.
大股东代理问题与IPO募集资金的使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在单一股东价值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第一大股东的代理行为,并对IPO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进而提出研究假说。用中国股市A股IPO数据对假说进行检验,发现IPO募集资金的使用受到第一大股东代理行为的影响,第一大股东政治级别越高和财务杠杆越小的上市公司的募集资金投入程度显著越低。IPO募集资金的使用也受到股东价值驱动因素的影响,上市后三年平均营业利润率越高的公司,IPO募集资金投入程度显著越高。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选择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发行可转债已成为上市公司筹集外部资本的重要融资工具之一。利用Logis- tic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了公司财务杠杆、成长性、盈利能力、股权结构、公司规模、募集资金规模及行业因素同上市公司在可转债与增发A股选择倾向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可转债融资选择倾向与财务杠杆呈显著负相关,与公司规模呈显著正相关,与公司盈利能力和募集资金规模呈负相关,但显著性水平较低,与公司成长性、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行业因素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根源及其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行为机理的分析,本文认为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是造成国有控股股东滥用控制权、掏空上市公司的根本原因。这决定了我们必须在深化国有产权制度改革、减持国有股、完善股权结构,进而改进公司治理机制的基础上,加强制度建设,采取多种措施清欠大股东占款,遏制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行为的再发生,实现上市公司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筹资渠道也出现了多样化,企业根据自身条件来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将有利于企业提高投资报酬率,获取更大企业价值。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资金募集效率普遍低下,不利于企业的扩大生产和追加投资,因此本文对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资金成本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其对于提高募集资金利用率、增加公司经济效益、促进公司发展有很大帮助。究其缘由,主要在于募集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能够对募集资金的存放、募集资金的使用、募集资金用途的变更、募集资金的投放项目决策、募集资金用途变更、募集资金投放跟踪、募集资金投放披露、募集资金监督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合理的、科学的、规范的监督和控制,保证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更加有效,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润。对此,本文就详细的分析和深入的探讨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希望对于提高募集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应用效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1999年至2003年的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回避国有上市公司的非市场因素,研究股权结构、高管持股对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显示:第一大股东绝对控股时,其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绩效越好,这时高管的股权激励无法发挥作用;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于20%时,高管的股权激励也无法发挥作用;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20%至40%之间时,其持股比例和绩效呈现倒U型关系,这时高管的股权激励发挥显著的作用。不同的股权结构对股权激励和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设计公司治理机制时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  相似文献   

9.
南油集团将其持有的占总股本52-5%的南油物业法人股一次性以2-16亿元转让给光彩投资集团,成为近几年中国证券市场最大规模的法人股转让重组案之一。促成南油物业转让的理由极为明显,南油集团本身在资金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让资产流动是其摆脱资金压力的主渠道之一。由于中国股市还很不健全,多数上市公司(尤其整合型的)上市后盲目将主要精力用于配股和筹资,却不注重生产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一味依靠大股东通过低价注入优质资产和不分红等方法完成扶持。这就势必导致上市募集的或配股得到的资金不能迅速应用到生产经营上,…  相似文献   

10.
治理上市公司大股东行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股东控制上市公司,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利益侵占获取私人利益,财务报告舞弊是隐瞒大股东行为的手段。本文从大股东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现象着手,研究股权结构与舞弊之间的相关性,从股权制衡与培育大股东诚信义务方面提出了治理大股东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多个大股东的股权结构安排可以降低经理人的代理问题,同时,也可以降低控股股东的私利行为。然而,多个大股东的存在可能导致监督过度,从而减少了那些从长远来说可以为公司创造价值的行为。基于此,本文以2000~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多个大股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本文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的存在会抑制企业创新。进一步地,当其他大股东的数量越多、相对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时,对创新的负向作用越大;同时,我们还发现多个大股东会导致公司风险承担能力下降,对创新失败的容忍度降低,从而为多个大股东股权结构安排所导致的"过度监督"提供了较为充分的证据支持。此外,我们还排除了大股东的合谋假说,并发现独立董事这一机制安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他大股东的"过度监督"行为。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企业创新影响因素及多个大股东经济后果领域的研究文献,对现实中如何改善公司治理、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以及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均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股权结构的陷阱   总被引:48,自引:4,他引:48  
本文研究了在一个相对落后的公司治理环境中,股权结构和大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对中国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通过研究沪深两市一千多家上市公司过去三年的非平衡纵列样本,本文利用一系列模型对这一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控制了行业和公司层面的固定效应、股权结构内生性的基础上,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控股股东持股率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为非线性的,显示出控股股东监督和隧道效应并存的双重效应;(2)非控股大股东对控股股东和管理层有显著的监控和制衡作用 ; (3)外资股东对公司绩效有正向效应 ; (4)国有控股公司的效率明显低下。由于控股股东持股率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为 U 型的非线性关系,我们进一步计算出在不同非流通股股价情形下, 导致最差业绩的控股股东持股率,我们称此为股权机 构的陷阱。本文发现,造成中国上市公司低效的重要 原因是当前不合理的股权结构,这一结果为未来的股 权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股权结构、投资者保护与公司绩效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本文将股权结构、投资者保护与公司绩效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体系进行研究。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建立了在投资者保护程度不同的条件下,股权结构分别对公司绩效和代理成本影响的模型,并以2000年深、沪642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作用的强弱受到投资者保护程度的影响。当投资者保护增强时,大股东对管理者的监督力度降低;当投资者保护减弱时,情况则相反。这表明大股东的存在可以作为投资者保护的一种替代机制。鉴于此,国有股减持的改革不能盲目进行,而应以良好的投资者法律保护为前提,同时应积极培育具有监督作用的大股东。  相似文献   

14.
以2008-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多个大股东对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并存增加了企业现金持有,这种增加效应主要出于大股东的“预防性动机”和“战略性动机”;而且其影响在民营企业和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更加明显。这种“高持现”并非大股东之间“共谋”的结果;相反,多个大股东股权结构通过增加企业现金持有提升了企业价值。因而,上市公司应结合自身企业特点,引入多个大股东并存的治理机制,发挥大股东积极的公司治理作用;同时,保持充足的现金储备,把握市场机遇,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5.
通过考虑第一大股东监管行为选择和股权制衡对第一大股东行为所施加的约束,扩展了La Porta等提出的关于大股东行为影响公司价值的分析模型。新的模型将大股东行为对企业价值的正负作用以及不同股权结构对其行为选择的影响置于统一框架中,运用数学推理和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得出企业股权结构对于公司价值影响的一系列命题。研究结果表明,公司价值与非第一大股东所持股权的集中度和法律环境对中小股东的保护程度正相关;在无进一步假设的情况下,公司价值与第一大股东持股份额无确定性的单调关系;当第二大股东持股份额超过某一临界点时,其对第一大股东的有效股权制衡有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现有的众多实证研究结果与上述理论推断的结论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6.
资本结构是企业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而确定的各种长期资金的比例关系。也就是说,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必须结合各种筹资方式对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的影响进行考虑。从一般意义上说,由于债务利息是在税前扣除,具有税盾的作用,因而债务融资相对股权融资更符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但是大量事实却是,我国的上市公司在融资决策时总是尽可能采取股权融资,避免债权融资。尽管目前上市公司股权募集资金的投资效率极低,每股收益逐年下降,但上市公司对于股权融资却是乐此不疲,大有一“股”作气,将“圈线”进行到底之势!国信证券对我国上市…  相似文献   

17.
张旭辉  叶勇  李明 《管理学报》2012,9(10):1449-1456
以我国2010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次大股东的视角研究了次大股东对公司过度投资的作用。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绝对控股股权结构下,次大股东不能对控股股东的投资行为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当次大股东为机构投资者时,不能减缓公司的过度投资现象。将负债分为高低2组,在高负债率组中,次大股东不能减缓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在低负债率组中,次大股东能促进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由此,我国上市公司的次大股东不能减缓公司的过度投资,其治理作用未能发挥。  相似文献   

18.
股权结构与企业资本支出决策: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结构与企业资本支出决策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理人员持股比例和流通A股比例与资本支出水平正相关;股权集中度,包括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国有股比例与资本支出水平负相关;法人股比例与资本支出水平基本无关。此外,研究还发现,公司年龄与资本支出水平显著负相关;内部现金流和企业规模与资本支出水平显著正相关;经济周期因素和行业效应可能也是影响企业资本支出的重要因素。没有证据表明资产负债率和成长性是影响企业资本支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05年4月29日,证监会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 ,拉开了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序幕。股改之后股权结构有何变化?目前的股权结构特别是控股股东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又有何影响?本文通过数据的简单对比分析,发现未参加股改的上市公司比参加股改的上市公司更容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股改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第一大股东)所持的股票数量下降后,对上市公司的操控能力减弱,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扩展了Bennedsen和Wolfenzon的模型,分析了多个大股东并存的股权结构达到稳定性需要的条件,并发现了在法律制度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低成本的替代治理机制的存在才可能促进该种股权结构实现稳定。然后结合士兰微从建立至今12年股权结构演变的深度案例证明了适当的替代治理机制可以使得多个大股东并存的股权结构达到稳定的状态这一结论 ;但是,这种机制的选择也受到我国的制度背景和法律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