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评论界对《荒原》的文本解读方式很多,提出的见解也存在诸多分歧。为深入理解作品的真正涵义,应该将作家的文论同他的作品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也就是从艾略特本人的文学批评理论出发,尽可能准确地诠释作品中的“客观对应物”。  相似文献   

2.
从形式主义、个人传记、神话原型、读者反应和解构主义这五个理论视角来解读西奥多·罗特克的名诗<在黑暗日子里>,我们能获取丰富的审美体验和对于该诗比较全面、深入的理解.恰当运用文学批评理论可使英语诗歌阅读变得更具乐趣、更富成果.  相似文献   

3.
这首小诗,究竟蕴含了怎样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隽永的艺术生命,使得它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对此诗的理解,过去就颇多分歧,近几年更众说纷纭。本文拟在评析历来注释的基础上,提出一点感想。  相似文献   

4.
中文系蒋凡著《叶燮和原诗》一书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对明末清初的重要文艺理论家叶燮的生平、思想和学术渊源及其创作实践作了认真的梳理,尤其是对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原诗》,更从思想内容、理  相似文献   

5.
郑玄《毛诗笺》是由经学角度笺诗的,但却有着不容忽视的文学价值。本文由三个方面论述了《毛诗笺》的文学成就,并从文化史与文学批评史的角度予以了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在文学批评的视野下,《诗经》被视为中国文学批评思想的萌芽。但这个看似简单的“萌芽”本身却包含着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本文探讨了中国文学批评思想之“萌芽”的发展层次与基本内涵。并以《诗经》为线索,进一步探讨周代文学批评思想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德里达文学批评思想的研究,首先表现在翻译西方理论家评价"解构主义"的著作,以及德里达原著的部分章节;其次,中国学者在这些译著的理解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本土语境对"解构主义"文学批评思想重新作了梳理和评价,出现了自己的"解构主义"研究成果;最后,利用他的文学批评思想展开中国当代的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8.
在<诗经·卫风·氓>的教学与研究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对词语的训释与理解方面的分歧,而这又直接关系到对诗的思想内容的把握.  相似文献   

9.
对社会生产力内涵的思考昭明对社会生产力内涵的理解和认识,是当代经济学和哲学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但在社会生产力内涵的理解上,至今仍存在着分歧。为了解决思想上的认识问题,本文就社会生产力内涵作一些肤浅的探讨,以便能更准确地把握其内涵实质,形成反映现实特...  相似文献   

10.
鲁迅对20世纪上半期中国流行的实用主义儿童教育思想的批评主要源于对教育本质理解的分歧。鲁迅与杜威在重视基础教育、重视儿童的发展、重视教育的民主化等观念上有相通之处,然而由于他们所面对的社会问题不同,对本国历史和传统的认识存在根本差异,所以不可能走上相同的教育道路。因此,鲁迅的"以幼者为本位"思想与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虽然在字面上有相通之处,但其思想内涵以及在教育史与文化史上的意义却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 这是鲁迅先生的著名杂文《记念刘和珍君》第五节中的一个句子。对这个句子的后半句“惊心动魄的伟大”,在理解上,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分歧;最近时期,更有不少同志,写出专文,就自己的不同理解,详加解析。这些分歧的理解,归纳起来,大致有这  相似文献   

12.
《周易》作为中国重要的元典之一,在整个文化史上影响很大。一方面《周易》对文学创作、文学思想与文学批评诸方面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其自身卦爻辞的文学性也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有大量的成果存在。研究成果主要是从《周易》卦爻辞的语言、音韵特点,文体特点,文学表现手法、技巧以及《周易》卦爻辞的文学价值等几方面展开的。  相似文献   

13.
对于文学批评标准的认识,目前文艺理论界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即使对普遍引起重视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理解也很不一致:有的认为应侧重社会批评;有的强调艺术批评;有的提倡既要社会批评,也要艺术批评;有的主张二者的统一。(见吴元迈《关于文艺批评的随想》载《光明日报》《文学与艺术》306期) 我认为只有从文学批评标准的客观性意义上去探讨,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观点才能得到较为圆满的解释。本文将就什么是文学批评标准的客观性,客观性与阶级性、时代性的关系试作论述。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文学批评思想体系的建构过程一直是“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刘勰的文学思想立足于儒家,同时兼收并蓄,吸纳了子学中的思想精华,尤其是道家的思想。先秦时期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对刘勰浸润至深,为刘勰建构文学批评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刘勰的文学本质论、创作论与审美论背后都有对老庄思想的吸收,刘勰在“折衷”的学术态度之下,对道家思想进行了转化与改造,从而拓展了其文学思想的哲学深度。从子学的视域下重新梳理刘勰与道家思想的关系,不仅能够让我们看清刘勰思想的理论谱系,也能重估道家思想在古代文艺理论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李德洙等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开创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与文化史研究的新局面,至今仍是学术界众所乐道的热门话题。其中,黑龙江省民族史学家杨茂盛先生撰写的《赫哲文化史》可以说是,在当今文化研究的学术热流中,犹如装载着赫哲人文化瑰宝的一叶扁舟。这是一部尽可能地吸取学者们研究赫哲族文化史的最新成果,对赫哲族的族名文化史、物质文化史、社会文化史和精神文化史,全面、扼要地研究和阐述的首部专著,对于人们全面地了解赫哲族的文化源流、特点和丰富多彩的文化面貌,以及弘扬和发展赫哲族的优秀民族文化,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1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以下简称《手稿》)是一部论述经济学、哲学问题的著作,其中涉及到不少美学问题。美学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正方兴未艾,逐步深入,已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是,从总体思想上说,《手稿》到底给美学提供了什么?从具体论述上说,《手稿》涉及的美学问题到底应怎样理解?还有许多不明确和分歧之处,仍有待于深入研究加以解决。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前提,就是要依据《手稿》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7.
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代表作《红字》,与中国14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家施耐庵的代表作《水浒传》,两者塑造的部分人物形象,有许多可比之处。通过比较,我们更能清楚地发现两位作家不同的创作倾向,他们不同的婚姻观、爱情观;更能深入理解两部作吕包含的一些思想意义。通过比较,我们还可以得出结论:两者塑造的部分人物形象,相互衬托出各自的典型意义,两者的部分描写相得宜彰。  相似文献   

18.
《载驰》是《诗经》中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诗篇,它的作者许穆夫人是我国最早的爱国诗人:这是古今比较一致的看法。但是在对这首诗本身的诠释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分歧,这些分歧归纳为一点,就是诗中写许穆夫人回到卫国没有?这个问题,凡诠释本诗都不能回避。由于对诗中某些词语章句的理解不同,导致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答案:一种认为她已回到卫国(或漕邑);另一种认为她根本没能回国。还有一种认为她  相似文献   

19.
本雅明的文学批评区分了“批评与评论”,作品的“真理内容与物质内容”;并在弥赛亚救赎的神学思想视野内构想了批评的本质和任务。《论歌德的<亲和力>》一文集中蕴含了本雅明文学批评思想中的神学维度。  相似文献   

20.
钟嵘《诗品》中体现的文学批评思想与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提出的文学批评的四大理论有诸多类似之处。本文旨在借助西方文论的文评视角,对《诗品》的价值有一重新认识,发现研究的弊端与疏漏,以此推动古代文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