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论鸦片战争吴淞战役郑剑顺1842年6月16日,发生在长江口的吴淞战役是中英鸦片战争的一个重要战役,也是被英国侵略军称为“扬子江战役”的第一战。这一抗英战役在江南提督陈化成指挥下进行。陈化成两载备战,费尽心血,坚守阵地,血洒炮台,壮烈殉难.最后,炮台失...  相似文献   

2.
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已在这里休养生息,所谓“荒岛”之说,纯属无稽之谈。英国早在鸦片战争前200年,已蓄意侵占中国领土。19世纪初,它们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肯定香港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良港”,积极谋求占领。鸦片战争中,义律交互使用外交讹诈与武力威胁,于1841年1月26日将香港岛强行占领。1842年8月29日,中英签订《江宁条约》,清政府在英国的武力威胁下,被迫同意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鸦片战争150周年。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是当时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英国用武力奴役中国人民的一次侵略战争。对中国来说,它是一次反侵略的正义战争。鸦片战争既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起点。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道“分水岭”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清朝在鸦片战争中败于英国,除了武器的相对落后之外,其实有着一些更为深层的原因,诸如君主专制制度下民众普遍缺乏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官民矛盾尖锐、存在大量“汉奸”现象;清军的腐败、缺乏战斗力,互不配合,以及清朝统治者思想观念的落后,不谙世界大势和国情、国力,和、战失据,等等。这些都是比武器落后更重要的原因,思想家魏源等人对此就做过一些深刻反思。清朝的战败,昭示中国需要一场全面的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和思想观念的大变革,方能应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在时过180多年之后,仍然值得后人深刻记取!  相似文献   

5.
18 40年 7月 ,中英鸦片战争爆发 ,首战舟山。定海总兵张朝发殉国 ,舟山被占 ,次年 2月收复。 1841年 9月 2 6日起 ,英军再攻舟山 ,相持六昼夜 ,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总兵率部奋战 ,同日壮烈牺牲。这是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英勇抵抗英军最激烈的战役之一。舟山两次沦陷 ,时达五年多 ,当地军民的反英斗争 ,在鸦片战争史上占有突出地位。但在地方史的研究与宣传教育工作方面 ,存在一些问题。如双方兵力与伤亡情况 ,及其在同整个战争诸役相比较中所居的地位等问题 ,本文根据可靠史料与数据 ,提供商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阐述了从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近现代中国社会音乐结构的变迁。鸦片战争以前,传统的思维方式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因此传统音乐的发展在中国社会音乐结构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封闭的大门被帝国主义打开.西洋音乐文化迅速传入,新音乐得到了发展,中国由此进入了传统音乐与新音乐并行发展的多元化社会音乐结构的...  相似文献   

7.
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已在这里休养生息,所谓“荒岛”之说,纯属无稽之谈。英国早在鸦片战争前200年,已蓄意侵占中国领土。19世纪初,它们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肯定香港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良港”,积极谋求占领。鸦片战争中,义律交互使用外交讹诈与武力威胁,于1841年1月26日将香港岛强行占领。1842年8月29日,中英签订《江宁条约》,清政府在英国的武力威胁下,被迫同意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相似文献   

8.
一八四○年爆发的鸦片战争,结束了满清王朝的闭关自守时代。从此,我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从一八四○到一九一八年“五四”运动前的七十余年间,先进的中国人,曾经“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一卷本,第1358页)“中国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在“五四”以前,学校与科举之争,新学与旧学之争,  相似文献   

9.
从满清贵族入主中原到鸦片战争爆发前夕,"经世致用"思潮先后出现过两次.这两次思潮抨击了时弊,倡导了学以致用,变法图强,为中国文化的近代化和鸦片战争后中国开眼看世界思潮,提供了思想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
试论鸦片战争前广州对输入西方文化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鸦片战争爆发前 3个世纪里 ,广州对输入西方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不仅表现在广州是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的首选之地、西方科学技术输入的窗口和西洋艺术入华的桥梁 ,而且还表现在它是西方近代文化设施最早的移植之地与最早出现西方文化、教育、医学组织的城市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前,在所有同中国进行国际贸易的国家中,英国占据首位。清政府由于观念上的落后,颁布了许多苛刻的限制措施,这些措施引起英商的强烈反弹,成为鸦片战争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鸦片战争以前三个多世纪的中英贸易 ,发生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英国与封建制度日趋没落的中国。中英之间基本上是不等价贸易 ,掠夺性贸易 ,走私贸易以及与此相关的掠卖华工、侵犯领土、破坏主权之侵略活动。中英贸易 ,对中国的社会经济秩序、人民经济生活、社会阶级结构等 ,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英国而言 ,中英贸易之结果 ,进一步扩大了英帝国的政治声威 ;加快了英国的资本积累及其殖民地的经济发展。殖民与反殖民的斗争 ,在中英两国贸易中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终于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相似文献   

13.
两次鸦片战争与中国财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于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爆发的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与财政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道路。第二次鸦片战争,加快了这一变化的历史进程,其经验教训是极为深刻的。本文拟就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与财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作为嘉道年间著名的经世思想家,包世臣敏锐地意识到鸦片耗银于外夷是导致银价踊贵的主要原因,果断提出杜绝夷舶与撤关罢税的禁烟措施。包世臣于战前即已留心海外、关注夷情,发出战争警报。鸦片战争期间,包世臣时刻关心着战局变化,以其特有的方式参与反侵略战争,指陈形势,筹划御敌之策,其中“必宜通筹全局”、“以夷攻夷之策”、“草泽中固大有人在”等思想最具时代特点。战争结束不久包世臣即提出总结战争经验的命题,他认为战争失败患在封圻节钺,若言补救,唯在收摄人心、物色人才,这是包世臣民本思想在经历战争之后的升华。  相似文献   

15.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爱国的诗人、作家,激于民族义愤,纷纷以诗歌、散文、戏曲、小说为武器,揭露和批判外国侵略者的罪行和清廷的腐败,歌颂人民的抗暴斗争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现存的无名氏《京口夷乱竹枝词》(又名《镇城竹枝词》)、无名氏《扬州竹枝词》以及罗煚的《壬寅夏纪事竹枝词》共九十首,就是用竹枝词这  相似文献   

16.
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以武力叩开了中国的门户。这场战争是英国对华实施“炮舰政策”的一个典型例证。这一政策从酝酿到实施历经八年。其间,英国国内鼓吹发动侵华战争与反战者均大有人在。后者在道义上、舆论上、人数上甚至还占了一定的优势。然而,战争最终仍...  相似文献   

17.
为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6月2日到6月9日,我院举办了以“鸦片战争与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系列学术报告会。会上,有十一篇论文宣讲。这些论文从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角度对鸦片战争时期的历史进行了探讨。历史系副教授杨心树在会上作了《中英鸦片战争前的国际形势》的发言。发言通过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史文献研究的新成果──《英国档案有关鸦片战争资料选译》评介吴乃华胡滨先生的新译《英国档案有关鸦片战争资料选译》已于199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约80万字,它是鸦片战争史文献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多年来,胡滨先生利用其深厚的英文功底,对涉及中国...  相似文献   

19.
1990年5月28至29日,由省委宣传部、省社联、省社科院、省史学会联合召开的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济南举行。会议围绕着鸦片战争与爱国主义、鸦片战争与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社会,鸦片战争的历史启示四个主题展开了讨论。一、关于鸦片战争与爱国主义与会代表指出,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屈辱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发扬爱国主义传统的光荣历史。爱国主义是中国近代史的主题。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主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爱国官兵抵抗外来侵略的英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产生了以“银荒”为中心的货币危机,由此引发了全面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关于货币问题的研究与讨论,一时成为鸦片战争前后朝野上下的热门话题。本文的重点是对当时士人提出的观点和看法进行综合和概括,并结合当时的议论和后来的研究对之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