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5 毫秒
1.
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最重要主体之一,除了具有普通商事公司的净资产信用外,还具备特殊的信用基础。主要表现为上市公司应当愿意并且能够满足股票持有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实现其投资回报的合理期待。否则,就是缺乏信用。从世界范围来看,股票流动性信用不足,可持续发展信用丧失,信息信用缺失是上市公司退市的根本原因。就此意义而言,上市公司退市标准应当是信用标准,上市公司退市的根本原因是违反信用标准。有基于此,应当以信用为导向重构我国主板退市标准,包括取消最近三年连续盈利标准,代之以最小股票价格标准,引入公司治理标准,增加违反法律法规标准。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主板退市规则存在退市标准单一且缺乏操作性、退市程序冗长、上市公司缺乏申诉权利、股票退出渠道不畅等问题.《关于完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对主板市场的退市标准、退市程序、风险警示制度、退出渠道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改革,但仍存在退市标准过于宽松、退市程序乏善可陈、重新上市标准有失公平、退市整理期实际意义有限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的信用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上市公司信用的特殊性,认为除涉及到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还包括股东对公司投资形成的证券信用,通过对上市公司信用的构成、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深入分析,提出应从信用结构整体和信用链的角度系统考虑上市公司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4.
近期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人们关于公司的信用和社会责任的讨论。公司的信用不能仅仅简单等同于资产信用,它应当是公司的经济承担能力、公司的道德伦理和社会公众心理选择的一种综合性资源。公司信用的评价标准应该从公司内部即内部治理结构和公司外部即政府、中介及社会公众方面予以综合评判,其中尤以产品质量作为最重要的考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战略差异可通过经营性动机和流动性风险同时影响企业的商业信用提供。以2007—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战略差异对公司商业信用提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战略差异的增加会显著减少商业信用提供,平均而言,战略差异程度每增加1个标准差,公司商业信用提供减少约6.5%。机制研究发现,现金流波动性是战略差异影响商业信用提供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地,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加剧了战略差异对公司商业信用提供的负向影响,而公司竞争地位的提高可以缓解这一影响。因此,建议我国上市公司在制定信用政策时,应当关注企业战略差异对公司流动性造成的负向影响,减少商业信用提供,为企业发展储备必要的流动性,但同时也应注意环境不确定性和竞争地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更是信用经济。公司信用问题是关系到中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问题之一。不论是资本信用还是资产信用,都是单一的标准,既有其合理性,又有其不足。目前,公司信用呈现多样化的转变趋势,它是一个多角度动态的问题,建立在多元因素之上,是一个公司综合概况的评价。所以,我国应在资本信用和资产信用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支持和制度支撑,构建多元化的公司信用体系;该信用体系应是动态、成长、涵盖行业的综合信用标准。  相似文献   

7.
今年7月,随着新版退市制度的发布,闽灿坤B股在中国股市刮起一股“最强退市风”。从7月9日到8月1日,该股票己连续18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每股面值1元人民币,而且从7月23日开始已连续8天跌停,至8月1日收盘价已跌至每股0.45港元。这意味着闽灿坤B股的退市已是近在咫尺。因为根据深交所新版退市规则,上市公司股票如果连续20...  相似文献   

8.
ST类股票是股市中非常独特的一个群体,存在一定的投资价值。以ST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等九项财务指标为依据,运用齐同性检验和典则判别函数,对其中的退市公司和未退市公司进行分析,发现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周转率等是影响ST公司命运的主要因素,ST类股票投资者应特别关注ST公司的负债情况、经营周转情况和业务收入情况,以规避其退市风险。  相似文献   

9.
2012年12月24日,深市*ST炎黄、*ST创智股票·恢复上市申请被深交所上市委员会否决,标志着退市新规的实施真正拉开了大幕。当市场沉浸于新的退市制度开始发挥出威力时,26日*ST关铝等九家公司的批量过关,又犹如给投资者当头一盆冷水。有了此次的前车之鉴,沪深其余暂停上市公司的成功闯关其实已经“被注定”。  相似文献   

10.
创业板将成继股改后另一重大改革 知名财经评论家、财经专栏作家叶檀:创业板退市呼声已久,却久经波折,甚至在创业板退市制度向社会征求意见后.市场舆论又被转到主板退市制度,让投资者误解创业板退市制度难以出台。幸亏是一场虚惊。否则新任证监会主席将有信用危机,创业板退市制度数条规则,针针见血,直指财务造假及相关利益阶层护壳要害。...  相似文献   

11.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有效的基于个体自由竞争基础之上的市场机制 ,必须有一定的道德秩序予以支持。在一定意义上说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也是信用经济、道德经济。当前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还很不完善 ,失信行为盛行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正常运行的严重障碍。因此 ,必须从政府、企业、个人三个层面入手进行社会信用建设。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西部开发的日益深入 ,类似东部地区发展过程当中出现的商品假冒伪劣、欺诈等现象不断涌现。西部地区应借鉴东部的经验 ,从建立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三个方面入手 ,构建社会信用体系 ,培养信用意识 ,共同创建一个诚实守信、法制规范的西部市场环境 ,为西部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信用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在这种经济中,信用不仅仅是作为交换媒介存在,更为重要的是信用作为除市场以外的另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它的产生需要一些特定的条件,文章即从个人、企业、政府三方面信用建设入手,提出创建信用经济条件产生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信用本质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信用是经济主体之间达成契约、实现交易的必要条件,因此,信用不仅体现在延期交易和资金借贷这样的特殊交易形式中,也存在于一切形式的市场交易活动中。信用的本质就是对契约关系中的义务承担者履约意向、履约能力和履约后果的确定性预期。信用的运动表现为信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续,信用的过度膨胀和过度收缩则是信用的两种畸形运动方式。一个经济主体和其他经济主体之间一旦形成外围中心式的信用结构,就会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从局部信用和社会整体信用之间的关系看,局部信用的丧失通常会促使经济主体之间的契约趋于完备,但完备性契约能够降低风险、减少长期交易费用的假设是以良好的社会整体信用关系为前提的。因此,一个完善的制度环境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美国信用法律制度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当今世界信用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信用法律法律相对最为发达的国家。美国的信用法律主要包括关于信贷与租赁的法律、关于信用报告的法律、关于平等授信的法律以及关于公平债务催收的法律等,这些法律对于促进美国信用经济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美国信用法律制度具有三个显著特征:以信用交易的充分发展为先导;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形式多样。在美国信用经济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信用报告体系是极其重要的推动力。发展我国的信用经济,建立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应当以建立信用报告体系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当前政府信用缺失问题是由于政治体制改革不完善 ,公务员队伍建设滞后和法纪惩戒措施不完备等原因造成的。必须充分认识政府信用建设的重要意义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推进政务公开和建立科学完善的集体决策与监督机制 ,重塑政府信用 ,打造诚信政府  相似文献   

17.
目前的经济学界大多数学者基本上将“信用”定位于一种经济伦理现象,并循此含义来谴责经济领域的失信现象。但是解决失信问题的关键,是要确定信用作为规律的性质和信用规律何以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本文根据信用反映经济关系的基础,通过信用的本质、发展过程、现代形式和巨大作用阐述,以揭示出信用这种价值的特殊运动的规律性,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信用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充分发挥作用所需要的三方面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国社会信用状况及其成因的分析,就如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提出了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加强信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加强信用中介机构自身建设、转变政府职能以提高政府信用、完善政府的信用管理和监督体系、加快引导和培育市场对信用产品的需求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由于传统经济体制下规范人们信用行为的行政约束和道德约束失去了原有的效用,而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信用制度还没有建立,我国经济领域内出现了大量的信用缺失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法律制度、有效的信用信息披露制度、严厉的失信惩罚制度以及大型的信用服务机构等方面提出了重建信用制度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县域经济是全国经济的基础,是连接城市现代文明与乡村综合发展的纽带和桥梁。县域信用体系是一系列信用制度安排的综合体现,对于促进县乡中小企业诚信经营、改善"融资难"局面、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构建和谐新农村都是一个任务重、意义大的时代课题,且已成为突破县域制度瓶颈,维系并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其建设的现实思路和基本构架包括:领导机构组成、征信数据库构建、信用产品生产、信用市场培育、失信惩戒机制形成、信用运行模式与建设路径的选择。此外,农村信用文化、企业信用互助担保联合体、融资信用保险制度等也成为县域信用体系的有机组成内容。县域信用体系的成熟运行,将为建设省域乃至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