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最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加尔文清教主义中的“原罪说”对他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在他的创作思想中打上了深深的“人人皆有罪”的烙印,“原罪意识”成为霍桑小说中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
霍桑与“罗曼司”体裁观念的研究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 ,霍桑罗曼司与其文学再现模式、与美国 19世纪中叶的国家政治策略、与美国 19世纪中叶的通俗文学市场的关系问题 ,其次 ,霍桑的文学再现模式与当时主流意识形态、文学市场的深层次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3.
作为美国文学史上公认的经典作家,霍桑及其作品不仅被伟大的作家一再提及,更有许多文学、文化史学家对他展开了深入研究.近代甚至还有文学理论家认为霍桑对美国文学的影响可以用“霍桑的传统”这一术语来形容.文章追溯了从19世纪中期到21世纪近150年国外霍桑研究的历史,特别是20世纪后半叶,几乎每一种文学流派,如新批评、神话原型批评、精神分析研究、解构主义、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批评等每一种文学流派都少不了文学理论与霍桑研究的结合.或许这一代代评论家对霍桑及其作品的关注本身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红字》的象征手法与霍桑的文学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撤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红字》被公认是霍桑最杰出的代表作,也是整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中最有声望的权威作品。”《红字》的艺术特色是多方面的.它既有细腻的心理描写,又有梦幻般的浪漫氛围,而更重要的则是丰富的象征手法,因此被称为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这—艺术手法对美国小说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象征手法在小说中的表现特点、作用和霍桑的文学观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霍桑的许多作品都同时充满着“原罪”和“本罪”的思想,两种思想交织、冲突在一起,体现了霍桑罪恶观的矛盾性.从《圣经》中的“原罪”与“本罪”思想出发,探析霍桑作品中“原罪”和“本罪”思想之间的交织与矛盾,进而探讨霍桑罪恶观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系列论文“霍桑及其《红字》”的第二篇,对小说的“超长”绪论和通奸主题作了一个政治解读。霍桑因党派倾轧被解职,将对美国政治传统的满腔愤怒泼墨于《红字》序言之中。他选择了通奸这个最敏感、最忌讳的题材作为《红字》的主题,对北美的清教传统进行了清算,借古讽今,直抒心中“不快之事”。  相似文献   

7.
<正> 霍桑“无可争辩地是美国产生的第一位大作家”,他在美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是由他的长篇小说《红字》奠定的.当《红字》于1850年一面世,立即由于它所呈现的多彩的世界和奇异的力量得到人们广泛的好评.当时的美国人民是把它作为美国民族文学创作的一个重大突破而引以自豪.西方小说发展史上堪称革故鼎新式人物的亨利·詹姆斯曾深受霍桑  相似文献   

8.
“颠覆”与“含纳”是指美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霍桑在《红字》中建构“反叛性”女性话语时与清教父权主流意识形态之间既对抗又依赖的矛盾思想。一方面,霍桑在《红字》中主要通过让女主人公海斯特诉诸于华丽的服饰、拥有神秘力量的波儿以及沉默的生活姿态三种媒介重构本来象征罪恶的红字,试图颠覆、解构主流权力话语;另一方面,霍桑与清教父权主流话语之间存在着“共谋”关系,他勾勒海斯特如此反叛的新女性形象只是为更好地说明清教社会内部存在的运行机制:清教主流意识形态通过“收编”与“含纳”激进性力量来稳定和巩固自身意识形态的发展。霍桑通过海斯特“反叛”与“回归”双重形象特征展现出的“颠覆”和“含纳”,思考了清教新英格兰时期的社会运作模式,也为后世带来了关于社会发展过程中内部机制运作模式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9.
名字隐喻的含混、丝带意象的含混以及森林意象的含混,是霍桑短篇小说《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中语言含混的显著特征,三者语言的含混性赋予文本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有效揭示了小说“人性善恶结合”的主旨,究其语言含混的根源,来自当时霍桑矛盾的思想、复杂的乡土情结和美国超验主义思想的兴起.  相似文献   

10.
在霍桑生活的时代,欧洲的女性教育与女性义务规约均基于女性未来的母亲身份,美国社会同样强调母亲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回溯《红字》主要情节的历史背景发现,霍桑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的母性观,另一方面突出了白兰的“问题化”母性,并以此为依托,通过强调两代人之间的巨大差异,试图挑战美国与英国的文化政治血缘联系,建立移民者后代与美洲大陆的新地缘关联,从而帮助构建美国人的独立民族身份。  相似文献   

11.
美国作家霍桑的短篇小说《胎记》以主人公艾尔默借助科学实验祛除妻子脸上的胎记这一事件为核心,通过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事手法,成功地再现了美国19世纪科学不断征服自然的伦理图景,将读者引入一个伦理失衡的故事世界。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沿着“以科技祛除妻子脸上胎记”这条伦理主线,通过还原该事件发生的“伦理现场”,逐一解构小说中的“伦理选择”、“伦理身份”等“伦理结”,希图由此剖析浸淫于作品深处的伦理特性。最后,乔治亚娜的伦理反思也体现了霍桑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人类尊严流失的控诉。  相似文献   

12.
从《红字》及其序言看霍桑的创作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上半叶,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欧洲浪漫主义的影响,美国文学进入了浪漫主义的发展时期,霍桑便是其中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想象和强烈的主观色彩。霍桑曾多次宣称他的作品不是“小说”,而是“传奇”。在《七个带尖角阁的房子》序言中,他曾对传奇的概念作了扼要的概括,在《红字》序言中,他对这一文学形式的体裁和写作风格作了详尽的论述。兰·乌斯比在提到《红字》及其序言时说:“《红字》或许是霍桑最受肯定的成就,既然如此,探讨这部小说如何使传奇的概念得以阐明是很有稗益的……(序言)乍看起来它不过…  相似文献   

13.
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 1804—1864)是十九世纪美国重要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的创作以道德题材为主,可以说,他是一个用艺术手段来探讨道德问题的伦理学家。霍桑认为,他的小说“只要求忠于人心的真实”,而他所谓的“人心的真实”,就是指人心的善恶本质;为了揭示这一本质的真相,他特别注重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在“人性中努力掘进”。这种特色,使他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红字》(1850年出版)就是他的最能体现这一特色的长篇力作。两个“罪人”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个学英语的“老大难”。来美几年,在学习英语会话的过程中,或是由于没有听懂,或是一知半解,闹过不少误会,也出过不少笑话。 我的名字叫“YES” 刚来美国时,虽说也会点英语,无奈心理素质较差,一和美国人说话,就紧张得不行,什么词都  相似文献   

15.
有着一顶博士头衔的苏州捷美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明,可谓生财有道的儒商。他思维活跃,富有个性,不拘一格地追求最大效益。王振明很“狂”,他在美国留学时曾宣称,“我要是找不到工作,全世界没有人能找到工作”;王振明很“奇”,博士学位尚未拿到,曾出过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美国西南医学中心就聘他为终身研究员;王振明很“俏”,美国几家著名公司争相独家代理他研制的世界独创的生物实验室仪器。  相似文献   

16.
霍桑实验是西方管理科学发展的里程碑,对人类各种管理活动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结合管理育人实践,具体探讨了霍桑实验及其所昭示的“社会人”假设、“参与管理”、“非正式组织”、“人际关系理论”等重要管理理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霍桑,19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小说家,是美国最早重视心理描写的作家。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红字》中,霍桑对人物心理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并且获得巨大成功。人物心理描写是这部小说的重要特色,同时也是这部小说所以能蜚声文坛、行之久远的一个主要原因。霍桑开创了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解析《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字》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小说中红字“A”的象征意义丰富,在海斯特·白兰身上成为爱与反判的象征,在她的情人亚瑟·梅斯代尔身上成为罪与罚的象征。  相似文献   

19.
霍桑短篇小说思想艺术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美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短篇小说的艺术手法出发 ,阐述了作者如何运用艺术手法来表现主题 :痛恨基督教“原罪”、“内在堕落”等偏执信条对人的精神、肉体、行为等产生影响的同时 ,又通过冷静而严酷的剖析 ,把人性的阴暗面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罗格·齐灵窝斯心灵的发展阐述了霍桑所表达的宗教意识,认为霍桑对 “恶”的评价视角是含混的,充满了矛盾的:一方面他戴着清教主义的有色眼镜,对旧的道 德观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认同,另一方面他将“恶”的起因归咎于清教对人性的摧残、扼杀, 并对人性的“善”寄予了希望。霍桑宗教意识的矛盾性与其家庭和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 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