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网络恐怖主义是传统恐怖主义在大数据时代的新的表现形态。我国对网络恐怖主义尚未制定专门的法律制度,无法满足预防和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的现实需求。2015年8月出台的《刑法修正案(九)》在应对网络恐怖主义的法治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未来我国应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深化对网络恐怖主义的性质和危害的认识,建立以刑事法律为主、行政法律和民事法律为补充的应对网络恐怖主义的法制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的反恐立法,增强社会综合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网络恐怖主义的特性、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尽管尚未发生过严重的网络恐怖主义袭击事件 ,但是其危害的严重性已经初露端倪。大规模的网络恐怖主义的发生也许就在明天 ,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部分黑客可能会演变成网络恐怖主义分子 ,部分黑客与恐怖主义组织相结合共同实施网络恐怖主义。未来的网络恐怖主义将技术更完善 ,行动更隐蔽。造福于人类的计算机在恐怖组织手中将蜕变成信息时代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网络攻击可能成为 2 1世纪恐怖组织优先选择的手段 ,成为对国际安全的一种新的巨大威胁  相似文献   

3.
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物品罪中的宣扬是指以非否定的评价对恐怖主义内容予以不合理的展示,只有当涉及恐怖主义的内容通常会对阅读者产生刑法所禁止的负面影响,才属于宣扬恐怖主义物品。宣扬恐怖主义物品包含传统物品与网络物品两种形式,在定量模式的运用上,应当秉持传统物品与网络物品危害性区分的原则。对于网络物品,存在着因软件原因而使软件用户被动获取的可能,当软件用户被动获取的系完全独立的网络物品时,则负有删除所获取网络物品的义务,不履行删除义务的属于持有。基于正当目的而持有宣扬恐怖主义物品的行为不具有刑事违法性,不应认定为犯罪。行为人非法持有后又实施宣扬行为的,如持有行为与宣扬行为所指向的物品具有同一性,宜以包括一罪处断。  相似文献   

4.
网络恐怖主义属于恐怖主义的类型之一,它是一种新的恐怖战术,而不是新的恐怖形式.它以网络为攻击对象、犯罪工具或战略资源使其区别于传统的恐怖主义;以政治诉求为最终目的使其区别于一般的黑客行为.它大致经历了从对象型到工具型再到空间型、从单向型到互动型再到交叉型的演变过程,这既与网络技术的变革同步,又与恐怖组织结构的变化相关.在网络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和传统恐怖活动备受打压的双重背景下,网络恐怖主义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分散化趋势明显、隐蔽性日益增强.我国治理网络恐怖主义要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防、反相结合的技术手段,从动态视角促进相关法律规范之间的有效衔接,借助大数据技术构建立体联动的信息共享、信息联动等反恐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移动互联时代的网络社会正面临着现实与虚拟叠加的恐怖威胁,网络不仅成为恐怖分子传播思想、传授方法、煽动恐怖袭击的工具,也逐渐演变为恐怖主义意识形态渗透和网络舆论话语争夺的战场。网络涉恐舆论及恐怖组织的舆论造势手段有着不同于一般网络舆论的特征,因当前猖獗的网络恐怖主义挑战,亟待增强网络反恐"第二战场"较量中的舆论引导力,进一步创新移动互联时代的网络反恐策略。  相似文献   

6.
2002年,网络舆论作为一个词组搭配开始出现;2003年是学界公认的"网络舆论"研究起始年,网络舆论作为一个概念被正式提出;2004年至2007年网络舆论研究成果稳步增长;2008至2010年,网络舆论研究成果迅猛增长。本研究对维普搜索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将近10年来的网络舆论研究议题大体划分为9个类别,通过对这些类别的数据对比分析,可以反映出网络舆论研究的整体格局及其将来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7.
卓翔 《东南学术》2002,(5):131-139
全球互联网以势不可挡之势给大众提供极端快捷和无比便利 ,但网络犯罪率同时飙升。鉴于网络犯罪已经严重威胁因特网的生存与发展 ,如何预防及治理网络犯罪已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严峻课题。本文以当前网络失序现象为导向 ,运用现代犯罪学的视角 ,针对日益猖獗的网络犯罪现象提出应对的方案及策略 ,以犯罪综合治理的刑事政策经验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网络犯罪防控模式 ,打造一个“厚德载法、德行天下”的文明、健康、净化的现代网络空间。并不无忧虑地提出对网络恐怖主义的警戒 ,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汤景泰 《兰州学刊》2007,(9):133-136
作为近年来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领域,网络传播研究在2006年继续拓展、深化。研究者针对网络媒介的基本属性、网络与社会文化发展、网络传播对传统传播理论的冲击、网络舆论与网络语言、网络伦理与法规、网络管理、网络与传统媒介关系、以博客为代表的新的网络应用类型等理论问题,重点展开了讨论;在关于网络实务的研究中,网络新闻、网络广告以及一些新技术在网络中的运用是研究重点;对胡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为代表的网络"恶搞"成为2006年倍受关注的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9.
《大庆社会科学》2013,(4):96-96
李琪撰文认为,近两年中亚、南亚及其周边国家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活动表现出许多明显的特征。一是本土化、团伙性、突发性和随机性恐怖主义趋势加强;二是以微型恐怖主义为常态活动形式,网络恐怖主义成为新威胁;三是针对国家安保和军警目标的攻击活动上升到第一位;四是中亚国家小武器和轻型武器的民间扩散及滥用有可能加剧恐怖主义;五是特殊群体成为宗教极端型恐怖主义的利用工具;六是恐怖组织成员不再限于单一国籍居民,与国际贩毒联系在一起。中亚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利用宗教追求  相似文献   

10.
网络社会:一种新的、现实的社会存在方式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网络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学者对网络社会的注意。与一般的看法不同的是 ,我们认为网络社会是一个现实的社会 ,而认为网络社会是“虚拟社会”的看法有不妥之处。为此我们从互动关系的角度阐述了网络社会 ,即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所具有的特点。提出要建立一门新的社会科学———网络社会学 ,并对之新近应研究方向和内容作了粗略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