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兴海  刘洋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2):75-76,126
从徽州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层面入手,剖析了徽州古民居厅堂“中堂”装饰风格的形成与徽州人内心世界、外部环境以及文化艺术氛围的相互关系。徽州古民居独特的形制为徽州古民居“中堂”装饰文化的兴盛提供了物质基础;徽州与“吴地”之间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微州古民居“中堂”装饰文化形成的外部因素;徽州社会的崇儒重教文化传统为徽州古民居“中堂”装饰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历史与文化基础,也是“中堂”装饰风格在徽州古民居中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徽州人在长期培育和利用森林资源的过程中,创造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徽州林业文化。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3方面对此进行了总结,认为丰富的林木资源、自然环境的制约、徽州商人的兴起与繁荣、徽州宗族的积极参与、徽州地域文化的熏陶,是徽州林业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徽州古建筑的风水文化解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徽州古村落的建筑特色 ,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建筑学界的瞩目。本文从徽学史料及徽州古村落实例出发 ,对徽州古村落里的风水文化进行了解析 ,对村庄的选址、水口的营建、民居的特点以及禁忌的镇符等做了论述 ,并提出徽州古村落的建造受到了风水学的很大影响 ,在很多方面留下了风水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徽文化”的概念界定,从本土文化对高校地方课程建设的意义、当前高校本土音乐课程建设的研究综述、高校本土音乐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徽州地方音乐课程建设的背景,以及徽州本土音乐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并以黄山学院为例,为该校开展徽州本土音乐课程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使高校徽州本土音乐课程建设为推动弘扬和传承徽州传统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5.
天井作为徽州民居建筑的特色之一,在徽派建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深刻的美学参考价值。本文就从徽州民居中的精髓———天井入手,通过对天井的功能,空间格局,地面铺装,景观陈设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风水观、民俗观等方面由表及里的阐述,挖掘徽州民居建筑中蕴藏着的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引导我们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文化和激发对独具特...  相似文献   

6.
从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民俗特征和新安理学三个方面分析了徽州休闲体育文化的地域性特征.研究显示:自然地理特征为徽州休闲体育文化奠定了厚重的物质基础,民俗特征促成了徽州休闲体育文化的形成,而新安理学却对徽州休闲体育文化的汇聚提炼了精神素材.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徽商为着眼点,着重探讨了徽州文化发展与地域扩散间的相互关系。空间扩散表现为两种情形。从徽商文化外向扩散角度而言,汉民族于东晋南朝、唐末五代和两宋之交南下移民,与南方土著融合,共同开发徽州,使徽州得以崛起。明清时期徽商历经发展、买卖货物,逐渐演变成一个显著性的地域商人团体。为使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文化生态保护与自然生态保护相结合、整体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文章最后提出了关于保护徽州文化有机保护的几点建议与讨论:第一,积极申报徽州相应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二,如何规避旅游过度商业化问题。第三,建立与实践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从大尺度上探索徽州文化有机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8.
两宋以来特别是南宋至元明清时期,随着第三次中原地区大姓望族南迁高潮的完成,徽州地域经济与文化开发的不断深入,徽商的强势崛起,科举考试的成功,以及社会持续稳定局面的形成,一批徽州籍地方官员、士绅、学者暨知识和文化精英在致力于理学等学术探讨的同时,至迟从北宋中叶开始,有意识地建构以"东南邹鲁"为中心的徽州地域文化认同,并在明代中后期完成了东南邹鲁、徽州学术谱系、程朱阙里和以《文公家礼》为中心的民间礼仪认同的建构任务。在从东南邹鲁、程朱阙里、新安理学到礼仪认同的建构过程中,徽州学者暨知识和文化精英出现了罔顾事实,牵强附会,甚至背离学术宗旨粗制滥造、片面夸大的一己之私和门户之见等弊端。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词话》中的饮食文化地域特色显著,从饮食习俗到食物产地再到餐具炊具,无一不显现着徽州文化的特色。饮食习俗如安席、吃看桌席、平头桌席等,食物如枇杷、春不老、香榧、羊角、白鸡头、乌菱、莲蓬子、荸荠等,餐具炊具如八仙桌、顿罐、铫子、螺甸大果盒等,不但极显地域属性,而且也真实地反映了徽州与众不同的饮食文化。《金瓶梅词话》主人公西门庆吃的是徽州的土特产品,摆的是有着徽州特色的酒席,用的是徽州产的餐具炊具。因此,从饮食文化去考虑,《金瓶梅词话》的作者必是从徽州地域里走出来的徽州人。  相似文献   

10.
鲜明而独特的徽州文化流光溢彩,它推进了作为文化载体的文房四宝民间工艺产品向前发展.通过对徽州文化的内涵、本质等内容的分析,论述了徽州文化在文房四宝整体设计中的体现,让徽州文化借助文房四宝民间工艺产品及其包装这一载体,传播于世,发扬光大,为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等十个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设立,是国家保护中华文化安全,向世界精彩展示推介中华文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设立,是对徽州全局进行通盘筹划的重要历史机遇,事关大徽州未来发展全局;“保护区”的设立标志着“保护”理念的升华和深化。做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在后现代语境下通过对徽州人地关系解读产生了一种"影视"重构,这便是我们认识徽州文化的第二条途径。基于新文化地理学的徽州地域文化经济初步解读,我们该如何反思徽学研究?伴随着徽州的行政区划变迁,徽商兴起是以独特的徽州自然与人文地理作为基础。徽商生存机制主要表现在:经商是徽人在客观环境中的生存选择;以商养士,以士促商;产生大量的徽商买办与传统士绅;以居家型徽州女子作"牺牲"等。徽商的影视再现是徽州文化的现代重构。对徽学研究进行反思:第一,徽学研究离不开徽州文书的深度搜集和整理;第二,择取重点,以小见大,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脉络和规律;第三,提倡多学科性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3.
教化场所是传统徽州民居中极具地域文化特征的场所空间。文章在分析教化场所宗族观念、礼制思想等特点基础上,分别从宗祠、庙宇、院落空间、书院、戏台等五个方面,对徽州民居的教化场所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提出徽州传统村落充满自然活力、亲善情感和精神激励。  相似文献   

14.
徽州民歌是在徽州文化土壤里萌生和发展起来的独具特色的地方传统音乐,是徽州人民根据当地生活实际创造出来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集中展现了徽州人民对生活的认知和情感。徽州方言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表现形态之一,也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方言声韵、词汇、语法以及方言民俗文化对徽州民歌韵律、歌词、音腔、题材和思想主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徽州方言对徽州民歌的影响,有利于徽州民歌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5.
生活在贵州安顺的屯堡人,日常生活中敬奉从徽州传入的地方神汪华。汪华从徽州地方官发展为家族神,发展成护佑徽州、安顺两地百姓的神祗,文化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汪公信仰构成屯堡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屯堡人区别周边其他族群的文化因子。抬汪公活动成为屯堡人的凝聚和动员力量,在社会生活中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治理,应该从梳理农村民间传统文化根基开始,努力寻找现代文明与农村传统文化的契合点。立足于这一认识,从民间制度文化入手,探寻了古徽州的宗族制度、乡规民约、民间组织、礼法兼治等在乡村治理中的内涵价值,并从扩大农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发挥民间社会潜能;以农民的积极认同作为乡村治理的价值基础,实现乡村治理制度的创新;礼法并用,提高对乡村的思想统治和组织控制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徽州民间制度文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徽州历史档案的学术价值、史料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出发,阐述了开发利用和研究徽州历史档案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前人研究徽州民居的基础上,以分析民居原型的建筑特征及其规模扩展方式为切入点,从社会学的角度去研究徽州民居形成的内在因素,发现地域宗族文化影响甚至决定着徽州民居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试析徽州园林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徽州园林特色鲜明,风格独特。它的美植根于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的土壤之中,反过来它又是那深厚而绚丽的徽州文化意蕴的表征,也就是徽州文化的一个载体,它体现了徽州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的美学底蕴。徽州园林具有成熟的文人写意山水园的特征,注重风水选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古代哲学观,处处有着理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古老而悠久的徽州文化中,徽州民歌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不断受到国家的重视。作为徽州地区的一名音乐专业工作者,深入徽州各地开展田野调查,了解徽州民歌的生存现状和有关民间歌手的情况,并对徽州民歌的境况从历史背景和社会学角度进行分析,呼吁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徽州民歌,使得徽州民歌永远屹立于艺术之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