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刘长虎的讽刺幽默小说,犹如精神咖啡,让你在劳累困倦时提神;好似文化快餐,让你在休闲娱乐中充饥;又像一壶老酒,让你在心烦意乱时解闷;恰同一把酸梅,在你口干舌燥时生津。作者长期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使他的文学创作之树枝繁叶茂,充满生机。  相似文献   

2.
唐传奇是立足于儒教伦理观念的男性作者的叙事文学 ,而且以男性为“预想读者” ,所以传奇中叙述的事都是经男性角度矫正过的 ,这必然会遮蔽其中所涉及的女性的观点和欲望。《李娃传》就是这样一部典型的作品。从女性学的视角来看 ,妓女李娃很可能是一位立足于社会性的性意识 (Gender)上的有提高自己身份的欲望的女性 ,而在男性叙事的框架中 ,她不过是一位悔过自新帮助男性、体现儒教意识形态的女性。她本身的欲望被隐藏在男性叙事中不被识别的部分 ,这个部分只能通过“抵抗性读书”才能暴露  相似文献   

3.
4.
徐海容 《云梦学刊》2012,33(4):69-73
中唐诗与小说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联袂与分流的历史演变轨迹,这是俗文学潮流的推动所致,也是文体发展的必然趋势.考察《长恨歌》和《长恨歌传》,可以见出,中唐小说与诗歌创作过程中的互动生发关系、传奇小说的诗化倾向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长篇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继《金瓶梅》之后又一部优秀的“世情书”。这部书的写作,明显地受到了《金瓶梅》的影响。它不以言情言欲为重,而是将描写的重心鲜明地倾向了社会写实。书中除了一些合关“转世轮回、因果报叵”等易有民间宗教文化色彩的遣染和敬陈,大空的是对于社会吕个阶层、吕色人物,从村造、嘉庚、举业、学塾、道现专门到在重任行、婚投嫁娶和生着病死等等生活的种种音通现象真实自然的刻级。激书可以说是一部难得的现实识世之作。书中率以世俗俚语和书面用语相结合,高讽刺于写实的白描和叙述2中,从…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5,(8):97-101
《李娃传》和《茶花女》这两部反映妓女婚恋题材的作品具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其背后反映的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即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好利重义的世俗精神、讲究"圆满"的"中庸性"以及对生活所具有的美好愿望,而西方文化具有强调精神的超越性、追求史诗性的悲剧精神以及直面生活真实的如实精神。  相似文献   

7.
<诗集传>作为至今广为流传的<诗经>注本,集中反映了朱熹的文艺观.朱熹在<诗集传>中明确地从文艺理论上简述了诗歌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并运用这一理论来具体评价<诗经>,从而肯定了诗歌与现实的关系.朱熹重视诗歌在抒发作者情思方面的功用,并认为"诗言志"中的"志"是衡量诗人的一个重要标志.而<诗集传>载有有关赋、比、兴的论述及其在文艺理论上的贡献,对发展我国文艺事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关于戴震早年是否为朱熹学术的维护者这一问题,目前学界众说纷纭,本文试图以近年发现的戴震早年治诗作品《毛诗补传》入手来对此问题加以辨析。细绎《毛诗补传》可发现,戴震在词义考释、诗旨阐发及淫诗说、赋比兴等方面,对朱熹《诗集传》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批判,由此可知,戴震早年并非朱熹学术信徒。戴震治学不立门户,毕生遵奉实事求是的治学理念,他早年对朱熹学术的评判,正是其践履治学理念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9.
《郑笺》成绩斐然,代表了汉代《诗经》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代注释之作起到了典范的作用,垂范百代。《郑笺》的释词之例、训解方法及其表现出的文学质素对《毛诗传笺通释》都产生了影响,《郑笺》与《毛诗传笺通释》在传统训诂、文学、义理上均有相通之处。《毛诗传笺通释》对《郑笺》全面地继承发展。从汉至清,诗经的注释之学紧密传承,可见中国学术之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0.
郭志强 《晋阳学刊》2006,(2):114-117
中国古代讽刺小说较早是由鲁迅论及的,他在《中国小说史略》里对“讽刺小说”的论述被后来的众多文学批评者奉为对古代讽刺小说批评的典范,但他们没有看到鲁迅的讽刺风格观并未停留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的“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之上,而是在不断发展完善的。发现鲁迅讽刺风格观的转变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研究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1.
鬼文化包括鬼俗、鬼魂观念、鬼魂巫术等子系统,鬼文化对《牡丹亭》情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冥婚风俗是人鬼恋故事原型形成的基础,鬼魂及地狱观念是“梦”、“魂游”、“冥判”等情节单元形成的基础,画像巫术、姓名巫术等通魂巫术对于“玩真”、“叫画”情节的形成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唐传奇《莺莺传》是一篇感动人心的作品,然而小说中作者元稹对张生始乱终弃行为的庇护使得这一文本略显怪异。在后世的改编之作中,张生的形象得到了改变,这是人性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生平思想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有助于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学,提高中国马克思生平思想研究的话语权。李季著《马克思传》,作为中国首部长篇《马克思传》,研究价值颇高。作者李季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民国时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人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造诣颇深的理论家和史学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对于李季思想的研究很不足,还没有较系统的专门研究。结合李季生平,可以深入挖掘出中国首部《马克思传》的写作动机、出版过程及历史定位,提炼出李季著《马克思传》具有六大特点——编制清晰,注释比较规范;内容丰富,资料比较翔实;求真求实,力求公正客观;善用对比,见解比较独到;学养深厚,取材相当广泛;深入浅出,语言比较生动。  相似文献   

14.
《醒世姻缘传》和《金瓶梅》是中国古代章回小说中的两部巨著 ,同属于描述家庭生活的人情小说。随着对此两书研究的深入 ,《醒世姻缘传》对《金瓶梅》的继承与发展得到承认。这种继承与发展主要体现在 :后出之书《醒世姻缘传》继承了《金瓶梅》的写实精神 ,真接反映现实人生 ;《醒世姻缘传》对《金瓶梅》的发展表现在对写实的进一步推进 :不止于暴露黑暗现实 ,而是探求原因 ,表达理想 ,这样就使《醒世姻缘传》有了一层淡淡的理想色彩 ;《醒世姻缘传》对“亵墨”的处理也较《金瓶梅》更为积极健康 ;在作者结撰时代故事上 ,《醒世姻缘传》并不以前代作品作为自己创作的起点 ,表现出个人独立创作的发展趋势 ;从章回小说的外在形式上 ,《醒世姻缘传》的回目更加整齐 ,说话的套式渐渐淡化 ,标明章回小说在体制上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十二真君传》是初唐高宗时道士胡慧超所撰的一部关于晋代道士许逊及其弟子的传记。其中的《许真君》作为一篇仙传性质的作品 ,已基本上摆脱了六朝仙传叙事模式的制约 :说教与辅道的色彩开始淡化 ,想象力、描述性和情节性大大增强 ;在素材选择与处理上也具备了一些新的特征 :作者大量采取移花接木的手法来化用其他文献中的材料 ,以集中强化自己的创作意图 ,这与后世小说通过虚构以升华主题的手法十分相似。《吴真君》篇则在素材方面完全以正史《晋书》和志怪作品集《搜神记》为渊源 ,而《吴真君》和《兰公》两篇之撰述风格与意图又共同受到《晋书》中某些篇章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评价一本学术期刊的历史地位,除了从内容上看它所刊载的思想学说之外,尚须从物质层面考察这些思想学说的落地情况,即它的实际传播范围和被接受情况,以及它的社会反响。民国初年的《船山学报》通过优惠定价、征文赠报等方式吸引读者与作者,借助于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广益书局等出版社的渠道形成自己的发行网络,从而传播到全国大多数地方,成为一本受欢迎的刊物。而30年代的《船山学报》在此基础上,又通过赠阅的方式,将刊物渗透到全国多数高校、全国多数省份图书馆、部分党政机构和个人,使《船山学报》得到有效的阅读,并以其内容受到了受众的认同,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7.
《荷马史诗》与《格萨尔王传》在整体的差别上,乃是其分别表现的"书面性"与"口承性"("口头性")的区别。《荷马史诗》是经过荷马巧制精编并经后人书面表述的"书面性"("文本性")史诗,其特点是:流动而非矗立,线条而非串珠,前后承继之波浪起伏,而非同排摆放之平起平坐;而《格萨尔王传》具有与口头传播相联系的一系列特征:并置而非递进,聚合而非离析,程式伴随重复,传统兼与固守,等等。其实,两者整体结构之异在于"书面性"与"口承性"之别。  相似文献   

18.
《醒世姻缘传》的结构框架是一个冤冤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但在实际的行文过程中,作者以写实的手法,对晚明社会作了全面而深刻的再现与摹画,特别是对明代中后期以来的官吏堕落、腐败现象的揭露,让我们在历史之外对明末社会又多了一些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18-124
20世纪初期,通过改编《列国志传》等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进行再创作的翻案小说在朝鲜半岛盛极一时。将这些翻案小说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整理之后可以发现:遵循原著、注重史实的传记类小说目的在于通过历史警示后人、批判社会,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反映了人民群众渴望英雄的迫切呼声;而以商业化目的为主、追求趣味性要素的演绎类小说则单纯为满足大众审美需求,降低了小说的艺术价值,体现通俗性导向。翻案小说的出现,使《列国志传》等中国小说在朝鲜半岛的传播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原著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得到解构和再创作,从而更好地被国外读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文本对照的方法,对《牛天赐传》和《远大前程》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探讨。文章指出《远大前程》在形式结构(如人物设置、人物关系、主要情节)和艺术风格(如幽默、比喻、夸张、对照等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对《牛天赐传》有一定影响,同时老舍还有意识地以《远大前程》为隐性参照物,在《牛天赐传》中对中西两种文化作了多方位的跨文本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