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鲜卑皇族集团的汉化进程明显加快,其宗室子弟不断趋于雅化.由墓志可见孝文帝及其他北魏后期统治者重视设置、完善国子学等学校教育,鲜卑皇族宗室子弟普遍入学接受汉文化启蒙教育,以致早慧的宗族子弟层出不穷.孝文帝等统治者注意为诸王精心挑选宾友、僚佐,诸王也竞相招集汉族名士,形成了一些藩邸文化中心.与汉族名士的密切接触,对其文学艺术才情与经史学术修养的提升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相关墓志还体现出鲜卑皇族重视女子教育.  相似文献   

2.
两晋宗室司衮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兴成 《阅江学刊》2011,3(1):52-58
两晋宗室任诸公者均爵为诸王,高官、高爵形成对应,且宗室担任诸公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西晋宗室任职八公者多为勋旧贤能、望实俱显者,东晋宗室任职诸公者多因地近属尊,以亲亲司衮。西晋宗室任职八公者大都兼领实职,尤其永熙后多以衮职或参与中央决策、或出任要州都督,且屡有以诸公专断朝政者。相较西晋,东晋宗室任职诸公者人数锐减,任职时间缩短。西晋时期,宗室诸王、宣帝旁系诸王担任八公者人数、任职时间均多于武帝嫡系诸王,东晋时期则是元帝系诸王担任八公者人数、任职时间皆占多数。凡此种种,对两晋政治格局变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逄文昱 《南海学刊》2022,(6):98-105
两宋之际,指南针的应用标志着帆船航海进入计量航海时代。越洋航线可以按罗盘针位设计为连续转向的航路,即针路。据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和朱彧《萍洲可谈》的相关记载,至迟在北宋宣和年间,指南针已在东海和南海几乎同时应用于海船导航;吴自牧和赵汝适关于南海主海道的记录均强调了指南针的重要性;赵汝适的《诸蕃志》已有罗盘针位的记载;周去非的《岭外代答》则介绍了连续转向航路的导航要点和全过程。这些说明了宋代的南海海道已经按针路行船。元代,针路航海进入成熟阶段。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记载了从温州到真腊的完整针路,而反映元代海漕情况的《海道经》中的“海道”已可称为要素完备的针路簿。根据指南针在南海航线的普及情况,南海更路簿的形成时间当不晚于南宋初年。  相似文献   

4.
功臣配享帝王太庙是古代朝廷对朝中有功于社稷之臣的最高褒奖,配享功臣的选择也揭橥了当时朝中的政治走向.元祐年间,宋廷择富弼舍王安石、绍圣元年 (1094) 以王安石配享、绍圣三年(1096) 罢富弼配享神宗太庙,均与朝中政局走向密切相关.北宋亡国后,徽宗九子赵构建立南宋.为收揽人心,塑造南宋政权的合法性,并为父兄开脱亡国罪责,王安石及新法成为北宋亡国的替罪羔羊,紧随而来的是王安石被罢配享神宗太庙,恢复以富弼配享的故例.但是《宋史·高宗纪》却记载为罢王安石配享,代之以司马光配享,这显然属于史官误笔所致.然而,此处误笔并非偶然,应与南宋初期崇元祐抑熙丰的政治倾向密切相关,同时这种史源性错误对后世历史书写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隋唐教育论     
在中国封建教育制度史上,隋唐教育制度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隋代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的混乱纷争局面,统一了中国,重新建立了封建帝国.隋代统治者在进行政治和经济改革的同时,也改革了教育,承袭了魏晋南北朝的教育制度,建立了比较系统、合理的教育体系,使教育能够很好地为社会服务.这也为李唐王朝以及后世的教育制度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借鉴.李渊父子建立了大一统的唐帝国后,在政治上面临着如何运用整体的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方针的问题.贞观君臣对儒学的政治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极高的评价,把儒学视为治理国家最有效的政治思想武器,确立了尊圣崇儒的文教政策,提高了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健全和完善了中国古代传统的政教合一的教育体制,给唐以后的封建王朝树立了楷模.  相似文献   

6.
面对近几十年打造渐进政治过程中的混乱与碎片,厄内斯托·拉克劳的著作旨在将激进民主政治的构造之路理论化。从葛兰西那里借用霸权概念并用这个概念设计他自己的理论,拉克劳描述了建立民众政治身份的社会接合的进程。通过把民主政治重新定义为霸权的构造,拉克劳提醒政治行动者建构民主结构多元性工作的必要性,因为这对于任何解放政治的目标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求是学刊》2018,(4):141-147
以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保存的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明仁爱邑侯永定阴阳生僧巫省役德政碑》为引,结合历史文献,探讨官方"阴阳学"始于元代的阴阳教学和管理机构,发展至明代,更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地方性官方机构,主官方阴阳学教学和管理之职,兼司钦天监之责,及组织官方的祭祀仪式。而碑文中"阴阳学"的人员包括有职官训术、阴阳生、阴阳僧、巫等,文献记载这些都必须是通阴阳、懂术数之人,其中职官和阴阳生多为世业子弟传承的,而职官的荐举是严格的,阴阳生更是明代世袭阴阳户籍中的力役,所以,明代"阴阳学"是官方掌控属邑阴阳人士的主要机构。因此,该碑文为研究明代"阴阳学"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在印度历史的研究中,科技史所占篇幅甚少,即或偶有提及,也多局限于古代与中古初期,至于穆斯林进入印度以后自然科学与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因语言阻隔、文献无征等种种原因,很少有专门的讨论。印度本民族的科学技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西方殖民者侵占次大陆以前,一直循其固有的脉络稳步发展着。莫卧儿王朝建立以后,印度在比较长的时期内保持了稳定而统一的政治局面,该王朝统治的二百多年成为波斯、阿拉伯与印度本地的科学文化相互融合,形成印度近现代科学文化的重要时期。十七世纪中叶,随着社会生产与文化事业的发展,印度的科学技术也达到了更高的水平,但此后又经历了由盛而衰的过程。回顾一下这方面的情况,有助于我们对莫卧儿王朝封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李骏 《社会》2016,36(3):64-85
近十多年来,鉴于中国高等教育扩张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一些学者开始用经验数据研究劳动者与工作之间的教育匹配(尤其是过度教育)对收入回报的影响。但是,已有文献较少考虑过度教育的选择性问题,也很少对高学历劳动者进行专门研究。本文使用倾向值匹配的方法分析高学历劳动者的教育匹配与收入回报。研究发现,即使是在考虑了选择性之后,过度教育者的收入仍然显著低于适度教育者。同时,对家庭背景、学校出身、人力资本和劳动力市场四大影响因素的考察还发现,过度教育确实具有负向选择的特点,那些拥有较低人力资本和较差出身背景的人更容易发生过度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物产丰饶,在历史上就是祖国领士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然而东北地区究竟从什么时候起成为祖国领土的一个部分,其北界又是怎样形成和演变的?迄今为止,论者不多。本文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一系统的考察和概述,不当之处望得到同行的批评指正。考古资料证实,早在数十万年前即已有了远古人类的活动和繁衍,且与中原地区之间的联系也源远流长。不久前被誉为中华文明新曙光的辽西地区红山文化遗址群的大量发现,进一步证实东北地区的远古先民与中原地区的华夏先民一样都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史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先秦古籍的大量记载同样表明,早在传说时代,当时东北地区的肃慎、发,山戎的先民们,就同中原地区华夏部落大联盟的首领帝舜之间建立了从属性的联系。只是由于当时的中原尚未出现国家机构,当然也就不存在疆域问题,更不存在东北疆域。进入三代以后,随着中原王朝的出现,东北地区的各族先民相继表示服属。如从夏禹时起,肃慎与发人却表示顺服,至少康时,东北诸夷更是“世服王化,遂宾于王门”。夏王朝曾在全国设置了“九州”即九个大的行政区域,其中的冀州和青州所辖  相似文献   

11.
"智库"是随着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政策科学运动建立并巩固下来的,这些机构专门致力于产出研究型政策论据,并将这些论据应用于政策制定的过程。半个世纪后,智库这一政策科学运动所展开的项目饱受批评,并突变为各种政策分析哲学。科学型政策(science.based policy)所享有的特权仍未消失,它目前正在"证据型政策"(evidence-based policy)的旗号下重新兴起。现在越来越多的组织自称为智库,或者贴上智库的标签。在后实证主义时代和日益失去边界、形成高度网络化社群的今天,成为"智库"又意味着什么?本文通过国际文献对全球智库的最新发展进行了梳理,并重点介绍了澳大利亚智库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