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抗战初期蒋介石内外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初期,日本侵略者的大举进攻,激起全国人民的民族义愤。蒋介石政府接受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主张,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进步的政策和措施,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较为积极的抵抗,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努力和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2005年,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国家花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对抗战时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各发了一枚纪念章。我的父母也在其中,我的爷爷也是在抗战中牺牲的烈士。近日,我去抗战纪念馆参观,也间接地了解了一下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和“九·一八”纪念馆,认为有一个  相似文献   

3.
黄晓虹 《学术界》2001,(5):219-224
胡适史料观的基本思想包括如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细心搜求史料"注意搜集史料,在搜集实践中不断扩张新的史料;提倡保存史料,并注意保存的方法.其二是"小心求证事实"注重史料的辨析与史料的运用.而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正是他一以贯之倡导的"科学方法"--"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同时,胡适还将史料的辨析、考证和梳理工作提升到方法论的高度加以总结,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系统的审定和整理史料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新抗战史观     
在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之际,大陆抗战史观正在悄然转变中:在强调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伟大民族精神与实事求是思想指导下,肯定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的地位与作用,赞扬国民党抗战将士的爱国精神,承认国民党与共产党共同领导抗战,正面认识抗战时期的蒋介石。这种新抗战史观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条件、原因与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们对抗日战争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战争进程、军事战略、民族精神与民族气节、战时经济与政治等领域。从文化的视角,尤其从文化遗产学的视角去解读抗战历史的相关研究显得相对薄弱。而这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曾经的战争记忆来说恰恰是不可或缺的,也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所必需。  相似文献   

6.
胡适的白话文学观,无论是其哲学思想基础,还是方法论,都源于他的实用主义哲学。胡适对文学内容并非没有足够的重视,但实用主义哲学效果至上的原则,使他选择了语言形式作为文学革命的突破口,这恰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将胡适斥为形式主义、改良主义,实际上是把胡适文学观的优长和特色当作缺点来认识。在某种意义上,胡适的白话文学观与其说是建构一种文学体系,不如说是为文学革命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实用主义使胡适文学理论的缺陷与它的优长显得同样醒目和突出。  相似文献   

7.
胡适的文学史观存在形式主义倾向,但他并未将形式主义文学观贯彻到底.胡适的"八不主义"主张包含了对思想与情感的关注,在表达新文学的基本特征时,他提出了"国语的文学"与"文学的国语"的新文学建设目标,但也注意到新文学应是"活的文学"和"有生命的文学".胡适文学史观的形式主义倾向及这一取向未能贯彻到底,与他接受实验主义的治学方法及文学审美本身乃内容与形式统一的特点有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抗战文化是桂林历史的丰碑。桂林抗战文化所孕育的抗战精神,是时代的产物,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已经深深地熔铸于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继承抗战优良传统,对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武汉失守后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进行了为期三年多的中期抗战。在这一阶段的对日作战中,国民党军队在战略战术、战斗力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有效地牵制和打击了日军,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发展,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对抗战中期的国民党战场的作战特点本文从五个方面加以归纳总结,并对这一阶段国民党战场的得失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从所周知,抗战期间,胡适对抗战的态度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这就是从低调到抗战。但是,胡适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演变?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他演变期中各个阶段的思想呢?这个问题,众多的胡适研究论著中大多语焉不详,甚至是避而不谈。本文试图在这个方面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1.
抗战歌谣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艺作品,而是特殊时期中华民族创造的历史文化结晶,是中华民族向心力、生命力的凝聚。抗战歌谣发出了“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民族心声,奏响了“向前、向前、向前”的战斗号角,激起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觉醒,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2.
胡适曾多次表示他喜欢用“中国文艺复兴”这一名词,来表述对中国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体验与看法.胡适喜欢“中国文艺复兴”这个题目的起因来自《新潮》的英文刊名,而它的历史根据主要有三:中国新文化新文学的诞生是对古代白话文学传统的“有意识”的复兴,这与欧洲文艺复兴类同;中西两个文艺复兴运动,都体现了“一种对人类解放要求”,反映了个体人的主体意识觉醒;而中国人的思想或人性的解放,所凭借的强大精神武器应是“赛先生”即科学精神或科学人生观,与“德先生”即德莫克拉西或人文主义所结成的坚固思想同盟.胡适对中国文艺复兴的贡献是独特的,是不可取代的,然而他对其历史局限认识不清又是一种遗憾.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与胡适是两位积极倡导现代传记的代表人物。在自传观念上,梁、胡二人都重视自传的史料价值。但由于梁启超强调传记的著述品格,其指称的自传仅限于史著范围内的自叙传,其自传观很难阐释中西自传的差异;胡适无意于为自传找寻历史渊源,而有意将自传的边界无限放大,以最大限度地积累史料,胡适对中西自传差异既有理论阐释,更有实践贡献。梁、胡二人在自传观上的根本差异在于,梁启超侧重对过去的历史做现实的研究,而胡适侧重为未来的历史做现实的准备。  相似文献   

14.
胡适虽不是戏剧家 ,但是他率先于 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易卜生主义》和《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的戏剧理论文章 ,提出了自由主义、写实主义、功利主义戏剧观 ,提出了戏剧进化论和悲剧观念 ,对中国现代戏剧的改革和发展有着开创性的意义。但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鲁迅胡适林语堂政治观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鲁、胡、林三人的共同特点如果不放开眼去看,很难找到这三个人的共同点。然而,作为读书人,他们却有着完全相同的地方。相同点之一:人格的独立性。鲁迅的人格体现在他作品的字里行间。他一生“横眉冷对千夫指”,甚至说:要在临死前把自己的尸体捆在高树上,不让想吃他的老虎吃掉。鲁迅的独立人格建立在对社会和人本身的深刻理解上。胡适的独立性表现得极为富有张力,他与当权者的合作是有限的,更不愿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他与国民党政府时好时坏的关系表现了他的这种独立性,他说:“在专政独霸之下,唯一的特点就是服从与不服从…  相似文献   

16.
陶澍是鸦片战争前夕我国杰出的政治人物,他抱有以天朝大国为中心,奉行怀柔远人政策的外交思想,同时主张加强海防建设,积极防范外夷入侵;主张正当的商业往来,坚决反对鸦片贸易,虽然存在着一定的时代局限,但仍然是走在同时代前列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17.
在抗日战争中,西南联大作家从寻找抗战力量开始,到描写抗日战斗,直至亲身上战场感受战争,最后对战争进行了人本思考,其作品具有与一般抗战文学不同的特点。尤其引人瞩目的是作品的艺术色彩,西南联大文学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抒写抗战内容,创作出一些前所未有的作品,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水平,取得了描写抗战的最高成就。认识西南联大文学的成就,或许能够充实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中关于抗战文学的贫乏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蒙古族主要分布在满蒙地区,在抵御外侮方面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抗战期间,中共高度重视对蒙族同胞的团结争取,特成立专门机构,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民族政策,有效地团结了蒙族抗日.这些宝贵经验,对当今建立和谐社会、处理民族关系、搞好统战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韩梅 《理论界》2006,3(10):172-173,233
60年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奋起的历史转折点,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振奋了民族精神,凝聚了民族力量,开启了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胜利进程,为中国走向和平发展道路创造了重要条件,从而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