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民主革命成功的重要保障。延安整风运动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的重大创举,在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建设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形势下,发扬延安整风运动精神,进一步增强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是目前巩固与发展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2.
中共四大《对于宣传工作之议决案》中提出的“无产阶级的文化”是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概念。中共四大对宣传工作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对当时革命实践的总结与反思以及共产国际关于“布尔什维克化”的阐释,构成了“无产阶级的文化”在中共四大议案中呈现的重要历史背景。从中共四大的整体语境可知,“无产阶级的文化”以确立文化领导权为核心,从外而内地建构起一套较为完整的文化体系,彰显了中共文化领导权意识的自觉。“无产阶级的文化”的概念建构尽管不甚成熟,但其“从革命思考文化”的精神内核既彰显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底色,也显示出鲜明的中国特色。“无产阶级的文化”的长期遮蔽状态,映射出学界在探讨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过程中对政策话语的影响机制缺乏足够重视,应当在政策话语、理论话语和创作话语交织的多元网络中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延安时期的整风运动是中共党史中的重要事件。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摆脱苏联与中共的“父子党”关系,在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始、开展过程中,中共努力减少和排除苏联因素干扰,争取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独立自主。通过整风运动,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中共逐渐在意识形态上摆脱苏联影响,也为中共后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重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文化领导权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文化领导权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文化领导权思想主要包括:无产阶级必须夺取文化领导权;文化领导权必须为人民大众服务;吸收和改造知识分子,建立文化大军;建立文化统一战线,实现文化领导权;采取多种途径建设文化领导权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领导权思想,对于我们党加强文化领导权建设,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的幼年时期,也是中共对中国革命一系列问题进行艰苦探索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孕育时期,作为大革命活动中心的广州更是历史地充当了毛泽东思想萌芽的发端地,为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发展作出了贡献,其内容涉及统一战线思想、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农民问题理论、文化宣传和党建思想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从政治的高度确定了文化强国的策略,开启了“文化兴国”布局篇章,重构文化领导权的境遇凸显。而对文化领导权整体性建构与发展如何实现的逻辑追问和实践外显,是文化领导权重构的关键。文章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对文化领导权进行中国式话语转换,提出文化领导权重构的整体性策略,从协同政党意志和政府行动、注重理论创新与阵地意识、整合政绩和各方利益、驱动社会多元参与等方面思考了整体性治理对文化领导权重构的适应性表现。  相似文献   

7.
摘要:文化领导权理论是葛兰西首创性的探索并因此具有某种典范性。其中,实践哲学的历史使命、市民社会的“同意”场域以 及有组织的知识分子的社会立场是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有机构成因素,并为文化领导权的合理实践提供了充分说明。但是,这 场身陷囹圄的孤独论战实质上乃未完成的理论探索,因而今天看来它本身仍具有一些践行的困境。又不可否认的是,当下中 国话语建构与文化领导权理论存在历史的默契性。因此,准确把握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历史关怀,顺利突围文化领导权的现实 遭遇,并切中时弊地多维度建构中国话语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苏联对中国东北的政策是中共实现夺取东北战略目标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外力因素。苏联政策的调整,使中共夺取东北的战略部署经历了三次变化,即:由“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到“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再到“夺取大城市和交通要道”,从而对东北解放战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八年抗日战争使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主政权,开始了局部的执政实践。在实践中,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执政的观点,如:掌握根据地建设领导权、必须跳出历史周期率、必须发展经济、必须严格按照法律办事等等,这些观点对我们现在执政仍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共成立后,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反映和代表中华民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逐步提出了以全面抗战路线为核心、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重要内容、以持久抗战和抗日游击战为军事方针的对日战略。中共对日战略的形成,反映了中共对国际关系的认识,受到共产国际、苏联的一定影响。中共对目战略的主要特点是代表中华民族利益,立足于依靠人民群众,适应形势发展,最后取得了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1.
目前,史学界普遍将日据时期中共与台共之关系界定为中共"指导"台共;台共领导人苏新则认为,台共虽然与中共没有组织关系,但是,思想上、政治上比较多地得到中共中央很大的领导。文章以苏新观点作为重新解读日据时期中共与台共关系的切入点,梳理中共与台共的筹建、台共一大、台共二大的特殊关系,反映中共对台共抗日斗争给予的重要帮助。台共的政治方向没有超出中共的指令范围,台共的抗日斗争是在中共的控制下开展的,中共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对台共的重要影响毋庸置疑。从这个层面看,中共对台共的领导作用不容忽视。这种关系形态并非偶然,而是台湾原本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共视台湾同胞为嫡亲兄弟,台共渴望台湾回归祖国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抗战初期,中共满洲地下党在哈尔滨领导的“牵牛坊”系列左翼文化活动,对左翼文化阵营中的东北女作家萧红、白朗产生深刻的影响。借助于中共满洲地下党创办的《夜哨》和《文艺》等报纸副刊考察,萧红和白朗的文学创作从沙龙文化走向社会文学,萧红和白朗在哈尔滨的文学实践,为以后流亡关内从事抗战文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抗战初期的哈尔滨左翼文化活动成为东北现代女性文学发生的影响因子,使发轫期的东北现代女性文学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迥异于五四时期的女性文学。考证呈现了左翼文化活动对萧红、白朗的启蒙,两位女作家的左翼文化活动,展现了夜幕下的哈尔滨文坛的一角,从而对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沦陷区抗日文化活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前期,苏联推行援华抗日的政策。使中国坚持抗战,拖住日本,以避免日本对苏联的进攻,是这一政策的基本目标;依靠国民党来实现这一目标,是苏联援华抗日政策的鲜明特色。苏联为实现其对华政策目标,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共活动未能起到应有的制约作用,客观上鼓励了蒋介石集团在反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苏联为了其对华政策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中共以斗争求团结政策的执行,从而使中共未能有效地阻止蒋介石集团发动大规模的反共行为。因此,皖南事变的爆发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4.
抗战爆发后,陈独秀从南京出狱后来到武汉,积极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中。他主张坚持持久抗战,拥护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这些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处理与国民党、中共及托派的关系上,他拒绝国民党的拉拢,对托派不屑与之为伍,对中共则心情复杂,关系紧张。武汉这段时期的活动对陈独秀后期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也造就了他作为孤独的反对派的最终命运。  相似文献   

15.
关于抗日根据地的军事建设问题,国内外学界近40年来的专门研究仍然薄弱。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进入严重困难时期以后,中央军委于1941年11月7日发出的《关于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的指示》,是第一份全面而系统的指导性文件;中共中央不久又提出了抗日根据地“精兵简政”的重要政策。此后到1943年间,中共领导下的陕甘宁、华北及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在贯彻“精兵简政”政策的同时,八路军、新四军的主力部队实行精兵建设、大力发展地方武装与人民武装及其武器装备,敌后抗战渡过了难关,人民抗日力量进入“再上升”阶段。抗战严重困难时期,中共审时度势,果断转变人民军队的发展战略而进行的根据地军事建设,不但适应了经济力量对于战争的决定性作用之历史规律,也是对于根据地生产力的极大解放与促进。八路军、新四军注重质量的精兵建设之路,为人民军队此后的历次精简整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的正式形成,则是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上的巨大成就和一大创新。  相似文献   

16.
“文化领导权”理论是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安东尼奥·葛兰西在反思西欧无产阶级运动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实质是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这一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要求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首先要夺取文化领导权,在取得政权后还要不断地加以巩固。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化领导权问题,无论是革命时期或是建国后。而当前我国面临的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却给党对文化领导权的掌控带来巨大的冲击,新时期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台湾青年进入黄埔军校,传承中华民族的血脉,追随孙中山革命思想,深知欲救台湾,必先救祖国。他们参加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成为两次国共合作重要历史的亲历者与见证人,在台湾光复和祖国统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国共两党和黄埔军校重视台湾黄埔生的抗日爱国运动,给予有效帮挈。中共的政治理念对部分台湾黄埔生的政治道路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批判意识形态"虚假性"、"欺骗性"和研究作为社会上层建筑和人类文化发展的载体的精神生产现象时揭示了"思想的生产与分配"的规律。列宁和葛兰西发展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不再一般地谈论意识形态虚假性,而是强调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及其实现战略。马克思、列宁及葛兰西在意识形态批判、建构过程中揭示的阶级社会和作为人类文化现象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诞辰活动舞台上的一大纪念符号。通过共产党和rL&-e._口,中共诞辰纪念活动成功地建构起来“党的领袖”和“人民救星”的红色伟人形象。两种话语模式的表述,传递出毛泽东在政治、情感方面的二重成分,不仅促使了全党高度团结和统一,而且反映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但毛泽东形象建构亦展露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崇拜因素。  相似文献   

20.
葛兰西在革命实践中提出了文化领导权理论。文化领导权理论阐明了掌握文化领导权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性,指明了夺取文化领导权的策略,提出了要重视知识分子在夺取文化领导权的重要作用。这一理论不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也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