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年鉴是全方位反映城市年度基本情况的大型工具书,集综合性、系统性、资料性、权威性、实用性于一体。城市年鉴在为各级党政机关决策,为社会各界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方面,在宣传城市、招商引资,积累史料,促进城市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中都发  相似文献   

2.
《武汉建设年鉴》起编于1990年,迄今为止已经编纂了15卷。它面世的背景和需求正是上世纪90年代初武汉市社会经济、城市建设全面推进的时候,从那时起,这本年鉴就肩负起逐年记载武汉市建设领域的工作情况,为武汉市城市建设的发展积累史料的历史责任。武汉市市政府一贯重视城市的文字记载工作,武汉市的年鉴可谓种类丰富,有综合类的《武汉年鉴》、专门类的《武汉统计年鉴》、《农村经济年鉴》、行业类的《武汉房地产年鉴》、《武汉规划年鉴》、《武汉市政年鉴》等,而《武汉建设年鉴》在诸多年鉴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突出的,并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城市年鉴属于地方综合性年鉴,具有地方综合性年鉴的特点:一是地方性,在范围上载录一个城市区域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二是综合性,在内容上要顾及到各行各业、方方面面。三是时代性,在框架设计上强调反映当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表彰新时期产生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城市年鉴作为地方综合性年鉴,具有上述的共性之外,还具有个性。其个性寓于共性之中,两者相互依存。城市年鉴应突出个性,才能在众多的年鉴中显示出  相似文献   

4.
广州年鉴社社长谭惠全《抓住主要矛盾,推动城市年鉴创新发展——兼述<广州年鉴>20年的实践与探索》一文紧密结合《广州年鉴》的发展历程,论述了城市年鉴的发展条件与创新优势、影响城市年鉴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努力拓展年鉴反映现实的广度与深度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地方综合年鉴主要是指全面反映某一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的年鉴,如《江苏年鉴》、《无锡年鉴》、《江阴年鉴》等省(市)地(市、州)县(区、市)年鉴。这主要是就年鉴的分类而言的,与其相对应的是专业(行业)年鉴等。那么,什么是地方综合年鉴呢?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年鉴界没有对其形成一个共识性的意见。对什么是年鉴则形成一个基本的共识:年鉴是一种逐年编纂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而且年鉴在性质、体裁功能、载体形式、出版方式等方面,与地方志有着根本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西安年鉴》编辑部主任崔义萍《城市年鉴的地方文化特色》一文认为,城市年鉴具有记载和反映城市文化的功能。城市年鉴编纂应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城市文化特色,体现和承载城市文化特色是城市年鉴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并就城市年鉴如何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反映城市文化特色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主办的《中国城市年鉴》2004年卷于2004年12月出版,向国内外发行。《中国城市年鉴》是1985年经国务院领导批准创办的一部反映中国城市发展现状、记录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的综合性、资料性、实用性的大型年刊。  相似文献   

8.
1999年,笔者曾有幸参加第二届中国地方年鉴奖的评比工作,直接参与了城市年鉴框架设计的评比。这次评比,使笔者有机会在很短的时间里拜读近70部城市年鉴,对其框架设计情况有了较宏观的认识。参评的年鉴来自22个省(市)区,是从1995~1999年出版的350多部年鉴中精选出来的,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基本可以反映出我国整个城市年鉴的水平。总  相似文献   

9.
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副会长陈仁礼《关于地方综合性年鉴定位和提高编纂质量的几个问题———在第十六次城市年鉴研讨会上的总结》一文,论述了有关正确认识面临的新情况,城市年鉴的定位,年鉴创新,资料性,资料选编的方向,增强文化含量,组稿难,体制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疆年鉴1989》不久前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它主要反映了1988年新疆重大事件和各方面的新情况、新进展,共分特载、概况与大事记、政治、经济、军事、科教文卫、民族、社会、地州市县建设、生产建设兵团、逝世人物和附录等12个部类,共有941个条目。《新疆年鉴》从1985年到1989年已经  相似文献   

11.
2000年9月8日至11日,第八届地市、县(市、区)年鉴研讨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威海召开。地市、县与会人员围绕地方综合年鉴在新世纪如何发展的主题畅所欲言,最终形成了21世纪地方综合年鉴应该走。背靠政府、面向市场”发展之路的共识。 山东省史志办副主任、山东年鉴学会副会  相似文献   

12.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正在出版的县(市)综合年鉴约500余家,其中不少县(市)级年鉴办得有声有色、颇具个性和特色,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实践证明,县(市)年鉴必须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惟本本,不抄模式,不循陈规,敢闯敢试,走个性化发展之路。 1.框架结构的个性化问题。县(市)年鉴首先要突破地方志的框框,真正从读者的需求出发,从当地的实  相似文献   

13.
人物类目是地方综合年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不断探讨创新,增强可读性、实用性和教育作用,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各级综合年鉴,载入本地在三个文明建设中涌现出的各种典型人物,也是反映年鉴个性、实效和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谈点浅见,请同仁们斧正。  相似文献   

14.
市带县的行政体制,打破了过去市、县间的行政壁垒,有利于城乡结合、条块结合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赵紫阳同志早在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就提出,“要以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为中心,带动周围农村,统一组织生产和流通,逐步形成以城市为依托的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经济区。”随后,国家提出以市带县的改革方针。江苏省和辽宁省已全部实行市带县,其它各省、区也都不同程度地实行  相似文献   

15.
专业年鉴作为记述部门文化年度内容的一种表现形式,必然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专业年鉴的创新是其发展的动力,又是其生命力的源泉。在创新中,要围绕"新"字(新情况、新举措、新成果、新经验)坚持做到"四特",即体现地域特色、反映时代特征、记述专业特点、表现年鉴特性。通过创新,使专业年鉴在部门文化建设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年鉴事业的发展,城区年鉴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本城区的知名度以及资政、存史、教化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从总体上来看,城区年鉴相对于县(市)年鉴,一方面是编年鉴的城区数量较少,另一方面是城  相似文献   

17.
我国法律方面的年鉴并不多,这与我国当前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情况不相适应。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法律方面的年鉴发展了许多年,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主要区别中外法律年鉴目前存在的主要差异在于:法律年鉴虽属于专科性年鉴,但中外相比,国外的法律年鉴专科性更强,中国的法律年鉴收录的范围更广一些。  相似文献   

18.
年鉴是特殊的文化"产品"。年鉴工作者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努力提高年鉴的整体质量,使我们编辑的年鉴能够准确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反映我们伟大时代的精神,把好的精  相似文献   

19.
《深圳年鉴》在市委、市政府和有关单位广大作者的关心支持下,提前在"九七"香港回归前与广大读者见面。为了扩大年鉴的涵盖面,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整个深圳市改革开放和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情况,经新闻出版署批准,《深圳经济特区年鉴》从1997年卷开始,正式更名为《深圳年鉴》。根据国民经济分类和深圳特区的实际,本期年鉴进一步优化选题,调整结构,突出特色,增强了规范性与可读性。  相似文献   

20.
《吴县年鉴》创刊于1986年,至1995年,已连续编纂出版10卷。10卷《吴县年鉴》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载了吴县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本面貌及其发展情况。1996年,是我国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的开局年,又值吴县撤县设市。为了使《吴县年鉴》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需要,更好地为吴县市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吴县年鉴》编辑部向市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