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刚刚开始的中国社会工作来说.2008年的四川地震灾区是个难忘的地方,在那里,当代中国社会工作第一次集体亮相。灾害社会工作成了2008年乃至未来几年中国社会工作的核心话语。2008年11月29日~12月1日.由民政部组织召开的全国“灾后恢复重建与社会工作”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民政系统、高等院校的社会工作研究者、实践者等100余人围绕“当前灾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如何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灾区恢复重建中的作用”展开讨论。现将研讨会上的部分内容摘录如下,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2.
在四川汶川地震灾区进入恢复重建的关键时刻,心理援助和社会体系重建也随之进入了第二阶段,社会工作迎来了进入灾区的重要时刻。全国各地,多支社会工作服务队先后多次进入灾区,完成他们特殊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27日,由民政部组织的赴四川地震灾区社会工作服务队开赴四川。这支专业社工队伍肩负着了解、评估灾民需求,找准社会工作在灾民安置和灾后重建阶段切入点,以及为灾民提供专业服务的重任。在6天的时间里,本刊记者跟随社工服务队,先后前往彭州、都江堰等灾区一线,以及成都市救助管理站、成都市第二社会福利院、西南财经大学爱心学校等灾民安置点进行调研、评估和服务。  相似文献   

4.
图片报道     
《中国社会导刊》2014,(27):F0002-F0002
9月5日,云南鲁甸地震灾区社会工作服务支援计划启动视频会议在北京举行。此次鲁甸地震灾区社会工作服务支援团下设5支社会工作服务队和一个社会工作督导培训组,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在视频会议上为他们授旗。其中,5支社会工作服务队分别由北京市民政局、上海市民政局、广东省民政厅、四川省民政厅和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组建。  相似文献   

5.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这是云南省自2000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昭通地区1974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造成较为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为了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灾害救助与灾后恢复重建中的专业作用,有效地回应鲁旬地震灾区群众心理社会服务需求,民政部组织实施了“鲁旬地震灾区社会工作服务支援计划”,统筹和派遣北京、上海、广东、四川、中国社会工作协会5支社工服务队和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云南大学组成的社会工作督导培训组深入灾区,依托云南本地建立的社会工作协调平台,集聚内地以及港澳的社会工作专业力量为灾区群众提供心理援助与社会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6.
从2008年6月自广州奔赴汶川开启水磨社工站的服务,到2009年12月在社会资源匮乏的北川陈家坝启动陈家坝社工站,再到2011年1月汶川县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汶川启创)成立……广州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启创)在四川地震灾区的服务已经近三年了.  相似文献   

7.
11月,地处西南边陲乌蒙高寒山区的云南鲁甸就已嗅到了初盒的味道,从昭通通往鲁甸灾区的公路崎岖蜿蜒.雄伟高耸的大山,绿色的盛装已经被撕得衣衫褴褛,一块块赤裸的山体,犹如胎记,向四面八方展示着“8.03”地震的破坏力.9月5日,首次由民政部组建的鲁甸地震灾区社会工作服务支援队,分别从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等地启程驰援灾区,开启了协助灾区恢复重建社会系统的征程.三个多月已经过去,记者赴鲁旬地震灾区,近距离感受了社工在灾区社会功能恢复与重建中的角色与作为.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发生后,许多社会组织与民间机构奔赴灾区开展各项社会服务。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作为华南社会工作的主要推动力量,同年即在四川建立了4个社会工作站(彭州县龙门山镇、平武县南坝镇、汶川县映秀镇、汶川县水磨镇)。这四个工作站各有定位,但又互相补充,围绕着灾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生态、文化、经济与教育的专项服务与社区发展实验。  相似文献   

9.
灾害社会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既缺少理论支撑,也缺乏实务基础。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灾区社会工作服务得到快速发展。广大社会工作者在帮助灾区解困救难、服务民生。促进重建的同时,采取服务与研究并行策略,不断总结探索适合灾区实际的理论和实务模式,取得了宝贵经验,发现了存在问题。进一步明确了灾区社会工作的推进对策。  相似文献   

10.
2009年4月,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社工协会)多次组织专家对四川地震灾区的民办社工服务机构进行调研和实地考察,提出了“以四川灾后社会重建为契机,从灾区、边远山区和民族地区入手,培育政府支持、专业教育介入、本土化的民办社工服务机构,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建议。该调研报告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和民政部领导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5月16日、25日,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8名社工分两批跟随“上海抗震救灾青年志愿者医疗服务队”和“12355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及心理康复援助专家志愿团上海分团”赶赴四川地震灾区德阳,为受灾群众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下面是阳光社工沈润芝的前线救灾日记。  相似文献   

12.
5·12地震后.主要由民政部门领军的社工队陆续奔赴灾区开展专业服务.从而开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社会工作灾后服务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3.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针对灾区群众需求多元,社会问题复杂多样,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严重失衡的现实,民政部、国务院妇儿工委、四川省民政质部分灾区对口援建省市民政部门、灾区各级政府以及各类社会工作行业管理机构、多种社会服务组织积极整合社会工作专业力量,采取有效措施,支援灾区、服务灾区,在我国开创了社会工作介入灾害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先河,有力推动了灾区社会工作制度建设与实务开展,稳步推进了灾后恢复重建和灾区社会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灾难频发激起了公众前所未有的善心与力量,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救灾工作,给紧急救援与灾后重建带来了巨大的正能量.不过,社会力量之巨大与活动无序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带着观光的心态进入灾区"、"灾难成为志愿者狂欢的舞台"、"在灾难中寻找自身的存在感"等不和谐音符也偶尔出现.之所以如此,正是社会公益力量在激情服务后未能有效回归到以受灾群众为本与可持续服务的理性状态. 我作为理县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副主任,在汶川地震重灾区四川理县坚守了两年半时间,又于今年4月赴芦山地震灾区雅安市天全县开展灾后社会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5.
2008年4月.南都基金会与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组织专家对汶川地震灾区的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情况进行了考察和调研,在此基础上组织实施了”社会工作服务组织试点工程“建设项目,首批从灾区起步,计划用2~3年的时间建设政府支持、专业教育介入、社会资源助力、本土化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工式服民务组织。中国社工协会最终确定5家民办社工机构作为试点:安县红十字社工服务中心、资阳市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都江堰市上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县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大邑县巴地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该试点项目得到了南都基金会的支持,每家机构获得20万元资助。在此,我们选取了安县红十字社工服务中心——第一家在灾区获得正式注册的社工机构为代表。  相似文献   

16.
二是摸清需求。摸清灾区群众需求是确保外部社会工作力量有效介入灾区服务的前提。汶川地震发生后,民政部立即联合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等社会组织和北京大学等高校赶赴灾区,深入了解社会工作介入灾害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四川省民政厅与西南财经大学组成联合调查组,就灾区民政工作和群众需求开展问卷调查,为政府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7.
汶川县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汶川大同)是顺应汶川地震灾区物质和精神全面恢复重建的需要而成立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机构自2009年成立至今,在灾后恢复重建中,有声有色地开展服务,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社工灾后的“坚持和守望”很有意义。社会工作在坚持专业性的同时如何结合灾区的本土文化,如何先通过实务服务逐步去赢得制度空间,如何发挥专业优势成为国家减灾防灾体系中的专业技术力量,如何探索民间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社会政策体系、机构建设模式及评估体系,社工灾区两年的探索正在显示着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5年前,汶川的痛还在心底;5年后,又一场地震噩梦再次降临四川!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此次地震强度大,波及面广,损失严重,人们的心再次被牵动! 芦山地震后,企业和基金会纷纷行动起来,加入爱心能量的传递中.目前捐赠大多限于物资和资金,但灾区同样需要心理援助和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尤其在紧急救援结束后.而这样的软性服务项目目前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20.
作为5·12地震灾区最本土的社工,四川社工是灾后重建中不可缺少的力量。两年来,他们也在不断前行,探索着社会工作长效发展之路。作为本土高校社工力量的代表,西南财经大学于2008年11月曾在北川县安昌镇建立社工站,重点对灾区基层干部开展心理援助服务。2009年4月.该校根据需要,与香港浸会大学共同在北川县曲山镇任家坪建立了社工站,以社区能力建设为重点介入灾后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