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王建中是我国当代一位具有突出贡献的钢琴家、作曲家。本文以王建中钢琴组曲《云南民歌五首》中的《猜调》为研究对象,着重于音乐创编技法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及钢琴演奏中民族音韵表达方面的探析,意在窥探王建中早期作品的创作特点及其在"民族音乐钢琴化"道路上的创作轨迹。  相似文献   

2.
手风琴艺术魅力无穷,在各国民间音乐和歌舞中广泛流行,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如何将它的潜在功能和丰富的表现力挖掘出来"洋为中用";在手风琴音乐创作和演奏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手风琴界作曲家、演奏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在众多移植创作的手风琴民族音乐精品中,将中国特有的民族音乐风格和西洋曲式和声相结合;将手风琴固有的演奏技巧与模仿民族器乐各类技巧相结合,形成新的更具魅力的风格和技巧,已成为手风琴音乐民族化过程中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3.
《纪念》是以革命先烈为创作原型的带有民族特色的圆号协奏曲。整部作品结合了中国元素与西方音乐形态,开创了民族音乐中西融合的创作先河,展现了圆号在我国民族音乐创作中的风格和魅力。深入分析圆号协奏曲《纪念》的民族化创作与演奏技巧,揭示了作曲家在民族五声性审美理念下,采用中西融合的手法体系,灵活运用圆号的基本演奏技法,展现富有民族音乐风格的圆号声部织体的精湛技艺。  相似文献   

4.
在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过程中,许多浪漫派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上都侧重于民族音乐的回归,肖邦和李斯特就是那个时代音乐家的杰出代表,他们运用自己音乐创作的才能和技巧,深入地挖掘了本民族民间音乐的素材,创作出为世人所喜爱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音乐。  相似文献   

5.
《嘉陵江幻想曲》是作曲家、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前系主任黄虎威教授创作的一首中国民族风格钢琴独奏曲。作品以四川民歌为主题材料,写作中充分运用了民族音乐语汇,并把西方作曲技法巧妙地与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相结合,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风貌和较为突出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格里格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作曲家,一生从事音乐创作,他在广泛学习欧洲其他民族音乐成就的同时,继承了挪威民族民间音乐的传统,创作了各种体裁、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他的作品不仅表现了格里格挚爱自己民族、祖国的情感,也反映了格里格不同于肖邦等前辈作曲家的创作思维,特别是钢琴作品给他带来了世界的声誉。  相似文献   

7.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中逐渐融入了更多的民族音乐元素,艺术歌曲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其反映的理念和内涵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推动了民族音乐的发展。通过梳理中国艺术歌曲创作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发展历程及意义,并根据不同时期融入的民族音乐元素做出一些分析、研究,进而指出中国艺术歌曲与民族音乐二者融合是相互的,中国艺术歌曲在创作中借鉴、融入了很多民族音乐元素,而且未来还要将民族音乐元素作为重要因素继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8.
刘天华先生是五四时期杰出的音乐教育家、革新家,也是我国近代史上优秀的民族音乐作曲家和民族音乐的奠基人之一。在北大的六年中,他在国乐研究、创作、演奏、教学等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果,为后人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经验,为整个民族音乐及其音乐教育谱写了新的篇章。他对我国近代民族音乐的历史贡献是多方面的,包括音乐教育、音乐创作、乐器改良、音乐思想以及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扬等。研究先生的学术思想、历史功绩,有助于加深对他的认识和理解,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的光荣传统。  相似文献   

9.
周大风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他以音乐教育家、民族音乐理论家、作曲家、戏曲家享誉当今音乐界,其音乐生涯60多年.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欣赏为先导,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中西兼有,以中为主"的教材内容,多年来,他一直先行实施科学的音乐教学理念,创新音乐教学方法,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促进了民族音乐教育建设,为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钢琴家福雷的作品体裁非常丰富,风格节制、优雅,手法简洁,触键轻快,在演奏风格上,注重和谐和平衡,这也充分体现着法国特色的浪漫主义演奏特点。加布里埃尔·福雷是法国重要的作曲家,也是法国民族音乐协会的创作领导人之一,他一生都在研究法国民族音乐,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作品,包括钢琴、戏剧配乐、歌剧、室内乐等多种类型,其中钢琴作品是福雷的代表作品,通过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的方法,从全局角度对福雷的钢琴作品进行深度的探讨,从而吸引更多的爱好者对其进行赏析和继承,体味福雷钢琴作品中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白诚仁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他重视深入生活,深入民间,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民歌,并将民歌元素融入他的歌曲之中,从而创作了大量具有湖湘风格的歌曲,这些歌曲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本文拟从白诚仁的音乐生涯总结其民族音乐创作思想和个性的形成,并以具体作品为例,体现其歌曲创作题材及创作手法的民族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百鸟朝凤》原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中国传统民族器乐曲,作曲家王建中在1973年将其改编为钢琴独奏曲。本文立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视角,结合钢琴演奏技法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运用,对钢琴独奏曲《百鸟朝凤》的音乐结构、踏板处理、音色表现以及句法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旨在进一步探究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元素,挖掘其特有的气质和神韵,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13.
从音色角度出发,人声是最能够直接表达人类情感的"黄金声音"。在《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这部作品中,普罗科菲耶夫充分重视这种"黄金声音"对作品内容的直接表达,从而有效地表现出战争中人性化的情感关怀。本文主要针对这部作品中合唱队的创作进行分析,由此剖析作曲家精妙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4.
十二音作曲技法与五声调式结合实际是民族音乐语言和西方的现代技术整和的课题.本文简述了十二音演进历史,着重分析了对五声性十二音有着重要贡献的作曲家罗忠镕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归纳了五声性十二音两种音高组织逻辑.对五声性十二膏创作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部艺术歌剧或一段浓缩的精神生活是作曲家和诗人有感而发的创作,而对艺术歌剧时代精神和艺术风格的"把握",对角色性格和歌剧特色的"解读",对演唱处理和演绎技巧的"表现"均是对作品的二度创作。演唱者只有通过对作品全面深刻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诠释作品,形成作曲家、诗人、表演者三者的统一,最终求得演唱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古典主义结束浪漫主义产生的交接时期,德国作曲家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占据了重要地位,其创作数量之多,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王”。在音乐的实践中,他把艺术歌曲改编成器乐曲一种新的演奏形式,并建立了声乐套曲的体载,他的艺术歌曲创作植根于民族音乐的土壤,其代表作品有《摇篮曲》《鳟鱼》《小夜曲》等,这些歌曲至今深受人们喜爱并流传。  相似文献   

17.
斯特拉文斯基以3部舞剧成名于世——《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学界从美学角度把此创作阶段定性为"他律的""情感表现的"音乐。而作为斯特拉文斯基最具争议与个性的新古典主义音乐创作阶段,却被学界定名为"形式主义"音乐。作为一个作曲家,两个创作时期的创作观念居然大相径庭,甚至有专家称他为"最善变的作曲家"。针对斯特拉文斯基第一创作阶段,从其创作背景及言论并参考国外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揭示出"形式——自律"观念并非在其第二创作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突然形成,而是在第一创作时期就已经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18.
童年经验主要是通过对"六十年代出生作家"个性、气质、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建构,来影响他们的创作风格的。从"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的小说中我们可以发现,童年经验中的时代、家庭、地域等因素对他们创作风格的形成都有着深刻影响。不过我们也要注意到,并不是童年经验中的所有因素都会对作家产生同样重要的影响,因为对于儿童来说,那些给予他们最深、最强烈的情绪体验的事物才会深深影响到他们个性、气质、先在意向结构、心理定势及心理结构的形成,所以为了全面而透彻地把握"六十年代出生作家"创作风格的成因,我们应对他们的童年经验进行综合而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音乐结构中的"三部性"思维,即音乐表现中的乐思呈示、对比和再现,几乎成为音乐发展逻辑中的最佳运动模式,其中再现部分处于非常重要而特殊的核心地位,而多样化的再现部则缘于作曲家特定的构思和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20.
松尾芭蕉和他的门人以俳谐革新为目标,把汉诗的构思和手法引用到俳句中,以寻求不同于传统和歌以及连歌调的新的俳谐风韵.在元禄俳坛里创作出以情景交融为基调的"景气"之句,从而体现出以直观浅露为趣旨的"轻淡"意向.在摈弃"厚重"、逼近"真境"的探索过程中,呈现出一种异国情调的高雅品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